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读抄(精)
内容
试读章节

午后下楼两次,才在报箱中拿到订阅的《文汇报》。以前每年都购买该报“笔会”副刊的文章合集,今年索性订了报纸来读。但因为地处偏远,报纸又是异地的,因此每有报纸来,所读的也多是旧闻旧事了,但之所以还有如此的热心,想来也是因为这份报纸上的副刊文章了。在我看来,这份报纸乃是文人办报,因此即使是新闻,也多是文人的视角和眼光,更多一些人文的角度和谦和的精神,而这份报纸的“笔会”副刊,则更显示出文人办报的优势出来了,因为在市场经济大潮与娱乐文化喧闹的裹挟下,报纸似乎是越办越厚,越办越快餐化,而能有一块地方作为阴凉清净的心灵后花园的,却很不多了。我眼中的“笔会”副刊,似乎有一种温和、清雅与厚实的风格,常常每篇文章读完,都有所收获,也是一种精神的享受。“笔会”副刊的文章丰富,但还是喜欢言之有物的文章,也喜欢平实雅致的作品,如果这种风格往前追溯,在我看来,便是知堂老人所倡导的“谈话风”。“笔会”副刊如今的主编是学者刘绪源先生,值得一提的是刘绪源对于知堂翁多有研究。造诣很深,曾有著作《解读周作人》出版,在周氏文章的研究中颇有开风气的意味。也难怪,“笔会”能够多年保持这种风格,且质量高华。一月十六日的“笔会”副刊上有作家肖复兴的散文《冬曰四食》,学者朱杰人的随笔《“车让人”的文化要义》,单正平的杂文《报复性消费》,另外还有由巴金故居所提供的“巴金收藏的月历画”一幅。肖复兴的散文有着散淡的滋味,朱杰人的随笔有着求真的勇气,单正平的杂文则有着批评的锐气,而巴金的藏画,乃是颇富幽默气息的西方卡通黑白素描,为整个版面又平添了几分童趣和热闹。

其三

网上购书三册,快递公司送到单位门口,分别为文汇出版社的《孙犁文集:天津日报珍藏版》、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熊景明著作《家在云之南:忆双亲,记往事》和花城出版社由李静编选的《20lo中国随笔年选》。孙犁先生的作品尽管我已经有了其他数种,其中为我喜爱的就包括百花文艺出版社的《孙犁文集》和山东画报出版社的《耕堂劫后十种》,但由天津日报副刊部主编宋安娜女士所编选的这套《孙犁文集》,则是以天津日报副刊上曾刊发过的孙犁作品全部集结,用来对于一位副刊编辑和报社前辈的纪念,但也同时对于认识孙犁,提供了一种别样的视角;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这套“人与岁月”丛书,之前在书店见到过,但不知道内容具体如何,便也没有多加注意,后来友人郑重推荐其中的一册回忆录《家在云之南》,才知道原来这册书的作家熊景明女士曾主持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的工作,历时近二十年,二。。七年退休后又担任该中心“民间历史”收藏及相关网站的工作。近年来,对于二十世纪知识分子的个人记忆颇为关注,熊景明的工作及著作或许对我有所帮助吧。李静编选的《随笔年选》是坚持每年购买的文学选本,我喜欢作为编选者对于随笔遴选的品位与态度,其中自有一种独立与超拔的意味,而如今的许多年选,几乎成了诸多名人的年终宴会,因此,李静的这种编选,在保持良好水准的同时,就有了鲜明的个性和特点。甚感荣幸的是,今年的选本,收录了去岁在辽宁《艺术广角》杂志上发表的随笔《日暮酒醒人已远》。网上购书,具有价格低廉和购买方便等特点,但很有些缺憾的是,读者难以细细阅览,用以判断和斟酌,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则常会有被误导的情形。

P3-5

作者简介
朱航满,1979年生于陕西泾阳,2007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获文学硕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出版随笔和评论集有《精神素描》(2009)、《遥远的完美》(2010)、《书与画像》(2013)、《咀华小集》(2015)等,编选花城出版社2012、2013、2014、2015《中国随笔年选》。
后记

周作人有一本集子,名为《夜读抄》,我很喜欢这个书名。在此书的《小引》中,周氏写到了他的一种关于读书的状况,很能引起我的共鸣:“从狭义上说,读书人应当是学者,那我当然不是。若从广义上说来,凡是拿一本书在读,与那不读的比较,也就是读书人了,那么,或者我也可以说有时候是在读书。夜读呢,那实在是不,因为据我的成见,夜读须得与书室相连的,我们这种穷忙的人哪里有此福分,不过还是随时偷闲看一点罢了。看了如还有工夫,便随手写一点来,也并无什么别的意思,只是不愿意使自己的感想轻易就消散,想叫它多少留下一点痕迹,所以写下几句。”由此想来,我的这番喜欢,原因不过是自己所读所写,也大体是“随时偷闲”的余时所为,但我却是极推崇这种随意平淡的读书境界的,故而将这本文集名之为《读抄》,既简洁,又有趣。

