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安娜·卡列宁娜(上下)/中小学生课外必读文学经典
内容
试读章节

幸福的家庭都彼此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①

奥勃隆斯基家里一切都混乱了。妻子知道,丈夫跟家中原先的法国女家庭教师有染,她向丈夫宣布,不能跟他在一个屋子里同住。这种状况已经延续三天,夫妻两人,所有家庭成员,以及一家上下、老小全都感到痛苦。所有家庭成员和上下老小都觉得,他们大家生活在一起已毫无意义,每家客店里偶然相聚的人们,也比他们,奥勃隆斯基的家庭成员和一家老小更加亲密无间。妻子不从她的那几间屋子里走出来,丈夫三天不回家;孩子们满屋乱跑,失魂落魄一般;英国女家庭教师跟女管家吵架,还给女友写信,请为她找个新差事;厨师昨天正当开午饭的时候就走了;干粗活的厨娘和车夫都要求辞工算账。

吵架后的第三天,斯捷潘·阿尔卡季伊奇·奥勃隆斯基公爵——斯季瓦,社交界都这样叫他,——在通常时间,也就是早上八点,睡醒了,但不是在妻子的卧室里,而是在自己的书房里,在一张精制山羊皮沙发上。他把自己丰满的、精心保养的躯体在有弹性的沙发上翻转过来,仿佛还想再大睡一阵。他紧紧抱住枕头另一端,又把面颊贴上去。然而他突然一跃而起,坐在沙发上,睁开了眼睛。

“啊,啊,这是怎么回事儿?”他想,一边回味着梦境。“啊,这是怎么回事儿?对!阿拉宾在达姆什塔特②请客吃饭;不,不是在达姆什塔特,是个美国什么地方。对,可是这个什么达姆什塔特就是在美国的呀。对,阿拉宾在一张张玻璃台子上设宴,对,——连台子都在唱歌:Il mio tesoro;也不是Il mio tesoro,是个什么更好听的,还有多么漂亮小巧的长颈玻璃酒瓶,原来它们不是玻璃瓶,是些女人呀。”他在回想着。

斯捷潘·阿尔卡季伊奇的眼睛在快活地闪亮,他微笑地沉思着。“对,真好,非常好。那儿还有好多美妙的东西,可是你没法儿用话说出来,就是想也想不清。”这时,他发觉一线阳光从厚绒窗帘的一侧透进来,这才快活地把脚从沙发上甩下,伸过去寻找拖鞋,那是妻子用金色上等羊皮细心缝制的(去年的生日礼物)。他又按九年来养成的老习惯,不抬身,便把手伸向卧室里挂他晨衣的地方。他这才忽然记起,他是怎样和为什么没有睡在妻子的卧室里,而是睡在书房里;笑容从他脸上消失了,他皱起眉头来。

“唉,唉,唉!唉呀!……”他叹息着,记起所发生的一切。于是他重新又在头脑中描画着跟妻子争吵的全部细节,他全然走投无路的处境,和那尤其令他苦恼的、他自己的罪过。

“是呀!她不会原谅,也不能原谅。最可怕的是,这一切都怪我,——怪我,可我又没有过错呀。整个儿悲剧都在这里,”他想,“唉,唉,唉!”他绝望地一边数落,一边回想着这次争吵中自己最感沉重的那些情景。  最不愉快的是那第一分钟。当时他正从剧院回来,愉快而得意,手里拿着一只给妻子买的大梨。在客厅里没见到妻子;奇怪,书房里也没找到她,最后看见她在卧室里,手里捏着那张倒霉的、暴露了一切的纸条。

她,这个操心的、忙碌的、不大聪明的女人,朵丽②,一动不动坐在那里,手里捏着那张纸条,面带恐惧、绝望和愤怒地凝望着他。

“这是什么?”她问,指着那纸条。

每想起这个,让斯捷潘·阿尔卡季伊奇感到难受的,主要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他当时如何回答妻子的问话。

