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世界名校开学毕业典礼演讲精选
内容
编辑推荐

读大学读什么?进社会做什么?对于每一位即将进入大学或者即将毕业离开大学的人来说,迷茫是共同存在的。世界各地大学之所以如此重视开学和毕业典礼,正是因为这是人生两个重要的转折点,站在这两个转折点上,既意味着一件事情的结束,也意味着一件事情的开始。《世界名校开学毕业典礼演讲精选》收录的正是这些意味深长的演讲,通过阅读这些发人深省的演讲稿,让读者明白读大学的目的和意义,体味年轻人对社会所应负有的责任和使命,使读者的人格和心灵在阅读中丰满完善。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现当代中外部分先哲、专家教授、知名学者、社会名流,如比尔·盖茨、萨默兹校长、布什总统、龙应台女士、鲁迅先生、蔡元培先生等在不同时期出席世界各名校的开学和毕业典礼时的51篇精彩演讲,在校园里迎来送往的热闹场面中,演讲者所谈论的各色话题,其实都隐含着一个恒久的主题“开始”,一个严肃的问题“我将如何开始”。他们身份各异,风格不一,演讲的背景和场合以及内容也各有特点,其中既有语重心长的谆谆告诫,也有轻松诙谐的即兴发挥,既有教育理念的探讨,也有人生经验的总结。面对莘莘学子,他们围绕着面对时代,我们该如何学习和生活这个主题,以真诚的态度,或冷峻严肃或轻松活泼的方式,向年轻人讲述了有关学习和生活的真谛,为人与处事的原则,在他们那些或长或短的言辞中都饱含着关爱和祝福的深情厚意。

全书文字流畅,感情激昂,处处洋溢着清新、明快、鲜活、向上的气息。而书中大部分篇章所体现的进步思想,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失其闪光的社会价值。

目录

外国部分

1、改变这个世界深刻的不平等

2、保持求知欲,保持赤子心

3、从“拿”到“给”,走向独立

4、凝练的过程:抓住事物的本质

5、我与耶鲁

6、迈出下一步

7、诚信:信息技术时代的成功之道

8、梦想的勇气——把握今天

9、聪明来自学习和生活

10、美国的价值观

11、连续性与价值

12、无知的驱动——错误的必要性和价值

13、雅典人和西哥特人

14、多多思考

15、女性取得成功的时代

16、布罗茨基1984年在威廉斯学院毕业典礼上的致词

17、走向生活的海洋

18、女性的机会:开创你自己的事业,理解并克服障碍

19、社会赋予每个人成功的权利

20、女子教育:发现作为女人的我们

21、三个“不要”

22、“我是谁”

23、毕业赋予你们的职责

24、法律、学习和自由

25、每个耶鲁新生都应当知道

26、何谓自由教育

27、为未来造就我们的青年一代

28、价值:毕业典礼演讲或提芤·布拉赫的选择

29、教育中的新和旧

30、“顾念所不见的”:在普林斯顿的最后一次演讲

31、我的位置在最高处

32、若不独立,人非为人

33、勤奋、诚实、有选择地读书

34、全面培育我们心灵的神圣能力

中国部分

1、责任高于热爱

2、心灵的X光

3、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4、一个防身药方的三味药

5、抱赤子之心,以迎接一切

6、不问收获,只问耕耘

7、大学毕业生应有的认识的与努力

8、说有为有守

9、南开的目的与南开的精神

10、大学的意义及学校之方针

11、奋斗、续学、耐劳

12、学术独立与新清华

13、烦闷与大学教育

14、读书与革命

15、立志定向,切实读书,“自”“治”并重

16、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

17、有教养者的责任

试读章节

尊敬的Bok校长、Rudenstine前校长、即将上任的Faust校长、哈佛集团的各位成员、监管理事会的各位理事、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各位同学:

有一句话我等了三十年,现在终于可以说了:“老爸,我总是跟你说,我会回来拿到我的学位的!”

我要感谢哈佛大学在这个时候给我这个荣誉。明年,我就要换工作了……我终于可以在简历上写我有一个本科学位,这真是不错啊。

我为今天在座的各位同学感到高兴,你们拿到学位可比我简单多了。哈佛的校报称我是“哈佛大学历史上最成功的辍学生”,我想这大概使我有资格代表我这一类学生发言……在所有的失败者里,我做得最好。

但是,我还要提醒大家,我使得斯特夫·鲍尔莫(Steve Ballmer)也从哈佛商学院退学了。因此,我是个有着恶劣影响力的人,这就是为什么我被邀请来在你们的毕业典礼上演讲。如果我在你们入学欢迎仪式上演讲,那么能够坚持到今天在这里毕业的人也许会少得多吧。对我来说,哈佛的求学经历是一段非凡的经历。校园生活很有趣,我常去旁听我没选修的课。哈佛的课外生活也很棒,我在英国的拉德克利夫(Radcliffe)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每天我的寝室里总有很多人一直待到半夜,讨论着各种事情,因为每个人都知道我从不考虑第二天早起。这使得我变成了校园里那些不安分学生的头头,我们互相粘在一起,做出一种拒绝所有正常学生的姿态。

