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纸人笔记/满天星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著名学者林贤治主编的“满天星文丛”第一辑中的一种,由林贤治先生负责编选。编者以近乎苛刻的严格标准,从苍耳作品中精选出一部分散文随笔。这些散文随笔富有自由感、思考力以及一定的个性特点。

内容推荐

这是著名学者林贤治主编的“满天星文丛”第一辑中的一种,由林贤治先生负责编选。编者以近乎苛刻的严格标准,从苍耳作品中精选出一部分散文随笔。卷前是林贤治为“满天星文丛”所写的序言,序言称:“要建设一代散文,必先恢复精神的自由。”

目录

自序

马灯

与无名氏书

两滴雨

旧址

秋天对一首乐府长诗的注解

世界躯体

土豆会不会飞

密集

亲爱的盲肠

晚安,小灰鼠

康熙河的鱼

雨在持续

第八个不是铜像

瞭望与更鼓

亡灵间的对话

两种碑铭

重铸《思想者》

在者如斯

俯仰之间

药鱼、喷雾器及其他

像手持蜡烛的人

哑剧时代

冲着世纪叫喊

漂泊者文学

历史旁边的美丽花园

对称的城堡

一九八四:白与蓝

追忆或抵制

在铁轨附近

水上一个萤火

关于驴子的寓言

游走的基希

大地的守护者

试读章节

              马 灯

马灯隐藏于黑暗中的历史尚无法考证。但在我所呆过的七十年代的乡下,它潜在的语义被我们长久忽略了。既然巴尔特将葡萄酒视为法国乃至欧洲的图腾式饮料,那么,我以为马灯是最具中国民间图腾意味的照明器具。这里我拒绝将它视为“工具”的原因,在于马灯它首先具备了容器性,进而在漂泊黑夜时获得了独立的本体性。它自在地循环着一种滚烫的液体,一种介于昼与夜、此与彼之间的转换性物质,甚至它发出的光热也是从自己的心脏提升并持续溢出的。

原初的马灯与马肯定是有关联的。当征战的烈马一点点地退回北方,并消失于我们一回首就能眺见的古代地平线时,马灯作为历史的遗物以及符号流传了下来。它浓缩或隐喻着一种能燃烧的叫做马血的古老液体。马灯跟所有静止的油灯不同,它永远处于漂泊的在野状态。但它又不像松明或火把那样粗陋原始,那样容易被一阵狂风或大雨所吞灭。在它的身上因袭地根植着“走夜路”、“在风中”、“拒绝”等等语义,而这一切无不与马相关。即便马灯在大白天斜挂于墙壁,它作为属于并超于它自己的一种连续封闭体,从未以结束的姿态停下来。它始终浪迹于不可知的但却不乏亲近感的彼处。

这就是摇晃于中国广大乡村阡陌间的马灯。它最初的光是紧密的,结实的,但它漫溢开来时却是无方向的,缓慢地泼洒开来的,看上去呈一种受潮似的洇晕状态。它的光一点不必具有进射性,也不必照亮它无法企及的虚无的高处和深渊。马灯是夜问游走者的亲密伴侣,甚至就是他的眼睛和胆气。那些山间的猛生灵会远远避开,那些不知天堂和地狱为何物的幽灵也会让开一条路。马灯并不承担照亮幽灵回乡的职责。乡村的幽灵是一粒粒暗绿的鬼火在游荡,在仿佛阴阳间约定好了的三元节寻求重返阳间的路。中国民间不少地方原先有一种放荷灯的风俗,就是将点上灯的荷叶置于水中顺流而漂,以此来引导逝者不要迷路。但放荷灯的风俗已消失很久了。它的人性化的亲切意味却依然积淀在瓷泥般的民间记忆之中。与此不同的是,古老的灯笼也渐渐变异了,它不再作为照明工具,而是作为权力中心的喜庆之物继续存在着。但灯笼最早的功能却是照人走夜路。问题是,民间灯笼一旦上升为统治阶级的权力语码,自然也一度成为极权政治的禁忌。

只有小小的马灯仍在延续,仍在无边的边缘游走不停。但它从不像通常所说的那样“撕开夜幕”。它只潜藏,隐匿,将一粒光持存于黑暗中。它从不嫌弃那些草檐棚舍的低矮、腌臌和霉潮,以至于它本身也是昏暗的。比如它的灯罩蒙上了一层烟垢;它的铁皮在雨中锈蚀不堪,等等。但在冬天,它无疑是由寒转暖的可靠中介。它的摇晃让人想到一匹在风中颠簸的孤独的老马。显然,马灯是从群体中分离出去的个体,其存在方式就是独自面对。这跟火把在民间具有集体狂欢性一点不同。然而火把燃烧完了,几乎什么也不会留下。当然它也不必留下什么。

而马灯是一种能承受时空重压的非常耐久的民间之物。比如,第一个打开并进入定陵墓门的人,做梦也没有想到,他的脚最先踢响了一个残破的马灯。几百年前,众多送葬者中的一个,工匠或者抬手,提着昏黄的马灯,在最后离开墓室时,突然感到极端的恐怖,毛发竖起,慌乱中将手中的马灯丢弃于地。咣当一声后,灯罩摔破了,但幽火还没有灭。也许他突然被一种可怕的想法击中:知晓皇陵的秘密就意味着自己将被杀死!死亡的恐怖前后夹击着他,后面是死了的皇上,前面是活着的皇上,一个阴嗖嗖地追杀,一个高悬剑刃等着,他无路可逃……

