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少儿不宜/新生代作家小说精选大系
内容
编辑推荐

《少儿不宜》精选了80后代表作家郑小驴的《少儿不宜》《和九月说再见》《七月流血事件》《我略知她一二》《坐在雪地上张着嘴》《白虎之年》等十五篇中短篇小说,刻画人物颇具功力,故事叙述有声有色,文风沉郁顿挫,具有知识分子的传统担当和悲悯情怀。本书由郑小驴著。

内容推荐

《少儿不宜》精选了80后代表作家郑小驴的《少儿不宜》《和九月说再见》《七月流血事件》《我略知她一二》《坐在雪地上张着嘴》《白虎之年》等十五篇中短篇小说,刻画人物颇具功力,故事叙述有声有色。《少儿不宜》文风沉郁顿挫,具有知识分子的传统担当和悲悯情怀。本书由郑小驴著。

目录

疏远时尚,亲近经典(贺绍俊)

少儿不宜

少儿不宜

和九月说再见

七月流血事件

我出生了,但

弥天

我略知她一二

犯忌

让所有猪都活着

坐在雪地上张开嘴

骑白虎旅行

秋天的杀戮

白虎之年

与一具薄皮棺材有关的

青春祭

少年与蛇

望下去是地球

归去来

蛮荒

最后一个道士

等待掘井人

试读章节

推开西窗,是南方春末夏初的景象。横亘在远方的墨绿色的山脊以及近处波光粼粼的水稻田,在南方的傍晚中显出几分凝重。老水牛在农夫的吆喝下漫不经心地走着,偶尔用粗壮的尾巴甩一下沾着褐色泥巴的屁股,赶走吸血的牛蝇。河边的白杨树绿意浓浓。每当黄昏来临的春末,他总爱站在那儿痴痴地朝暮色中的远方山脉眺望片刻,那些渐渐淡抹在晚霞中的群山让他着迷。不远处是一座石拱桥,如果一直沿着河边往西方去,那儿是一个他从未到过的地方,爬过那些陌生的山脊,势必就是新的村落或城镇。或许是一个很大的地方。他想。

这所高中寄宿学校坐落在钱镇郊区的一个山包上。围墙下边不远处是一条河,河边很少有人走动,为绿色植被吞噬。岸边有一大片荒草地和一些苦楝树。游离喜欢那里,是因为那绿意和人迹罕见的寂寞。他喜欢这种感觉,在无人的地方。

游离站在窗前,抽了两根白沙烟。他看到那条尚未铺上柏油的灰白色马路逐渐暗淡下去,随着霞光的没落,它像一条蜕了皮的黑蛇,被寂寞地抛弃在了河边。游离猜不着这条沿着马路的河流,会伴着它走多久。它们时而交接,偶尔错失,下游是一座石拱桥,跨过这座年久失修的桥,马路便拐到了河流的另一边。石拱桥前边因为有一个急转弯,致使许多车辆经常失控翻到了河中。便有吊车前来打捞车辆,招来许多人的旁观和奚落。游离看得很过瘾,差不多都是开着小车从城里远道而来,去下游一座著名的温泉疗养院休假的外地人。小车从桥上翻滚着掉下去,摔得很重,漂亮的车子成了变形金刚。每次车祸现场,游离都会跑过去驻足观望良久。一次,失事的车主捶胸顿足操着外地口音,失魂落魄的样子,大骂着这座该死的石拱桥。他悄悄地站在他的背后,心中突然涌出想将他一把推下桥的冲动。那个人是个胖子,典型的包工头打扮,仿佛洞悉了他的心事,他猛地转过头来朝游离瞪了一眼。满脸的横肉,像临死的章鱼在痉挛。游离慌忙将嘴巴上的香烟捏着藏在手心里。

