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渔夫与管理学
内容
编辑推荐

继《水煮三国》之后,成君忆先生再“煮”海明威,评说东西文化,感悟管理真谛。

本书以一种直指人性的智慧笔触,在解读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老人与海》的同时,通过中西方文化对比,提出了“放下自我,立地成佛”、 “原生态”、 “创造力”、“天堂公司”等一系列返朴归真的管理学观点,堪称是近世以来最令人惊心动魄的管理学佳作。

内容推荐

为什么企业越大越脆弱?为什么高薪请不到杰出的人才?为什么忠诚的员工成了一个遥远的神话?为什么管理技术在不断进步,管理难题却依然层出不穷?这些问题都是现代管理学无法打开的死结。在本书中,著名的管理学专家成君忆先生却为我们一语道破了真相。    他看到,由于职场上的每个人都在追求自我实现,以致于企业成了老板和员工互相利用、彼此折磨的人间地狱。他认为,以追求自我实现为主题的现代文化,正是造成企业管理难题和经营风险层出不穷的起因。他指出,对于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和管理者而言,只有放下自我,才能发现生命的奥秘和出路。  本书以一种直指人性的智慧笔触,在解读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老人与海》的同时,通过中西方文化对比,提出了“放下自我,立地成佛”、 “原生态”、 “创造力”、“天堂公司”等一系列返朴归真的管理学观点,堪称是近世以来最令人惊心动魄的管理学佳作。

目录

第一章 浪花淘尽英雄/1

第二章 英雄回首是神仙/17

第三章 生命成长的历程/45

第四章 关于爱/71

第五章 小鸟飞过的地方/95

第六章 一种人工的生命模式/115

第七章 跟影子搏斗的人/135

第八章 恐惧与疼痛/159

第九章 道德的“格”式化问题/183

第十章 返璞归真的管理之道/205

第十一章 做一个优秀的自己/223

附 录  十问成君忆/247

热诚征集“十大读书感言”

试读章节

渔夫圣地亚哥的故事

他是一个孤独的老人,每天驾着小船在湾流中钓鱼,至今已是八十四天过去了,他连一条鱼也没逮住。刚开始,还有一个男孩跟随他。但连续四十天过去了,他们一无所获,那孩子只好离开了他。

第八十五天,老人终于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上了钩的大马林鱼拼命逃窜,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三夜才筋疲力尽。老人趁机鼓起力量,用鱼叉杀死了那条大马林鱼。但那条大马林鱼实在太大了,老人只好把它绑在小船的一边。让老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条死去的鱼——老人称之为“我的财产”——在归航中一次又一次遭到鲨鱼的袭击。

为了保护他的“财产”,勇敢的老人与鲨鱼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搏斗。当他杀死第一只灰鲭鲨的时候,他对自己说了一句话,这句话后来成了奋斗者的至理名言,被广为流传。他告诉自己说:“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鲨鱼们还在前赴后继地向着他的“财产”发起进攻。他已经竭尽全力,他孤立无援,他再也抵挡不住,他只得承认自己的失败。于是,他放弃了搏斗,让自己活了下来,回到阔别已久的海岸。而那条被他捕获的大马林鱼,最终只剩下了一副十八英尺长的骨架。

这是渔夫圣地亚哥的故事。根据这个故事,美国作家海明威创作了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这个名叫圣地亚哥的老人,用一种孤身奋斗的艺术形象,感动着他的每一位读者。1954年,海明威因为这部小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它反映了渔夫在这个“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面前,所表现出来的“人类最为高贵的自信和勇气”。

我承认,《老人与海》的确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但它的伟大,不是因为渔夫的勇气,而是因为它提供的某种让我们心领神会的暗示。《老人与海》有理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它当年的获奖理由错了。

没有人能读懂《老人与海》,甚至海明威自己也不懂。他只是这个故事的描写者,他描写了它,却又对其中隐约透露的神秘的暗示迷惑不解。如果他领会了这个暗示,他就会恍然大悟,就会轻松、快乐地活着,就会继续创作出一系列比《老人与海》更杰出的作品,就不会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七年之后饮弹自杀。

作品比作者更伟大,作者死了,作品却还活着。它活在字里行间,好像被季风吹送而来的咸湿的海洋气息,又好像是一朵菊花的芬芳,给我们提供了某种生命的寓意。

我是说,《老人与海》其实是一部寓言。在所有的文学作品中,只有寓言会被人们用心品味,代代相传,直到永恒。P3-5

序言

在管理咨询这个行业中,我是一个很中国的另类。大约在5年以前,当同行们还在把那些从欧美引进的管理学理论奉为经典的时候,我开始冷静下来,希望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为现代的人与企业找到一条真正的出路。现在,我既不讲x理论,也不讲Y理论,我讲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原生态理论。

中国5000年的文化史,其实也是一部管理学的发展史。文化对于人类社会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其实就是为了管理。文化是管理学的灵魂,没有了文化,管理学就只剩下一具干瘪的躯壳。人们往往热衷于谈论文化的表现形式,却对它的实际功能视而不见,颇有些买椟还珠的幽默。

之所以如此潜心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因为经常有人向我询问生命的出路问题。这些询问者包括被人们视为社会精英的企业家、经理人、白领职员,也包括普通的公司员工,以及即将进人职业生涯的新人类——毕业班的大学生们。他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现实世界里,一会儿踌躇满志,一会儿混乱不堪。他们和我一样,曾经看过大量的欧美引进版的管理学著作,但他们并没有找到那条出路。在西方的管理学视野中,企业就是一台赚钱的机器,除此之外,别无意义。

