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青春奏鸣曲(青春三部曲)
内容
试读章节

第一章

你只是一个季节

只是一张撕下的日历。

——米兰的诗

有些事,没头没尾,有些事,一开始就是结尾。

咖啡厅的灯光,与别处的灯光不大一样。这里的灯光不会像马路上或广场上的灯光一样无遮无拦,而永远那么迷离、朦胧。灯光是室内的魔术师,一下子把屋子装点成另一副模样,是壁纸、地毯或各类装饰无法比拟的。这家名为“小小咖啡厅”的灯光设计很有些古典抒情的情调,特别适合中学生的口味,加之它价格适中,冷、热饮兼顾,服务也很周全,是附近中学生常常聚会或约会的地方。

米兰不常来,今天却坐在这里。

厢式靠背其实很舒服,她却总觉得硌得慌。音响里正播放着曼托瓦尼的《鸳鸯茶》,大概是老板特意选择的。米兰却认为这是曼托瓦尼最差的一支曲子。曼托瓦尼拥有无数支旋律优美的乐曲,这支节奏性过强、打击乐过多的《鸳鸯茶》,实在应该是让给詹姆斯·拉斯特或者保罗·莫里哀。

身着红色旗袍的小姐风摆柳枝地袅娜走来,问米兰要什么,米兰点了一杯热咖啡,小姐奇怪地眨眨眼睛,好心地问:“这么热的天,喝热咖啡?”米兰点点头。

米兰心里好不舒服。今天,实在是个倒霉的日子。一清早,她便“倒霉”了,偏巧家中没了卫生纸,还得跑到街上现买,已经是倒霉的征兆。下午,最后一班邮件到了,依然没有她渴望的通知书。她已经不抱希望了,分数摆在那儿,离着分数线差着二十来分。但不到黄河不死心,总还抱着一线希望,能有奇迹像街头崩爆米花一样突然崩出一盆雪白雪白的玉米花来。没有。没有她的信。只有爸爸的晚报。她恨不得把信箱箱底翻烂了,仍然没有。

像是石头彻底沉进水底,再没有浮上来的可能了。一米兰突然觉得自己如一连多日绷得紧紧的弦一下子断了一样,浑身上下没有了一点儿力气。家里空落落的,爸爸妈妈还没有下班。她的心里涌出一种难以诉说的滋味。此刻,她不想有人安慰,又盼望能有人给她安慰;她想独自把这一杯苦咖啡喝掉,又怕这份孤独带给她吞咽不下的苦涩……

她来到了小小咖啡厅。

小姐把热咖啡端上来了。米兰望望她,猜想她大概年纪还没有自己大,竟无端地羡慕甚至妒忌起人家来。她现在觉得谁都比自己强,比自己幸运,自己是世界上最倒霉的人了。

《鸳鸯茶》还在响着,这首倒霉的《鸳鸯茶》!

米兰闭上眼睛,逼迫自己什么也别想。事已至此,再想什么也没有用。收尾了,该像演出一样辉煌地谢幕就去辉煌地谢幕,该像倒破烂就把破烂倒干净完事。自己已经命中注定是处理品了,无法与那些幸运者登台亮相一决雌雄了。18年的生涯,第一次人生搏斗,她米兰是以失败而告终的。还说什么?还想什么?

米兰双手抱着咖啡杯,并不去喝。杯很热,热气通过手心传遍全身,浓浓的香味像长上翅膀一样,轻轻飘散着。眼泪从她紧闭的眼睛里流了下来。她不去擦,她真想扑在谁的怀中大哭一场才痛快!谁呢?像小时候,扑在妈妈的怀里?现在,她见了妈妈就像耗子见了猫。自从分数一下来,妈妈一是眼泪多,二是话多,最怕的是眼泪和话一起多。妈妈一见那分数就清楚一切都完了,任是下三天三夜大雨,也不会有一滴希望的雨点,意外而幸运地掉在米兰的头顶了。