拉德克利夫是个过日子的好地方,那里的女生比男生多,而且大多数男生都是理工科的。这种状况为我创造了最好的机会,如果你们明白我的意思。可惜的是,我正是在这里学到了人生中悲伤的一课:机会大,并不等于你就会成功。

我在哈佛最难忘的回忆之一发生在1975年1月。那时,我从宿舍楼里给位于阿尔伯克基(Albuquerque)的一家公司打了一个电话,那家公司已经在着手制造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我提出想向他们出售软件。

我很担心,他们会发觉我是一个住在宿舍的学生从而挂断电话,但是他们却说:“我们还没准备好,一个月后你再来找我们吧。”这是个好消息,因为那时软件还根本没有写出来呢。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夜以继日地在这个小小的课外项目上工作,这导致了我学生生活的结束以及通往微软公司的不平凡旅程的开始。

不管怎样,我对哈佛的回忆主要都与充沛的精力和智力活动有关。哈佛的生活令人愉快,也令人感到有压力,有时甚至会感到泄气,但永远充满了挑战性。生活在哈佛是一种吸引人的特殊待遇……虽然我离开得比较早,但是我在这里的经历、在这里结识的朋友、在这里发展起来的一些想法永远地改变了我。

但是,如果现在严肃地回忆起来,我确实有一个真正的遗憾。

我离开哈佛的时候,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世界是多么的不平等。人类在健康、财富和机遇上的不平等大得可怕,它们使得无数的人们被迫生活在绝望之中。

我在哈佛学到了很多经济学和政治学的新思想,我也了解了很多科学上的新进展。

但是,人类最大的进步并不来自于这些发现,而是来自于那些有助于减少人类不平等的发现。不管通过何种手段——民主制度、健全的公共教育体系、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或是广泛的经济机会——减少不平等始终是人类最大的成就。

我离开校园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在这个国家里有几百万的年轻人无法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我也不知道发展中国家里有无数的人们生活在无法形容的贫穷和疾病之中。

我花了几十年才明白了这些事情。

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是在与我不同的时代来到哈佛的。你们比以前的学生更多地了解世界是怎样的不平等。在你们的哈佛求学过程中,我希望你们已经思考过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这个新技术加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怎样最终应对这种不平等以及我们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为了讨论的方便,请想象一下,假如你每个星期可以捐献一些时间、每个月可以捐献一些钱,你希望这些时间和金钱可以用到对拯救生命和改善人类生活有最大作用的地方,你会选择什么地方?

对梅林达(Melinda)和我来说,这也是我们面临的问题:我们如何能将我们拥有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在讨论过程中,梅林达和我读到了一篇文章,里面说在那些贫穷的国家,每年有数百万的儿童死于那些在美国早已不成问题的疾病。麻疹、疟疾、肺炎、乙型肝炎、黄热病,还有一种以前我从未听说过的轮状病毒,这些疾病每年导致50万儿童死亡,但是在美国一例死亡病例也没有。

我们被震惊了,我们想,如果几百万儿童正在死亡线上挣扎,而且他们是可以被挽救的,那么世界理应将用药物拯救他们作为头等大事。但是事实并非如此,那些价格还不到一美元的救命药剂并没有送到他们的手中。

如果你相信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那么当你发现某些生命被挽救了,而另一些生命被放弃了,你会感到无法接受。我们对自己说:“事情不可能如此,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它理应是我们努力的头等大事。”

所以,我们用任何人都会想到的方式开始工作,我们问:“这个世界怎么可以眼睁睁看着这些孩子死去?”P4-6

序言

当我在思索该为这本演讲录写个何种题目的序言时,脑子里突然冒出那首《青春无悔》的歌词,我似乎也在无意中找到了切合本书的一种言说方式或者心态,那就从“开始”说起吧,这才是全书的一个关键词。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收录了众多中外名人在不同时期出席大学的开学或毕业典礼时的演讲,在校园里迎来送往的热闹场面中,演讲者所谈论的各色话题,其实都隐含着一个恒久的主题“开始”,一个严肃的问题“我将如何开始”。他们身份各异,风格不一,演讲的背景和场合以及内容也各有特点,其中既有语重心长的谆谆告诫,也有轻松诙谐的即兴发挥,既有教育理念的探讨,也有人生经验的总结。面对莘莘学子,他们围绕着面对时代我们该如何学习和生活这个主题,以真诚的态度,或冷峻严肃或轻松活泼的方式,向这些年轻人讲述了有关学习和生活的真谛,为人与处事的原则,在他们那些或长或短的言辞中都饱含着关爱和祝福的深情厚谊。

