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晋所著的《无影灯下的故事》是一本自述的日记,没有加工和粉饰。作者没有受过专门的训练,文字是随意、随性的,没有缜密的逻辑关系,没有规范的架构,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其实就是和他自己聊天,说说他经历的各种事情、人生百态,以一个知识小百姓的视角,描述他看到的健康与疾病,感受到的温情与悲凉。其中有爱也有孤独,有人性的揭露,有灵魂的肮脏,有金钱与生命的较量,有亲情与尊严的冲撞,你信也好,不信也好,都发生了,都结束了,都离开了,又都开始了。在这里,见证了生离死别,看到了世间的冷漠,感悟了心灵与肉体的分离,聆听了生命最后的声音,所有的这一切,只是作者写给自己的,写给想听的自己,现在要分享给想听的别人……
顾晋所著的《无影灯下的故事》主要是对顾晋教授生活及工作的记录,以一种轻松、自由的语言及形式来表现蕴含其中的思想和感悟,有自我的张扬,也有情感的依恋,更有责任的承担,一个个故事娓娓道来,带你走进一个医者的内心世界。
书中的故事不仅感人,同时还将肿瘤学相关知识融入其中。
每当春节,每到中秋,每一个团圆的日子,我都会深深地思念我的父亲、母亲。想不到一个不再年轻的中年医生,对父母的那份眷恋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淡忘,就像秋天的落叶一样,飘飘悠悠地落到了地上,带着回忆,带着伤感,消逝在冰冷的秋色当中。秋天来了又走了,这种思念却一直持续着,就像看着即将干枯的树枝,头脑里还是它春天郁郁葱葱的样子,时光匆匆流过,每当我想起双亲,又仿佛回到了小时候。一切都好像就在昨天。
我的童年是在宣武区的琉璃巷度过的,我家的小院与举世闻名的文化街琉璃厂就隔着一条街道。我们住的是北大医院的宿舍,红墙,高大的木门是双开的,门口有一小片水泥地,当时的街道都是土路,这片水泥地显示着院子的身世。门的上方有一个半圆形的石雕,雕的是什么我记不得了,据说原来这个院子是北京大学医学院的前身。小时候觉得院子挺大的,可以在院子里骑自行车。院内有两棵大枫树,每到秋天,树叶由黄变红,然后落到地上,整个院子都铺满了黄色、红色的树叶,非常好看。记得那时候,我们特别愿意把树叶拢到一起,然后坐在铺满树叶的地上,享受秋天的阳光。躺在厚厚的树叶上,大家都会非常得意。
院子里有两个花池,种着向日葵,还有小喇叭花,紫色的叶子,白色的花,非常好看。院中东西分别有两个葡萄架,每到夏天,葡萄架上叶子葱郁,葡萄一串一串的,大家常在葡萄架下乘凉。那时候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大家玩耍只限于院子里,孩子们从不出去到街上玩。冬天,我们在院子里堆雪人,从台阶上用雪铺成“滑道”。水管漏水我们从不担心,甚至有点喜欢水管破裂,因为院子里到处是冰,就可以滑冰了。
每到周日的中午,妈妈允许哥哥出去玩,而我就得睡午觉,我那时觉得特不公平。我还记得我们在冬天的房间内,由于室内气温很低,食用油都冻成了白色。有时候爸爸妈妈会在周末带我们哥俩去大栅栏游玩,爸爸会给我们买奶油冰棍,妈妈会到商店买三两椰子糖,不定期地发给我们每人一块。看爸爸做手术
上小学的时候,一次我在家里用一块木头削小船。一不小心,铅笔刀直插进我左手拇指的根部,顿时血流如注。我吓坏了,当时我家的阿姨,我们叫她尉大妈,看了惊呼:“赶紧去医院!”穿过我们住的小胡同就有一家街道医院,尉大妈帮我拿了块干净的布包扎了手指后迅速带我奔向了那家医院。20世纪60年代的街道医院,我印象中充满了来苏水的味道,木质的两扇门上面的玻璃都是毛玻璃,每扇门的玻璃上都有油漆的红十字。那个年代,“红十字”就是“医院…‘救护”的意思。
到了医院,里面还是挺热闹的。有许多老年人在排队买药,有的坐在诊室旁的木长椅上闲聊。尉大妈紧张极了,她把我安置在长椅上坐下后就去挂号,那时我才知道看病要先挂号呢。虽然爸爸妈妈都是医生,但是我真的一点儿也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工作的,只是知道爸爸每个周末上午都要到医院去看病人。轮到我了,医生给我做了简单的包扎就让我回家了。
