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聪明人与笨人的说话和做事方式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列举大量的事例,加以精到的分析,从而让你清楚地看到“聪明人”与“笨人”在说话和做事方式上的不同,以及这些不同所带来的截然相反的结果。“说话”和“做事”其实就是跟人打交道,正如卡耐基所说,与人打交道的学问和艺术不是一早一晚所能学尽,所以也有赖于经验的积累。想要改进自己说话和做事的方式,也需要一天天地慢慢来。

阅读本书,你将看到:

聪明人这样说……笨人那样说……

聪明人这样做……笨人那样做……

你将得到:更多的朋友,更温暖的亲情,更完美的爱情,更顺畅的职场道路,更大的成功机会。

最重要的是:你会成为最受欢迎的人,你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内容推荐

在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一封信里,有这样的一个小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聪明的老国王,有一天他召集自己国家的聪明人,让他们写一本智慧录,用以照亮子孙的道路。聪明人用了很长的时间,写出了十二卷的巨作。献给国王,国王看完后说这样的智慧录太长。恐怕人们看起来会很费劲,于是命令聪明人加以缩减,聪明人们把十二卷的智慧录缩减到一卷。再次献给国王,可是国王还是觉得太长,聪明人只好把一本书浓缩成了一章。接着又缩成了一页、一段。最后,缩成了一句话。聪明的老国王对这句话很满意,认为这句话是各个时代的智慧结晶。是一个真理,足以解决人们遇到的所有问题。你能猜到那句话么?它就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看到这里,想必你会哑然失笑,聪明的老国王眼中的真理。就是这样的直白。如果你对这个小故事不以为然,那很可能说明你确实没有了解“聪明与愚笨的真正差别”以及“聪明人与笨人的真正差别”。无论说话还是做事,聪明人的出发点和方式总是与笨人不同。而且。通常这“不同”只是很微妙的一点点。就是这么微妙的一点点不同。造就了不同人的不同人生。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解读聪明人与笨人的差别所在,把每一句话都说得恰到好处,把每一件事都做得妥贴合理——这确实有难度。然而,恰恰只有这样,才是一个人的学业、事业、家庭各方面都趋于圆满的先决条件。聪明多一分,生活就多一分圆满;愚笨多一分,生活就多一分残缺。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听听别人要说的话/1

