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苗族卷上下)
内容
试读章节

惊心的汽车喇叭声从这山传到那山,又从那山传到更远的山洼,荡起一串连绵不断的回应,“呜一呜一呜一”像是汽车壮如牛的示威,又像一个游子的呼告。珍儿躲在院坝后面的山坡上,不敢露面,也不敢吱声。半个月来,如果说受辱的惊恐和凄迷像鬼魂一样盯着她,痛苦的思索和心灵的碰撞却比鬼魂更可怕地追踪着她。她仓皇地奔逃着,但总也逃不脱那双充满轻蔑、嘲讽的质问和挑战的眼睛。她怕他,怕他的强悍,怕他的力量。按说,受了侮辱的姑娘,渴望得到人们的同情,更期望人们伸出手去为她复仇。但是,那场难堪的风波之后,她却怕山里人的利嘴会把侮辱她的人啄得体无完肤——因为他已经受了伤。直到现在,她也没有弄清,那场发生在山坳里的搏斗,是他对,还是她对?是见不得人的丑事,还是光明正大的追求?她的心早就乱了,此刻更被这挑战的喇叭声撕得一条一绺。全村人都在等她一句话,但她却瘫软了,为什么?她哪能说清。

尽管“洋骚儿”每天把车停在她家门前,加水,等客,有意无意地找题说话,珍儿从不轻易往他的车前走一步。后来人们传扬着珍儿的爸爸要把她和奶奶一起接到城里去住,珍儿犹豫,老奶奶也拿不定主意,但为了珍儿的前程,老奶奶劝她进趟城跟爸爸合计合计。

那天,珍儿果然要进城了。她把奶奶平日一点点刨来的药材,收拾了两篓子挑上,朝山下走去。

像黄蜂盯着花瓣,那辆“丰田”陡然从一个山弯开出来,截住珍儿的去路。“洋骚儿”打开车门,走出来,依旧大大咧咧地说:“喔!是进城?算你有运气,上车吧。”珍儿不看他,冷冷道:“俺长着腿,会走路。”他轻轻晃着满头长发,盯着她说:“你既然在侧面窥视我,为什么不正面了解我呢?”珍儿的脸不知怎么羞得臊热,瞪他一眼:“你胡说!谁窥视你?”他却毫不尴尬,越发大方地说:“既然不存在隔阂,为什么不敢坐我的车?怕我剥削你?那你放心,我白送!”这下倒使珍儿被动了,还没等她想好该怎么办,荆篓子早被一双有力的大手夺去,放在后车斗,她也被推进司机楼,“砰”地一声,全都不由她了。

“你为什么老缠着我?”

“我想了解你。”他泰然自若,潇洒地握着方向盘。

“你……想干什么?”她本能地警觉起来。

“你是喜鹊岭有名的人物嘛。”他说得平平淡淡。

“我又不想请你登报!”她带着蔑视的口吻。

“我想把你记在心上……”他说得十分认真,脸上那种骄矜的神气消失了,布满了真挚。

珍儿脸吓得惨白,双手拍打着车窗玻璃,疾呼着:“你停车,停车!我要下车……”

“没用!你好生坐着,听我说。”他严肃起来,一双鹰眼死死盯住前面那段濒临绝壁的险路。

“知道,你并非一个愿意随波逐流的浅薄女子,是个有主见有追求的青年!”车开过了那段险路,他轻轻舒了口气,依旧不看她,用一副平板的表情缓缓讲述珍儿的故事,“你不是我们喜鹊岭人,你妈妈生下你就死了,你爸爸当年是下放到这里的‘老右’,罗奶奶把你抚养成人。老婆子是典型的节妇,从山西逃荒到河南,丈夫饿死在山神庙里,她用石头柩了,守了一辈子节。你身上虽没有她的血液,她却把古老、顽固、可敬而又可悲的细胞移植到你的神经里。你别不高兴。正因为你照着人们习惯的法则做人,所以你是人们公认的一只俊鸟!你看不惯你的爸爸,说准确点,你压根儿就恨你爸爸,不该再娶个后妈,不该把死去的妈妈忘了。所以,毕业之后,你回来了,回到了深山野岭。你认为老奶奶身上集聚着我们民族的美德,你要像她那样生活,像她那样做人。还有,现在……你要进城!”

