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在咖啡馆遇见牛顿/了如指掌
内容
编辑推荐

《在咖啡馆遇见牛顿》由迈克尔·怀特编著。艾萨克·牛顿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巨大。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发明了全新的光理论,创造了在数学界具有革新意义的微积分学。他的运动定律照亮了工业革命之路。除此之外,牛顿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发现。他还将告诉我们他在不同环境下的成长经历、他那闻名于世的政治生涯、跟对手进行的痛苦争论,以及他对玄学的秘密探索。

内容推荐

《在咖啡馆遇见牛顿》由迈克尔·怀特编著。

《在咖啡馆遇见牛顿》简介:

牛顿是超越时代的人,一位无与伦比的科学巨匠。

牛顿是谜一般的人物。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刻意回避公众的视线,在剑桥度过了30年隐士般的学术生活;但中年以后,出任皇家造币局局长,跻身伦敦上流社会。他能够揭开宇宙的根本奥秘,但同样会痴迷炼金术和神秘主义。他终身未婚,但并没有完全与爱情绝缘……

现在,请准备好开始一场与众不同的大脑洗礼吧,因为要跟你对话的是历史上一颗最伟大的头脑。

目录

序言

导读

艾萨克·牛顿(1642—1727):生平简介

现在,谈话正式开始

坎坷的童年

灵感之源

求学剑桥

无休止的论战

信仰转变

炼金炉中的火光

远古的秘密

引力和运动

光的本质

牛顿反射望远镜

新的开始

伦敦生活

皇家学会

光辉的遗产

REFILL?

试读章节

艾萨克·牛顿(1642—1727):

生平简介

谈到艾萨克.牛顿,一幅熟悉的画面瞬间跃人我们的脑海:一座17世纪的庄园里,熟透的苹果挂满枝头,树下一个年轻入凝视天空,苦苦思索着宇宙的本质。突然,一颗苹果“咚”的一声砸到他头上,这个天才的灵感顿时被激发出来。他思如泉涌,于是,解释重力作用的万有引力定律就此诞生了。

有些人对历史真相的认识或许就基于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在沃尔斯索普村牛顿母亲家(他的出生地)的果园里确实种过大片的苹果树。茂盛的苹果林至今犹在,仿佛树下的年轻人也穿越了时光隧道,几百年来一直坐在那里冥思。1665年夏天,伦敦瘟疫肆虐.牛顿被迫离开剑桥回到乡下母亲那里。他就是从那个夏天开始研究万有引力现象的。但将“苹果落地”和复杂的万有引力学说直接联系在一起,无疑过于简单化了,而且带有明显的臆造色彩,不过这也可能是牛顿本人有意为之。

1642年圣诞节.艾萨克·牛顿出生在林肯郡沃尔斯索普村一个还算富裕的家庭。父亲老艾萨克是个不识字的农夫,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小农场,母亲汉娜.艾斯库出身当地名门。农场由于经营不善,屡遭重创,等到牛顿出生时,土地和财产已经所剩无几了。

当时,内战…的战火已经燃遍整个英格兰。1642年夏,对立的两大政治和宗教派别之间最初的小规模冲突已经逐步升级为一场充满暴力和流血的战争。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无数家庭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而骨肉分离,兄弟间身处对立阵营的一幕频繁上演。表面上看,英国内战是拥护君主制(骑士党)和主张废除国王查理一世(圆颅党)两大派别之间的冲突,实际上这也是一场天主教和新教之间的战争。这场战争的根源是:在约一个世纪前,亨利八世推行宗教改革,使英国教会脱离了梵蒂冈教廷。牛顿一家是虔诚的新教徒,而查理一世却是个坚定的天主教卫道士。显然,他们在这场战争中很可能是站在圆颅党人一边。

艾萨克·牛顿是个遗腹子,而且还早产了两个月,出生时甚至有人说这个小不点儿简直能塞进一只一夸脱的杯子里。实际上,几乎没人相信他能活下去。牛顿3岁时,母亲汉娜再婚。继父巴纳巴斯·史密斯牧9币无法容忍她带着小艾萨克进门。于是,这个可怜的孩子只得留在老家沃尔斯索普由外祖父母抚养。

这件事对年幼的牛顿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而且对他性格的塑造产生了重要影响。他极度痛恨继父,甚至在日记中写到他想杀了那个人。学生时代的牛顿性格孤僻内向,起初在学习上并未表现出过人的才能,直到14岁时,校长亨利·斯托克斯的一番鼓励才真正燃起了他求知的热情。

