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夹缝中的历史/上海著名中学师生推荐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朱鸿原著的《夹缝中的历史》是上海著名中学师生推荐《影响我高中时代的一本好书》书系中的其中之一。它将广为人知或鲜为人知的历史大事或小事联类贯通,让阅读者从历史发现、甄别、揭示中获取真知。具有贴近学生阅读实际,知识性与趣味性,文化性与思想性等特点。

内容推荐

  朱鸿原著的《夹缝中的历史》是一本影响你高中时代的一本好书,帮助中学生朋友学会读书、提高读书能力而编写的好书。《夹缝中的历史》将探讨人的自由与尊严,以史为鉴让阅读者从历史发现、甄别、揭示中获取真知。本书由特级教师倾力推荐、帮你提高语文素养与考试成绩。

目录

编注者说

师生推荐的N个理由

 历史圆桌会议

 有关历史、校园、人际、应试及其他

 苦难——生活的意义

第一单元 尊严与人

 胯下奇辱

 怀疑荆轲

 司马迁之残与苏格拉底之死

 一个皇帝的成全之路

 追究吴三桂

 单元链接

第二单元 政治与人

 我在孔庙的所见与所想

 成功的罪孽

 灰堆

 兵马俑之气

 苏三监狱

 诗人多难

 单元链接

试读章节

历史圆桌会议

复旦大学附中 李郦

历史是什么?这个问题也许简单了一点。

它是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的一门学科,就好像数学、语文一样。它有太多的人名、地名和时间、事件需要死记硬背,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历史意义。也许历史是枯燥的,但是当老师讲起一个个吸引人的故事的时候,历史又变得精彩、好玩起来。

我们常说历史不能假设,个人并不能扭转历史。那么又如何去解释历史上的那些风云人物对于历史的作用和贡献?

我们手上的这本书的名字是《夹缝中的历史》,这样的题目本身又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提示,究竟什么样的历史才是真正的历史?

“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克罗齐如是说。我们现在来关照历史,都是站在我们自己的立场,从自己的角度去评价历史事件。

那些如同董狐一样秉笔直书的史官们为我们留下了关于过去的详细记载,这里面有多少真实、多少想象、多少虚假?这里面蕴含着他们自身对于历史人物的多少感情、多少看法、多少评价?

真实是来自于这些流传久远的文字,还是来自于我们追求真相的内心?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曾经这样写道,捷克画家萨宾娜在学生时代的“最严格的现实主义教育时期”曾画过一幅正在建设中的社会主义炼钢厂。这是一幅严格遵循写实原则的作品,隐藏了一切作者的个性笔触,画得几乎像彩色照片。然而,画家偶然间在画上滴了一点红色颜料,它一直流下去,看起来像一道裂缝。

裂缝的出现,使得平面世界产生了立体的可能,换句话来说,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历史有了重新被解读的可能性。从夹缝当中去看现实,从夹缝当中去看历史,不被表象所迷惑,不被成说所限制,从现实的材料当中发掘历史的深意,从作者引而不发的话语线索当中去体会表面意义以外的真实。

这样的工作,需要有洞察一切的眼光,这是建立在博览群书、倾听众家意见的基础之上才能完成,而不是仅仅抱着标新立异的目的,在文字之间生吞活剥、胡思乱想。

历史,有的时候就像一个圆桌会议,参与会议的成员是所有的历史人物。商鞅正要改革,遇上了王安石,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也走了进来。朱由俭无法向李自成屈服,吴三桂打开了长城守关的大门,慈禧心念一动,义和团就淹没在国外势力的绞杀之下。只要你有心,就会发现历史其实在不断地重演,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所以才有了一本书叫做《资治通鉴》,因为统治者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也许我们阅读历史的着眼点不再与政治统治相关,但是这样的阅读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促使我们的思想从幼稚走向成熟。

历史,有的时候就像一个圆桌会议,参与会议的成员是所有阅读历史的人们。古代的人已经逝去,留下身后之名,任人评说。我们在对他们做出评价之前,是否真的读懂了他们?是否将心比心地处在他们的立场上,以他们的角度来考虑过问题?与其一味地斥责咒骂,是否应该看看在当时的社会中,其行为本身所具有的实际作用?因此在历史的面前,只要不是为了某种目的拼凑和捏造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而是发自内心去深入了解一个人物或者事件,那么,每一个人对于历史的看法都是可取的。

