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燕都黛影梨花魅影/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
内容
试读章节

毓青耸道:“得了,你干什么认真?我那不过写着玩儿的。”

秀葆道:“呸,你写着玩儿,就写出这么张冤单,递到法院,足可以把我告了。你也不拍良心想想,当初我没嫁你的时候,你曾怎样许我?不是说要尽你的力量,给我谋什么什么样的幸福,为我做多大的牺牲,也是情甘愿意?我听了这套花言巧语,才抛下那些有钱有势的公子王孙,嫁给你这穷小子。从进门以后,我没一时不是忍着委屈,将将就就,人家姐妹戴钻戒,我连只好宝石的都没有,人家姐妹穿貂穿獭,我只对付副羊皮狗皮。我都快委屈死了,你还觉着嫌我不好。我什么不好?交际不好?花钱不好?哼哼,在这年头儿,你想把我监禁在家里,成天烧茶做饭,缝破补绽,那你不用打算。再说你出去打听打听,人家的太太都是怎样排场?什么享受?唯独你的穷小子,不想法多赚钱供养太太,倒想太太去赚钱养你是怎样?”

毓青插口道:“我凭什么想教你赚钱养我?”

秀葆道:“反正你也有这种心,要不然做不出这种没场所的歌儿来。我总共才花了几个钱,你就叫苦连天了,那还不是顶好我养着你。其实我养你也成,不过说出来怕吓死你。在外面想巴结我的人多了,只要我愿意,什么钻戒貂裘黄金钏,要多少能有多少。不过先前我还把你当个人,不能做那种事,现在我跟你算情断义绝了,更不犯做那种事养你。”

毓青苦着脸儿道:“你这不是没影儿的话?我何曾说要你养我?”

秀葆摆手道:“咳,反正两条道儿,有志气的男人养老婆,没志气的男人教老婆养。”

毓青道:“你简直胡搅,我写这段歌儿,也不过一时感触,并没别的意思。便有也只希望你可怜我,稍微体谅一些。你自己想想,我每日兼着三家学校的课,白天已累得筋疲力尽,晚上回家,还得译书卖给书局。偶然有人定画儿,还得另外加工。我这样说项卖命,为的是谁?每月起码要弄出六七百元,供你花用。我自己的消耗减到几乎没有。去年想买辆脚踏车代步,正赶上你和女朋友上马场,把钱拿去用了,所以至今出入只能步行。饶我这样辛苦,家里竟……咳,你也不想想,我那学校中的同事,尽有每月只三二百收入,家里过得又幸福又充裕的……”

秀葆呸了一声道:“你少说别人,人跟人比还成?若说别人,我这儿有现成的比喻,像人家张十四小姐,新近出阁,经理的太太。前天我到她家去,她拿出一箱子皮货给我看。内中有一件是什么大耳鼠的,全世界也找不出一百件。除了皇家贵爵才穿得起,现在市价也不知多少万。据说韩太太本嫌太贵,不许丈夫给买。韩先生竟背着她给买了来。韩太太跟我说着,还抱怨她丈夫,可是那份得意,就不用提了。我在旁边真眼热啊。啧啧,人家那丈夫是怎么选的?是几世修来的?”  毓青听着,忽觉心坎发酸,不由红了眼圈,含泪说道:“天哪,你怎么净跟阔人比?我不是穷么?倘若我也是什么经理,照样也会哄太太高兴。莫说大耳鼠,就是老寿星骑的鹿,姜子牙骑的四不像,只要用钱买得到,我也买给你穿。现在千错万错,不是错在我没钱么?”

秀葆撇着嘴道:“你不是错在没钱,是错在没钱还要娶太太,还要娶摩登美丽的太太。凭你的情形,顶好向贫民区篱笆门里,寻个缝穷拾煤的姑娘,娶到家来,给做件麻缎长袍,打副包金镯子,就把她乐坏了。你也跟着到了天堂。现在闲话少说,我痛快告诉你,自从结婚以后,我受的委屈冤枉,一直忍着,到今天可被你的好歌儿都给勾起来了。我可绝不能再忍了。”

毓青把那支没燃着的纸烟从唇上拿下,看着她道:“我跟你解释,并没别的意思,你何必……”

