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是不适合人类生存的,然而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垦土地,导致我们生存的土地出现不可遏制的沙漠化。我们的生存环境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所以青少年要从小树立爱护土壤的意识,学习如何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防止土地沙漠化,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地球。
宋学军编写的这本《不要让沙漠成为人类的家》从各方面对沙漠进行了详细描写,且配有精美的插图,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个知识平台,让广大青少年朋友更全面地了解沙漠,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家园。
图书 | 不要让沙漠成为人类的家/别让地球抛弃我们 |
内容 | 编辑推荐 沙漠是不适合人类生存的,然而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垦土地,导致我们生存的土地出现不可遏制的沙漠化。我们的生存环境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所以青少年要从小树立爱护土壤的意识,学习如何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防止土地沙漠化,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地球。 宋学军编写的这本《不要让沙漠成为人类的家》从各方面对沙漠进行了详细描写,且配有精美的插图,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个知识平台,让广大青少年朋友更全面地了解沙漠,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家园。 内容推荐 如果地球污染在继续,如果地球变暖在继续,如果……那么,地球上的植物和农作物将干枯而死,人类最终将因为没食物而灭亡……这一切的发生,由人类制造,也应该由人类来阻止!醒悟吧,人类!我们不要最后一个出局!让我们的行动呼吁起更多的人一起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宋学军编写的这本《不要让沙漠成为人类的家》从各方面对沙漠进行了详细描写,且配有精美的插图,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个知识平台,让广大青少年朋友更全面地了解沙漠,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家园。 目录 第一章 警钟长鸣——黄沙下的“辉煌” 第一节 昔日辉煌的古文明 一、古埃及文明 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三、古印度文明 四、黄土高原 五、古希腊文明 六、希伯莱文明 第二节 追寻被黄沙吞噬的家园 一、消失的楼兰古城 二、帕尔米拉的昨日辉煌 三、沉睡3000多年的埃勃拉 四、乌鲁克古城的兴亡 五、湮没在沙漠中的统万城 六、逝去的高昌古城 第二章 沙漠进行曲——土地退化 第一节 土地王国的悲歌 一、愈演愈烈的森林悲剧 二、草原发出紧急呼救 三、水资源亮出黄牌 第二节 土地退化何时了 一、认识土地退化 二、全球土地退化现状 三、中国土地退化现状 第三节 土壤沙漠化 一、沙漠化 二、沙莫化分类 三、沙漠化成因 四、沙漠化危害 第三章 空旷奇谈——沙漠介绍 第一节 沙漠怪谈 一、漫漫金沙尘飞扬 二、奇特的“魔鬼域” 三、世界沙漠知多少 第二节 瞬息万变的沙漠气候 一、降水 二、日照 三、风沙 第三节 不毛之地的怪异风貌 一、不懈劳动的成果——风沙地貌 二、令人畏惧的流沙 三、死亡幻觉——蜃景 四、有声的沙漠——鸣沙山 五、孤独的蘑菇岩 第四节 死亡之域的巡礼——荒漠集锦 一、空旷的“无人区”——鲁卜哈利沙漠 二、原始的保留——卡拉哈里沙漠 三、生命禁区——塔克拉玛干沙漠 四、死亡地带——撒哈拉沙漠 第四章 挑战死亡的底线——沙漠动植物 第一节 不毛之地的勃勃生机 一、沙漠植物 二、红柳 三、梭梭 四、仙人掌 五、光棍树 六、沙漠玫瑰 第二节 空寂之地的神秘沙客 一、沙漠之舟——骆驼 二、沙漠终结者——蝎子 三、沙漠盗贼——大沙鼠 四、戈壁蝉声——戈壁蝉 五、喷血退敌——蜥蜴 六、行踪诡异——蛇 七、沙漠精灵——沙鸡 第五章 守候我们的家园——沙漠整治 第一节 利剑出鞘——沙化防治 一、沙化治理全球总动员 二、我国防止沙漠化的举措 三、预防沙漠有新招 第二节 沙漠中的“护士”——防护林 一、干旱区绿洲防护体系 二、沙地农田“定风丹” 三、沙区牧场“定风丹” 四、沙区铁路“定风丹” 第三节 物尽其用——沙漠资源利用 一、广角镜——沙漠改造 二、丰富的沙漠气候资源 三、大漠里的“能源奇迹” 四、前景无限的沙漠农业 试读章节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东沿有一处湖泊,名叫罗布泊,现在已经完全干涸,湖盆之内,留下的只是一望无际亮晶晶极厚而坚硬的盐壳,但是在古代,这里却是广阔的湖泊和沼泽。因为罗布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点,许多河水流人这片洼地之中。罗布泊边,水草茂密,树木繁盛,田野肥沃。正是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出了罗布泊地区的古代文明。在这里也形成了—个城邦国家,名叫楼兰。1000多年来,随着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不断扩展,塔里木盆地周边的绿洲被黄沙吞没,丝绸之路上,曾经属于鄯善国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城市,被人们抛弃在沙漠深处,任凭风沙浸淫,历史遗忘。 1.神奇的发现 1900年3月,瑞典的一支探险队来到新疆探险,他们在沙漠中艰难行进,狂风让他们迷失了方向。风停后,他们忽然发现了一座被风沙淹没的古城,这座古城就是消失多时的古楼兰城。