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是满族的杰出英雄。满族就是女真族的后代,他们曾于公元11世纪在中原建立了强大的金王朝。庞大的建州家族
在中国历史上,肃慎族这个古老的民族,一直生活在白山黑水的广阔土地上。
这是周王朝统治下的一个少数民族,北魏时期叫勿吉,隋唐称棘耦,北宋统称女真。那时,阿骨打建立了金朝政权,逐渐强大,打进中原灭了北宋,百多年后为南宋和蒙古联兵所灭,又重新回到东北。
明朝中叶以后,女真人分成建州、海西、东海三个大系。其中建州一部实力最为雄厚,其首领世代为明朝边官。
明嘉靖时建州部的首领名叫福满。他生有六个儿子:长子德世库,住在觉尔察寨;次子刘阐,住在阿哈河洛寨;三子索长阿,住在河洛噶善寨;四子觉昌安,同祖父、父亲住在赫图阿拉;五子包朗阿,住在尼麻喇寨;老六叫宝实,住在章甲寨。兄弟们住得都不远,关系也好,便成为这一带很有实力和名望的家族,人称宁古塔贝勒。一些势单力薄的家族,看到宁古塔贝勒强盛,都来归附。唯有两个家族不肯俯首听命,一个叫硕色纳,仗着有九个身强力壮的儿子,另一个叫加虎,也仗着有七个武艺高强的儿子,他们不但经常欺侮弱小,还不时侵扰宁古塔贝勒。于是,祖父和父亲便要四儿子觉昌安出面,联合众兄弟,率领众族人一举征服了硕色纳和加虎,乘势统一了方圆二百里内的许多小部族。
方圆二百里内有山有水,清澈的苏子河西岸是平坦的沃土,可以耕作;周围苍翠的山林,可以狩猎。宁古塔贝勒日益强盛起来。努尔哈赤出世了
与祖父和父亲住在一起的觉昌安生了五个儿子。其中名叫塔克世的第四个儿子娶邻近部族首领阿古的女儿喜塔喇氏为妻,在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生下一个儿子,这时,一副弓箭被悬挂在门前,它象征这个孩子未来是一个好射手,此人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从小就喜欢骑马挽弓,驰射山林。他长到十岁那年,母亲死了,继母纳喇氏常常虐待他。到他十九岁的时候,就分给他一点东西要他独自谋生。努尔哈赤上山采集松子、人参,打些野味,弄点山货,到抚顺马市上去换些钱回来补贴生活。塔克世见他很有志气,动了怜爱之心,想再分点财产给他,可是,努尔哈赤婉言谢绝了,他说:“我这样生活已经很好,还是把财产留给弟弟们吧。”
努尔哈赤有两个弟弟,—个叫舒尔哈齐,—个叫雅尔哈齐。后来继母又生下—个巴雅喇,塔克世的妾也生下一个穆尔哈齐。努尔哈赤对四个弟弟都很关心体贴,四个弟弟也很尊敬哥哥。
喜读《三国》、《水浒》
努尔哈赤在与汉人的交往中,也粗懂汉文。他最喜欢读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对小说中义结天下好汉和乱世出英雄的描绘有着极为深刻的印象。而书中的行军作战和方略,更为他日后转战疆场、用智用谋,提供了最佳参照。他常说:“大丈夫生在世上,就应该轰轰烈烈地干一番大事业!”
后来,他果然实践了自己的理想,成了满族的英雄,被清宫子孙尊为开国的太祖皇帝。
P26-29
现代人对历史的感悟,能产生共鸣、能感到激动的文学样式是什么?是故事,是蕴涵在故事里的或欣喜或悲切或高亢或低回的场面。这些经典场面令人感慨唏嘘,荡气回肠。记住了一个故事,也就记住了一段历史。故事是一个民族深沉的集体记忆,容易走进读者的心灵世界,它使读者在随着故事里主人公的命运起伏跌宕之时,不知不觉地与中国历史文化进行了“亲密接触”。
——总策划:中国韬奋出版奖获得者何承伟
何承伟先生从几十年编辑的成功实践中,提出了这样一部以图文并茂的故事形式并包含巨大信息量的中国历史百科全书的设想。在众多学者的参与和合作下,成就了这样一部新体裁的中国通史《话说中国》。它生动形象、别开生面的编写方式,使包含老中青在内的现代中国人,都可以轻快地从这部书中进入中国历史宏伟的殿堂,从中启迪心智,增加知识,开拓眼界,追述历史,面对未来。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刘修明
出版说明
梦想与追求——为广大读者编一部具有现代意识的历史百科全书
一位从事出版工作30年的资深编辑对出版创新的领悟和尝试
总序
现代人与历史
著名学者解析中华历史如何与现代读者对话,现代人如何走进历史深处
专家导言
清史专家谈其对清前期历史的最具心得的研究精华
把中国历史的秀美景致尽收眼底
本书导读示意图
前言
1644年至1840年
中华版图的奠定和民族的团结与融合——清前期
〇四七 中俄雅克萨之战
有史以来第一次对沙俄的惩罚
〇四八 尼布楚条约
“和为贵”是打了胜仗才能实现的
〇四九 孝庄太皇太后
大清第一个杰出的女政治家
〇五〇 蒲松龄和《聊斋志异》
花面相迎,世情如鬼
〇五一 诗人王士稹
为当时文人崇敬,与宋苏轼并列的文坛泰斗
〇五二 康熙帝三征噶尔丹
征战的目的为和平
〇五三 多伦会盟
雄才大略者的得意之作
〇五四 汤斌破除迷信
能破迷信的是真清官,能用清官的才是好皇帝
〇五五 孔尚任与《桃花扇》
一部有政治色彩的才子佳人传奇
〇五六 看戏丢官