P10-11

作者简介
刘云若(1903-1950),20世纪30年代天津有名的社会言情小说家。字渭贤,原名兆熊,又名刘存有。1903年生于天津一个军人家庭。1926年在津创办《北洋画报》并承担编辑工作;1930年底受邀任《天风报》副刊《黑旋风》主编,同年开始创作靠前部长篇社会言情小说《春风回梦记》,刊出后大受欢迎。1937年开始闭门写作。1950年去世于家中,年仅47岁。代表作有《旧巷斜阳》《红杏出墙记》《酒眼灯唇录》《歌舞江山》《情海归帆》等。
目录

直面人性的“小说大宗师”——刘云若(代序)

燕都黛影

 第一回 寄恨瑟歌居家悲羁旅 慰情弦管回首忆风尘

 第二回 沦落故人心炎凉惹恨 差池新燕影少艾移情

 第三回 芦花隐痛古道走婵娟 萝荔惊魂荒祠逢魍魉

梨花魅影

 第一章 粉墨生涯鬼趣新图

 第二章 喜剧收场顿成悲声

 第三章 天涯流浪何处相逢

序言

直面人性的“小说大宗师”——刘云若

张元卿

1950年刘云若去世后,作家招司发文悼念,竞招来一些非议,认为不必为刘云若这样一位旧文人树碑立传。半个多世纪后,刘云若已“走进”中国现代文学馆,成了经典作家。现在中国文史出版社即将规模推出《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刘云若卷》,这说明刘云若这个“旧文人”的小说还是有价值的,至少可以提供更多的原始文本,读者可以从量到质做出自己的评价。

关于刘云若的生平资料,百度上已有一些,关注刘云若的读者多已熟悉,此处不再赘述。本文着重写我为什么认为刘云若是直面人性的“小说大宗师”。

20世纪40年代,上官筝在《小说的内容形式问题》中写道:“我虽然是不大赞成写章回小说的人,可是对于刘云若先生的天才和修养也着实敬佩。”郑振铎认为刘云若的造诣之深远出张恨水之上。这里所说的“天才”和“造诣”,指的应是作为“小说大宗师”的“天才”与“造诣”。

刘云若的小说虽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风行沽上了,但那也只是“风行沽上”,影响还有限。1937年平津沦陷后,张恨水南下,刘云若困守天津,京津一带出现“水流云在”的局面,北京的一些报刊便盯住了刘云若,后来东北的报刊也向他“招手”,于是刘云若便成了北方沦陷区炙手可热的小说家,影响开始扩展到平津以外的地区,盗用其名的伪作也随之出现,而他竟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中从通俗小说家变成了“小说大宗师”。

1937年9月,《歌舞江山》开始在天津《民鸣》月刊(后改名《民治》月刊)连载,至1939年5月连载至第十七回,同月由天津书局出版了单行本,这是天津沦陷后刘云若创作的第一部小说。此后,因沦陷而停载的小说《旧巷斜阳》《情海归帆》开始在《新天津画报》连载,卖文为生的生活得以继续。沦陷期间,他在天津连载的小说还有《画梁归燕记》(连载于《妇女新都会画报》)、《酒眼灯唇录》《燕子人家》(连载于《庸报》)、《海誓山盟》(连载于《天津商报画刊》)、《粉黛江湖》(连载于《新天津画报》)等。在天津连载小说的同时,北京的报刊也在连载刘云若的小说,先后连载的小说有《金缕残歌》(连载于《戏剧周刊》)、《江湖红豆记》(连载于《戏剧报》)、《冰弦弹月记》(连载于《新民报半月刊》)、《湖海香盟》(连载于《新北京报》)、《云霞出海记》《紫陌红尘》(连载于《369画报》)、《翠袖黄衫》《鼙鼓霓裳》(连载于《新民报》)、《银汉红墙》(连载于《立言画刊》)、《娩姬英雄》(连载于《新光》)等。从数量上看,在北京连载的小说超过了天津。张恨水离开北京后的空白是被刘云若补上了,因此读者才有“水流云在”之感。在沦陷时期,刘云若在东北的影响逐渐扩大,沈阳、长春的出版社开始大量出版刘云若的小说,东北的报刊也开始集中刊载刘云若的小说,《麒麟》杂志就先后连载了刘云若的《回风舞柳记》和《落花门巷》。与此同时,随着1941年刘汇臣在上海成立励力出版社分社,刘云若的小说开始成系列地进入上海市场,在抗战结束前先后出版了《换巢鸾凤》《红杏出墙记》《碧海青天》《春风回梦记》《云霞出海记》《海誓山盟》等小说。由此可见,沦陷时期刘云若小说的影响范围远超从前,几乎覆盖了整个东部沦陷区。这说明当时的读者是非常认可他的小说的。