米兰害怕妈妈的唠叨。自打一上学,妈妈给米兰的印象,就是唠叨。上了高三,妈妈唠叨得更是加快了频率,增多了次数。米兰放了学不愿回家,一回家,妈妈的话匣子就打开了。糖吃多了还腻呢,米兰能不烦心吗?妈妈出差的日子,成了米兰的假日。米兰有时觉得挺奇怪,妈妈今年才47岁,怎么磨磨叨叨地磨豆腐一样像个老太婆呢?这个家上帝是怎么给安排的?爸爸,比米兰更是个扎嘴葫芦,话珍贵得像金豆子,妈妈却没完没了。满屋子墙壁上都蹦着她的话音和唾沫星子。有一次,米兰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妈妈浑身上下长满了无数张嘴,正冲她数落,劈头盖脸,雨打芭蕉……一下子把她给吓醒了。

谢天谢地,《鸳鸯茶》总算唱完了。换了支曲子,哦,《小绿苹果》,依然是曼托瓦尼的。米兰挺喜欢这支曲子,很抒情,又有着淡淡的忧伤,是啊,小绿苹果嘛,我就永远是这样一个总也熟不透的小绿苹果,涩涩的、酸酸的,谁也不想摘它,更不想吃它。唉!它就那么总挂在枝头吗?季节过去了怎么办?它像我一样的焦急吗?

“你好!”

一阵挺轻柔的声音,打断了米兰的胡思乱想。她睁开眼睛,一个年轻,个子不高,长得还算帅气的小伙子站在她的身旁。

“请问,这里可以坐吗?”

她点点头。

小伙子坐在她的对面,依然彬彬有礼地说道:“你好像有什么心事,需要帮忙吗?”

P1-3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尾声

序言

肖复兴

20世纪80年代初,我刚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留校任教。说心里话,我心不在课堂,而在写作。那时候,对文学充满情感,非常投入,也自以为是。1984年,我执意离开了校园,换了一家新的单位,目的就是可以不用坐班,而有了充分的时间写东西。也就是在那时候,我准备开始写《早恋》。这是我计划写作的长篇小说“青春三部曲”的第一部。

我把笔集中在当代中学生。这是因为我刚刚离开校园,校园的余温尚在心中未退,而那些学生也还和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想自己当时开玩笑说:除了幼儿园没有教过,大中小学我都教过。生活的经历,从来都是一个人写作的种子,两者相互循环并互为镜像。更重要的是,十年教师生涯,我所教过的学生,是经历过“文化大革命”而进入新时期这样变革的时代节点上,可谓前所未有,也可以说是以前所有青春文学或成长小说中未曾涉及过的。它的崭新意义,不仅在于勾勒一代人青春的脉动,更在于可以留存时代的剪影。那么,便可以扩大青春文学与成长小说的内涵与外延。

我意识到,这是我一直没有动用过的写作财富。即便我的笔力是微弱的,局限的,毕竟可以先行一步,蹚出新路来。而且,在当时,书写校园真实的面貌,尤其是学生真实的情感,特别是所谓“早恋”现象,还是一个禁区。虽然,不过是雪上偶然留指爪的一点痕迹,浅显而歪歪扭扭,却是属于自己的印记。

这便有了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早恋》。

想想,非常有意思,那时候,单位正在搞一项活动,谁也不准请假,天天坐在办公室里读文件或开会讨论。我是坐在办公室的角落里,伏在桌子上开始写这部《早恋》的第一页。那时候,还没有电脑,用三百字一张的稿纸,用鸵鸟牌的墨水,用英雄牌的钢笔,那是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写作冲动,让我情不自禁,不可抑制。第二年的开春,整整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学习结束了,小说终于写完了。上千页的稿纸,厚厚一摞,小山一样,堆放在北京出版社的编辑吴光华的面前。

在《早恋》开机印刷的时候,我开始动手写作第二部《青春梦幻曲——一个女中学生的日记》(书名现改为《女生日记》——编者注)。在写作之前,我以小说主人公路天琳的身份替她记了一年的日记。然后,我按照日记的思路和时间顺序开始写作。所以,有细心读者发现,小说里面每天发生的国内外大事,甚至天气都和当时准确无误。以致事到如今,已经是近三十年过去了,还有当年的读者以为路天琳真有其人,向我打听现在路天琳在哪里生活工作,有没有孩子,一切如何,真让我感慨那个时代的文学和那个时代的读者,是多么的真诚可爱。