第二年,探险队的一名队员再次回到这里,楼兰古城终于露出了它那神秘的面容。从此,茫茫的沙漠也失去了往日的宁静,成为各国旅游爱好者和冒险家纷至沓来的胜地。 2.精致的古城 楼兰古城优雅地坐落在新疆罗布泊西岸那片荒凉的土地上。楼兰古城四四方方,面积很大,有城墙、街道、房屋,甚至还有烽火台。古城轮廓依稀可辨,街道脉络分明。留下的残墙断壁仍是高门大柱、画栋雕梁,我们由此可以想象出这里当年的宏伟壮观和繁荣的景象。 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3世纪,是楼兰古国发展的黄金时代。一是因为中亚地区发生了一系列民族迁徙活动;二是因为丝绸之路的开通,这里行商使臣云集,来自东西方的移民众多。楼兰在政治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文化上也广泛吸纳东西方的成就,形成了一种混合类型的文化。考古工作者从这一地区发现了大量分别属于东方和西方的文物,楼兰人已经将东西方文化融人了自己的血液中,在自己的生活中深刻地体现了出来。 3.神秘消失之迷 楼兰古城从沙丘下被人发现了,但一个更大的谜团困惑着探险家们:曾经繁华的楼兰城为什么销声匿迹了呢? 楼兰古城始建于公元前108年,公元6世纪时,唐玄奘西游归来,看到的楼兰已是人烟断绝。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绿树环绕、水流清澈的可人绿洲,一个丝路商旅翘首以望、寄托情思的贸易中继站,一个楼兰人世代眷恋的家园,却在公元4世纪以后,突然人去“楼”空,成了一个黄沙覆埋的废墟。究竟是什么造物力量让昔日盛极一时的古国突然幻灭了呢?从楼兰古城遗址得到的汉文简牍中可知,楼兰士兵的口粮呈渐次减少的趋势,甚至有“宜渐节省使相周接”之语。导致粮食紧张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恶化,生态失衡,水源日益不足。在出土文书中还有不少关于用水紧张、不能下种,要求配水和水源严格控制的记录。这些都表明4世纪时的罗布地区的自然然环境已发生了较大变化。虽然楼兰人曾经顽强地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做过斗争,但最终仍不得不放弃他们心爱的家园。漫漫黄沙遮盖了昔日绿洲上的城市,一个辉煌很久的文明就这样永远消失了。P10-12 序言 在人类文明的源头,我们看到这样一番情景:那里曾经有着茂密的森林,碧绿的草地,富饶的田畴,宜人的环境,到处是鸟语花香和欢歌笑语,遍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而今这里却是沟壑纵横,尘沙蔽日,寸草不生,飞鸟绝踪,一片萧寂荒凉的惨淡光景。难怪有人作出这样的评价:“人类,实在不是地球的好管家。”甚至有人曾经用这样一句话来勾画人类历史的简要轮廓:“文明人跨越地球表面,在他们的足迹所过之处留下一片荒漠。”这种说法未免有些夸张,但却并非凭空捏造。 一提起沙漠,人们脑海里总不免出现千里黄沙、万顷大漠的孤寂、阴沉景象。其实沙漠的色调并非千篇一律,除了通常的黄色、赭色之外,还有红、黑、白、紫等绚丽色彩。沙漠中除了茫茫黄沙还会有很多奇特的景观夹杂其中,比如戈壁滩、风蚀城堡,甚至还有沙漠绿洲、蓝湖、白雪等。 沙漠即沙质荒漠,是荒漠中面积最广的一种类型。沙漠的地面覆盖着大片流沙,广布各种沙丘。它既包括移动沙丘,也包括固定、半固定的草原沙地。目前全世界沙漠面积约有314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21%。沙漠的类型主要有热带沙漠、亚热带沙漠和温带沙漠几种。 人们都称沙漠为不毛之地,可就是如此荒凉的地方也不缺少坚强的生命。动植物凭什么适应恶劣的生存条件?原来沙漠里的动植物各有各的奇招怪招。比如,沙漠里的一些小动物都具有耐旱的生理特点,它们不需要喝水,能直接从植物体中取得水分,甚至依靠特殊的代谢方式来获得所需水分,并在减少水分的消耗方面有一系列的生态适应机制。再比如,植物们为了适应沙漠的气候,它们长成了与众不同的奇怪相貌,有些沙漠植物采取的是“惹不起,躲得起”的策略,它们会在干旱炎热的夏季里落叶休眠,等到夏去秋来,再继续生长发芽。 沙漠是不适合人类生存的,然而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垦土地,导致我们生存的土地出现不可遏制的沙漠化。我们的生存环境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所以青少年要从小树立爱护土壤的意识,学习如何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防止土地沙漠化,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地球。 本书从各方面对沙漠进行了详细描写,且配有精美的插图,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个知识平台,让广大青少年朋友更全面地了解沙漠,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家园。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不要让沙漠成为人类的家/别让地球抛弃我们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宋学军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241913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4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53 |
出版时间 | 2014-09-01 |
首版时间 | 2014-09-01 |
印刷时间 | 2014-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84 |
CIP核字 | 2014040781 |
中图分类号 | X14-49 |
丛书名 | |
印张 | 1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甘肃 |
长 | 226 |
宽 | 165 |
高 | 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