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唐与回鹘时期龟兹石窟壁画研究 |
内容 | 内容推荐 刘韬先生《唐与回鹘时期龟兹石窟壁画研究》一书是作者在罗世平教授指导下、在其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在充分掌握龟兹石窟百年学术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他探索了图像、样式与风格在石窟壁画研究中的可行性与具体方法,所做的尝试与提出的观点对这一领域的研究 作者简介 刘韬,博士,副教授。1981年出生于天津市,1999~2006年就读于南开大学文学院东方艺术系美术学专业,分别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和文学硕士学位。201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学专业,获艺术学博士学位。现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宗教美术研究。2015年应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邀请赴德国考察与研究流失海外新疆佛教美术遗存。在《敦煌研究》《敦煌吐鲁番研究》《美术研究》《新美术》《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等学术期刊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发表20余篇学术论文。曾获得2013年四川美术学院“高名潞美术论文奖”,2015年“敦煌奖学金”一等奖,2016年中央美术学院很好博士毕业论文奖,2017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1批面上资助。主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库木吐喇石窟汉风与回鹘风壁画的调杳与研有”。 目录 绪论 上编划分与复原 章龟兹地区唐风与回鹘风洞窟划分 节龟兹唐风洞窟划分 第二节龟兹回鹘风洞窟划分 第三节洞窟中局部绘制现象 小结 第二章龟兹地区唐风与回鹘风洞窟壁画复原 节库木吐喇窟群区3窟壁画复原 第二节库木吐喇窟群区5~17窟壁画复原 第三节库木吐喇窟群区2窟壁画复原 第四节库木吐喇窟群区第45窟壁画复原 第五节森木塞姆第40窟壁画复原 第六节森木塞姆第44窟壁画复原 第七节森木塞姆第46窟壁画复原 第八节夏哈吐尔佛寺与龟兹未知洞窟唐风与回鹘风壁画 小结 下编重构与探索 第三章库木吐喇唐风与回鹘风洞窟壁画内容考释与塑像重构 节4窟壁画内容考释 第二节5~17窟壁画内容考释与塑像重构 第三节2窟壁画内容考释与塑像重构 第四节第45窟壁画内容辨识 小结 第四章龟兹地区唐风与回鹘风洞窟画塑组合与题材布局 节中心柱窟画塑组合与题材布局 第二节方形窟画塑组合与题材布局 第三节龟兹风、唐风与回鹘风洞窟塑绘布局关系 第五章龟兹地区唐风与回鹘风洞窟壁画风格 节龟兹石窟壁画风格研究状况与问题 第二节龟兹唐风洞窟壁画风格 第三节龟兹回鹘风洞窟壁画风格特点 第四节龟兹回鹘风洞窟壁画风格划分 第五节龟兹回鹘风洞窟壁画风格形成背景 小结 第六章龟兹地区唐风与回鹘风洞窟壁画年代探索——以库木吐喇窟群区2、15~17窟为中心 节龟兹唐风洞窟壁画年代探索 第二节龟兹回鹘风洞窟壁画年代探索 结语 参考文献 附表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唐与回鹘时期龟兹石窟壁画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韬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文物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105162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1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7-08-01 |
首版时间 | 2017-08-01 |
印刷时间 | 2017-08-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79.414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