他说得有鼻子有眼儿,平静中含着激动,冷漠中蕴含着深情,好似不是讲别人,而是讲自己。她突然觉得他身上有一种奇异的、难以理解的、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在她心中诱发起一股热量。她不由得偷偷看他一眼,对这个怪人越发难以理解。

路口上,一群赶集的乡亲欢腾着向他招手。他把车稳稳停住,让人们坐好,才重新朝前开。当人们中途下车时,他却轻轻打落递过来的票子,诚心诚意地说:“买斤果子捎回家,算叔叔给小侄儿买的!”在人们的赞许声中,他回敬两声轻快的喇叭。

突然,有人站在路当间,拼命晃着手。“洋骚儿”放慢了车速,刚要靠路边停下,他的双眼陡然睁大,闪出仇恨的火花咬着牙,嘴唇都扭歪了。猛地踩大油门,荡起一串浓浓的烟尘,把那人冲倒在路边上,他从窗口探出头去,呸了一口。

“你又该骂我不讲隋义了。”他没有看珍儿,却意识到她的思维,用粗话骂道:“他就是那个司务长,敲骨吸髓的玩意儿!我恨不能让车轱辘从他身上碾过去!”

不知怎么,他的每句话每个动作都使珍儿心灵震颤。他曾为那几只羊尝尽了苦头,他该报复,该解气,应该享受到人的尊严。也许是感情产生了共鸣,紧接着是一阵寂静。两人能相互听到对方的呼吸和心跳。珍儿的心乱了,她在想,身旁这个时而冷酷、时而豁达、时而粗野如牛、时而心细如发的汉子,到底是个什么人?P12-14

后记

为繁荣发展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中国作家协会决定选编出版“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丛书,并以民族立卷,总计55卷,500万人口以上民族各一卷2册。首批选编出版的民族包括壮族、回族、满族、维族、苗族、彝族、土家族、藏族、蒙古族、朝鲜族10卷19册。苗族卷属于首批编选范围,具体由湖南省作协承办,广西作协、云南作协、重庆作协、贵州作协、湖北作协为合作单位。湖南省作协接到任务后,即刻组建编委会,主编由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原院长、博士生导师、苗族作家、沈从文研究专家凌宇教授担任,副主编由湖南省作协原副主席、苗族著名女作家贺晓彤,湖南省文联原兼职副主席、苗族著名作家向本贵,贵州省作协副主席、苗族作家韦文扬同志担任。湖南省作协创联部副主任、一级作家余艳和湖南省作协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委员会委员、苗族女作家龙宁英任主编助理。

班子组建起来后,我们即于7月初开始征集书稿和编审工作,一方面,由湖南省作协通知征集稿件;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各种渠道,从网上或从作家与作家之间互相联络,沟通信息直接约稿。全国各地苗族作家得到信息后,都热心地把自己的稿件纷纷发来给我们。截至7月30日,总计收到来自各省市、自治区苗族作家作品130多万字。经过初审,选出80万字左右的作品进入复审,最后定稿。从编选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好现象,即苗族作家们多生活在基层,创作的作品都是取材于作家们生活的土地,取材于他们熟悉的生活,而且寄来的都是他们的力作,大都得过全国、或省级或地市、州级人民政府、宣传文化部门及刊物的奖励。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新时期以来苗族作家创作呈现出令人可喜的整体创作实力,很多作家及其作品曾产生过全国性的影响。这些作品为祖国少数民族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朵奇葩,为苗族文学崛起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林展现着独特的异彩和神奇的魅力,给人以艺术的享受,而且对人们进一步了解苗族,特别是新时期苗族的社会状况,苗族人民的心灵历程和风情有着重要的价值。

按照总编委要求,我们所选作品体裁上按照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编排,次序上按照作品首发时间从前往后编排。所选均为新时期以来公开发表的优秀文学作品。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苗族文学可以口头文学和文人文学(亦称书面文学)两大类型来区分。口头文学即浩如烟海的苗族民间文学,书面文学是苗族作家用汉字创作的原创文学作品。沈从文是苗族作家,是世界级的文学大师,更是苗族书面文学的杰出代表。文集中,我们特选了本选集主编、沈从文研究专家凌宇教授的一篇纪念文章和沈从文先生的儿子沈虎雏及两位凤凰老乡的三篇回忆,以示对苗族文学大师的纪念。

2013年夏天是湖南有史以来最热的一个酷暑。夏日炎炎,编选新时期苗族文学作品选集无疑是一件工作量和难度极大的任务,但我们以极大的自信心和责任感,顶着酷暑抓紧编选,在主编、副主编、主编助理等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完成了任务。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力求编选作品能够全面地体现苗族作家新时期以来的创作成果和苗族地区整体风貌,但依然难免会有种种遗漏与遗憾。在这里,希望广大读者予以理解。同时,让我们向关心和支持我们苗族文学创作的领导、老师、朋友们表示衷心的谢意!

