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北京四中语文课:细说诗文 |
内容 | 内容推荐 《北京四中语文课:细说诗文》共收录了高中经典篇目三十篇,包括《论语》《庄子》《左传》等经典作品节选的解说,以及陶渊明、鲍照、张若虚等有名诗人的名篇佳作解读。作者对这些经典篇目的解读,并不拘泥于诗文本身,而是旁征博引,寻找恰当、巧妙的切入点与架构方式进行拓展。行文上,中正而不失幽默,使文章通俗易读,让读者在深受启迪的同时产生认同感。书稿文质兼美、实用性强,既可做高中语文教与学的参考书,也能为一般读者所喜爱。 作者简介 杨志刚,北京四中语文教师,西城区骨干教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得古代文学硕士学位,微信公众号“老羊细说诗文”作者。杨老师课堂洒脱而中正严肃,平俗而激扬丰盈。曾开设“士与中国文化”“老庄析读”等选修课;主持校级课题“中国文化经典系列校本选修教材的开发与使用”。学术论文《新时期以来阮籍研究综述》《阮籍五言诗诗题考辨》等在大学学报公开发表;教学论文《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引导与学习效果的多元呈现——以“<庄子>赏读”课“结题设计”为例》《身边的陌生人――报告文学单元“自主性学习”案例介绍》等获市级一等奖并公开发表;教研文章《<哈姆莱特>教学设计》《<云致秋行状>课文参读》等收录于“教师参考用书”。 目录 讲君子是怎样炼成的——《〈论语〉十则》 第二讲孔老师的一堂常态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第三讲智者的训诫——《〈老子〉五章》 第四讲哲理与诗意的完美融合——《逍遥游》 第五讲非常君臣——《晋灵公不君》 第六讲最难写的一封信——李密《陈情表》 第七讲悲欣交集真情告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第八讲夜幕下的陶渊明——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 第九讲寒门的愁思——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第十讲深情最是孤月轮——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第十一讲气贯千古的序文——王勃《滕王阁序》 第十二讲边塞诗“大篇”——高适《燕歌行》 第十三讲诗中有画更有禅——王维《鹿柴》《辛夷坞》 第十四讲奇文以明道——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第十五讲铺采擒文体物写志——杜牧《阿房宫赋》 第十六讲历史的政治化书写——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 第三十讲词以境界为最上——王国维《人间词话(十则)》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北京四中语文课:细说诗文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杨志刚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760499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8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33千字 |
出版时间 | 2017-09-01 |
首版时间 | 2017-09-01 |
印刷时间 | 2017-09-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634.303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