可怜一出《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
〇五七 康熙帝南巡
巡游为了考察,考察也为了巡游
〇五八 戴名世《南山集》
在思想领域罗织异端的一个典例
〇五九 千叟宴
老者安之,少者怀之,盛世有新事
〇六〇 木兰围场
马上夺天下者的传家宝
〇六一 立储难
治国不易,治家尤难
〇六二 年羹尧隆科多获罪
飞扬跋扈为谁雄,忘乎所以出了轨
〇六三 孙嘉淦直言
讲真话而得宠,也因讲真话而获罪
〇六四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世界文坛罕有的文人百态记
〇六五 查嗣庭狱案
在文字上定重案,才是正宗的文字狱
〇六六 曾静的故事
善于运用反面教材,是雍正帝为政的一大特色
〇六七 鄂尔泰改土归流
大事不糊涂,小事不可不糊涂
〇六八 鲁亮侪摘印
奇男子常有,但被发现者不多
〇六九 贱民除豁
雍正帝只凭此也堪称是好皇帝
〇七〇 平定噶尔丹策零
玩火者必自焚,呜呼
〇七一 甘凤池
活着是个镖客,死后成了大侠
〇七二 李卫在浙江
雍正帝的样板,督抚们的楷模
〇七三 宝亲王弘历继位
满洲血统的纯种皇子
〇七四 麝香公主
她的文化形象要比历史坐标高一百倍
〇七五 七品知县郑板桥
聪明人也要难得糊涂
〇七六 《贰臣传》出笼
为汉奸戒,到头来仍被主子钉上了耻辱柱
〇七七 江南老名士沈德潜
以诗名为皇帝尊崇,又以诗名为皇帝毁骂
〇七八 刘统勋刘墉父子
书香门第,清正廉洁
〇七九 伏尔加河归来的土尔扈特人
万里征途旧故国,中华自有凝聚力
〇八〇 纪晓岚与《四库全书》
一生能编一部名山之作已经很不错了
〇八一 天下奇才戴震
集乾嘉学派之大成者
〇八二 乾隆帝下江南
六次巡游,劳民伤财,无益害有益
〇八三 小画家奚冈
只要目的端正,可以不择手段
〇八四 状元毕沅
中状元可凭侥幸,凭侥幸难成学者
〇八五 袁枚谈龙卷风
父母官必须用读书人
〇八六 白衣诗人黄景仁
百无一用是书生
〇八七 曹雪芹和《红楼梦》
文学巨匠,也是时代前沿的思想家
〇八八 反击廓尔喀入侵
武力抗击入侵的成功范例
〇八九 乾隆帝接见马戛尔尼特使
抵制殖民的同时,也放弃了融人世界的机遇
〇九〇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是朝代更迭的规律
〇九一 台湾林爽文起义
大江南北,海峡两岸,到处都有天地会
〇九二 女帅王聪儿
她被带领的襄阳义军推为总教师
〇九三 天理教进攻皇宫
迷信把征服者神格化,把民众视为奴仆
〇九四 张格尔之乱
从狂热到死亡不过是短暂的一瞬间
〇九五 东南海患
走私商队还是造反群体
〇九六 道光帝节俭
节俭自律但心胸狭窄、目光短浅
〇九七 “阿美士德号”间谍船
西方殖民主义者要再次敲中国铁门
〇九八 但开风气龚自珍
高吟肺腑,冲出中世纪
聚焦:1644年至1840年的中国
1644年至1840年的社会生活、历史文化百科
人物索引
关键词索引
历史与现代人有什么关系?历史对现代人有什么用?这并非每一个现代人都能正确回答的问题。
过去的早就过去了。以往的一切早已灰飞云散,至多只留下遗迹和记载。时光不能倒流。要知道过去干什么?历史无用的混沌和蒙昧,不是个别现象。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更易对远离现实的历史轻视、淡漠。对历史无知而不以为然的人,不在少数。不能简单地指责这种现象。一旦通过有效途径缩短了现代人和历史的距离,人们就会从生动形象的历史中取得理性的感悟,领悟历史的哲理,开发睿智,从而加深对现代社会文明的认识,使现代人的认识和实践达到一个新的层次。那时。人们就会有一个共识:历史和现代是承续的。历史是现代人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内容。历史和现代人是不可分的。
祖国的历史是一部生动的、博人精深的启迪心智的教科书。中国历史是独树一帜的东方文明史。承载中华文明的中国历史,在她形成发展的曲折而漫长的过程中。从未中断过(不像埃及、丽河流域、印度文明或中断或转移或淹没)。她虽然历尽坎坷,备尝艰辛,却始终以昂首挺立的不屈姿态,耸立在亚洲的东方。即使从19世纪上半叶开始的对巾华文明一个多世纪的强烈冲击和重重劫难,也没有使曾创造过辉煌的中华文明沉沦,反而更勃发了新的生机。中国的历史学家从孔子、左丘明、司马迁开始,持续不断地以一种不辜负民族的坚韧精神,把中华民族放在辉煌与挫折、统一与分裂、前进与倒退、战争与和平、正义与邪恶的对立统一的辩证过程巾,将感悟到的一切,记录在史册上。以一笔有独特美感并凝结高超智慧的精神财富。绵延不绝地传承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从而成就了中华民族及其创造的文明的延续和发展。巾华文明的创造和中国历史的记载是不可分的。中国历史是兼容时空又超越时空的中华文明有形和无形的载体。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历史的经验是前人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生命的代价)才总结出来的。历史经验包蕴着发人深思的哲理。要深刻地了解现实,理智地面对将来.就应当自觉地追溯历史。现代人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感受历史启迪现实的无穷魅力。唯有从历史的经验与哲理感知杂乱纷纭的现实,才能体会历史智慧的美感和简洁感。
