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可爱的诅咒(圣母型人格心理自助手册)
内容
编辑推荐

《可爱的诅咒(圣母型人格心理自助手册)》是写给圣母型人格的心理自助手册。作者雅基·马森是英国心理学会会员、心理治疗师,也曾是一名深受“可爱诅咒的圣母”,在这里她将分享自己以及咨询者们自我治疗和心灵成长的故事。

圣母型人格自查手册,欢迎对号入座

·一如既往地把别人的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之前。

·始终把友善待人作为唯一的行为准则,并因此受尽委屈。

·认为要让别人喜欢自己、爱自己并接受自己,就必须按照别人认可的方式为人处事。

·面对强势的人(父母、老师、上司),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需求。

·从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与人起争执。

·总是想太多,总把错误归因自己身上。

·很多事情的优先级都高于自己的身心健康,结果,支持了所有人,却让自己崩溃。

·心甘情愿陷入他人期望的牢笼,虽然被压迫得近乎窒息,却不想改变,或者说无力改变。

·总是把时间、精力、金钱和爱奉献给其他人,唯独不留一点给自己,只有通过这样的过度付出才能获得安全感。

内容推荐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这样人,他(她)们将大部分精力都花在家人、朋友、同事身上,对陌生人也是有求必应,而且一旦停止这样做,就会觉得非常内疚,仿佛受了一场“可爱的诅咒”。在他(她)们看来,很多事情的优先级都高于自己的身心健康,结果支持了所有人,却让自己崩溃。

心理学家把这些始终把友善待人作为唯一行为准则并因此受尽委屈的人称为“圣母型人格”。

《可爱的诅咒(圣母型人格心理自助手册)》作者雅基·马森是一名心理治疗师,也是一名深受“可爱诅咒”折磨的“圣母”,她曾经在手臂骨折的情况下还坚持为家人开车,甚至一同去划船,直到医生开出诊断证明,打上石膏,她才觉得自己可以歇一歇了。这件事让她意识到,如果不想办法解除这个“诅咒”,人生终将被摧毁。于是,她联系了一位曾经一起工作十年的心理治疗师,尝试性地迈出了解除“诅咒”的第一步(同时也是为本书“播种”的第一步)。

作者从自己的治疗过程中受益良多,同时,也从寻求治疗的咨询者们那里学到了很多。在这本书里,她将分享“圣母们”自我治疗和心灵成长的故事。

这本书的目的不是让人们放弃对这个世界表达善意,而是鼓励过人们为自己争取一些时间和自由,毕竟,每个人都有权利好好爱自己。

目录

引言:可爱的诅咒

第一章:期望的牢笼

第二章:一切从“可爱的孩子开始”

第三章:各种“可爱”之人

第四章:身体的感受与情绪的觉察

第五章:内心深处的暴徒

第六章:你也有好好爱自己的权利

第七章:清晰表达的艺术

第八章:挑战你的恐惧系数

第九章:高级行为实验:敢于让人失望

第十章:BEAR四步法:呼吸―赞扬―接受―尊重

第十一章:“可爱”的赐福

附录1:参考文献

附录2:相关资源

试读章节

“被诅咒”的一天

我们先假设“被诅咒的可爱之人”这一天是这样过的,来帮助你判断一下自己是否也是个“被诅咒的可爱之人”。

早晨,“可爱的人”醒了,准备沏一杯茶,听听收音机,洗个澡,穿好衣服,吃个早饭,然后去上班或开始这一天的活动。在理想的世界中,时间完全属于自己,可以悠闲地完成下面一项或全部任务:不慌不忙地用漂亮的茶壶泡一壶叶茶,在气味芳香的泡沫浴中放松自己,细心地挑选一套让自己感觉愉快并自信的衣服,再挑一双搭配的鞋子,鞋子要舒服……然而,现实却是,某个小家伙(或者也不算是小家伙的人)在大声呼唤:“我的蓝色套头衫去哪了?”而另一个家伙则想知道为什么冰箱里没有牛奶了;姑妈刚刚打电话来,拜托“可爱的人”临时去看看奶奶,她是这样说的:“她身边连个人都没有,可怜的人啊!”;还有一位朋友发来了短信,说她迫切地需要找个人聊聊,因为她的男朋友已经二十四小时没回她电话了。

短短几分钟,刚醒来时的小小幻想变成了可笑的事,而“可爱的人”已经抛开自己的基本需求,转而去为其他人服务了。每天早晨,不吃早饭,随意穿双夹脚的鞋子就出门,头发上还残留着免洗洗发剂。他们已经习惯这样了,尽管饿着肚子,有些厌烦,还有点儿邋遢。但他们会自我安慰地想,至少他们已经照顾好其他所有人,每个人都很开心,其他人那点儿潜在的坏心情终究没被点燃,家里没有大喊大叫,也没有人掉脸色。而在更深的情感层面(也可能是潜意识中),他们有一种安全感,觉得他们会得到大家的爱,因为他们照顾了每一个人。亦或者,他们觉得自己不会陷入任何麻烦,因为他们从未让任何人失望。