作者朱鸿是一名媒体工作者,对于现实生活和媒体运作的关注,让他时时刻刻自觉继承鲁迅先生的思想,对于中国的政治现实和生活在这种政治现实之下的人们的心路历程有着深刻的反思,在探讨一个历史事件、分析一个历史人物的时候,并不仅仅局限在一个时间点上,而是深深剖析这样的事件、这样的人物在中国历史上造成的影响。在中国的历史缓慢向前发展的同时,他又把视线投到了另外一些国度里面追求理想、自由和进步的伟人们的身上。我们关照历史,其实就是关照现实,因为身处在现实当中的我们,实在无法完全从现实的影响当中脱身开来,但是我们又不能局限在当下的现实当中,要对世界有一个整体的关注。  在个性张扬的时代,“我”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每一个人的世界都是以自己为中心在不断旋转。这种旋转,割断了个人与整个世界的联系,淡薄了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不能够从历史和现实当中获取个人进步的养料,同时使得个人观察世界、思考问题的视野变得无比的狭窄。在逐渐“向内转”,去关注内心世界的情况下,充满了实用主义的功利色彩,缺乏一种拥有信仰的崇高感。“我”究竟重不重要,他人是否和我一样重要?这些问题也许回答在考卷上一个个都会非常精彩,但是关键的是做而不是说,是思考而不是口号。学会从夹缝中看历史,拥有独立自主的精神,而不是人云亦云,是这本书值得大家学习和思考的地方。

当然,激烈的思想,总会有它的不足之处。在批判和斥责的时候,难免会忽略掉一些有益的东西,对于历史我们是一棍子打死,还是分两面来看,这也很重要。比如奸臣蔡京善书法,治国无能的宋徽宗创立了瘦金体。秦始皇焚书坑儒毁坏文化,却也雷厉风行统一了中国,西楚霸王乌江悲歌,然而却一把火烧去了阿房宫的珍藏典籍。历史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只要换一个角度,也许就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刚才的气急败坏现在就变成了心平气和。我们相对于古人,眼界变得宽广,知识变得丰富,但是我们是不是有这个资格来任意轻视和嘲笑他们呢?本书的作者是尊崇鲁迅先生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鲁迅也许在中学生的印象里面是一个经常“骂人”的人。其实凡是有大恨的人都是有大爱的,“爱之深,责之切”,才会有鲁迅笔下的那些文字。世界需要鲁迅这样的尖锐的眼光,但是世界也需要每个人都先学会“爱”。只有爱人,才能尊重人,才能了解人,才能懂得人。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我所希望学生眼中的历史,应该是公正而宽容的,就我的学力所及,我在书中也对作者的观点做出了补充和反驳,唯一的出发点就是希望提供更多的视角来让大家深入思考历史……

P3-5

序言

一个中学生的精神成人,少不了自主阅读。学会读书,养成读书习惯,提高读书能力,积累精神资源,一言以蔽之,读书做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而如今,基础教育已陷入了一个误区:一切为了升学,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只知读课本,做教辅,对课外读物很少问津。其结果是,我们的学生即使进了一流大学,仍然缺乏应有的人文素养,缺乏文史知识,缺乏怀疑精神,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从严格意义上说,他们还不是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

在这一点上,美国的基础教育值得我们借鉴。复旦大学附中学生汤玫婕作为交流学生去美国西法威尔中学高二就读一年。回校后,与我谈起在美国整整一年中的语文学习。那里的教师要求他们每天读40页书,一周200页,然后师生在课堂上共同交流阅读体会,发表不同意见,进行热烈讨论。当然,书目是由教师开的。就这样,在短短一年中,学生不但外语阅读能力大幅度提高,更重要的是锻炼了思辨力、论辩力,培养了怀疑精神、独立精神、自由精神,而且还直接了解和积累了世界文化史的第一手资料,为将来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是不是应该借鉴这样的读书方法呢?

