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姆生编著的《大地的成长(少年版)》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文笔朴实无华,十分贴近生活。作者在这部小说中,让他的主人公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中,寻到了一块草原和山林,山林下是一片富饶、郁郁葱葱的山坡,还有一条小溪。孤寂的主人公,一个人在这片荒山野地上住了下来。他体格魁梧,力大无穷,他相信,凭他一双勤劳而灵巧的手,可以为自己开辟一个世外乐园。他也果真达到了目的。他结了婚,生了孩子,过着富裕的农庄生活。汉姆生塑造这样一个自给自足的农民形象,是想呼唤人们要回到大自然中,鄙弃工业城市文明,返归原始世界。因为作者认为,工业城市文明使人们丧失了真诚和淳朴,随着机器的大量使用,人们越来越狡诈、恶毒、贪婪。
汉姆生编著的《大地的成长(少年版)》讲述了一个与土地和信仰有关的故事,它带读者回归最初的纯真。
在荒无人烟的原野里,一个叫艾萨克的男人踏出了一条小路。
他带着拓荒工具,在那片原野停留,开垦,抱着对土地的热情和信仰。在他到来之前,那里只有野兽出没,他到来之后,大地获得了新的生命。艾萨克在这里圈养牛羊,种植粮食。后来,兔唇女人英格尔也来到了这里,她成了艾萨克的妻子。他们不停地忙碌,大地在他们的勤劳和美好的愿望中变得壮美而丰满。
这里发生的一切都神圣而严肃。
荒原中的第一户人家
1
那些穿过阿尔曼宁大荒原的小路是怎么来的呢?是一个男人最先走出来的。
后来,野兽开始追寻他那模糊的脚印,越过荒原与沼泽,把那些脚印踩得更加坚实宽阔。
再后来,拉普兰人又沿着这条路开拓出一块又一块的草地,以放养他们的驯鹿,最终就形成了这条小路。
男人一路向北跋涉。他身材壮硕,长着粗硬的铁红色胡须,与他相伴的只有一个装着干粮与拓荒工具的麻袋。他的脸上和手上有一些伤疤,像是劳动或打斗时留下的。他独自走着,嘴里不时嘟囔着“哎呀”“好吧”之类的词。
这片荒原广袤辽阔,随处都是他落脚的好地方。
男人走走停停,他肩上的麻袋略微显得有些累赘。每当经过一块空地时,他总会把麻袋暂时放下,空着手往前继续观察一段距离。等观察得差不多了,再往回走,背上沉重的麻袋,继续上路。
在这荒郊野外,拓荒的男人只能靠日影判断时间。除了偶尔补充体力,他从不停止赶路,只在夜幕降临后才躺下休息。睡上几个小时后,他又踏上旅程,继续走上一整天。
男人好像在寻找什么,可能是一个地方,又或者是一块空地吧!他就像老垦区过来的移民一样,观察着周围的环境。他沿着草木茂密、溪水潺潺的山谷西侧跋涉,又顺着斜坡往上爬,俯瞰沉沉暮色下被明暗光线分割着的山谷。
夜里,当他躺下来休息时,会遥望南方的夜空,思考着,一天又这样过去了。
男人再睁眼时已是次日清晨,他朝前方的牧场和林地走去,眼前的景象一派生机盎然。他看到对面的山坡上一片郁郁葱葱,有野兔跳过潺潺的溪流,一只野松鸡在窝前叫了几声,拍拍翅膀飞走了。他觉得这真是一块儿狩猎的好地方,于是他拿出拓荒工具在长满植物的地面挖了挖,他发现这里的土壤疏松肥沃得似黑煤。
男人一边劳动,观察这里的动植物,一边时不时地点头。这真是个定居的好地方,他想。
接下来的两天,男人白天外出勘察,晚上回到这山谷里,这里有他用松枝铺成的简陋的床铺,他可以在这里休息。
男人需要在这荒凉之地开辟出自己的家园,这并不简单,他必须尽快投人到忙碌的工作中。很快,他便开始向桦树丛索取他需要的树皮,把它们加工成建筑材料,背到几里外的村子里卖掉。卖树皮得来的钱可以买面粉、猪肉等食物,还有铁锅之类的生活必需品。
男人每天都扛着一堆重物走过漫漫长路,去山谷外的市集。他从来不知疲倦,好像这就是他的乐趣。 2
有一天,男人牵回了三只山羊。在回山谷的路上,他还碰到了一个陌生的拉普兰流浪汉。他们闲聊起来,男人很大方地告诉拉普兰人他叫艾萨克,还拜托拉普兰人帮他找个女人,来看管他的山羊。
闲聊之后,拉普兰人继续上路了,他一边想着帮艾萨克找女人的事,一边想着艾萨克。他开始以为艾萨克是一个逃犯,但后来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
其实,从交谈的细节来看,艾萨克是一个非常努力的拓荒人。
不过,在找到帮手之前,勤劳的艾萨克还得亲自为山羊做过冬的准备:割草料、在空地上筑羊圈。
到了第二年秋天,艾萨克又盖起一座属于自己的草屋。草屋经得起风吹雨打,还能装下牲口和他的每样东西,多么舒适又实用的屋子啊!