有可能改变

当然,并不是所有“可爱的人”都千篇一律地这副样子。不同情况下,不同类型的人有不同的表现。但是,相似点是,我们通常都会觉得自己被淹没在别人的期望中,而且完全不知道该如何以其他方式生活。事实上,就连想到改变,比如拒绝某个请求,都会觉得害怕。我们习惯了满足他人的期望,却又在某一时刻感到自己被拖累了,而那些帮助我们满足他人期望的能力就成了改变现状的阻碍。

英迪拉(Indira,我们在第六章中还会提到她)说,她的家人把她当作了二十四小时营业的服务商。大家总是希望她能放下手头的一切事情,为出租房找水管工、预约牙医、为家乡来的亲戚安排食宿,还要一脸成就感地笑脸相迎。作为家里唯一一个还没有出嫁的女儿,她十分恐惧地预见,未来她还要照顾体弱多病的双亲,或者至少要照顾其中一位。想到这些,她觉得自己是个“不孝且忘恩负义的女儿”,但同时也感到恐慌,因为她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寻找一位能够将她从这种未婚女儿的命运中解救出来的男士了。  这本书中提到的其他人的故事同样显示一个道理,改变不是件简单的事儿,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我们的思维模式、情感模式及行为模式通常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固化,并且我们一直都觉得它们很好,直到它们最终失去原动力的某个时刻。而在那一刻,它们从朋友变成了敌人。

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从迈开可控的一小步做起,每次只迈一小步,心里想着,我们是在勇敢地为自己做一次克服恐惧的努力。英迪拉尝试的是一种引导式比喻法,即她不会再做一家全天候营业的便利店,而可以在某些时间段关闭店门,就像7/11便利店那样(这种最初的深夜便利店也只是在上午七点至晚间11点期间营业)。现在看起来,营业时间可能依然较长,但能严格执行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限,无论是对英迪拉本人还是对她的家人来说,都是个不小的改变。

家庭治疗专家及作家海瑞特李纳(Harriet Lerner)说过,如果你的尝试和改变速度过快,周围的人就会大声地要求你“变回来”,最终这种尝试就会变成一个自暴自弃的过程。

P8-10

序言

引言 可爱的诅咒

40岁生日过后不久,在我身上发生了一件事。

这件事让我意识到,多年来自己深受“可爱的诅咒”的折磨,如果不想办法解除这个诅咒,我的人生终将被摧毁……

那天,作为尽责的表叔表婶,我和丈夫参加了表侄女的30岁生日聚会。聚会在教堂大厅举行,我们要开两小时的车才能到达。尽管如此,我还是决心要好好享受,因为我很喜欢这帮亲戚,也喜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谷仓舞,它总是令人愉快。大约晚上ll点的时候,在几乎没有任何酒精作用的情况下,我带着满腔的热情飞奔向两排舞伴中间,却不小心滑了一跤,接着摔倒在地。我倒地的动静很大,大到我都不知道该如何形容,或许应该说“砰的一声”,我甚至听到了劈裂声。总之,声音大到让本来气喘吁吁的两排舞伴都屏住了呼吸,有几个人关心地问:“你还好吗?”而我,当然是若无其事地从坚硬的地板上跳起来,虽然身体在发颤,口中却说:“我没事,我没事!”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继续说道:“接着跳!”

尽管刚才那一摔让我觉得有点儿恶心,但我又接连跳了三支舞,然后才开车回家,因为说好回来的时候由我来开车。我的胳膊时不时抽动一下,每次换挡都觉得疼,但我仍相信第二天早上情况就会好转。然而,第二天醒来后,我感觉胳膊僵硬而疼痛,但我仍然没有认真考虑去做个检查。急诊室里的医护人员每天都忙得要死,我不想浪费他们的时间。并且,从小到大我受的教育就是:不要小题大做。

那时正值学校放假,于是,在接下来的10天中,我带着孩子们完成了假期计划,包括驾车行驶200英里去萨默塞特(Somerset)看一位朋友。在湖上划船的时候,我告诉朋友我的胳膊青肿得厉害,很疼,她立即劝我不要跟她轮换着划桨了。但是,受某种疯狂的“好心”驱动,我坚持只有这样做才算公平。于是,一幅画面就形成了,我想那应该算得上是一个标志性的画面,它捕捉到了我的核心信仰和行为中所蕴含的那种纯粹的疯狂。这幅画面应该这样标注:雅基用受伤的胳膊划着船(面带笑容)。

当我终于走进本地的一家急诊室时,那里的医护人员并没有责骂我浪费他们的时间,而是看起来非常疑惑:居然有人能够如此长时间地无视自己的身体发出的讯息。“你真是10天前受的伤?”他们反复问道,同时困惑地摇摇头。(请放心,不是那种骨头实际已经突出来的骨折——我的情况还没那么糟。我只是挫伤了肘关节处的桡骨部分。)他们给我带上了一个翠蓝色的挂带,我终于得到了不使用那条胳膊的许可。现在,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我正式负伤了,并不是(一向被禁止的)小题大做或无病呻吟。对于我而言,清楚、直接地言明自己的需求明显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现在我终于可以不再纠结于这个问题了。相反,我美丽的挂带会告诉人们:这个女人的胳膊受伤了——帮帮她吧!