……

尽管沦陷时期刘云若的小说整体上还属于通俗小说,卖文为生的生活不允许他只做“小说大宗师”,但他在写作《旧巷斜阳》时所积累的艺术感受并不曾因此而泯灭。抗战胜利后,刘云若写出了又一部能代表其“小说大宗师”水准的小说《粉墨筝琶》。孙玉芳认为刘云若塑造了一系列女性群像,“其中以女招待璞玉(《旧巷斜阳》)和伶人陆凤云这一形象(《粉墨筝琶》)最为复杂生动。抗争与妥协,自尊与虚荣,生命的悲哀与人性的弱点,全都彰显无遗”。陆凤云的形象塑造之所以复杂生动,除了伶人这一角色赋予的特定内涵外,也得益于璞玉这一角色提供的营养。作为伶人,陆凤云自有多情妩媚的一面,但作为普通人,她又有软弱犹豫、随波逐流的一面。刘云若写陆风云作为普通人的一面时,就借鉴了璞玉身上软弱犹豫、随波逐流的特征。但作为在江湖上闯荡的伶人,陆风云在多情妩媚和软弱犹豫之外,还有刚烈正直的一面。《粉墨筝琶》中出城一节,就显示了陆凤云作为乱世佳人刚烈正直一面。孟子日:“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然而势终不能变其性,才见人性之光辉。陆风云处乱世而不失刚烈正直之性,正是刘云若在沦陷时期就用心刻画“熠熠生辉的人性”的延续与升华。璞玉是顺势而不失其良知,凤云是逆势而卓显其刚烈,均能势变而不失其性,可谓乱世两佳人。佳人不朽,云若亦不朽。

刘云若在《粉墨筝琶·作者赘语》中写道:“作小说的应该领导青年,指示人生的正鹄,我很想努力为之,但恐在这方面成就不能很大,我或者能给人们竖一只木牌,写着‘前有虎阱,行人止步’,但我也不愿作陈腐的劝惩,至多有些深刻的鉴戒。……至于我爱写下等社会,就因为下等社会的人,人性较多,未被虚伪湮没。天津《民国日报》主笔张柱石先生说我善于写不解情的人的情,这是我承认的,因为不解情的人的情,才是真情,不够人物的人,才是真人。”幸而刘云若没有积极的“领导青年”的意识,也“不愿作陈腐的劝惩”,才使得他既不同于新文学作家,也不同于通俗小说家,对雅俗均能保持清醒的距离,内心却别有期许:“比肩曹(雪芹)施(耐庵),而与狄(查尔斯·狄更斯)华(华盛顿·欧文)共争短长。”

天津作家招司和石英都曾用“淋漓尽致”来称赞刘云若刻画人物的功夫,不知他们在称赞之时,是否意识到与他们“插肩而过”的是一位混迹于市井的“小说大宗师”?如今,读者面对刘云若的这些小说作品,是否会觉得“小说大宗师”迎面而来呢?

一切交给读者,交给历史,我想刘云若有这样的自信。

2016年10月19日晚于南秀村

内容推荐

旷世雄文,雅俗共赏;绝代奇书,重现人间。民国通俗小说是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道绚烂的风景。中国文史出版社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掘、整理民国文学经典为出发点,规模推出民国通俗小说作家的《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刘云若是民国通俗小说的重要作家,其作品饱含着熠熠生辉的人性,体现了民国社会生活特色,深受读者喜爱。《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刘云若卷》包含了刘云若的十九部作品,《燕都黛影梨花魅影》是其中之一,包含《燕都黛影》、《梨花魅影》两部作品。

编辑推荐

刘云若著的《燕都黛影梨花魅影》是一部民国通俗小说,包含《燕都黛影》、《梨花魅影》两部作品。刘云若的小说表现了他对真切、柔媚的充满生命力的“至性之人”的热切向往之情,在一个个令人感慨的故事中,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形象,描绘了一幅幅天津社会风情画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燕都黛影梨花魅影/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云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484476
开本 16开
页数 2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4
出版时间 2017-01
首版时间 2017-01
印刷时间 201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434
CIP核字 2016264700
中图分类号 I246.5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39.80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8:2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