游离恶毒地站在一边偷笑,他猜他不敢拿他怎么样。这些有钱人出车祸怎么都没死呢!后来有关部门在桥头立了一个警告牌,上面有油漆大大地写的一个“险”字,并不大管用。有人说这里风水不大好,大概是犯着什么了,得改道。终究还是拖着没改成,不了了之。道虽然没改成,但是桥下游不足百米的地方,那座年久失修的小破庙却被修葺一新,贴了金身,又用石灰粉刷了里外。这尊谁也叫不出名号的菩萨更显得孤零零的,越发可怜起来。当地人管它叫南岳庙,但是几乎没人前去朝拜祭祀。迷信的大多宁愿选择山高路远的水灵寺,据说那里的菩萨才灵验。拜车祸所赐,外地几个有钱人大概是掏了点钱,小庙渐渐有了几分气色。路过的人很少停住脚步,偶尔匆匆一瞥就过去了,仿佛小庙充满着不安分的邪气。小庙修葺后,菩萨似乎并没领情,接二连三的几起车祸依旧让路过的司机胆战心惊。

奇怪的是,都没死人。

有几次天快要黑的时候,游离翻过围墙,无所事事地沿着河边行走。走到南岳庙,然后再折转回学校。小庙对着河,河水绸缎一般铺开,月光高高地挂在河面上。秋天的时候,苦楝树上结满黑色的果粒,像葡萄一样,褐黄色的树叶落满小庙的琉璃瓦,他每回都会坐在小庙门口抽上一根烟。他能感觉到身后的那片巨大的沉寂,以及沉寂背后的那双眼睛。菩萨也在看着我呢,他静静地想。菩萨你要是显灵,你一定知道我心里在想什么吧。游离又想。他转过头,看到菩萨正目光炯炯地望着他。游离感到有些冒犯的害怕,像黑暗中的笑声。但是这种感觉很快就消失了。他拍拍屁股站起来,将手里的半截烟放在菩萨的手里。青烟慢慢升腾,漫过菩萨的脸。游离忍不住轻轻笑了起来,他觉得菩萨是他的朋友。他一点也不觉得害怕,拍了拍菩萨的肩膀说,我走啦,改日再过来陪你。P3-5

序言

“80后”作为一个专门的文学词语,自然是特指出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一批年轻作家的文学写作。郑小驴当然属于这一范围之内,然而如果我们想当然地把郑小驴的小说当成“80后”文学来阅读的话,很可能我们反而读不出小说的独特价值来。因为“80后”这个词语已经被媒体固化一种时尚化的词语,特指“80后”文学中那些能够引起媒体兴趣的时尚元素,特指“80后”中的被明星化的作家,“80后”文学作为一个特定词语流行了十来年,却也对广大读者误导了十来年,甚至我们一些不认真读书思考的专家学者也跟在媒体的背后走,把“80后”文学当成一种时尚化的文学来研究。事实上,“80后”逐渐成为了当代文学的一支最富生机的力量,他们远不是所流行的“80后”文学那么单调、时尚、浅薄。因此,强调郑小驴是一名“80后”,也是为了校正“80后”文学这个词语在大众中已形成的印象。

疏远时尚,亲近经典,这是郑小驴文学写作的最鲜明的特点,也是他最可贵的精神品格。

“80后”成长在新的时代,整个社会的价值系统和生活方式都发生的根本性的改变,他们多少带有新新人类的特征,他们在崇拜时尚的文化语境中完成他们的成人礼,这决定了他们是追逐时尚的。郑小驴尽管也是“80后”,但他对时尚保持着警醒和疏远的姿态。因此他的小说基本上不是许多“80后”所痴迷的青春写作,青春写作是“80后”被时尚化的产物,似乎也培育了庞大的“80后”拥趸。青春写作如今在文学图书市场占有可观的份额,消费对象基本上是“80后”以及更年轻的读者。但充斥在图书市场的青春写作,绝大部分都是浅薄的读物,时尚化的青春写作也许是新世纪的一场文学悲剧。它败坏了一代年轻人的审美口味。郑小驴的内心却驻扎着文学精神,他知道时尚是一道腐蚀剂,因此他疏远时尚,而是对历史和知识感兴趣,对时尚背后的黯淡的现实感兴趣。他所感兴趣的东西恰恰是能够构成文学质地的原材料。

亲近经典体现在他以文学精神为标准,不拒绝中外文学一切有益的养分。从他的作品里,总是能感觉到各种文学经典的影子在他的笔下隐隐地跳动着。显然他读了很多的书,他不像有些“80后”断然以彻底否定的态度对待过去的文学传统和文学经典,因此他的写作与传统以及经典连接上了,他就能够站在一定的文学高度去处理自己的现实经验。从他的小说叙述里,我们可以发现,郑小驴决不像有些作家那样匍匐在地下,陷在现实的泥淖里,他的心是飞翔着的,他的精神是特立独行的。他是一个思想的叛逆者。