那一顷刻间他身上所发生的,是那些干了什么丑事突然被揭发出来的人往往遇到的情况。他站在妻子面前,罪过被揭发了,他又没能事先准备好一副面孔来应付这局面。当时他没有觉得委屈,没有悔恨、辩解、求饶,甚至也没有依然故我无动于衷,而所有这些都比他那时所做的要好!那时他的面孔上全然不由自主地(“大脑反射”,斯捷潘·阿尔卡季伊奇心想,他是爱好生理学的),忽然全然不由自主地露出个惯常的、好心的、因此也是愚蠢的微笑来。

他不能原谅自己这个愚蠢的微笑。一看到这个微笑,朵丽浑身一颤,仿佛出于肉体的伤痛,突然怒气大作。生性急躁的她,流水般吐出一连串难听的话语,从房中奔了出去。她从此不愿再见到这个丈夫。

“都怪这个愚蠢的微笑不好。”斯捷潘·阿尔卡季伊奇心想。

“可是怎么办呢?怎么办呢?”他绝望地问他自己,找不到答案。P2-4

作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小说家、评论家、剧作家和哲学家,同时也是非暴力的基督教无政府主义者和教育改革家。托尔斯泰出身于名门贵族,享受着优越的家庭条件。他一岁半丧母,九岁丧父,由姑妈抚养长大。
托尔斯泰自幼就开始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但是他并不喜欢上流社会的生活,他将全部精力与情感寄托于文学创作。他的作品多描写俄国革命时期的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靠前流”的作品。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一个地主的早晨》等。
书评(媒体评论)

我认为《安娜·卡列宁娜》是19世纪最伟大的文学作品。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安娜·卡列宁娜》无人能敌。

——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

《安娜·卡列宁娜》是欧洲文坛上没有任何一部作品可以与之相媲美的、自璧无瑕的艺术珍品。作者本人是空前绝后的艺术大师。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犬斯基

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玛克西姆·高尔基

目录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第五部

第六部

第七部

第八部

序言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俄罗斯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名字耳熟能详,他也是中国读者最喜爱的俄罗斯文学家之一。

列夫·托尔斯泰,生于1928年,卒于1910年,是19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和艺术家,被誉为世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最后一座也是最伟大的山峰。在世界文学范围里考查,俄罗斯文学家中,托尔斯泰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深远,地位最崇高,当之无愧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甚至是世界文学的巅峰。

《安娜·卡列宁娜》是托尔斯泰三大里程碑作品之一(其余两部是《战争与和平》和《复活》),创作于19世纪70年代。当时正值俄罗斯农奴制改革,整个社会从封建农奴制社会向新兴资本主义社会转型,封建没落贵族腐化的思想与快速兴起的资产阶级人文思想发生激烈碰撞。社会政治、经济制度、道德观念、宗教、教育、妇女问题、儿童问题都在急剧地变化。受人文思想的启蒙和人性觉醒的影响,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对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要求越来越高。

托尔斯泰原本只想在《安娜·卡列宁娜》中写一个上流社会已婚妇女失足的故事,但小说定稿的时候,小说的重心已经变成描绘俄国社会新旧交替时的矛盾与惶恐。贵族家庭关系瓦解,道德崩溃,女主人公安娜·卡列宁娜不能忍受丈夫的虚伪与冷漠,追求真正的爱情与自由。安娜是一个美丽、真挚、内心充满活力的贵族女子,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与年轻军官伏伦斯基坠入情网。她奋起抵抗整个上流社会的虚伪,大胆冲破舆论桎梏,公开追求自由爱情。但是,好景不长,安娜与伏伦斯基的感情出现裂痕,她最终走上自杀的道路。

