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机械设计手册
内容
内容推荐
《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单行本共16分册,涵盖了机械常规设计的所有内容。各分册分别为《常用设计资料》《机械制图·精度设计》《常用机械工程材料》《机构·结构设计》《连接与紧固》《轴及其连接》《轴承》《起重运输件·五金件》《润滑与密封》《弹簧》《机械传动》《减(变)速器·电机与电器》《机械振动·机架设计》《液压传动》《液压控制》《气压传动》。
本书为《机械振动·机架设计》,包括机械振动的控制及利用、机架设计。前部分主要介绍机械振动的分类、评级和基础资料,线性振动、非线性振动与随机振动的振动模型、参数、响应和求解,隔振的原理方法和设计,振动机械的用途、参数和特性,机械振动测量技术以及轴和轴系的临界转速;后部分主要介绍机架的结构类型、设计准则、一般规定,特别介绍了梁、柱和立架、桁架、框架和其他形式机架的设计与计算。
本书可作为机械设计人员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工具书,也可供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目录
第19篇机械振动的控制及利用
第1章概述19-5
1机械振动的分类及机械工程中的振动问题19-5
1.1机械振动的分类19-5
1.2机械工程中常遇到的振动问题19-6
2机械振动等级的评定19-7
2.1振动烈度的确定19-7
2.2对机器的评定19-8
2.3其他设备振动烈度举例19-9
第2章机械振动的基础资料19-10
1机械振动表示方法19-10
1.1简谐振动表示方法19-10
1.2周期振动幅值表示法19-11
1.3振动频谱表示法19-11
2弹性构件的刚度19-12
3阻尼系数19-15
3.1线性阻尼系数19-15
3.2非线性阻尼的等效线性阻尼系数19-16
4振动系统的固有角频率19-17
4.1单自由度系统的固有角频率19-17
4.2二自由度系统的固有角频率19-21
4.3各种构件的固有角频率19-23
4.4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经验公式19-28
5简谐振动合成19-29
5.1同向简谐振动的合成19-29
5.2异向简谐振动的合成19-30
6各种机械产生振动的扰动频率19-32
第3章线性振动19-33
1单自由度系统自由振动模型参数及响应19-33
2单自由度系统的受迫振动19-35
2.1简谐受迫振动的模型参数及响应19-35
2.2非简谐受迫振动的模型参数及响应19-37
2.3无阻尼系统对常见冲击激励的响应19-38
3直线运动振系与定轴转动振系的参数类比19-39
4共振关系19-40
5回转机械在启动和停机过程中的振动19-41
5.1启动过程的振动19-41
5.2停机过程的振动19-41
6多自由度系统19-42
6.1多自由度系统自由振动模型参数及其特性19-42
6.2二自由度系统受迫振动的振幅和相位差角计算公式19-44
7机械系统的力学模型19-44
7.1力学模型的简化原则19-45
7.2等效参数的转换计算19-45
8线性振动的求解方法及示例19-47
8.1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方法19-47
8.1.1牛顿第二定律示例19-47
8.1.2拉格朗日法19-47
8.1.3用影响系数法建立系统运动方程19-48
8.2求解方法19-49
8.2.1求解方法19-49
8.2.2实际方法及现代方法简介19-50
8.2.3冲击载荷示例19-51
8.2.4关于动刚度19-52
9转轴横向振动和飞轮的陀螺力矩19-53
9.1转子的涡动19-53
9.2转子质量偏心引起的振动19-53
9.3陀螺力矩19-54
第4章非线性振动与随机振动19-55
1非线性振动19-55
1.1机械工程中的非线性振动类别19-55
1.2机械工程中的非线性振动问题19-56
1.3非线性力的特征曲线19-57
1.4非线性系统的物理性质19-60