按照知堂老人的意思,我当然并非学者了,但自认为还算一个爱书的人,爱买书、爱读书、爱藏书,乐此不疲,又几近成瘾矣。自从我走出校园以来,便未再拥有过专门的读书时间,能够在工作之余,偷得半日光阴,读一本自己感兴趣的好书,便是莫大的欢乐了。我之爱书,乃在于以为一卷佳作在手,便是能得一位高明之士思想与文采的辛苦结晶,也是可见此书背后诸多人共同智慧的集合。故而我们若去读一本好书,就是与高人去对话,也是发现一个自己未曾抵达的新世界。这种美妙的精神体验,既便捷,又实惠,那么,何乐而不为呢?我们身处这个快餐消费的超级时代,能够有些许的闲余时光,手捧一卷,慢品书香,若能与志趣相投者谈论一二,则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我想自己目前所能够做的,就是努力成为这样的一位读者。

近几年来,我其实还有一个心愿,便是尝试去体味中国的文章之美。中国是诗的国度,也是文章的国度。这些年读来读去,深感白话文章自兴起以来,能够做好文章的,实在是屈指可数的。周氏兄弟是我最爱的两位会写文章的高手,沈从文、汪曾祺师徒的文章,宛若天成,甚为好看;钱锺书、杨绛夫妇的文章,凡下笔处,均可见高妙;废名师出周作人,青出于蓝,独树一帜,颇有得道之味;还有胡适、张爱玲、朱自清、丰子恺,或清秀,或精致,都是常读常新的;顾随、缪钺、俞平伯、浦江清,以随笔写学术,也显文章之美。晚近以来,张中行、金克木、黄裳、孙犁、董桥诸位,声名均显,却是仁者见仁,各取所爱。这其中的有些书与人,是我心向往之的,故而多有流连。我的这些文章,不过是对那些佳作妙篇的体味与摘抄,如今连缀成文,也是自己的一次谦恭的致敬。

这本集子中本来有几个系列性的写作计划,但因诸多因素都半途而废了。其中,“书林一枝”原为文艺报《书香中国》专刊所撰写的专栏,前后持续了近三年的时间,其中所谈多为倾心的时下佳构,本想成为一本“微书话”之类的集子,但终于没有坚持下去;关于黄裳、谷林、董桥等前辈文章的议论,系我对文章之美的一点初步的尝试;对邵燕祥、韩羽、李文俊等作家和学人的访问,则是为《边缘艺术》杂志所开设的“书房画室”专栏,起初也是想结集成册的,但终于也没有做成。此册编成之际,重温这些旧作,颇感写文章真如谋人事一般,不到天时地利人和的地步,是真难如人意的。对于没有完成的这些计划,想来也是无须遗憾的。年初,花城林菁女史寄赠了一册汪曾祺的《食豆饮水斋闲笔》,成了那段时间的枕边书。汪先生是我心仪的作家之一,他的这册新编集子被列入该社策划的“书蠹丛书”之中。拙集也能加入这套文丛,真是一种写作者的福分呢。

目录

冬日即事

去看杨绛

有光的书房

可畏亦复可爱——读黄裳笔记

晚岁上娱——读谷林笔记

读书人在民间矣

我纷纷的情思——读木心笔记

与韩羽谈文学

苍苍横翠微——读董桥笔记

云水山房访记

意料之外——访李文俊

曲径通幽处——访李世南

散淡之人与清朗之文——读李长声笔记

发潜德之幽光

一脉文心

访周氏兄弟旧居

塔下读书记

我收藏的知堂文集

读画记

我的汗漫游

如面谈

读汪曾祺二题

好书美如斯

采山之铜

内容推荐

《读抄(精)》作者朱航满交游广泛,拜访老一辈文学艺术家,也因此获得若干一手资料;

待书严谨,从其欣赏的优雅、沉厚、绵密文风便可得知;

某些篇章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编辑推荐

《读抄(精)》作者朱航满是书虫一枚,亦是近乎“苛刻”的阅读者,对文字有敬畏之心。文稿收入他有关于阅读汪曾祺、黄裳、谷林、木心、孙郁、李长声作品的随笔,有访问周有光、韩羽等老一辈文学艺术家的记录,还有针对某些文集与选本的长评,与为所搜购好书撰写的短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读抄(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航满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81680
开本 32开
页数 191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10
出版时间 2017-01
首版时间 2017-01
印刷时间 201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292
CIP核字 2016302092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6.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192
135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8: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