 第一节 聪明人让对方说出想说的,笨人没有倾听对方的耐心/3

 第二节 聪明人让对方有说话的信心,笨人使对方失去信心/7

 第三节 聪明人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别人,笨人独自滔滔不绝/10

 第四节 聪明人充分了解对方意图,笨人充分展示自己目的/14

第二章 遇到矛盾少争辩/17

 第一节 聪明人先赞同,笨人只是一味否定/19

 第二节 聪明人让对方逐步接受自己的建议,笨人单刀直人/23

 第三节 聪明人善于情理交融,笨人呆板无趣/27

 第四节 聪明人接受批评,笨人无意义地固执/32

第三章 要懂得随机应变/37

 第一节 聪明人充分了解对方底细,笨人盲目开口/39

 第二节 聪明人说话看场合,笨人不知应变/43

 第三节 聪明人善于察言观色,笨人不会“投其所好”/48

 第四节 聪明人做对方感兴趣的事情,笨人只顾自己感兴趣的事情/52

第四章 高效率地做事/55

 第一节 聪明人善于计划,笨人眉毛胡子一把抓/57

 第二节 聪明人目标明确,笨人总是稀里糊涂/62

 第三节 聪明人与人有效合作,笨人单打独斗/67

 第四节 聪明人善于挖掘自己的潜能,笨人不思进取/73

第五章 做事情眼光要长远/79

 第一节 聪明人善于发现,笨人没有眼光/81

 第二节 聪明人发掘机会,笨人等待机会/86

 第三节 聪明人打破思维定式,笨人一成不变/90

 第四节 聪明人考虑所有可能,笨人只抓住一根稻草/95

 第五节 聪明人为对方打算,笨人不会换位思考/99

第六章 光说不做可不行/103

 第一节 聪明人雷厉风行,笨人拖拉懒惰/105

 第二节 聪明人把梦想变成现实,笨人耽于梦想/109

 第三节 聪明人未雨绸缪,笨人亡羊补牢/112

第七章 让别人愿意帮助自己/117

 第一节 聪明人向对方主动伸出援手,笨人等着别人向自己求救/119

 第二节 聪明人用自信吸引别人,笨人寻求帮助只会乞求/123

 第三节 聪明人维护上司威信,笨人挑衅领导自以为是/127

 第四节 聪明人顾及同事面子,笨人锋芒毕露让人难堪/132

第八章 不要成为一个让人讨厌的人/137

 第一节 聪明人低调谦虚,笨人骄傲张狂/139

 第二节 聪明人大度宽容,笨人斤斤计较/143

 第三节 聪明人会让他人认可自己的重要,笨人只觉得自己重要/147

 第四节 聪明人感恩,笨人不知足/151

第九章 让别人知道你在关心他/157

 第一节 聪明人细微处关心他人,笨人忽略细节/159

 第二节 聪明人懂得赞美他人,笨人不懂得赞美/163

 第三节 聪明人热心鼓励他人,笨人给别人泼冷水/168

 第四节 聪明人善于解围,笨人事不关己不劳心/171

第十章 处理人际关系有讲究/175

 第一节 聪明人不漠视任何人,笨人瞧不起小角色/177

 第二节 聪明人背后不议人短处,笨人背后说人是非/181

 第三节 聪明人交际公私分明,笨人公私难分/186

 第四节 聪明人远小人,笨人不设防/190

第十一章 学会尊重他人/195

 第一节 聪明人记住别人的名字,笨人被别人记住名字/197

 第二节 聪明人认真聆听别人的讲话,笨人不把别人的话当回事/203

 第三节 聪明人了解别人的心思,笨人只考虑自己的想法/207

 第四节 聪明人委婉地说“不”,笨人冷漠地拒绝/211

第十二章 别和工作过不去/217

 第一节 聪明人靠智慧工作,笨人靠体力工作/219

 第二节 聪明人把工作当做生活方式,笨人生活为了工作/223

 第三节 聪明人用工作实现人生价值,笨人在工作中葬送人生乐趣/227

 第四节 聪明人懂得休息,笨人才做工作狂/231

第十三章 经营好自己的感情/237

 第一节 聪明人善于与爱人沟通,笨人不会表达情感/239

 第二节 聪明人给爱人保留一片天空,笨人不懂得保持距离/244

 第三节 聪明人给予对方全部的信任,笨人不懂得信任/248

 第四节 聪明人懂得让爱情保鲜,笨人的爱情枯燥乏味/252

第十四章 不钻生活的牛角尖/257

 第一节 聪明人淡然看待得失,笨人为名利所累/259

 第二节 聪明人把忧伤抛在脑后,笨人牢记所有的过去/262

 第三节 聪明人改善自己的弱点,笨人埋怨自己的短处/265

 第四节 聪明人不为小事烦恼,笨人钻人生活的牛角尖/269

第十五章 凡事多往好处想/275

 第一节 聪明人不为打翻的牛奶哭泣,笨人只为错误懊恼/277

 第二节 聪明人总是很自信,笨人总是怀疑自己/281

 第三节 聪明人调动激情做事,笨人做事缺乏热情/285

 第四节 聪明人为最坏的结果做准备,笨人常常往最坏处想/289

第十六章 享受生活/295

 第一节 聪明人给心灵放假,笨人永远紧绷神经297

 第二节 聪明人驾驭金钱,笨人被金钱束缚/301

 第三节 聪明人每一天都过得幸福,笨人每一天都很烦恼/306

 第四节 聪明人感受快乐点滴,笨人总是郁郁寡欢/311

试读章节

第一节 聪明人充分了解对方底细,笨人盲目开口

·聪明人说:“你喜欢这样的活动吗?”

·笨人说:“我特别讨厌他们总是这样,这简直太糟糕了。”

陈先生参加一次圈子里的聚会。在聚会上,他看见一个穿着黑西服的男子独自一人坐在角落喝酒,而周围没有人陪伴。陈先生突然想到他就是那个刚到自己单位的大学毕业生。于是就主动走了过去,坐在他的旁边,首先礼貌而又客气地向他做了自我介绍。那位大学毕业生很腼腆地回应了一下,也开始介绍起了自己。交谈中,陈先生逐渐发现他虽然表面上不善于交谈,但是内心的想法却很多很丰富。同时,陈先生了解到他对足球很感兴趣,于是就和他聊起了足球。当天晚上,两个人聊得热火朝天,觉得十分的投机,一下子就成了好朋友。那位大学毕业生刚到这个单位,觉得没有什么熟人可以信赖,陈先生的主动接近一下子拉近了两个人之间的距离。于是从此以后,那位大学毕业生就把陈先生当做了知心的朋友。就这样,并没有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的陈先生,却为自己赢得了一个很好的朋友。

