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四库全书总目学术思想与方法论研究/河南大学图书馆学术丛书 |
内容 | 内容推荐 中国古籍目录不有且只有于著录历代典籍的存与亡,而且还反映历代学术发展、演变的状况,叙列学术发展的脉络、源流,评价人品、学术之优劣、短长。编纂于清代乾隆时期的中国古代*大程度的古籍目录《四库全书总目》,是古典文化进入成熟、总结阶段的精品,它既蕴藏着中国古代学术文化生成、流变的轨迹,又涵容着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心态以及清代前期文化思想精神,蕴涵着丰富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方法。本书主要通过对翁方纲、姚鼐、邵晋涵、余集四家分纂官所撰分纂稿与《四库全书总目》进行比勘和分析,从学术史、思想史视角研析影响《四库全书总目》学术思想和方法论的历史与学理因素,揭示和诠释《四库全书总目》学术思想及方法论的内涵和实质,阐释和评价其经学论、史学论、诸子学论、文学论的意义和价值。本书考、论结合,宏观与微观相彰,力求从基本材料入手,得出一些新的结论。 作者简介 赵涛,男,1972年生,河南信阳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西北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河南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河南省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古籍与特藏文献专业委员会委员,学术交流、学术研究与馆史编纂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大学图书馆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南大学文献信息研究所研究员。系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人文社科类),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同行评议专家库入选专家,开封市科技咨询评价专家。主持、参与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十七项,其中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获得地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九项;参编学术专著两部。在《图书情报工作》、《史学月刊》、《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刊物发表论文近三十篇。主要从事文史文献研究。 目录 序 绪论 第一章《总目》纂修的时代与学术背景 第一节《总目》产生的学术基础 第二节《总目》产生的时代背景 第三节《总目》产生的学术思潮 第四节《总目》产生的实体条件 第二章《总目》的纂修与学术思想趋向 第一节《总目》的编纂与作者考辨 第二节《总目》与分纂官分纂提要 第三节《总目》的思想取向与学术理念 第三章《总目》的经学思想与方法论 第一节经部发展流变与乾嘉经学的蜕变 第二节《总目》的经学思想 第三节《总目》的经学方法论 第四章《总目》的史学思想与方法论 第一节史部发展流变与乾嘉史学的重构 第二节《总目》的史学思想 第三节《总目》的史学方法论 第五章《总目》的诸子学思想与方法论 第一节子部发展流变与乾嘉诸子学的复建 第二节《总目》的诸子学思想 第三节《总目》的诸子学方法论 第六章《总目》的文学思想与文体批评 第一节集部发展流变与乾嘉文学的嬗变 第二节《总目》的文学思想 第三节《总目》的文学批评与小说批评 结语 附录一四家分纂稿与《总目》的著录比勘 附录二同种书不同分纂稿与《总目》的比较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四库全书总目学术思想与方法论研究/河南大学图书馆学术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赵涛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618979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3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49 |
出版时间 | 2016-11 |
首版时间 | 2016-11 |
印刷时间 | 2016-1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680 |
CIP核字 | 2016227434 |
中图分类号 | Z833 |
丛书名 | |
印张 | 2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68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