就读于格兰瑟姆国王中学期间,牛顿暂时寄宿在药剂师克拉克家里。克拉克先生的兄弟约瑟夫·克拉克博士是剑桥大学一位颇有造诣的学者,遗憾的是年纪轻轻就去世了。他留下了一批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其中就包括宣扬激进思想的伽利略、乔尔丹诺·布鲁诺Ⅲ和勒内·笛卡尔…等人的著作,这些书都存放在药店后面一个秘密的房间里。1661年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之前,牛顿已经把整个书库的书全部读完了。

进入剑桥大学不久,一批德高望重的学者逐渐发现了这个年轻人的天赋,井给予他热情的指导和鼓励。其中对牛顿影响最深的几位剑桥大学教师有汉弗莱·巴宾顿、亨利·摩尔和艾萨克·巴罗。

1664年,牛顿开始研究光的本质和特性。他的工作起初建立在笛卡尔光学思想的基础上,但在分析不同条件下光的传播路线时他很快就超越了前辈。他用数学方法精确阐释了光的反射、折射和散射现象,揭开了物质的颜色之谜,并在实验中验证了色光的形成及其操作过程。但谨小慎微的他当时只是将这些发现记录下来,并未公开任何细节,尽管那时还只是个青年学生,他就像患妄想症的人一样开始忧心忡忡,唯恐研究成果被不怀好意之徒剽窃。

1665年夏至1666年夏被称作牛顿的“奇迹之年”。在这惊心动魄的12个月里,他建立了引力理论和运动三定律,为数学奠定了基础。从而为新的力学体系构建出基本框架;同时,他将光学领域的研究水平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并制造了第一架反射望远镜;还发明了微积分和另一项重要的数学工具——二项式定理。

1668年,年仅27岁的牛顿荣升三一学院教员,接过导师艾萨克·巴罗的教鞭,成为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讲座(300多年后的今天,这个教席的拥有者是斯蒂芬·霍金)的第二任教授,他也是这一教席历史上最年轻的主讲人。30岁时,牛顿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P17-21

序言

伦敦,英国皇家学会的一间地下室里。亲切友好的档案管理员乔安娜·柯登打开一个白色箱子,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件这家学术机构最珍贵的文物:艾萨克·牛顿的尸体面模,这是在他1727年去世当晚制作的。

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毕竟,这是我们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瞻仰这位时代伟人的真容。然而。正如柯登之前所说,牛顿那冷漠的表情令我有几分失望。当然,没人愿意面对一副狰狞的面孔,但他的表情也太过苍白了。

“甚至去世时,”柯登在一旁说,“他也没有展露出太多情绪。”

我们满怀崇敬地凝视了半分钟,柯登随后将面模放回箱子里。合上盖子的瞬间,牛顿的相貌已经开始在我脑海中变得模糊不清。

历史上恐怕没有比艾萨克·牛顿更令人难以捉摸和理解的伟人了。他的神秘之处有两点:其一,其学说本身的复杂性;其二,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刻意回避公众的视线。他性格孤僻,在剑桥度过了30年隐士般的学术生活,自行设下独居的藩篱与世事隔离,但中年以后又开始行走于伦敦上流社会。他能够揭开宇宙的根本奥秘,也同样痴迷于炼金术和异端邪说。他曾花费多年执著于科学发现优先权之争。也曾因不屑谄媚之遘以致自己最重要的发现被尘封数十载。简而言之,这就是牛顿——一个谜一般的人物。

接下来,柯登又取出皇家学会珍藏的另一件宝贝——一架小巧的反射望远镜。这是牛顿1669年亲手制作的。长度仅有6英寸,但很精致。打磨镜面、设计旋转底座和制作手柄等工作都是他独立完成的。这架望远镜在那个时代绝对是一件巅峰之作,堪称艺术精品。看来他的手工制作水准和科学天赋同样令人惊叹。

“简直太令人惊奇了,不是吗?”柯登看出了我的想法.“这件精巧的仪器显然比那具尸体面模更能让您真切感受到牛顿的存在。”

再没有比牛顿更具神秘色彩的人物了。幸运的是,迈克尔·怀特先生为我们带来了这部作品,他以细腻生动的笔触刻画出了一位个性鲜活的科学巨匠。使他那些复杂矛盾的行为和想法变得合乎情理。此外,怀特还以浅显易懂、逻辑性极强的语言清晰地阐述了牛顿诸多高深的科学理论,展现了一系列令人兴奋的、满意的和至真美好的科学发现。

现在,请准备好开始一场与众不同的大脑洗礼吧。因为您即将触碰到的旱所史上最伟大的一颗头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在咖啡馆遇见牛顿/了如指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迈克尔·怀特
译者 王铮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1668992
开本 16开
页数 1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8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5.616.11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30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