另外,他虽亲近经典,但并不迷信经典;他虽从经典中吸取养分,但他不被经典牵着鼻子走,因此在“80后”作家群体中,他像一个另类。大多数的“80后”作家并不是时尚写作,事实上,时尚写作有一两个郭敬明就足够了,真正追求文学的“80后”还是会与时尚保持距离,依旧延续着文学的传统。郑小驴走的是延续文学传统的道路,但他在学习和延续的过程中总是让思想上的叛逆保持着张力,他的叛逆精神就像是一张绷紧了的弓,随时都有可能让弦上的箭射将出去。

假如觉得箭的比喻还能成立的话,那么,对于郑小驴来说,就有一个标准目标的问题。他其实一直在寻找文学的目标,他的笔下涉猎的有悲悯和反思以及一些当前依然属于禁忌和敏感的话题。苦难也是他小说中的一个重要因素。郑小驴来自湖南乡村,乡村的童年记忆多少都与苦难有关。他用苦难调和出了他的小说底色:阴郁、滞重。但他的青春气息和叛逆精神并没有被苦难压抑住,因此在阴郁和滞重的底色上经常会跳荡出阳光般的亮色。这是郑小驴带给我们的一种对苦难的特别处理。中华民族近一百年来遭受的苦难太多了,有着沉重的历史思想负担,因此苦难也就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母题。事实上,郑小驴书写苦难不仅是在书写自己的体验,也是在书写他对文学经典和社会自我认知的理解。郑小驴处理得很好,他没有跟在前辈作家的后面学步。尤其难得的是,苦难母题自新时期以来,逐渐蜕变成一种道德豁免权的通行证,仿佛只要给人物穿上苦难的外衣,就具备了精神上的优越感,一切行为都可以绿灯放行。而在有些小说中,苦难不过是作家的精神咖啡,他们关于苦难的叙述透出他们品尝咖啡时的精神满足。又比如湖南乡村的神秘文化,是郑小驴瞄准的另一目标,他愿意戴上乡村神秘文化的眼镜去观察世界。但是我们也从中看到一个迷惑不定的郑小驴,他有一篇小说的主人公叫作游离,游离不妨看作是作者的自我写照,他行走的人生的道路上,他对自己走向何方还不确定,但他没有停止行走,也没有停止寻找,他在寻找更多的目标,更大的目标。

可以说,郑小驴是一位虔诚的文学探索者,虽然他还有不成熟之处,但他在探索中不断地修正着自己的坐标。这本小说集《少儿不宜》收入了郑小驴近些年来创作的十余个中短篇小说,我相信读者会在阅读中获得某种惊喜,因为小说中的异质性非常突出,这也有理由使我们对郑小驴的未来充满期待。郑小驴说过这么一段话:“写作终究是件漫长的事情,就好比马拉松赛跑,80后这一代里,是曾有过一批人跑得很快,但是我想文学并不是百米冲刺,拼的是耐力和能否熬得住一万米过程中的寂寞。我想我还在路上,并将永远在路上,而文学,本就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事。”

我对他充满期待。

(贺绍俊,男,1951年9月16日出生于湖南长沙。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曾任文艺报社常务副总编辑、小说选刊杂志社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书评(媒体评论)

郑小驴的小说富有痛感,有心灵的紧张、沉重、燃烧,有土地和历史的坚实依托,离哀而不伤的诗学大道已不远。

——韩少功

1986年出生的郑小驴有才气与灵气,他比一般作家,有着更清晰的文学史传承,作品中也贯彻着他独特的生活经验和精神立场。这几年,他写作了一大批在风格、写法和精神特征上都引人注目的作品,值得认真研究。

——谢有顺

郑小驴是懂小说,写小说的天才,他懂小说的密码,同时不附和世事的喧嚣,深知文学金线的标准在哪。

——阿乙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少儿不宜/新生代作家小说精选大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郑小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646411
开本 32开
页数 29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4
CIP核字 2013131576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07
149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5:2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