作家对他笔下的安娜充满同情。安娜的命运,是那个时代和社会环境下女性的共同命运。而安娜的遭遇,也大大超出了托尔斯泰最早想写的家庭主题,成为意义深刻的妇女解放主题。安娜高贵的灵魂,自我意识的觉醒,对个性解放、生命意义的渴求,对贵族社会的叛逆,以及对幸福义无反顾的追求,使她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最光辉耀眼的女性形象。这个形象突破了那个时代一般的贵族妇女形象,她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以那个时代罕见的激情和勇敢,触犯整个上流社会的虚伪道德,动摇了统治阶级“合法”婚姻的基石。安娜出现之后,俄罗斯文学上至今还没有比她更丰满、更深刻的女性艺术形象,她毫无疑问是世界文学史上最美、最成功、最难超越的女性形象之一。

小说另一个重要人物是康斯坦丁·列文。作家在他身上,寄托了自己对当时俄罗斯的社会、政治、经济、历史等诸多问题的看法。列文是一个庄园主,属于基层的统治阶级。托尔斯泰通过他的故事,描绘出资本主义势力侵入农村后,地主经济面临危机的情景。列文为人真诚、勤劳、有理想、有追求,他与社会的种种冲突,正是社会巨变的体现。列文苦恼着,寻求解决思想里的矛盾,他是一个探索性的主人公形象。在这个人物身上,流露出作家自己对当时俄罗斯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与自觉的责任心,但不能把两者划等号,托尔斯泰本人的思考比列文还要更复杂、更宽广。

《安娜·卡列宁娜》是一部多层次、多角度的作品。它通过安娜一条线索、列文一条线索,通过这两个核心人物,串联起上百个人物,组成拱门式双线条对比结构,是小说艺术结构的精品。同时,强烈的对比也是小说的重要艺术特点。小说通过安娜与吉蒂的对比,列文与伏伦斯基的对比,伏伦斯基与卡列宁的对比,安娜对朵丽的对比……使人物之间互相辉映,读者可以体会到人物里里外外的特征和实质。小说还通过心理描写、细节描绘、景物描写等艺术手法,把各色人物和社会百态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托尔斯泰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流的大文豪,对他的思想和艺术创作的研究浩如烟海。这篇短短的《编者的话》只能点到即止。一百多年来,《安娜·卡列宁娜》不断重版,搬上舞台和荧幕,无数作家和读者受其影响,成为每个人必读的文学经典。此番出版《安娜。卡列宁娜》,采用的是俄语翻译名家智量先生的译本,并且使用修订本,更尽善尽美。

内容推荐

《安娜·卡列宁娜》是俄罗斯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之一,通过女主人公安娜追求爱情的悲剧,以及列文对改革的思考和探索,描绘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从莫斯科到乡村的社会全景图,是一部经典百科全书式作品。

故事通过中心人物安娜·卡列宁娜与其丈夫卡列宁、情夫伏伦斯基的关系,通过其哥哥奥勃隆斯基的关系,把安娜的生活圈子和另一个圈子联系起来,组成一个上百个人物的体系。作家利用这个庞大的体系所反映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动而深刻地写出十九世纪中叶俄罗斯资本主义刚刚兴起时期的社会面貌,提出了这个历史时期俄罗斯所存在的政治、经济、宗教、道德、教育、妇女、儿童、城市、农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表达出作家作为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的许多观点。

编辑推荐

《安娜·卡列宁娜》是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的是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事件,严肃地讨论了当时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情节围绕着两条平行而又紧密相联的线索展开:一条是女主人公安娜与青年军官弗龙斯基的爱情、婚姻和家庭故事;一条是托尔斯泰的自传性主人公列文的精神探索以及他和基蒂的爱情婚姻生活。色调比较阴郁,人物的矛盾斗争激烈,心情紧张而惶恐,全书闪现出宿命的预感和死亡的阴影。作者常用内心独白等手法对人物复杂的心理过程作细微的刻画,细节描写更加引人入胜,叙述风格多彩多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安娜·卡列宁娜(上下)/中小学生课外必读文学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俄罗斯)列夫·托尔斯泰
译者 智量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81529
开本 32开
页数 90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40
出版时间 2017-01
首版时间 2017-01
印刷时间 201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894
CIP核字 2016300364
中图分类号 I512.44
丛书名
印张 28.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09
145
4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0: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