答案是肯定的。其实,这种学习方法,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本来就已经存在。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自己把它抛弃了。当然,目前要恢复这一传统,要我们的学生大量阅读,还不现实。于是,怎么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读一些好书,这个问题就显得非常突出。

那么,读些什么书呢?虽然,当今图书市场相当繁荣,书刊多如牛毛,但其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这就需要教师作相应的指导。

“上海著名中学师生推荐书系——影响我高中时代的一本好书”正是为帮助中学生朋友解决这一问题而编写的一套系列丛书,这套丛书大体上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贴近学生阅读实际。这套丛书是作家、教师、同学三者通力合作的结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编写过程中,吸收了在读高中生的参与,这些市重点中学的学生的阅读体会往往更贴近一般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切合中学生的阅读实际。在栏目设置上也颇具匠心,比如每部书都有“师生推荐的N个理由”,帮助同学迅速、全面地把握每部书的阅读价值;每部书都按一定的梯度组合成几个主题单元,设置“单元导读”和“单元链接”,引导同学们快速领悟每单元的重点,了解扩展阅读的线索;每篇文章都有精彩语句提示及相关点评,使同学们在多层阅读、多重激发中最大限度地获取阅读快乐。

二、知识性与趣味性。这套丛书中的每一本书都曾以其丰富的知识和浓厚的趣味吸引着阅读者。《寂寞圣哲》中关于诸子及先秦历史、文化知识,《怅望千秋》中有关唐诗的产生、阅读、传播及欣赏的故事、趣闻,《夹缝中的历史》中的种种历史趣事及评价,《古典幽梦》中对艺术的追寻……都将充实同学们的精神世界,带给同学们许多益处。

三、文化性与思想性。毋庸讳言,并非每部来自中学生阅读现场的著作都具有文化性和思想性,相反,有很多恰恰缺少中学生所必具的文化与思想高度,而是迁就部分同学的低龄化阅读趣味和文化享乐心理。而这套书在选择推荐书目时,就着眼于文化品味,以提升同学们的文化与思想高度。

这里有两点必须说明:

一是这套书所推荐的书目,并不是十分完美的。事实上,对每一个读者群,都不可能有完全适合的读物。阅读从根本上说是个人化的行为,无论别人开出怎样贴近读者阅读实际的书目,最终还是要靠读者自己去阅读、去体会,从中得到启发,并不断扩展,最终形成自己有个性的阅读面。

二是读书与应试不应该是矛盾的,更不应该是对立的。我们深信,学会读书,爱好读书,养成读书习惯,不但能使人享用一辈子,而且对于学生面临的各种应试也是有用的。那种天天做习题的应试方法,其实是一种投机取巧的方法,看似有的放矢,却往往弄巧成拙,事与愿违。只有从根本上提高人文素养,才能在考试中高屋建瓴,应付裕如,稳操胜券。

愿“上海著名中学师生推荐书系——影响我高中时代的一本好书”能成为广大中学生朋友人生童要阶段的良师益友,愿所有阅读这套丛书的同学能收获良多。

是为序。

书评(媒体评论)

只有从根本上提高人文素养,才能在考试中高屋建瓴,应付裕如,稳操胜券。

——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 黄玉峰

学会从夹缝中看历史,拥有独立自主的精神,而不是人云亦云,是这本书值得大家学习和思考的地方。

——复旦大学附中语文教师 李郦

“成功也有罪孽,有时甚至罪孽深重”。正是书中诸如此类看待历史的辩证思维方法,加深了我对政治课本上唯物辩证法的理解,也教会了我用一种全面而审视的眼光看待事物。

——复旦大学附中 陈吉

书中的他们(历史人物)个个都有隐衷,他们本身也不愿意经历沉痛的创伤。可当灾难无情地降临的时候,他们表现出了超越世俗的勇气。而且,苦难越深,他们的形象越高大。苦难竟成了他们的磨刀石,原来,苦难会拯救人生!

——华东师大二附中 朱依依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夹缝中的历史/上海著名中学师生推荐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鸿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86452902
开本 32开
页数 27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1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6
出版地 上海
211
147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1: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