1.5分析非线性振动的常用方法19-63
1.6等效线性化近似解法19-63
1.7示例19-64
1.8非线性振动的稳定性19-65
2自激振动19-66
2.1自激振动和自振系统的特性19-66
2.2机械工程中常见的自激振动现象19-66
2.3单自由度系统相平面及稳定性19-68
3随机振动19-71
3.1平稳随机振动描述19-72
3.2单自由度线性系统的传递函数19-73
3.3单自由度线性系统的随机响应19-74
4混沌振动19-75
第5章振动的控制19-77
1隔振与减振方法19-77
2隔振设计19-77
2.1隔振原理及一级隔振的动力参数设计19-77
2.2一级隔振动力参数设计示例19-79
2.3二级隔振动力参数设计19-80
2.4二级隔振动力参数设计示例19-82
2.5隔振设计的几个问题19-84
2.5.1隔振设计步骤19-84
2.5.2隔振设计要点19-85
2.5.3圆柱螺旋弹簧的刚度19-85
2.5.4隔振器的阻尼19-86
2.6隔振器的材料与类型19-86
2.7橡胶隔振器设计19-87
2.7.1橡胶材料的主要性能参数19-87
2.7.2橡胶隔振器刚度计算19-88
2.7.3橡胶隔振器设计要点19-89
3阻尼减振19-90
3.1阻尼减振原理19-90
3.2材料的损耗因子与阻尼层结构19-91
3.2.1材料的损耗因素与材料19-91
3.2.2橡胶阻尼层结构19-92
3.2.3橡胶支承实例19-94
3.3线性阻尼隔振器19-94
3.3.1减振隔振器系统主要参数19-95
3.3.2最佳参数选择19-96
3.3.3设计示例19-96
3.4非线性阻尼系统的隔振19-97
3.4.1刚性连接非线性阻尼系统隔振19-97
3.4.2弹性连接干摩擦阻尼减振隔振器动力参数设计19-99
3.5减振器设计19-99
3.5.1油压式减振器结构特征19-99
3.5.2阻尼力特性19-100
3.5.3设计示例19-101
3.5.4摩擦阻尼器结构特征及示例19-101
4阻尼隔振减振器系列19-102
4.1橡胶减振器19-102
4.1.1橡胶剪切隔振器的国家标准19-102
4.1.2常用橡胶隔振器的类型19-103
4.2不锈钢丝绳减振器19-107
4.2.1主要特点19-107
4.2.2选型原则与方法19-108
4.2.3组合形式的金属弹簧隔振器19-113
4.3扭转振动减振器19-113
4.4新型可控减振器19-115
4.4.1磁性液体19-115
4.4.2磁流变液19-116
5动力吸振器19-117
5.1动力吸振器设计19-117
5.1.1动力吸振器工作原理19-117
5.1.2动力吸振器的设计19-118
5.1.3动力吸振器附连点设计19-119
5.1.4设计示例19-119
5.2加阻尼的动力吸振器19-120
5.2.1设计思想19-120
5.2.2减振吸振器的最佳参数19-121
5.2.3减振吸振器的设计步骤19-121
5.3二级减振隔振器设计19-123
5.3.1设计思想19-123
5.3.2二级减振隔振器动力参数设计19-123
5.4摆式减振器19-124
5.5冲击减振器19-125
5.6可控式动力吸振器示例19-127
6缓冲器设计19-127
6.1设计思想19-127
6.1.1冲击现象及冲击传递系数19-128
6.1.2速度阶跃激励及冲击的简化计算19-129
6.1.3缓冲弹簧的储能特性19-130
6.1.4阻尼参数选择19-132
6.2一级缓冲器设计19-133
6.2.1缓冲器的设计原则19-133
6.2.2设计要求19-133
6.2.3一级缓冲器动力参数设计19-134
6.2.4加速度脉冲激励波形影响提示19-134
6.3二级缓冲器的设计19-134
7平衡法19-135
7.1结构的设计19-135
7.2转子的平衡19-135
7.3往复机械的平衡19-136
第6章机械振动的利用19-138
1概述19-138
1.1振动机械的用途及工艺特性19-138
1.2振动机械的组成19-139
1.3振动机械的频率特性及结构特征19-139
2振动输送类振动机的运动参数19-140
2.1机械振动指数19-140
2.2物料的滑行运动19-140
2.3物料抛掷指数19-141
2.4常用振动机的振动参数19-142