我的继女给我发了条短信:“离火刑柱远一点儿,圣女贞德。”她是家里的好帮手,对于“可爱的诅咒”深有体会。她的短信很搞笑,也非常有洞察力。我意识到,如果继续做一名殉道者,并一如既往地把别人的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之前,接下来比胳膊受伤更惨痛数倍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在我身上。

那天,我联系了一位曾经一起工作十年的心理治疗师,尝试性地迈出了解除“诅咒”的第一步(同时也是为本书“播种”的第一步)。我从自己的治疗过程中受益良多,同时,也从来我的伦敦诊所寻求治疗的咨询者们那里学到了很多,他们大方地允许我在这本书里分享他们的故事。对此我深感荣幸!

这本书为谁而写?

关于“可爱的诅咒”,我最常问自己的三个问题是:

1.这个诅咒是否只针对有魅力的人?

2.一旦解除这个诅咒,是否会让世上的人们变得冷漠无情?

3.这个问题是否只关乎女性?

首先,我所指的“可爱”与相貌无关,是指行为上的可爱,即一个人的行为方式让别人感到舒服自在,并发自内心地称赞他/她可爱。就像这样:“啊,他/她真是个可爱的人。”

关于第二个问题,这本书并非针对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自私、冷漠的人。它指向的是那些把友善待人(如和蔼、慈悲、讨人喜欢等)当作唯一的行为准则却因此受尽委屈的人们。如果你也处在这样一种状态,觉得自己除了“友善”没有其他的思维、交流和行为方式,那么,这本书就是为你而写。

接下来回答第三个问题,答案是“不”。这并不是一个只关乎女性的问题。每个人都至少认识一位堪称“可爱的人”的男性,我预感,他同样觉得自己陷入了困境,已成负担。

作为一名从业15年的注册心理咨询师,我在临床过程中见过很多女性及男性的案例。他们的生活之所以被摧毁,是因为他们以为:要让别人喜欢自己、爱自己并接受自己,就必须按照别人认可的方式为人处事。其中包括:始终有礼貌、让自己变得有趣、让别人觉得愉快、不要让其他人失望、从不说“不”、防止冲突及一切以他人的需求为先等。

我将其称为“可爱的诅咒”。

大多数人都有这个倾向,希望自己被人看作“可爱的人”,像是生来就被邪恶女巫下了诅咒一般,心甘情愿地陷入他人期望的牢笼中。虽然被压迫得几近窒息,却不想改变,或者说无力改变。

这些“可爱的人”觉得,说出自己的需求就意味着自己会受到排斥,并失去已得到的爱。于是,他们只得压抑自己,不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包括恼怒和愤恨,而只在内心深处默默承受煎熬。别人不会注意到这一点,因为这些“可爱的人”总是表现出一副和蔼可亲、笑脸迎人的样子。当某一天,“可爱的人”的脾气一下子爆发时,每个人都会吓一跳。而“可爱的人”会感觉到别人的抗拒,认为这正验证了他们的观念,即别人不喜欢他们发脾气。于是,这个死循环(或“诅咒”)便无休止地继续下去了。

这本书会告诉大家一些逐渐打破“可爱的诅咒”的方法,让我们从令人窒息的他人的期望中解脱出来,去实现更多个人抱负,让人生更完整。

如何使用这本书?

我一直觉得,从小的方面做起是最好的方法,因为成功有一种绝妙的推动力,能够鼓舞我们去做更多尝试。但是,请按照对你有效的方式来使用这本书。

有人曾开玩笑地对我说,作为一名高水准的完美主义者,她会直接跳至第九章,去尝试一下“高级行为实验”。这当然很好,如果你想要这么做的话。我们不规定如何去使用这本书。但我还是建议大家先通读整本书,看看哪些部分能引起你的共鸣;如果每个人都能提出新想法,或做出新尝试,我会很高兴,因为我就是这样从我最喜欢的励志书籍中最大程度地获益的。而后,我常常回过头去一次又一次地阅读那些书籍,经常会产生一些新的见解和想法,或有一些新发现。另外,用笔记本记录下你读书时产生的想法及见解,或许会有所帮助。当然,如果你讨厌那么做,就不要做!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也许你会发现,你想要与某个信任的朋友或亲人讨论一下,或想要通过治疗师的帮助更深程度地解决问题。

祝你好运,请记住,这不是奥林匹克冰上舞蹈比赛,没有人为你的表现打分。请带着富有同情心的好奇开始你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希望你能感到轻松和愉懊。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可爱的诅咒(圣母型人格心理自助手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雅基·马森
译者 王丽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840944
开本 16开
页数 2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16-03-01
首版时间 2016-03-01
印刷时间 201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94
CIP核字 2015297164
中图分类号 B848-49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4
166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5:2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