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青春之歌
内容
亮点展示

3-商详.jpg

作者简介

杨沫(1914年8月—1995 年12月)

原名杨成业,笔名杨君默、杨默。原籍湖南湘阴,生于北京。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其代表作《青春之歌》自1958年问世以来,多次再版,畅销不衰,并被改编成电影,在国内外上映,产生了巨大影响,奠定了她在中国文学界的地位。以后她相继出版了长篇小说《芳菲之歌》《英华之歌》等。由她本人整理出版的近300万字的7卷本《杨沫文集》收录了她大部分作品。曾先后担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理事、北京市文联主席、《北京文学》主编等职务。

内容简介

《青春之歌/红色经典丛书》写了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林道静如何走上革命道路,并成为无产阶级战士的曲折过程。

林道静为了寻找个人出路,逃避为男人当“玩物”和“花瓶”的命运,踏上流亡之路。她逃离家庭,到北戴河附近的杨家村小学投亲不遇,做了代课教师。然而,校长余敬唐却阴谋地把她嫁给当地的权贵,走投无路之下她投海自尽,被一直注意着她的北大学生余永泽搭救。

“诗人兼骑士”的余永泽,唤醒了林道静对生活的热情,在余永泽爱情的感动下,她答应和他共建爱巢,从小孤苦无依的林道静暂时享受到了家庭的温馨。但她不甘心被人供养,先是寻找工作受挫,后接触到北大的爱国学生,思想上受到触动。

当遇到共产党人卢嘉川之后,她开始接触到革命思想。余永泽一再拦阻她参加革命活动,并导致卢嘉川被捕。林道静在惨痛的事实面前如梦方醒,决心离开庸俗自私而平庸的余永泽,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从此她在革命者的指引下,一步步克服软弱,最终成为一名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精彩书摘

清晨,一列从北平向东开行的平沈通车,正驰行在广阔、碧绿的原野上。茂密的庄稼,明亮的小河,黄色的泥屋,矗立的电杆……全闪电似的在凭倚车窗的乘客眼前闪了过去。

乘客们吸足了新鲜空气,看车外看得腻烦了,一个个都慢慢回过头来,有的打着呵欠,有的搜寻着车上的新奇事物。不久人们的视线都集中到一个小小的行李卷上,那上面插着用漂亮的白绸子包起来的南胡、箫、笛,旁边还放着整洁的琵琶、月琴、竹笙,……这是贩卖乐器的吗,旅客们注意起这行李的主人来。不是商人,却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学生,寂寞地守着这些幽雅的玩艺儿。这女学生穿着白洋布短旗袍、白线袜、白运动鞋,手里捏着一条素白的手绢,——浑身上下全是白色。她没有同伴,只一个人坐在车厢一角的硬木位子上,动也不动地凝望着车厢外边。她的脸略显苍白,两只大眼睛又黑又亮。这个朴素、孤单的美丽少女,立刻引起了车上旅客们的注意,尤其男子们开始了交头接耳的议论。可是女学生却像什么人也没看见,什么也不觉得,她长久地沉入在一种麻木状态的冥想中。

她这异常的神态,异常的俊美,以及守着一堆乐器的那种异常的行止,更加引起同车人的惊讶。慢慢的,她就成了人们闲谈的资料。

“这小密斯失恋啦?”一个西服革履的洋学生对他的同伴悄悄地说。

“这堆吹吹拉拉的玩艺至少也得值个十块二十块洋钱。”

一个胖商人凑近了那个洋学生,挤眉弄眼地瞟着乐器和女学生,“这小妞带点子这个干么呢?卖唱的?……”

洋学生瞧不起商人,看了他一眼,没有答理他;偷偷瞧瞧缟素的女学生又对同伴议论什么去了。

车到北戴河,女学生一个人提着她那堆乐器——实在的,她的行李,除了乐器,便没有什么了——下了火车。留在车上的旅客们,还用着惊异的惋惜的眼色目送她走出了站台。

小小的北戴河车站是寂寥的。火车到站后那一霎间的骚闹’随着喷腾的火车头上的白烟消失后,又复是寂寞和空旷了。

这女学生提着她的行李,在站台外东张西望了一会,看不见有接她的人,就找了一个脚夫背着行李,向她要去的杨庄走去。

走路的时候,她还是那么沉闷。她跟在脚夫后面低头走着,不言也不语。后来转了一个弯,走到个小岗上,当蔚蓝的天空和碧绿的原野之间突然出现了一望无际的大海时,这女学生迟滞的脚步停下来了。她望着海,那么惊奇,明亮的眼睛露出了欢喜的激动,“呵!呵!”她连着呵呵了两声,脚步像粘在地上似的不动弹了。“第一次看见——多么美呀!”

她贪婪地望着微起涟波的平静的大海,忘记了走路。

“先生,快走哇!怎么不走啦?”脚夫没有理会女学生那一套情感的变化,径直走到了山脚下,当他看不见雇主的踪影时,这才仰头向山上的女学生吆喊着。

女学生仍然痴痴地望着崖底下的海水,望着海上的白色孤帆,好像什么也没有听见。

“喂!我说那位姑娘啊,您是怎么回事呵?”脚夫急了,又向山上大声吆喝着,这才惊醒了女学生,她揉揉眼睛茫然地笑了一下,快步跑下了山岗。

他们又一起走起来了。

脚夫是个多嘴的中年人,他不由向这举止有点儿特别的女学生盘问起来:“您站在山上看什么哪?”