2.5物料平均速度19-142
2.6输送能力与输送槽体尺寸的确定19-143
2.7物料的等效参振质量和等效阻尼系数19-143
2.8振动系统的计算质量19-144
2.9激振力和功率19-144
3单轴惯性激振器设计19-145
3.1平面运动单轴惯性激振器19-145
3.2空间运动单轴惯性激振器19-147
3.3单轴惯性激振器动力参数(远超共振类)19-147
3.4激振力的调整及滚动轴承19-148
3.5用单轴激振器的几种机械示例19-148
3.5.1混凝土振捣器19-148
3.5.2破碎粉磨机械19-150
3.5.3圆形振动筛19-151
4双轴惯性激振器19-153
4.1产生单向激振力的双轴惯性激振器19-153
4.2空间运动双轴惯性激振器19-153
4.2.1交叉轴式双轴惯性激振器19-154
4.2.2平行轴式双轴惯性激振器19-154
4.3双轴惯性激振器动力参数(远超共振类)19-155
4.4自同步条件及激振器位置19-156
4.5用双轴激振器的几种机械示例19-157
4.5.1双轴振动颚式振动破碎机19-157
4.5.2振动钻进19-157
4.5.3离心机19-157
5其他各种形式的激振器19-159
5.1行星轮式激振器19-159
5.2混沌激振器19-159
5.3电动式激振器19-160
5.4电磁式激振器19-160
5.5电液式激振器19-161
5.6液压射流激振器19-162
5.7气动式激振器19-162
5.8其他激振器19-163
6近共振类振动机19-164
6.1惯性共振式19-164
6.1.1主振系统的动力参数19-164
6.1.2激振器动力参数设计19-165
6.2弹性连杆式19-166
6.2.1主振系统的动力参数19-166
6.2.2激振器动力参数设计19-166
6.3主振系统的动力平衡——多质体平衡式振动机19-167
6.4导向杆和橡胶铰链19-168
6.5振动输送类振动机整体刚度和局部刚度的计算19-168
6.6近共振类振动机工作点的调试19-170
6.7间隙式非线性振动机及其弹簧设计19-170
7振动机械动力参数设计示例19-171
7.1远超共振惯性振动机动力参数设计示例19-171
7.2惯性共振式振动机动力参数设计示例19-172
7.3弹性连杆式振动机动力参数设计示例19-174
8其他一些机械振动的应用实例19-175
8.1多轴式惯性振动机19-175
8.2混沌振动的设计例19-176
8.2.1多连杆振动台19-176
8.2.2双偏心盘混沌激振器在振动压实中的应用19-176
8.3利用振动的拉拔19-176
8.4振动时效技术应用19-177
8.5声波钻进19-178
9主要零部件19-178
9.1三相异步振动电机19-178
9.1.1部颁标准19-178
9.1.2立式振动电机与防爆振动电机19-181
9.2仓壁振动器19-181
9.3橡胶——金属螺旋复合弹簧19-183
10振动给料机19-186
10.1部颁标准19-186
10.2XZC型振动给料机19-187
10.3FZC系列振动出矿机19-188
11利用振动来监测缆索拉力19-191
11.1测量弦振动计算索拉力19-192
11.1.1弦振动测量原理19-192
11.1.2MGH型锚索测力仪19-192
11.2按两端受拉梁的振动测量索拉力19-193
11.2.1两端受拉梁的振动测量原理19-193
11.2.2高屏溪桥斜张钢缆检测部分简介19-193
11.3索拉力振动检测的一些最新方法19-195
11.3.1考虑索的垂度和弹性伸长λ19-195
11.3.2频差法19-196
11.3.3拉索基频识别工具箱19-196
第7章机械振动测量技术19-197
1概述19-197
1.1测量在机械振动系统设计中的作用19-197
1.2振动的测量方法19-197
1.2.1振动测量的主要内容19-197
1.2.2振动测量的类别19-197
1.3测振原理19-199
1.3.1线性系统振动量时间历程曲线的测量19-199
1.3.2测振原理19-199
1.4振动测量系统图示例19-200
2数据采集与处理19-200
2.1信号19-200
2.1.1信号的类别19-200
2.1.2振动波形因素与波形图19-200