我开始用中西方文化对比的方式讲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学。我的论述也许很武断,但学员们却颇受启发。这些特点在本书中都能看到。

从前,当人们面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时,总是带着一种批判的目的来研究它。在研究之前,你的结论已经准备好了,这样的研究有何作用呢?你看到的只是一大堆等待批判的资料,却错过了真实。因此,当你进入本书之后,我希望你能够忘记你的批判——你应该透过那些直言不讳的讲述,对尘封已久的中国历史和文化有一种清新的看法以及许多恍然大悟的了解。

南北朝时期,有一个名叫张僧繇的画家,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这些龙画得惟妙惟肖,简直就像真的一样活灵活现。人们往来观看,都称赞他画得好。

张僧繇却不以为然地说:“这些龙虽然栩栩如生,也不过是龙的画像而已,有龙的形状却没有龙的神韵。一旦它们有了那种神韵,就会变成真龙飞去。”

人们问他:“它们如何才能拥有那种神韵呢?”

张僧繇说:“难道你们没有发现,这些龙都没有眼睛?如果我为它们点上眼睛,它们就会立即闪耀出那种神韵。”

人们都觉得不可思议,嘲笑他吹牛。张僧繇微微一笑,举起画笔,为其中的两条龙点上了眼睛。

顷刻之后,那两条龙的眼睛里果然闪耀出剑一样的光芒。然后,它们张牙舞爪,活动了起来。就在人们惊惶失措之际,它们昂起头来,长吟一声。一时之间,雷电交加,狂风大作,那两条龙破壁而出,飞入了层云密布的天空。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国人的象征。然而,如果你没有眼睛,就会徒有龙的形状而没有龙的神韵,就不过是一条似是而非的龙。当你有了自己的眼睛之后,你才能变成一条真龙,你才能破壁而出,直上九天,在那茫茫云海之中恣意遨游,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有眼睛的龙才是真龙,这是中国成语“画龙点睛”的寓意。现在,带上你的眼睛,进入这本书。不要批判,要发现。批判者往往无法发现真理,批判者往往只能自以为是,批判者往往只能故步自封……而在你的发现之旅中,却布满了一连串的惊喜。

我们将谈论快乐,将谈论爱与创造,将谈论一系列生命的奥秘,这在过去100多年的管理学著作中几乎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我们谈论的这些,其实都与真实的人性有关。企业的出路说到底是人的出路,企业中的人也始终是管理学关注的主题,我希望通过我们的谈论,为管理学的发展鼓吹一种返璞归真的风气。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管理者们都面临着许多困扰已久的难题。例如:为什么企业越大越脆弱?为什么高薪请不到杰出的人才?为什么忠诚的员工成了一个遥远的神话?为什么管理技术在不断进步,管理难题却依然层出不穷?在所有的难题中,最大的难题是:为什么企业会成为老板和员工互相利用、彼此折磨的人间地狱?

幸运的是,这些现代管理学无法打开的死结,却能够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轻而易举地找到解决之道。这个解决之道,就是本书中所叙说的原生态理论。什么是原生态理论呢?就是基于真实人性的管理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原生态的人才是真实的人,只有回归人的原生态,才能理解真实的人性,才能为管理者视野中的人与企业找到真正的出路。

就像传说中的中国龙一样,生命始终是一种神秘的存在,是一种至今用科学无法解释的神秘的存在。当你重新成为一个原生态的时候,你就能够真实地感受到这种神秘的存在。你存在着,以至于你可以听到生命成长的声音。你快乐地成长着,用一种妙不可言的创造力成长着。而管理学的真谛就在于,你能够让每一位员工去享受那种创造的乐趣,而企业也全然成了人间的天堂。

记住,天堂不在别处,它在人的心中。当天堂出现的时候,痛苦就消失了,地狱就消失了。企业中的工作关系,不再是互相利用,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爱与帮助。公司也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它会焕发出人类所特有的生命的光彩。

感谢新华出版社对我的赏识,以及因为这种赏识而提供的有力支持。也感谢多年来一直关心我的朋友们,他们是:王璞(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孙虹钢(《人力资本》执行主编)、汪中求(精细化管理专家、畅销书《细节决定成败》作者)、张序诚(台北市培训经理协会理事、倍晟管理咨询公司首席顾问)以及全国各地的同道和企业家朋友们。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那些助手。在我写作、讲学和服务企业的过程中,他们给了我许多无微不至的照顾。

成君忆

2005年6月16日,写于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书适合所有的职场人士用心阅读,它让我们明白,爱与创造不仅是人生的真实意义,也是管理学的真实意义。  ——《人力资本》月刊执行主编 孙虹钢  读这本书时,不能浮躁,更不能断章取义,而是要用一颗平静的心,从头到尾,细细品来。这样,读者就能够透过那些直指人性的字句,到达生命的最深处,去领悟真正的管理智慧。  ——精细化管理专家畅销书《细节决定成败》作者 汪中求  成君忆说,快乐的人会帮助他人,痛苦的人却会利用他人。我希望每一个管理者都成为快乐的管理者,为他的员工提供真正的爱护与帮助。  ——上海贵衣缝纫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志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渔夫与管理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成君忆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171422
开本 16开
页数 27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05-08-01
首版时间 2005-08-01
印刷时间 200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3-49
丛书名
印张 1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0:5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