开学是新的开始,“毕业”也就是迈出了新的一步,它们都是新的开始,也是新的契机,更是新的挑战。面对未知的生活,我们可能都会怀有期待和憧憬,同时也难免会心生不安和恐惧,如何来积极面对这种全新的境遇,这是我们所有人终其一生都要思考的问题。大学也好,社会也好,它们都是人生的一种境遇,都是我们接受教育,经受考验,施展才华,创造价值的过程,我们从一个开始走向下一个开始,潮起潮落中,我们不停地向前走,生命就此变得丰满,人生也因此充满意义。书中一位演讲者说得好,生活就是“书写你自己的故事,它只有两面,没有空行”。每个生命都是一个奇迹,每个人的青春都可歌可泣,面对生命中所有的开始以及开始的开始,我们不要怕,不要悔,要学会随遇而安,要学会“逆”来“顺”受,要学会“寻”欢“作”乐,要学会沉潜和务实,要学会积累和等待,要保持对于生命本身的坚定信念,勇敢地投入生活的海洋,以积极昂扬的姿态去奋勇开创属于自己的无悔青春。“开始的开始,是我们唱歌”,我们高歌猛进,唱着属于自己的主打歌,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从演讲的时间范围来说,本书所收录的演讲,最早的是来自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刚兴起的时期。从空间范围来讲,则包括中国和外国,依次读来。从主题内容来说,我们可以从这些演讲中略窥现代教育思想的演进,其中有关人文教育理念的论述可以依稀串起一部简明的教育史,足可以作为我们今天思考教育问题的基础和参照。而中西对照的方式则可以给我们提供比较的视角,从中可以看到中西教育的异与同,常与变;我们也可以从这些演讲中去追寻历史发展的脉络,从演讲中所涉及的事件、人物和名词术语等内容去把握有关的历史图景、人情世故与社会风貌;从演讲者所讲述的人生经历。所提供的人生感悟和体验,你可以总结学习的方法、办事的诀窍、处世的原则以及成功的秘密。从演讲者本身来说,我们可以从这些演讲中接触到众多的名人,能够了解这些硕学鸿儒、政界要人、商界大亨、辛勤园丁的风采,至于所形成的个人观感如何,则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了。再者,从演讲本身来说,看完这些演讲,我们可以体味这些演讲者的口才和语言的魅力,也不妨做一番比较,揣摩不同的感情表达方式的效果,顺便学习一下修辞的手段和演讲的艺术。也许还能增长一点口才。

总之,书中有名人,有思想,有口才,有语言艺术,有历史事件,有人生智慧。无论你是正努力朝着大学的大门冲刺,还是站在大学的门口依依不舍地踌躇;无论你是初涉职场,还是已经打拼多年,都希望你能从本书的这些演讲中得到阅读的愉悦、经验和智慧的启示、心理上的激励、行为上的指导以及所有你可以读到的东西。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所选的演讲中,有三篇是就任大学校长时的就职演说,《勤奋、诚实、有选择地读书》是托马斯·卡莱尔1866年4月2日出任爱丁堡大学校长时的就职演说,《学术独立与新清华》为罗家伦1928年9月在国立清华大学校长就职典礼上的演讲,《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为蔡元培1917年1月9日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的演讲,《为未来造就我们的青年一代》为富兰克林·罗斯福1940年9月2日应邀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建校两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这些演讲虽然不是在开学毕业典礼上进行的,但因为演讲者是具有重要时代意义的代表性人物,而这些演讲内容涉及大学性质、目的以及求学与做人等重要议题,已经成为教育史和文化史上的经典篇章,与本书的编选原则和全书的主题内容及基调也是大致吻合的,所以特意选入,相信对于读者特别是青年学生理解大学’的历史和意义,学会认真读书和积极生活都会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当然,限于编者的识见,在编选的篇目上或有遗珠之憾,在翻译中也难免不当之处,还望能得到各方面读者的批评和指正,以期将阐发入文教育理想的工作做得更好。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本书选编的篇章有一部分是首次翻译,有些是流传较广而此次又重新翻译,而还有少部分是直接选自相关书籍或网站,一时无法联系到译者或作者,但又实在难以割爱,只好先行选用,还望各位译者或作者谅解,看到本书后,敬请联系qingdou@2008.sina.COM,编者将立即奉寄样书及稿酬。

陈越

2007年12月4日于清华园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们开始懂得生活是我们用来生活、不是用来浪费的,懂得最大的奖赏存在于我们全身心的付出——对我们所爱的人和值得我们为之牺牲的事业的付出。

乔治·W·布什 美国第43任总统

2001年5月21日美国耶鲁大学毕业典礼演讲

从“拿”到“给”,从“思考”到“选择”,从依赖他人到独立自主,这是一个巅峰时刻,也是一个开始的时刻,一个发生重要转折的时刻。

劳伦斯·H.萨默兹 哈佛大学第27任校长

2002年6月4日哈佛大学毕业典礼演讲

做你能做的,而不是想做的事。规划人生,却无法完成设计;向往未来,却只能始于现在。

朱苏力 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

2007年6月北京大学法学院欢送会致辞

我要送你们的小礼物只是一个防身的药方,给你们离开校门、进入大世界做随时防身救急之用的一个药方。这个防身药方只有三味药:第一味药叫做“问题丹”,第二味药叫做“兴趣散”,第三味药叫做“信心汤”。

胡适 现代著名文学家、学者

1960年6月18日台湾成功大学毕业典礼演讲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世界名校开学毕业典礼演讲精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安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757494
开本 16开
页数 27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8-03-01
首版时间 2008-03-01
印刷时间 2008-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16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61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2:5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