2.2信号的频谱分析19-201
2.3信号发生器及力锤的应用19-202
2.3.1信号发生器19-202
2.3.2力锤及应用19-203
2.4数据采集系统19-203
2.5数据处理19-204
2.5.1数据处理方法19-204
2.5.2数字处理系统19-204
2.6智能化数据采集与分析处理、监测系统19-205
3振动幅值测量19-205
3.1光测位移幅值法19-206
3.2电测振动幅值法19-207
3.3激光干涉测量振动法19-207
3.3.1光学多普勒干涉原理测量物体的振动19-207
3.3.2低频激光测振仪19-207
4振动频率与相位的测量19-208
4.1李沙育图形法19-208
4.2标准时间法19-208
4.3闪光测频法19-209
4.4数字频率计测频法19-209
4.5振动频率测量分析仪19-209
4.6相位的测量19-209
5系统固有频率与振型的测定19-210
5.1自由衰减振动法19-210
5.2共振法19-210
5.3频谱分析法19-210
5.4振型的测定19-211
6阻尼参数的测定19-211
6.1自由衰减振动法19-211
6.2带宽法19-212
第8章轴和轴系的临界转速19-213
1概述19-213
2简单转子的临界转速19-213
2.1力学模型19-213
2.2两支承轴的临界转速19-214
2.3两支承单盘转子的临界转速19-215
3两支承多圆盘转子临界转速的近似计算19-216
3.1带多个圆盘轴的一阶临界转速19-216
3.2力学模型19-216
3.3临界转速计算公式19-216
3.4计算示例19-218
3.5简略计算方法19-219
4轴系的模型与参数19-219
4.1力学模型19-219
4.2滚动轴承支承刚度19-220
4.3滑动轴承支承刚度19-222
4.4支承阻尼19-226
5轴系的临界转速计算19-226
5.1传递矩阵法计算轴弯曲振动的临界转速19-226
5.1.1传递矩阵19-226
5.1.2传递矩阵的推求19-227
5.1.3临界转速的推求19-228
5.2传递矩阵法计算轴扭转振动的临界转速19-229
5.2.1单轴扭转振动的临界转速19-229
5.2.2分支系统扭转振动的临界转速19-231
5.3影响轴系临界转速的因素19-232
6轴系临界转速的修改和组合19-232
6.1轴系临界转速的修改19-232
6.2轴系临界转速的组合19-234
参考文献19-236
第20篇机架设计
第1章机架结构概论20-5
1机架结构类型20-5
1.1按机架结构形式分类20-5
1.2按机架的材料和制造方法分类20-6
1.2.1按材料分20-6
1.2.2按制造方法分20-7
1.3按力学模型分类20-7
2杆系结构机架20-8
2.1机器的稳定性20-8
2.2杆系的组成规则20-8
2.2.1平面杆系的组成规则20-8
2.2.2空间杆系的几何不变准则20-8
2.3平面杆系的自由度计算20-9
2.3.1平面杆系的约束类型20-9
2.3.2平面铰接杆系的自由度计算20-10
2.4杆系几何特性与静定特性的关系20-10
3机架设计的准则和要求20-11
3.1机架设计的准则20-11
3.2机架设计的一般要求20-11
3.3设计步骤20-12
4架式机架结构的选择20-12
4.1一般规则20-12
4.2静定结构与超静定结构的比较20-13
4.3静定桁架与刚架的比较20-14
4.4几种杆系结构力学性能的比较20-14
4.5几种桁架结构力学性能的比较20-15
5几种典型机架结构形式20-17
5.1汽车车架20-17
5.1.1梁式车架20-18
5.1.2承载式车身车架20-19
5.1.3各种新型车架形式20-20
5.2摩托车车架和拖拉机架20-21
5.3起重运输设备机架20-22
5.3.1起重机机架20-22
5.3.2缆索起重机架20-26
5.3.3吊挂式带式输送机的钢丝绳机架20-26
5.4挖掘机机架20-26
5.5管架20-28
5.6标准容器支座20-31
5.7大型容器支架20-33
5.8其他形式机架20-34
第2章机架设计的一般规定20-38
1载荷20-38
1.1载荷分类20-38
1.2组合载荷与非标准机架的载荷20-38
1.3雪载荷和冰载荷20-39