苗族卷编委会

2013年8月

目录

序 凌宇 / 1

小说

喜鹊岭侯钰鑫 / 3

黄昏雾白蒙蒙姚筱琼 / 22

全生(外一篇)李万隆 / 28

小镇二题何文丹 / 38

芭蕉姑娘龙岳洲 / 42

不知名的鸟陶永喜 / 52

女儿桥龙宁英 / 57

金色的鱼塘龙潜 / 69

禾坪的八月向本贵 / 83

雪地上的女孩贺晓彤 / 97

萧声曼(外一篇)肖仁福 / 107

弯脚世家龙永文 / 120

蛮女阿风吴恩泽 / 140

乡事难调刘萧 / 156

南方向启军 / 169

寻找仰阿莎韦文扬 / 197

山外来的泥瓦客李桂英 / 231

城市隔膜罗漠 / 238

酒窝里的爱情蒲钰 / 262

结盟何炬学 / 268

坪里牛事秦芜 / 295

黑色的羽毛修正扬 / 306

长满苞谷的山寨杨文升 / 332

唢呐与银狐第代着冬 / 349

桃花鱼谢家贵 / 357

蓝莹莹的天耿文福 / 370

快枪手黑胡子卢一萍 / 386

耳朵滕和叶 / 404

那些细碎如荞花的爱情张远伦 / 421

蓝色乌江赵朝龙 / 439

山里伢仔吴佳俊 / 466

桃树的守望石兴文 / 469

散文

风雨十载忘年游凌宇 / 477

团聚沈虎雏 / 504

湘西第一个“西湖”(外四篇)侯自佳 / 529

太阳迷恋的山寨熊幽 / 538

抛莲作寸丝难绝龙海清 / 541

父亲的笑脸(外一篇)贺晓彤 / 548

钩心的火岩梁厚能 / 563

“边边场”散记吴雪恼 / 566

魂系故乡山和水韩棕树 / 575

黔东南苗侗风情纪事欧阳克俭 / 584

记忆深处的那头牛杜国平 / 591

舂米李文明 / 594

棉花垭口纪事吴运辉 / 601

最宽广的孤独杨犁民 / 610

笙歌不落的苗寨杨秀廷 / 615

牵着鸟的手完班代摆 / 619

女儿像花儿一样吴国恩 / 625

古城凤凰龙艳 / 632

土地四种石绍河 / 642

摄猴散记赵凌峰 / 651

丹江河,一首古老的长诗李金福 / 656

雪落讲寺戴小雨 / 662

树的印象向午平 / 670

平塘手记杨村 / 677

楚雄的雨(外一篇)王胜华 / 682

矮寨的雾龙友芳 / 689

一封装满风景的信石继丽 / 692

一粒麦子刘燕成 / 705

守望苞谷地(外一篇)杨朝新 / 708

公鸭来来虹玲 / 713

诗歌

吹响我的金芦笙(外一首)潘俊玲 / 723

故乡之恋石太瑞 / 727

黄土地(外一首)龙文采 / 735

月光下的桄榔树李荣贞 / 738

龙再宇诗词选龙再宇 / 739

巴国俪歌(组诗)杨秀武 / 743

一个人的赤水(组诗)末未 / 755

冰雪凝冻不住的日子吴治由 / 760

农家女(组诗)王子安 / 765

太阿诗歌太阿 / 771

何小竹诗选何小竹 / 780

布达潭瀑布(三首)张铧 / 789

一个人归于朴素(组诗)马晓鸣 / 792

桃花的心情(组诗)湘西梅子 / 795

报告文学

草鞋书记王月圣 / 801

长篇作品存目 / 817

编后记 苗族卷编委会 / 820

序言

在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上,中国作家协会正式推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这项工程得到中宣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旨在按照党的文艺政策及民族工作总方针,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学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从培养人才、鼓励创作、加强译介、资助出版和理论批评建设等方面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提高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质量,繁荣民族文学创作,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的大发展、大繁荣。