那时候,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的编辑余小惠来到北京,亲自取走了稿子。两部长篇小说写得几乎都是一气呵成,似乎过于轻车熟路,顺风顺水。我知道,它们已经动用了我十年教师生涯的基本库存,我像一只秋后干瘪的蝉蜕,需要重新检点过去的生活,也需要新的生活的补养,更需要新的思考。

我想把第三部小说放在现在进行时态中的中学生和他们的师长身上,而且,不再把主角仅仅设置在中学生身上,而设置在孩子和父母双向度上,亦即在双方都曾经共有的青春维度上,和如今的青春期与更年期的落差斜坡上。或许,会有点儿新意,有点儿意思。最后一部《青春奏鸣曲》,是在五年之后的1992年写出的。如果不是当时辽宁少儿社的王瑞起的催促,或许,我还想再沉淀一下。对于我的“青春三部曲”,接近尾声之时,我真有些怅惘而恋恋不舍,不敢轻易下笔。我知道,以后,我再不会写这样的小说了。我也知道,这是我和青春做真正最后告别的时候了。

我应该感谢这三部长篇小说的编辑吴光华、余小惠和王瑞起三位先生。他们给予我的鼓励支持与帮助,让我难以忘怀,并让我感怀那时候的文学以及作者与编辑之间的感情,清淡如水,却也清纯如水。

我也要感谢此次将这三部曲集中出版的编辑杨磊和新世界出版社。尽管这三部曲离初版已经近三十年,但这么多年以来,承蒙读者和出版社的厚爱,三部曲不断再版,遗憾的只是一本本的单独出版。我一直希望能够将这三部曲集中出版。这一次,终于如愿以偿,可以让读者集中读到那个时代的青春文学或者成长小说的样子,也可以留给我一份难得的青春记忆与纪念。有意思的是,在这三十年的过程中,不仅演绎了我们所共生共存的时代的春秋变化,更将当时还是被称为一名“青年作家”的我,演变成为了一个名符其实的老作家了。这三部曲明年年初出版的时候,我将步入七十初度之年。

最后,我要尤其感谢读者朋友。感谢你们陪伴我这么多年,看着我一天天变老。唯独不变的是,文学和青春。青春让文学有了支撑,文学让青春有了生命。前两年,为《早恋》再版序言中,我曾经引用陆游的诗:小轩愁入丁香结,幽径春生豆蔻梢。我喜欢这句诗,因为青春就是一首永恒的诗,是文学中的长青树,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文学,如诗充满韵味,如花永不凋谢。

2015年12月1日于布鲁明顿

内容推荐

《青春奏鸣曲(青春三部曲)》是肖复兴青春校园三部曲之一,描写了一对成长于不同时代背景的母女,她们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往往是针锋相对地矛盾着,冲突着。因为女儿其实并不完全理解妈妈在她这般年纪时,也有属于自己的一首甜蜜与辛酸交织的青春之歌,同样的妈妈也并不懂得,女儿已靠自己的智慧悄悄长大,也能够渐渐体会到了母亲的艰辛,当青春期撞上更年期,也就交织出了一首演不完、奏不尽的青春奏鸣曲。

编辑推荐

《青春奏鸣曲》书写一对成长于不同时代背景的母女,在矛盾冲突中演奏出一首甜蜜与辛酸交织的青春之歌。

肖复兴一直在用教育的理性和文学的情感为中学生编织美丽的梦想,那情到深处的心理疏导,那视域宏阔的思想引导,那循循善诱的方法指导,让他在塑造当代中学生形象时也留下了一个时代的青春风景。

有人说,他就像一个幸福的老师,他的面前每天都有一幅灿烂的风景——千百万学子在课堂上深情朗读他的优美散文,他的30多篇作品入选人教、苏教、上海、北京、鄂教、鲁教版大、中、小学课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青春奏鸣曲(青春三部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肖复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455575
开本 16开
页数 2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2
出版时间 2016-06-01
首版时间 2016-06-01
印刷时间 201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
CIP核字 2015317311
中图分类号 I287.457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69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3: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