1.4风载荷20-39
1.5温度变化引起的载荷20-42
1.6地震载荷20-42
2刚度要求20-44
2.1刚度的要求20-44
2.2《钢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20-44
2.3《起重机设计规范》的规定20-45
2.4提高刚度的方法20-46
3强度要求20-46
3.1许用应力20-47
3.1.1基本许用应力20-47
3.1.2折减系数K020-47
3.1.3基本许用应力表20-47
3.2起重机钢架的安全系数和许用应力20-49
3.3铆焊连接基本许用应力20-49
3.4极限状态设计法20-50
4机架结构的简化方法20-50
4.1选取力学模型的原则20-51
4.2支座的简化20-51
4.3结点的简化20-52
4.4构件的简化20-52
4.5简化综述及举例20-53
5杆系结构的支座形式20-55
5.1用于梁和刚架或桁架的支座20-55
5.2用于柱和刚架的支座20-57
6技术要求20-58
7设计计算方法简介20-60
第3章梁的设计与计算20-62
1梁的设计20-62
1.1纵梁的结构设计20-62
1.1.1纵梁的结构20-62
1.1.2梁的连接20-62
1.1.3主梁的截面尺寸20-65
1.1.4梁截面的有关数据20-65
1.2主梁的上拱高度20-68
1.3端梁的结构设计20-68
1.4梁的整体稳定性20-70
1.5梁的局部稳定性20-70
1.6梁的设计布置原则20-72
1.7举例20-72
2梁的计算20-75
2.1梁弯曲的正应力20-75
2.2扭矩产生的内力20-75
2.2.1实心截面或厚壁截面的梁或杆件20-75
2.2.2闭口薄壁杆件20-75
2.2.3开口薄壁杆件20-76
2.2.4受约束的开口薄壁梁偏心受力的计算20-77
2.3示例20-77
2.3.1梁的计算20-77
2.3.2汽车货车车架的简略计算20-80
2.4连续梁计算用表20-82
2.5弹性支座上的连续梁20-86
第4章柱和立架的设计与计算20-91
1柱和立架的形状20-91
1.1柱的外形和尺寸参数20-91
1.2柱的截面形状20-92
1.3立柱的外形与影响刚度的因素20-94
1.3.1起重机龙门架外形20-94
1.3.2机床立柱及其他20-95
1.3.3各种立柱类构件的刚度比较20-95
1.3.4螺钉及外肋条数量对立柱连接处刚度的影响20-96
2柱的连接及柱和梁的连接20-98
2.1柱的拼接20-98
2.2柱脚的设计与连接20-98
2.3梁和梁及梁和柱的连接20-100
3稳定性计算20-103
3.1不作侧向稳定性计算的条件20-103
3.2轴心受压稳定性计算20-103
3.3结构构件的容许长细比与长细比计算20-104
3.4结构件的计算长度20-105
3.4.1等截面柱20-105
3.4.2变截面受压构件20-105
3.4.3桁架构件的计算长度20-107
3.4.4特殊情况20-108
3.5偏心受压构件20-108
3.6加强肋板构造尺寸的要求20-109
3.7圆柱壳的局部稳定性20-109
4柱的位移与计算用表20-110
第5章桁架的设计与计算20-116
1静定梁式平面桁架的分类20-116
2桁架的结构20-117
2.1桁架结点20-117
2.1.1结点的连接形式20-117
2.1.2连接板的厚度和焊缝高度20-119
2.1.3桁架结点板强度及焊缝计算20-119
2.1.4桁架结点板的稳定性20-120
2.2管子桁架20-120
2.3几种桁架的结构形式和参数20-121
2.3.1结构形式20-121
2.3.2尺寸参数20-125
2.4桁架的起拱度20-125
3静定平面桁架的内力分析20-125
3.1截面法20-126
3.2结点法20-127
3.3混合法20-128
3.4代替法20-128
4桁架的位移计算20-129
4.1桁架的位移计算公式20-129
4.2几种桁架的挠度计算公式20-130
4.3举例20-134
5超静定桁架的计算20-137
6空间桁架20-139
6.1平面桁架组成的空间桁架的受力分析法20-139
6.2圆形容器支承桁架20-140
第6章框架的设计与计算20-144