佳作荟萃,群星璀璨。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的一部分,我们编辑出版了“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这是对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文学成果的梳理和检阅,是我国少数民族发展的大事,也是中国当代文坛的盛事。这套丛书编选了各个少数民族各类题材的代表性作品,集中展示了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繁荣发展的景象,也拓展和扮靓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版图。

中华民族,是由我国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文明,是由我国56个民族共同构建的;中国文学,是由我国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各民族翻身解放,社会面貌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共和国平等一员的55个少数民族,都以自己的方式投身于社会主义的国冢建设。文学创作是参与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因而促使各民族的文学也逐步走向发展、创新和繁荣。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国多民族、多语种、多门类与多梯次的文学队伍正在壮大。目前,55个少数民族在中国作家协会都有了自己的会员。他们有的是本民族的第一代作家,有的是本民族作家群的代表,有的在国内和国际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次入选的作品,是1976年至2011年在国内公开出版发表的中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和短诗等门类的佳作。长篇小说、长篇诗歌和长篇报告文学则暂列存目,适时另行选编出版。

从语种上看,入选的作品有直接用汉语言文字创造的,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原创后译成汉文的。由于历史文化与生产生活的演变,我国少数民族有的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有的曾经有过但现在不再通用,有的有语言而没有文字。文学的民族特点和民族风格是由多重元素构成的,如语言文字、题材、主题、族属、审美心理、抒情方式、风俗画、风景画和哲学宗教理念等。所以.考查文学的民族性要综合多重进行,避免片面性和单一性。从入选的用汉语文创作的作品来看,他们同样表现了本民族的文化自觉,写出了本民族“精神生活的花朵和果实”。“真正的民族性不在于描写农妇的无袖长衣,而在具有民族精神”。还有很多生动具体事例都证明了运用汉语言创作的少数民族作家同样可以创作出优秀的民族作品,同时表现出我们很多少数民族作家深厚的汉语言修养与杰出的才智。所以,提倡学好汉语言、用好汉语言也是提高文学艺术质量所需要的。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需要一种通用的语言来便于相互之间的沟通,增进相互的理解。另一方面,一种语言就是一个博物馆。民族语言文字蕴含着民族心理的密码,承载着传统文化特有的审美方式。它在抒情表意方面,有些地方是极其微妙而难以取代的,况且,我国边远的少数民族牧区、林区或农区广大读者受众,还是对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最熟悉、最有亲切感。所以,我们必须积极扶持民族语言的创作,发挥民族语言的优势,推动民族语言的创作。《民族文学》增设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和朝鲜五种文字版本便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在一个国家,有不同语言文字的创作,在一个民族也有不同语种的创作,这种差异更易于张扬文学自由和审美的效能,激活新的审美感受和艺术张力,更容易形成各个类型的作家之间互相激发、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局面,以保持我国文学发展繁荣持续性的活力,同时更好的保证众多读者多元性的审美需求。没有差异,不会前进;没有差异,不会多彩;不承认差异,不会有平等。肤浅的趋同论,是不科学的,是无益的。它的实质是单一论、终止论。这也是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演进发展所验证的道理。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看来,每一个民族无论其大小,都有为此民族所有,为他民族所无的优秀特质。文学的根脉在本土,文学创作不能脱离精神母体。文学的原创性和民族性源远流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传承性。从当前直到久远,必须重视文学的民族特点和民族风格。另一方面,既然大家都有优秀的方面,自然也应该有不如别人的地方,这就决定了民族性的鲜明和稳定是与民族的狭隘保守性相悖的命题。民族文化的自信与书写、开掘与张扬,源于那些积极有价值的珍贵特质。这就要求每个民族的作家都能以宽阔的胸怀和开放的姿态,积极学习其他兄弟民族的优长之处,并敢于面对世界,积极进行共同交流,善于取长补短,反思追问,以民族的优秀传统为依托,创作出具有时代高度和国家情怀,能体现人类共同追求的作品。我国新时期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学作品,都鲜明地体现着这样的文学品格。很多优秀作家也有这方面深切的感受和体验。