聪明人掌握了主动与陌生人交往的说话技巧,和他成为朋友就不成问题了。有的人一见到陌生人就感到浑身不自在,不好意思交谈,觉得无从谈起。他们或是局促一角,尴尬窘迫;或欲言又止,嗫嚅迂讷;或说话生硬,使人误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被陌生人身上的某一面所遮障而没有勇气与他交谈。

在同陌生人交谈的时候,聪明人有交谈中没话找话的本领。聪明人知道,每次与陌生人交谈时,最好寻找对方也熟悉的人和事,以此牵线搭桥,引出话题。还可以巧妙地借用彼时、彼地、别人的某些材料为题,借此引发交谈。有的聪明人还善于借助对方的姓名、籍贯、年龄、服饰、居室等,即兴引出话题,收到好的效果。聪明人在与陌生人交往时,还可以在交谈时先说一些“投石”式的问题,在大略了解后再有目的地交谈,便能说得更加自如。比如在聚会时见到陌生的邻座,便可先“投石”询问:“你和主人是老乡还是老同学?”“然后循着对方的回答交谈下去;如果问得都不对,而对方回答的是“老同事”,那也可以谈下去。在听对方说话时要注意力集中,不能随便去否定对方的观点。

只要你深入地与陌生人交谈下去,你就会发现对方更多的方面,而不是一开始你判断的那一面,在交谈中对方也会调整视角,进一步审视你。两个人在性情、兴趣、思想等的碰撞后,就有可能感到“这个人可以交朋友”、“他值得交往”,于是互送名片,甚至约定了下次见面的时间,从而陌生人变成了朋友。然而,在充分了解对方性格之前,不能够随便张口说话,这一点是应该记住的。交浅言深,是初到新工作环境的人所应该避免的。

李先生是某家大医院的医师。由于他处处小心做事,每每笑脸相迎,所以同事们对他的态度也颇为友善,竞不曾遇到他所担心的任何麻烦。

一次他和一位同事谈得很投机,便将近年来看到的不顺眼、不服气的人和事通通向这位同事倾诉而后快,甚至还批评了科里一两个同事的不是之处,借以发泄心中的闷气。

不料这位同事竟是个翻云覆雨之人,不出几日便将这些“恶言”转达给了其他同事,立刻令这位先生狼狈至极,也孤立至极,几乎在科里没了立足之地。这时这位先生才如梦初醒,悔不该一时激动没管好自己的嘴巴,忘记了“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

由此看来,初到新环境中,必须学会凡事采取中庸而行,适可而止,学习做个聆听者,公平对待每一位同事,避免建立任何小圈子。如此才能尽快适应新环境,打开新局面,成为办公室中的生存者,而非受害者。像李先生这样就可以说是笨人的典型,没有充分了解对方就随意张口,结果犯了交际中的大忌。古人说,防人之心不可无。如果没有了解对方就随便开口,最后吃亏的只能是自己。  一个人调入的单位越大,人际关系也越复杂。在大单位中利害关系复杂,容易产生一些“派系”问题。上司都希望得到属下的支持,因此新进人员往往会卷入这些派系斗争中去。因此一个新人必须多听多看多了解单位内的人际关系,尽可能冷眼旁观,不要卷入不良的派系斗争中,陷于被动。

张先生是一家公司的业务主管。在一次聚会当中经过朋友的介绍认识了另一家大公司的老板薛总。两人似乎一见如故交谈甚欢,互相都非常地赏识对方。过了几天,薛总突然打电话过来邀请张先生到他家里玩。张先生到薛总家里之后,薛总就开始询问张先生公司内部的一些事情。这个时候张先生觉得很奇怪,不知道对方是什么用意。张先生在不清楚对方用意的情况下,决定关键的信息是绝对不能够透露的。于是张先生不管对方怎样的热情,对于公司的重要信息总是三缄其口。结果,原来这位薛总正是公司的一个竞争对手。而张先生的做法赢得了薛总的钦佩。薛总对张先生各方面更是赞赏有加。不久之后,张先生就被薛总公司以高薪挖到了自己的公司。之后,薛总对张先生说,要是那天张先生口无遮拦的话,薛总绝不会瞧得起他的。正是因为看到张先生这样的敬业和保守本公司的秘密,所以才赢得了薛总的尊重。

张先生比前面的李先更加聪明,就是因为他知道不能够随便地开口。像李先生那样没有摸清对方的底细和性格就信口开河,这样的做法结果使得自己遭受了很大的损失。而张先生则在不清楚对方底细的情况下没有随便开口,结果赢得了对方的赏识。