P3-6
一个外科医生,要出书是正常的事。
但是要出一本和自己专业关系不大的书就有点不同了。2016年,我的这本书要出来了。没有想到,一个长期在无影灯下工作的外科医生能够有时间、有精力去出一本和自己专业本无关的书。其实准确地说,这是一本自述的日记,没有加工和粉饰。自己没有受过专门的训练,文字是随意、随性的,没有缜密的逻辑关系,没有规范的架构,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其实就是和自己聊天,说说我经历的各种事情、人生百态,以一个知识小百姓的视角,描述自己看到的健康与疾病,感受到的温情与悲凉。其中有爱也有孤独,有人性的揭露,有灵魂的肮脏,有金钱与生命的较量,有亲情与尊严的冲撞,你信也好,不信也好,都发生了,都结束了,都离开了,又都开始了。在这里,我们见证了生离死别,看到了世间的冷漠,感悟了心灵与肉体的分离,聆听了生命最后的声音,所有的这一切,只是写给自己的,写给想听的自己,现在要分享给想听的别人……
说到写作,1977年我正好面临高中毕业,对当时的高中生,学校是负责工作分配的,而我被选中留校当老师。我特高兴,我希望当老师,愿意当老师。那个年代,当老师不一定要师范学院毕业,记得我们的语文老师就是我哥哥的同学,仅比我大两届,刚毕业没多久。但那一年高考恢复了,我原本留校当老师的愿望实现不了了,转而和全年级十三个班的同学一起奋力准备高考。经过摸底考试,我被选拔进入为期一年的高考补习班,学校抽调最好的老师为我们教学。这一年中,我们第一次有了作文课,我挺喜欢,我的作文也总是被老师作为范文当堂朗读,我内心特得意。后来老师把我们这一年的学生作文,选出优秀的订成《作文集》,里边有好多篇是我的作品呢。从那时候起,我就喜欢写点文章,特别是医生的生活与工作,有很多值得一写。
医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职业,每天接触病人,每天都有故事。一转眼,行医有三十多年了,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各种人生感悟,有时候真的是百感交集。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了一个“有经验的”老大夫了。周末出去开会经常乘飞机,乘机的时间就是我写东西的时间,许多审稿、论文都是乘机时间完成的。开始写杂文是因为我的病人,就是文章《难说再见》中的那位小病人。那日上午送走了那个病人,心情一直挺沉重,下午出差乘飞机,拿出电脑把当天的感受写了出来,由于是亲身经历,感悟颇多,一气呵成。从此,每每遇到临床上的任何事,有感而发时就乘机写作。
写作的另外一个契机是一位找我看病的媒体朋友,她是新浪网的一位部门领导。问题解决了,她和我说,为什么不开微博?我想自己是个医生,哪有那么多时间写微博啊。但后来在她的鼓动下,我开始写微博,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我的主业是外科医生,我热爱自己的职业,为自己的职业自豪和骄傲。我在无影灯下度过了自己最为美好的青春和年华,无影灯还将伴随我未来的人生。外科医生是一个崇高的职业,每当我站在无影灯下的那一刻开始,一切就都属于病人,我会专注于病人的一切变化,没有杂念,没有烦恼,只有眼前的手术。三十多年的经历告诉我,外科医生必须和病人在一起,必须和手术在一起,无影灯就是我的生活,也是我的人生,无论手术多么困难,无论并发症多么严重,无论病人家属多么不满意,无论外界压力有多大,作为一个外科医生我都无怨无悔!
无影灯亮起了,我要去手术了,那里有我的执着,我的尊严,我的理想,我的人生,我的梦……
咱们下次再聊。
2016年春
探索心路医路,共创医患和谐。
——钟南山 中国工程院院士
顾晋大夫让我对医生职业的含辛茹苦肃然起敬,向所有辛劳的医务工作者们表达我的敬意。
——吴秀波 《心术》霍思邈扮演者
这些日常生活碎片式的记录,构架出了一位名医眼中的冷暖世界,它恰到好处地勾勒出了医学的温情,但也提醒着我们生命无常,要学会珍惜。
——心路医路 出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