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文化和价值(维特根斯坦笔记修订本)(精) |
内容 | 内容推荐 《文化和价值:维特根斯坦笔记》汇集了从1914年至1951年间维特根斯坦随手所作的笔记。这些段落贯穿他的一生,虽然大多只是寥寥数语,却内容丰富,涉及哲学、宗教、历史、科学、教育、心理学、逻辑学、语言学、美学、艺术、音乐、道德等众多领域。既有自我省思,又有仿佛浩瀚无垠的诘问,令人得以从不同维度理解维特根斯坦的思想与面貌。 作者简介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1889-1951),1889年4月26日生于维也纳。1903年他被送到林茨(Linz)的一所中学学习。1906年毕业。中学毕业后,维特根斯坦到柏林一所高等技术学校读书。1908年毕业。毕业后,他便转到曼彻斯特大学就读,专业是空气动力学。1911年暑假期间维特根斯坦到耶拿拜访弗雷格。后者建议他到剑桥跟罗素学习。于是,这年秋天他来到剑桥,很快便得到了罗素的高度赏识。1913年秋-1914年春他写出了一些重要哲学笔记。1914年8月维特根斯坦报名参军,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战争期间他写了4-7本笔记。一战结束后,维特根斯坦在奥地利农村教了几年小学。1929年,他又回到剑桥,以《逻辑哲学论》作为博士论文,获得博士学位。自此以后,他写了若干本哲学笔记。1939年被接纳为剑桥大学哲学教授。1947年秋,维特根斯坦辞去教授一职,专心哲学写作。1951年4月29日,维特根斯坦与世长辞。他的临终遗言是:“告诉他们我这一生过得很好!”。 目录 文化和价值 附录 译名对照表 译后记 导语 《文化和价值:维特根斯坦笔记》又名《杂论集》,是著名奥地利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格言式随笔集,记录了从25岁直到他去世为止在笔记中写下的所思所想。这份笔记体量虽小,但内容庞杂,既涉及对于弗洛伊德、施本格勒等流行学说的评论,也有对于思想、语言和哲学的一般看法,对于历史和历史人物等的述评,甚至包括维特根斯坦对于音乐家和古典音乐的观念与态度。《文化和价值:维特根斯坦笔记》以不同的形式展示了这位哲学家的思想,令人得以一窥在系统理论之外的吉光片羽。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文化和价值(维特根斯坦笔记修订本)(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奥)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
译者 | 译者:许志强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820330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99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99 |
出版时间 | 2020-09-01 |
首版时间 | 2020-09-01 |
印刷时间 | 2020-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294 |
CIP核字 | 2020108993 |
中图分类号 | B561.59-53 |
丛书名 | |
印张 | 7.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浙江 |
长 | 192 |
宽 | 136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