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塞林格(艺术家逃跑了)/小文艺口袋文库
内容
目录
1 1923:出走
2 礼物
3 遗失
4 1930年代:火腿和奶酪
5 麦伦·阿姆斯公寓
6 科曼切族
7 1932:麦克伯尼和中央公园
8 塞林格三联画
9 1934—1936:塞林格巅峰
10 普林斯顿的反常
11 塞林格的地下出版物
12 1937:维也纳
13 我认识的一个女孩
14 培根王
15 八年级“文学加农炮”
16 马纳斯宽的缪斯
17 1938:“年轻人重返大学”
18 《纽约客》
19 罗杰·安吉尔
20 专业人士
21 505号房间
22 秋千架上的大胆青年
23 公园大道1133号
24 1941:《没有一点腰身的年轻姑娘在1941年》
25 信里的女人
26 粉丝
27 楼上的女士
28 乔伊斯·梅纳德
29 1945年:战争结束
30 1945年:纳粹新娘
31 1961年:土拨鼠之年
32 1972年:“跳起比根舞”
33 算错了
34 古斯塔夫·洛布拉诺和威廉·肖恩
35 1960—80年代:写给斯瓦米的信
36 《麦田里的守望者》:重读与诞生
精彩页
1 1923:出走
1923年,J·D·塞林格四岁。每次母亲出门购物,他都会被留给十岁的姐姐多丽丝照看。桑尼,家里人都这么叫他,跟姐姐特别亲,两人共度了大量时光。她常带他去看电影,她是这样形容那时的观影经历:“你知道,那时候的电影都是默片,我得把字幕大声读给他听,小家伙一个字都不让你漏掉,吵得我们前后几排都跑空了!”
这一幕让人瞬间恍然,如闻其声,愠怒的话音里透出其人的世故和精力充沛。塞林格的小说里没有一个人物像这个成年后的多丽丝·塞林格,她是一位成功的职业女性,离过两次婚,是布鲁明戴尔百货公司的采购员,终日游走于一群富姐中间,出没于纽约时尚地界。
有一次出了状况。母亲外出采购,留守的姐弟俩起了冲突。“我忘了是为什么,”差不多六十年后多丽丝提起了此事。被遗忘的是冲突的起因,而非结果。桑尼打好行李,穿上一套印第安人行头,离开了。不过,他并没有走出大楼。几个小时后,母亲走进公寓大堂,发现儿子整装待发,从头到脚一副印第安人打扮,外加一副长羽毛头饰,身边靠着个行李箱,“妈妈,我要走了,”他说。“我在等着跟你道别。”
他们上楼打开了行李箱,箱子里装满了玩具士兵。
2 礼物
决定写这本传记后不久,我登门拜访了一个人,他住在纽约西七十七街,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对面,他手里有不少干货。
小时候每年都会来这片街区,因为有个小伙伴生活在这里。感恩节前夜,他家都会开派对,我们总是一起看人扎游行花车。后来得知菲利普·罗斯在这个街区也有套公寓,我又把这里跟他联系了起来。你时不时会在左近看到罗斯,有次在奥斯诺商用机器公司排队时,我甚至就站在他身旁。那是一家位于阿姆斯特丹大道上的打字机商店,即使身处家用电脑横行的今天仍屹立不倒。我当时很诧异罗斯竟然还在用打字机,并且在这铺着破旧油毡地毯的地方排队,真不简单。可眼下,这条街正以全新的姿态引发我的联想: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是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提到过的场景之一,书中霍尔顿回忆说学校曾组织去那里参观,曾面对着古印第安女子模型的裸胸悸动不已。
主人热情接待了我,把我引进客厅,从那里可以望见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屋顶和一大片天空,客厅里放着矮沙发或是躺椅——我弄不清它的确切名称——以及带着厚厚软垫的舒适家具,阳光明媚。
他得先处理点事情才能坐下来陪我,这给了我在这个陌生房间里独处的机会和四处探询的特权,当然不包括偷东西或乱碰乱摸。我站起身来四处蹓跶,主要是盯着那些书看。书架上摆放着许多有意思的书,其中包括德尔莫尔·施瓦茨和索尔·贝娄的传记。
施瓦茨和贝娄,都是精通文学的犹太人,都来自别处——布鲁克林和芝加哥,都曾栖身于曼哈顿上西区,说不准就是自然历史博物馆以北的什么地方。施瓦茨在华盛顿高地长大,贝娄则将其代表作《塞姆勒先生的行星》的背景设在上西区。我脑子里似乎闪过贝娄《洪堡的礼物》中的某句话(这会儿肯定无从查证了)——记忆中的主人公是个常人看来完全无法生活自理却可以跟院长探讨但丁作品中鸟的意象的教授,一个不会系鞋带的天才。他多多少少就是玛格丽特·塞林格在回忆录《梦幻守望者》’中所描绘的父亲J·D·塞林格的样子。
主人回来了,我们坐下来好好聊了聊。谈话间他递给我一本伊恩·汉密尔顿的《J·D·塞林格:写作的人生》的清样,不知什么原因,他的样子像是在授予一份受戒礼礼物。
“我想你会觉得这个有用的,”他说。“它很珍贵。”我接过书,捧在手里。
很早就听说过伊恩·汉密尔顿的这本传记和它的离奇命运,只不过事件发酵时我对这个世界还一无所知,时间流逝让我意识到了整件事的传奇性。所有关心出版的人,所有关心或参与过传记编写和传记研究的人,都知道这件事。案子曾一路上诉到最高法院,用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传记作者D·T·麦克斯的话来说,它“就像飘在每个传记作者头顶的一朵乌云”。
P1-5
导语
本书为人物传记。作者托马斯·贝勒和塞林格同为曼哈顿小子。这确保了贝勒手里握有一道密码,以曼哈顿为大本营,开始一次对塞林格的探寻,探寻其神秘的私生活,殿堂级的作品,以及这两者间的种种暗合和呼应。贝勒的探寻,从塞林格童年成长的公园大道出发,访遍他在曼哈顿的各个”神龛”,采访几乎所有认识他的在世者,游历整个新英格兰地区,直到他人生最后的避难所。大量调研的成果比之前那本公认的塞林格传记《Out of Sheer Rage》走得更远,更丰富。故事生动,极具可读性。
内容推荐
J.D.塞林格(J.D.Salllnger)至今被视作最具神话色彩的作家。1951年出版的《麦出里的守望者》点燃了几代青年心中的叛逆和激情,成为青年文化经典。他同时也是《纽约客》的长期作者,另两部短篇小说集《弗兰妮和祖伊》和《抬高房梁,木匠们》,推出了当代文学中自省、健谈的新人物类型。他1953年的突然隐居同样具有爆炸性,坚持隐居长达半个世纪,更成为人们牵肠挂肚的传奇。
贝勒的探寻,从塞林格童年的公园大道出发,访遍他在曼哈顿的各个“神迹”,采访所有认识他的人,游历整个新英格兰地区,直到他人生最后的避难所。大量调研的成果比之前的塞林格传记走得更远,更丰富,作者和传主出现的一丝时空折叠,也是基于两人同城的伟大主题。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塞林格(艺术家逃跑了)/小文艺口袋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托马斯·贝勒
译者 译者:杨赫怡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171941
开本 32开
页数 22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20-02-01
首版时间 2020-02-01
印刷时间 2020-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210
CIP核字 2019242518
中图分类号 K837.125.6
丛书名
印张 7.1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180
115
12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1: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