艾萨克为自己的这个家骄傲!很快,艾萨克又迎来两个客人,他们是一对拉普兰父子。他们撑着细长的板子站在那里休息,一边打量着草房子,一边聆听着远处羊脖子上的铃铛声。
拉普兰人奉承地称赞了艾萨克和他的屋子,而艾萨克依旧惦记着找女人来帮忙的事情,便再次嘱托他们帮忙。他去村里卖树皮时也曾留意过,还有人特意盯着他看,有寡妇,有还没嫁的老姑娘,但没有一个人贸然前去询问情况,她们心里有顾虑。
艾萨克心里明白,谁愿意大老远跑到深山老林给一个其貌不扬、嗓音粗哑的男人帮工呢?
还是得靠自己啊!P1-4
走进阅读殿堂,走近大师光辉
文◎金波
阅读是孩子汲取精神养分的重要途径。孩子们在阅读中采撷属于自己的精神云朵,找到自己渴望的人生暖意。而优质的阅读,更能帮助孩子打造坚实、宽广、崇高、美好的精神世界,提高孩子的生命质量。所以,建立优质的个人阅读史,对孩子来说尤为重要。
如果说,牙牙学语时,母亲讲述的故事(亲子阅读)是每个孩子建立个人阅读史的第一步,那么,学生时代的自主阅读,就是孩子建立个人阅读史的第二步。它是自发自觉的,是以个人自身感到了对阅读的渴望为前提的。我们用双眼看到的文字,用双手触摸过的纸张,有足够的力量变成一个无限大的世界,这个世界既是微观的又是宏观的,既能折射出个人内心的光芒,又能展现世界的无垠宽广。
因此,在个人阅读史建立的第二个阶段,“读什么”变得尤为重要。
很多家长会根据自己的人生阅历、鉴赏水平、审美趣味给孩子挑选作品;学校老师也会根据新课标要求,给孩子们推荐读物。可是,孩子们真实的想法、需求和兴趣点是什么?多年以来,我专注于儿童文学创作,通过文字与孩子们零距离接触,发现孩子们更愿意阅读有趣的、易读的文学作品。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审美趣味,建立一种属于自己的阅读心理秩序,而在这种阅读心理秩序建立的过程中,有趣易读的经典文学必不可少。
小当当经典悦读馆策划的这套诺贝尔文学奖大师经典悦读系列,就是以有趣、易读为前提,为自主阅读期的孩子提供了一个开阔、开放的阅读方向。
诺贝尔文学奖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类奖项,自设立以来,诞生了百余位伟大的作家,他们为人类精神文明构建了一座辉煌的文学殿堂。这套诺奖书系旨在带领孩子们在个人阅读史建立的第二阶段,走进这座文学殿堂,在自己心中树立起一个精神标杆,进而构建个人独立自主的文学、美学乃至精神世界。
这套书邀请了诺贝尔文学研究专家为孩子们挑选篇目,精选了包括《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老人与海》等经典作品,这些作品在浩瀚的人类文明长河中也仅是数点星光。为了让孩子们易于读懂诺奖大师经典,编者还邀请了优秀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和新锐儿童文学作家对作品进行改写。改写过程中,作者们保留了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经典的故事场景,使作品更适合孩子的阅读喜好和认知水平。今天的阅读,就是把初读这些经典的感受,留存在童年的记忆中,为以后精读原作、深入钻研作准备。
我相信这套诺贝尔文学奖大师经典悦读系列,能让孩子感知外界、唤醒自我,促成个人价值观、创造力的形成。愿这套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愿每个爱阅读的孩子都拥有丰饶的内心,拥有宽广、富足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