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先秦南北方音乐文化分野下的《诗经》《楚辞》研究 |
内容 | 内容推荐 自远古时期起,南北方的中华文化就依托长江与黄河流域,逐渐形成了两个具有各自文化体系的核心文化地域。两条文化带孕育出不同形态、风格迥异的音乐文化现象。《诗经》《楚辞》就是在它们各自的音乐文化背景下逐渐形成的,本书通过对两部作品的具体分析,结合南北方文化继替兴起的大背景,不仅从共时性角度审视先秦时期南北音乐文化的差异,还从历时性角度追述了南北方文化继替的深层原因。 作者简介 董静怡,女,河南鹤壁人,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师从秦序研究员,音乐学博士,现为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教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音乐史方向的研究工作。在《中国音乐学》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参与主持河南省科技厅招标课题多项,获奖1项。 目录 引言 章 中国南北文化分野概述 节 先秦南北文化的对峙与融合 一、多元一体的文明起源 二、先秦南北文化带的形成 第二节 南北方文化溯源 一、南北文化形成之地理原因 二、南北文化形成的人文背景 第三节 南北地域划分 第二章 南北方音乐文化概述 节 南北方音乐风格勾描 第二节 南北方民歌艺术对比 第三节 先秦南北方音乐文化对比 第三章 《诗经》音乐文化背景分析 节 《诗经》是礼乐的重要承载者 一、礼乐相须以为用 二、《诗经》在礼仪中的使用 三、“礼崩乐坏”与“郑卫之音” 第二节 《诗经》对南方文化的影响 一、南方对《诗经》的追捧 二、《诗经》对《楚辞》的影响 第三节 孔子对《诗经》的影响 一、孔子是否删诗的讨论 二、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分析 第四节 《诗经》音乐的使用与意义 一、《诗经》的使用情况 二、《诗经》的社会意义 第四章 《诗经》音乐本体研究 节 诗乐关系的相关分析 一、关于诗乐关系的不同声音 二、《诗经》作品的分类 三、《诗经》与民歌关系的讨论 第二节 《诗经》音乐的曲式分析 一、《诗经》音乐的节奏分析 二、《诗经》音乐的句式研究 三、《诗经》音乐的曲式 四、《诗经》中“乱”的使用 第三节 《诗经》所涉乐器的相关研究 一、关于乐器种类的不同观点 二、《诗经》所涉乐器的分类研究 第四节 “二南”之南北归属问题 一、关于“二南”的不同观点 二、“二南”的南北归属问题 第五章 《楚辞》形成的音乐文化背景 节 楚乐的兴起 一、楚乐兴起的背景 二、楚乐兴起的影响 三、辉煌的楚乐文物 第二节 《楚辞》音乐文化的传承 …… 第六章 《楚辞》音乐本体研究 第七章 《诗经》《楚辞》之对比分析 结语 附录 附录一:先秦诸典籍文献记载器乐演奏《诗经》情况一览表 附录二:《左传》所见春秋“赋诗”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先秦南北方音乐文化分野下的《诗经》《楚辞》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董静怡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苏州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722173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3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0千字 |
出版时间 | 2017-08-01 |
首版时间 | 2017-08-01 |
印刷时间 | 2017-08-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7.22,J609.2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