“看海。多好看!”女学生歪着头,“你住在这儿多好,这地方多美呵!”

“好什么?打不上鱼来吃不上饭。我们可没觉出来美不美……”脚夫笑笑又问道,“我说,您这是干么来啦?怎么一个人?避暑的?”

女学生温厚地向脚夫笑笑,半晌才说:“哪配避暑。是找我表哥来的。”

脚夫瞪大了眼睛:“您表哥是谁?警察局的吗?”

女学生摇摇头:“不是,我表哥是教书的——杨庄的小学教员。”

“嘿!”脚夫急喊了一声,“我们邻村的先生啊,我都认识。

不知是哪一位?”

“张文清。”女学生的神色稍稍活跃一些,她天真地问,“你认识他吗?他在村里吗?怎么没有上车站来接我……”

脚夫的嘴巴突然像封条封住了。他不做声了。女学生凝望着他黝黑多皱的脸,等待着他的回答。但是他不出声,又走了好几步远,这脚夫却转了话题:“我说,您贵姓啊?是从京里下来的吗?”

女学生还带着孩子气,她认真地告诉脚夫:“我姓林,叫林道静,是从北平来的。你不认识我表哥吗?”

脚夫又不出声了。半天,他呵呵了两声,不知说的什么,于是女学生也不再出声。这样他们一直走到了杨庄小学校的门前。脚夫拿了脚钱走了,林道静也微微踌躇地走上了学校门外的石台阶。

学校是在村旁一座很大的关帝庙里。林道静把行李放在庙门口,就走进庙里去找人。她走上东殿、西殿、正殿、偏殿各个课堂里全看了一遍,一个人影也没有。“莫非他们到海边散步去啦?”她心里猜想着,只好站在庙门外的台阶上等待起来。

这时天色将晚,村子里家家的屋顶,全冒起袅袅的炊烟。

庙外就是一片树林,树林里的蝉,在知了知了地拼命聒噪,林道静忍耐地听了一阵蝉声,焦灼地东张西望了半天,还是一个人影也没有。看着行李,她又不敢挪动。直到天黑了,这才有一个跛脚老头从大路上蹒跚地走来。这老头看见有人站在台阶上,远远地先喊了一声:

“找谁的呀?”

……

精彩书评

《青春之歌》电影我看过不只一次,小说也看到“忘食”。

——邓颖超

它通过了卢嘉川、江华、林红几个英勇不屈的共产党员的形象告诉读者,党的优秀儿女曾经怎样地忠心耿耿、艰辛斗争、为革命事业、为今天的我们广大人民的幸福生活,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最后,这部小说还通过林道静这个人物形象的具体事实,指出了当时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只有在党的领导之下,把个人命运和人民命运联结为一,这才是真正的出路;指出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必须经过思想改造才能真正为人民服务。

——茅盾

首先,它同时是关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道路的故事,另外,还多少牵涉到女性命运的主题。林道静的爱情、婚姻遭遇,隐含着复杂的女性问题。但有关女性命运的主题因素,在作品中是被压抑、被淡化,被主要当作阶级立场、阶级意识的矛盾和转变的因素来处理的。

——洪子诚(北大博导)

《青春之歌》中出现的知识分子的形象,较之过去的作品有了很大的发展。30年代学生运动领导人、共产党员林道静,同20年代“恋爱至上”的子君和“教育救国”的倪焕之迥然不同了。……现代文学史上很多作家都在自己的作品中探讨过知识分子的出路问题,而林道静形象的完成是对中国知识分子的摸索过程进行了总结,做出了答案。这正是《青春之歌》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北京大学出版社《当代文学概观》

内容推荐
本书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 以学生运动为主线, 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在三十年代觉醒、成长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 展现了出身于资产阶级家庭的知识女青年林道静在彷徨与探索中逐渐克服小资产阶级思想, 成为一名自觉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艰难历程。此外, 小说还塑造了卢嘉川、江华、余永泽等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的艺术形象。
编辑推荐

1、《青春之歌》累计印数已超过500 万册,还被译成英、法、德、俄、日、朝鲜、越南、希腊、印尼、阿拉伯、巴基斯坦、保加利亚等十六、七种文字在国外发行,并由她改编成电影文学剧本,拍成电影,成为我国当代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2、顺应时事,学生必读。为响应“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号召”,“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义务教育的统编语文和历史教材中,突出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注重发掘革命战争年代故事的深刻意义和现实价值,让学生从革命精神中感知责任使命,在历史坐标中构筑时代担当。

《青春之歌》入选“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100种优秀图书”,是一部描写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爱国学生运动及革命知识分子斗争生活的优秀长篇小说。

3、精装本,464页。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青春之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9452016
开本 32开
页数 459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461
出版时间 2020-10-01
首版时间 2020-10-01
印刷时间 2020-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少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607
CIP核字 2020178315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9
153
22cm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4:3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