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媒介分析 |
内容 | 内容推荐 《媒介分析:传播技术神话的解读(第二版)》旨在梳理和分析作为传播学研究一大部类的媒介分析领域的成果,尤其是新成果,综合探讨了国外有名学者英尼斯、威廉斯、梅洛维茨、贝尼格、鲍尔-洛基奇、希勒、卡斯特尔等人的媒介理论和媒介观,其中对卡斯特尔有关思想的综合探讨是新增内容。 本书同时对我国的媒介研究状况和传媒实践发展现状,尤其是媒体融合的发展现状做了调查分析,提出了鲜明的观点。书中阐述了一系列重要的相关命题:媒介技术的沿革、各种媒介技术的特征及作用、媒介演变同人类社会变迁和文明发展史的关系、媒介发展与社会背景的互动等。 作者简介 张咏华,女,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新闻传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出版专(译)著和教材22 部(包括合作),发表学术论文120 多篇,其中代表性著述包括:《中外网络新闻业比较》《西欧主要国家的传媒政策及转型》《网络新闻业与跨文化传播》《大众传播社会学》。 目录 目录绪论/研究的缘由/媒介分析的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章媒介技术、媒介分析与传播学/节传播技术的重大突破、现代大众传媒业的诞生与信息传播重要性的凸显/第二节从传播学的正式确立到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问世/第三节信息传播新技术、新媒介和社会学家贝尔等人关于信息化社会的理论/第四节“互联网星系”的横空出世与新形势下的媒介分析/第二章麦克卢汉和英尼斯的媒介理论/节英尼斯的理论简析/第二节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及其同英尼斯理论的联系/第三节麦、英两氏的理论对传播学的贡献及二者的局限性/第三章威廉斯的媒介观/节作为文化研究重要组成部分的大众传媒研究/第二节对于科技发展与社会意向的关系之研究/第三节威廉斯的媒介观的长处和局限性探析/第四章梅罗维兹的媒介理论——麦克卢汉之后的媒介研究/节梅罗维兹的媒介理论的渊源与要点/第二节梅、麦理论之比较及梅罗维兹对媒介理论的贡献/第五章电脑与互联网技术盛行早期国外学者的媒介研究/节贝尼格的“控制革命”论/第二节桑德拉·鲍尔洛基奇等学者论新、老传媒的特点/第六章世纪之交的媒介研究:希勒的数字资本主义论和卡斯特尔的网络社会理论/节希勒的“数字资本主义”论/第二节卡斯特尔社会学视野下的社会、经济新形态/第三节卡斯特尔笔下的传媒转型及其对社会认同的影响/第四节卡斯特尔的数字化新媒体研究的若干特点/第七章中国的媒介分析/节概况透视/第二节特点和趋势分析/第八章我国媒介新发展中数字化技术与社会背景的互动/节我国传媒业新近发展概况介绍/第二节我国传媒业面对的数字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第三节讨论:传媒转型的推动因素和转型的复杂性分析/结束语网络化—移动化背景下的传媒转型: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迫切性/主要参考文献/索引/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媒介分析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咏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280591 |
开本 | 其他 |
页数 | 312 |
版次 | 2 |
装订 | |
字数 | 280000 |
出版时间 | 2017-10-01 |
首版时间 | 2017-10-01 |
印刷时间 | 2017-10-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206.2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