1刚架的结点设计20-145
2刚架内力分析方法20-146
2.1力法计算刚架20-147
2.1.1力法的基本概念20-147
2.1.2计算步骤20-147
2.1.3简化计算的处理20-149
2.2位移法20-150
2.2.1角变位移方程20-150
2.2.2应用基本体系及典型方程计算刚架的步骤20-151
2.2.3应用结点及截面平衡方程计算刚架的步骤20-152
2.3简化计算举例20-153
3框架的位移20-154
3.1位移的计算公式20-154
3.1.1由载荷作用产生的位移20-154
3.1.2由温度改变所引起的位移20-155
3.1.3由支座移动所引起的位移20-156
3.2图乘公式20-156
3.3空腹框架的计算公式20-159
4等截面刚架内力计算公式20-160
4.1等截面单跨刚架计算公式20-160
4.2均布载荷等截面等跨排架计算公式20-168
第7章其他形式的机架20-170
1整体式机架20-170
1.1概述20-170
1.2有加强肋的整体式机架的肋板布置20-171
1.3布肋形式对刚度影响20-172
1.4肋板的刚度计算20-173
2箱形机架20-176
2.1箱体结构参数的选择20-176
2.1.1壁厚的选择20-176
2.1.2加强肋20-177
2.1.3孔和凸台20-177
2.1.4箱体的热处理20-178
2.2壁板的布肋形式20-178
2.3箱体刚度20-179
2.3.1箱体刚度的计算20-179
2.3.2箱体刚度的影响因素20-179
2.4齿轮箱箱体刚度计算举例20-183
2.4.1齿轮箱箱体的计算20-183
2.4.2车床主轴箱刚度计算举例20-186
2.4.3齿轮箱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实验20-187
3轧钢机类机架设计与计算方法20-187
3.1轧钢机机架形式与结构20-187
3.2短应力线轧机20-189
3.3闭式机架强度与变形的计算20-190
3.3.1计算原理20-190
3.3.2计算结果举例20-192
3.3.3机架内的应力与许用应力20-193
3.3.4闭口式机架的变形(延伸)计算20-194
3.4开式机架的计算20-195
3.5预应力轧机的计算20-196
4桅杆缆绳结构的机架20-197
5柔性机架20-198
5.1钢丝绳机架20-198
5.1.1概述20-198
5.1.2输送机钢丝绳机架的静力计算20-198
5.1.3钢丝绳的拉力20-199
5.1.4钢丝绳的预张力20-199
5.1.5钢丝绳鞍座尺寸20-199
5.2浓密机机座柔性底板(托盘)的设计20-200
参考文献20-20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机械设计手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成大先主编
译者
编者 成大先
绘者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22287113
开本 27cm
页数 44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54
出版时间 2017-02
首版时间 2017-02
印刷时间 2017-02
正文语种 chi
读者对象 本书适用于机械设计人员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机械工业
图书小类
重量 696
CIP核字 2016309028
中图分类号 TH122-62,TH113.1-62,TH136-62
丛书名
印张 2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0
188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79.00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8:4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