这种由历史引发的智慧、魅力和美感,对丰富一个人的生命内涵,提升人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强调人的素质,但素质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却未必很清楚。我认为,人文素质应该是人的素质的基本内涵。一个人的人文素质是由他所属的民族几千年文化创造的基因,积淀在他的血液和灵魂中形成的。以文史哲为丰体的人文教育,对人的素质提高具有特别的价值。而中国历史往往又是文史哲三位一体的糅合和载体。只重视外语、电脑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的偏向应引起重视并加以纠正。这种素质教育应当起步于一个人的青少年时代。对祖国的热爱,民族自信心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都离不开对祖国历史的了解。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立志报效祖国和中华民族,并以他们的不断传承和新的创造,继续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在共同文化血脉上发展起来的十三亿中国人和五千万在世界各地的华人,都应有这样的共识,部应承担这样的责任。
了解祖国的历史,可以从简明的历史教科书人手,也可以从浩瀚的史籍中深究。关键是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我们这里提供的是一本图文并茂用故事形式编写的中国历史。中国有一本几乎家喻户晓、发行量达几百万册的出版物:《故事会》。这是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名牌刊物,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影响。何承伟先生从几十年编辑的成功实践中。提出了这样一部以图文并茂的故事形式并包涵巨大信息量的中国历史百科全书的设想。在众多学者的参与和合作下,成就了这样一部新体哉的中国通史《话说中国》。它生动形象、别开生面的编写方式,使包括老中青在内的现代中国人,都可以轻快地从这部书中进入中国历史宏伟的殿堂,从中启迪心智,增加知识,开拓眼界,追溯历史,面对未来。它把传统的教育和未来的展望,有机而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引导当代中国人顺应悠久古老的中国文明融注世界发展的现代潮流,以期为世界的文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我们相信,凝聚了几十位学者和编者多年努力的这部书,一定会为这种贡献尽其绵薄之力,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孟彭兴著刘修明主编的《落日余晖(1644年至1840年的中国故事上下)/话说中国》讲述了:在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清朝是最后一个封建社会。清朝创建的康乾盛世是清代历史最辉煌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盛世。这个最后的盛世已处于世界大势发生了空前巨变的大背景下,因此,具有比以往盛世更丰富的历史内涵。
清朝奠定了今天中国的版图,这个成就来之不易,堪称超越千古。这一切都是以往任何朝代都无法望其项背的。然而,传统的束缚,使它摆脱不了历朝历代的封建传承,在世界大潮面前落后了。
孟彭兴著刘修明主编的《落日余晖(1644年至1840年的中国故事上下)/话说中国》是一部以当前历史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的新成果为底蕴,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故事方式,配以大量精美文物照片编辑而成的新体裁中国通史类读物。在每一页上,与图文相配,插有一则历史文化百科知识卡片和中外历史大事记、历史知识的考题,组成为一部信息量巨大的百科全书式的历史通俗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