在你张口谈话之前,你得先问一遍自己,你是否了解对方?你是否认为这样的谈话会赢得对方的好感?你是否认为这样的谈话不会给自己带来灾难的后果?如果这几个问题有一个是你不确定的,那么就请你在交谈之中更加谨慎些吧。古人云,三思而后行。说话也是一样,也应该是三思而后做。一个睿智的人,绝不会是一个信口开河的人。不知道对方的底细就夸夸其谈,将会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智慧的话:

在摸清对方的底细之前,说话一定要谨慎。

P39-42

序言

我们每天都在说话和做事,很多时候我们发现自己说的话、做的事都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如果我们多留一个心眼,就会发现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也在说话和做事,而且他们总是能够受到人们的欢迎,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一天天向着自己目标成功地迈进。面对这些人,我们不禁感叹:真聪明啊!这么巧妙就解决了问题,而且还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朋友,为什么我自己就做不到呢?真的是你做不到吗?未必!你有没有仔细想过,为什么很多时候,当你说话和做事,看起来像个笨人?而你身边的那些聪明人,到底有哪些地方和你不一样呢?

《聪明人与笨人的说话和做事方式》一书,通过列举大量的事例,加以精到的分析,从而让你清楚地看到“聪明人”与“笨人”在说话和做事方式上的不同,以及这些不同所带来的截然相反的结果。“说话”和“做事”其实就是跟人打交道,正如卡耐基所说,与人打交道的学问和艺术不是一早一晚所能学尽,所以也有赖于经验的积累。想要改进自己说话和做事的方式,也需要一天天地慢慢来。

俗话说“经一事,长一智”,经历了某种事情,就能增长某一方面的见识,得到这一方面的经验教训。说话做事也是如此,但这样未免效率太低。本书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把聪明人和笨人做了一个全面而综合的比较,使读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有用的启发。

聪明地说话和做事,并非就是指一个人想尽一切点子、利用一切机会为自己赢得好处。有一条原则是:先满足别人的需求,进而满足自己的需求。然而,往往人们由于怕吃亏而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可以举出很多事例来证明,成功人士常遵守的就是这条原则。

比如说,当我们参加大规模宴会时,总希望自己坐的那一桌陌生人少一些,因为没有熟人的话,气氛就活跃不起来,也没法有说有笑,更别谈什么乐趣了。实际上我们这样的想法就是在逃避应酬。在这种场合,聪明人一般会怎么做呢?他们会主动与人谈话、主动关心他人。显示出一种主人的风范和轻松的心态,这也是获得更多的朋友的方法之一。当你了解别人需要什么的时候,你也就明白了自己该说什么和该做什么了,对于经常觉得自己笨,觉得自己不知道该如何说话做事的人而言,了解别人的需要一当然也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我们日常生活中和别人说话,要么是想表达内心的想法,要么是想增进彼此的友谊、联络感情,要么是为了某些事情而求教于人。同是一句话,措词不一样,说出来的效果就会相差很远。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退休干部,已经97岁了,拿了几十年的退休工资,由于他本人行动不便,故而每次都是由他的孙子代领的。恰巧这天财务处换了一个新的会计,他看到记录本上写着领工资的老人的出生日期,略略算一下,已经年近百岁了,他就怀疑这个老人的孙子可能是在瞒报老人的死亡,从而得以冒领退休金。按笨人的习惯,他可能会问:“朋友,这位老先生到底还有没有活着啊?”但他是这样问的:“我看到老先生的出生年月,今年他老人家应该年将近百了吧?”老人的孙子听了这话,当然就知道会计的用意了,于是回答说:“我祖父现已97岁了,托福还健在。”会计的怀疑一下子就解除了,马上就用善意的语气说:“是吗!真是恭喜了!”这样一来,双方都很满意,而不会留下任何不愉快的记忆。

关于做事,清楚地了解什么才是合适的行事方式——这是所有聪明人具备的条件,而且,他们已经把自己的行事方式变成了一种习惯,无论是先天的或是后天习得的,这些习惯都让他们比笨人先一步,甚至是千万步,去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总说别人笨的人才是笨人,只有笨人才会害怕变成笨人。但笨人真有那么可怕吗?笨人的那些不妥当不合时宜的说话和做事方式,真的就没救了吗?要知道,有什么样的信念,就有什么样的生活。我们拥有同样的身体,如果,我们看一看、学一学聪明人的说话和做事方式,那我们难道还会一直把笨人的帽子戴下去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聪明人与笨人的说话和做事方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谭博治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288554
开本 16开
页数 31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06-10-01
首版时间 2006-10-01
印刷时间 200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2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8
162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4: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