几百年后,考古学家认为,这不过是明代民间的一盏普通的马灯而已,并且已如此残破不堪。而游客们感兴趣的仍是朱姓皇帝,棺椁按原尺寸被复制在那儿,墓缸中重新灌满了油,还有不少粗大的红蜡烛。没有人看到或想到那盏正在变得更加残破的马灯、提灯者的颤栗以及它咣当一下落地的声响。“历史”从来都是以遗弃这样的细节为前提的。那个抬手或者工匠,注定只能隐在永远封死的那个墓道般的时空里。他或她从来都不是以个体的身份出现,他们的血肉和灵魂被砌在了庞大的皇陵之中。而马灯只是马灯。它所烛照之处只能是世界的无意义的一角,并将皇陵置放到它的残破中以便向民间还原。

然而踢响马灯的滚动声,却惊醒了几百年前那一声“咣当”,它从墓壁上渗出阴冷且细密的汗珠来。一九八六年七月,当我走在漫长而陡暗的墓道时,一大滴冰冷的水珠裂帛般地落在我的额头,我怀疑它是被又潮又腥的地气溶解掉的那一声叫喊。

我没有看到在考古学家手中变得更加残破的马灯残骸。但最近,在居民区一家小店的门口,我看到在那根铁丝绳上挂着一只不新不旧的马灯。在城里,它显然没有什么用处了。但店主何以没有将它丢掉?甚至小偷也不屑于注意它。但马灯的本质决没有丝毫改变。它隐藏于白天的夜晚,并潜行于虚拟化的网络时代。在永远不会改变的这个世界的风中雨中,它的孤独一刹那击中了那黑暗心脏的脆弱部分。

二00二年五月十五日

P1-4

序言

多少年后,当我回忆起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糊满旧报纸的居所时,忽然有了一种奇异的感觉。在那印满时政新闻、批判文章和领袖影像的老报纸中生活,如今想来已具有某种象征或寓言的意味。尽管它是当时中国民间较为普遍的生存图式,但就人的精神成长史而言,几乎没有人不是吃着各种各样写满字迹的纸长大,他们将这些纸消化、吸收然后再吐出来,变成一摞摞新的写满字迹的纸。这么说来,在人的肉躯内还潜存着另一个人:纸人。纸人是靠纸存活并行走于纸上的存在者。但问题是,相当多的人是被强迫着吃某种纸,以便长成同一种型号的纸人。这种纸一般涂满了蜜汁、麻醉剂或白粉,并美其名曰“阳光雨露”,以期建立强有力的条件反射,使人见到这种纸就一哄而上,痛快地饕餮一顿。只有少数人对此表示怀疑,他们被动地吞咽过一些,而一旦怀疑起来便引发肠胃炎,于是他们产生了对之进行观察和辨析的紧迫感,并拿这种眼光来看窗外的世界,来看这个肉人远远大于纸人的时代,进而将结果记录在新的纸上。在我看来,一个世俗的人回到书桌前写作,便意味着离开日常的自己,以近乎纸人的方式呼吸与生存。

就个人而言,我的成长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也受着某种纸的毒害,以致在我开始从事写作时双眼就被无形蒙住了。后来在一篇小说中又读到“纸铐”一说,于是愈发坚信这种纸铐曾经铐住过自己。于是乎发现,那种叫做哲学的东西有很多是狗皮膏的货色,那种叫做文学的东西竟也陷在寄人篱下的困境。一个挣扎在肉体深处的纸人,要想挣脱各色纸铐,他的苦痛和快感谁能知道呢?在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上,一个带有质疑眼光的写作者,长久地行走纸上会使他的躯体透薄起来,像亡灵一样虚轻,并变得越来越不合时宜。当然,也许你能瞥见其中的一粒暗火,但纸人自燃,或纸人互焚的事,倒是经常发生的。如果说,“公正地判断一个时代只有一个标准:即问这个时代能让人的尊严发展到怎样的程度”(瓜尔蒂尼语),那么我要说,一个没有文学尊严并通过有尊严的写作加以坚守的时代,不可能是一个人的尊严得以提升的时代。

当马舔着自己最软的那根肋骨

棋手便坠马而伤

我就是这个“坠马而伤”的棋手,而那粒马也只奔驰在纸上。现在,我将这些文稿编定成集,并一一重读它们。它们落满了灰尘并成为尘迹的一部分。我其实不想惊动它们。它们活在它们自己的世界里,拒绝跟随时间一道滚滚向前。我的前半生已经消逝了,其中的一部分便凝定在这些文本里。你在里面会看见另一个我,一个纸人写下的一切。他依然在那儿呼吸,走动,思考,无法从那儿走出来。

应该说明的是,笔者从事散文随笔写作大致起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断断续续写到现在,时常得到同道们的关注和鼓励,没有他们,也许我走不了这么远。

作者

二00六年九月二十五日于安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纸人笔记/满天星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苍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48959
开本 32开
页数 19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6.6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0
14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8:5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