我国当代少数民族诗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各少数民族的诗人对本民族独特的社会历史的描绘,对独特的心理素质和感情的表达,对源远流长的民族民间诗歌形式的学习和创新,对珍贵诗歌艺术资源的借鉴和吸纳,使当代少数民族诗歌呈现丰富多样的风格与光彩。从诗歌的话语特征上看,当代少数民族诗歌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话语亮色。新时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我国进入了全球文化的开放、冲撞和交流的时代。优秀的少数民族诗人们,继承传统,扎根本土,放开眼界吸纳有益的艺术元素,趋利避害自由地驰骋在时代拓宽的艺术空间中。由于政治性不再是文学创作单一的标准,少数民族作家和诗人正放开更丰富的眼界,焕发更通达的灵性,使少数民族的文学作品彰显出更天然的民族和地域特色。同时,随着世界视野的拓展,诸多带有人类性的艺术体验和诗歌题旨也自然成了少数民族诗歌的书写内容。除诗歌之外,我国少数民族其他题材的文学作品曾相对贫弱。由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传统、社会状态和语言等方面的影响,除若干人口较多、语言文字成熟完整的民族外,很多少数民族曾经几乎没有小说等作品。建国后,随着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随着各民族之间广泛通畅的交流与互动,少数民族小说创作队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快速的发展。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小说创作从边缘进入主流,成为中国文坛的亮丽风景,不仅有众多的少数民族作家得过“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优秀儿童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及“骏马奖”,有些还获得国际上的相关奖项,跻身于世界著名作家的行列。

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的根本保证,是国家在世界崛起的应有姿态。在这方面,文学应该走在前面积极发挥历史责任和主动精神。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发展,并在各方面给予了特殊的扶持。1981年周扬同志就曾说过:“民族文学的书,民间文学的书,要适当多出版一些,现在还是太少”,“要搞四个现代化,要建设社会主义的高度精神文明,文学艺术要发展,少数民族艺术也要发展”。特别是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上,刘云山同志明确提出:“繁荣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促进民族团结和谐、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的时代要求。”1991年,赵朴初老先生在看到一篇关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文章后,曾欣喜地赋诗一首:“出题能令亿民思,九派群科念在兹,功德日增凝聚力,灵根长发万年枝。”我们坚信,广大少数民族作家不会辜负党和国家的厚望与重托,将牢记使命和宗旨,以自己的勤奋与才华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与人民的优秀作品。

“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是一个时期成果的展示,又是走向新征程的起点。对于这套丛书,我们坚持科学性、时代性和权威性的标准,怀着使之臻为典藏读本的愿望,进行了认真的组织、策划、编辑和出版。在此,谨向为此付出辛劳的各界朋友致以真诚的谢忱,并对我们的作者和译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2013年11月12日

内容推荐

佳作荟萃,群星璀璨。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的一部分,中国作家协会编辑出版了“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这是对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文学成果的梳理和检阅,是我国少数民族发展的大事,也是中国当代文坛的盛事。这套丛书编选了各个少数民族各类题材的代表性作品,集中展示了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繁荣发展的景象,也拓展和扮靓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版图。《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苗族卷上下)》是其中分册。

收入《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苗族卷上下)》这部选集的作品,其作者大多分别出生于上世纪的三四十年代与五六十年代。这两代作家成为新时期以来文学创作的主力。在他们的作品中,对苗族人民的生存方式、文化传承以及民族风情的书写与吟唱,构成其最明显的特征。本书由凌宇主编。

编辑推荐

收入《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苗族卷上下)》这部选集的作品,其作者大多分别出生于上世纪的三四十年代与五六十年代。这两代作家成为新时期以来文学创作的主力。在他们的作品中,对苗族人民的生存方式、文化传承以及民族风情的书写与吟唱,构成其最明显的特征。他们或将自己的言说植根于本民族的传说、神话、民间文学、叙事史诗的土壤之中,或者立足于苗区的人生现实,栩栩如生地写出当下苗族的生存状态,笔尖始终氤氲着浓郁的民族生活气息。本书由凌宇主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苗族卷上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凌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71636
开本 16开
页数 8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50
出版时间 2013-12-01
首版时间 2013-12-01
印刷时间 2013-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1.194
CIP核字 2013250710
中图分类号 I29
丛书名
印张 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6
168
4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