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话语与权力(中国近现代教育宗旨的话语分析)/教育史学研究新视野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但昭彬专著的《话语与权力(中国近现代教育宗旨的话语分析)》采用话语分析方法,将三文(即文献、文本、文化)研究有机结合与融通,运用话语权理论,从话语权与教育宗旨的关系、官方话语权的独占、官民话语权的互动、民间话语权的拓展、官方话语权的重掌、官民话语权的衡称等方面,研究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宗旨的发展与流变。

内容推荐

《话语与权力(中国近现代教育宗旨的话语分析)》的作者是但昭彬。

《话语与权力(中国近现代教育宗旨的话语分析)》采用话语分析方法,将三文(即文献、文本、文化)研究有机结合与融通,运用话语权理论,从话语权与教育宗旨的关系、官方话语权的独占、官民话语权的互动、民间话语权的拓展、官方话语权的重掌、官民话语权的衡称等方面,研究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宗旨的发展与流变,总结提出了官民话语权演变规律,从教育宗旨流变这一个点来窥视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规律。

目录

引 论

一、研究旨趣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理论框架

第一章 话语权与教育宗旨

 第一节 语言、言语与话语

 一、语言与言语

 二、语言与言语之辨析

 三、语言与话语之辨析

 第二节 话语的语境与权力

 一、语境之概念与要素

 二、话语权之释义

 三、话语权之分类

 第三节 教育话语与教育宗旨的话语属性

 一、教育话语之定义

 二、教育话语之分类

 三、教育宗旨之话语属性

 第四节 话语权与教育宗旨的制定

 一、专制政体下之教育宗自

 二、立宪政体下之教育宗自

 三、民主政体下之教育宗旨

第二章 官方话语权之独霸:“中体西用” (1862—1898)

 第一节 传统教育与“明人伦”教育宗旨

 一、儒家“明人伦”教育宗旨之萌生

 二、儒家“明人伦”教育宗旨之确立

 三、儒家“明人伦”教育宗旨之实施,

 第二节 洋务教育与“中体西用”

 一、鸦片战争与“师夷制夷”

 二、洋务运动与“中体西用”

 第三节 “中体西用”之作用及影响

 一、“中体西用”之积极作用

 二、“中体西用”之消极影响

 第四节 “中体西用”与学堂“立学宗旨”

 一、洋务学堂的设学之旨

 二、维新学堂的立学之旨

 三、“两大学制”规定之“立学宗旨”

第三章 官方话语权之松动:“五项教育宗旨”(1898—1912)

 第一节 官方话语权之松动与民间话语权之获得

 一、中国民众第一次获得宝贵的话语权

 二、民间教育报刊的创办与民间教育团体的创建

 第二节 学者对教育宗旨的言说与构建

 一、粱启超呼吁“教育当定宗旨”

 二、王国维放言《论教育之宗旨》

 第三节 官方“五项教育宗旨”的颁布

 一、学部《奏请宣示教育宗旨折》

 二、朝廷颁布教育宗旨之《上谕》

 第四节 民间对教育宗旨的言说

 一、民间人士对教育宗旨的言说

 二、民间报刊对“五项教育宗旨”的批判

 第五节 “五项教育宗旨”之话语特点

 一、发布机构的权威性

 二、包含内容的全面性

 三、语义蕴涵的丰富性

 四、语言表述的简明性

第四章 官、民话语权之互动:“四育教育宗旨”(1912~1915)

 第一节 民众呼吁:民国当确定教育宗旨

 一、汪涛发表《论民国当确定教育宗旨》

 二、其他人士对教育宗旨的言说

 第二节 学者建言:民国教育方针当采实利主义

 一、陆费逵建议《民国教育方针当采实利主义》

 二、庄俞《论教育方针》

 第三节 官方颁布:“四育教育宗旨”

 一、蔡元培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

 二、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四育教育宗旨”

 第四节 “四育教育宗旨”的话语特色

 一、表述方式不同

 二、蕴涵信息不同

 三、文本结构不同

第五章 帝制话语权之复辟:“七项教育要旨” (1915—1916)

 第一节 袁世凯执掌话语权

 一、袁世凯正式就任总统,

 二、为复辟帝制寻找话语资源

 第二节 官方颁布“七项教育要旨”

 一、汤化龙上书大总统请“明定教育指针”

 二、大总统袁世凯颁布“七项教育要旨”

 第三节 民众、学者对复古教育要旨的抨击

 一、潘文安《对于汤总长中学教育方针之赘言》

 二、陈独秀纵论《今日之教育方针》

 第四节 “七项教育要旨”的实质及影响

 一、“七项教育要旨”之实质

 二、“七项教育要旨”之影响

第六章 民间话语权之拓展:“七条教育标准” (1916—1924)

 第一节 北洋军阀话语权之式微

 一、军阎话语权之式微

 二、杜威哲学之传播

 三、民间话语权之拓展

 第二节 民间人士对教育方针之言说

 一、朱元善倡言《今后之教育方针》

 二、贾丰臻发表《教育危言》

 三、刘昆书呼吁《今后当以实利主义为教育方针》

 第三节 民间团体对教育宗旨之建议

 一、教育调查会的建议

 二、全国省教育会联合会的建议

 三、国家主义派的建议

 第四节 “七条教育标准”的意蕴

 一、一次民间话语的胜利

 二、一次对官方话语的解构

第七章 官方话语权之重掌:“党化教育方针”(1924—1928)

 第一节 国民党势力之崛起与重掌话语权

 一、国民党在南方之崛起

 二、广东国民政府之成立

 第二节 “党化教育方针”之提出与蜕变

 一、“党化教育方针”之提出

 二、“党化教育方针”之蜕变

 第三节 学者对“党化教育方针”之批判

 一、任鸿隽发表《党化教育是可能的吗?》

 二、舒新城对“党化教育”之批评

 第四节 民众对“党化教育方针”之反应

 一、“醒狮派”对“党化教育”之评论

 二、“醒狮派”对“党化教育”之体认,

 第五节 “党化教育方针”之实质与特征

 一、“党化教育方针”之实质

 二、“党化教育方针”之特征

第八章 官、民话语权之衡称:“三民主义教育宗旨”(1928—1949)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之建立与话语权之重握

 一、“迁都之争”实乃话语权之争

 二、定都南京与蒋介石掌握实权

 第二节 “三民主义教育宗旨”之确立

 一、“三民主义教育宗旨”之提出

 二、“三民主义教育宗旨”之确立

 第三节 学者对“三民主义教育宗旨”之抨击

 一、“新月派”对“党化教育”的抨击

 二、陶行知《评加强教育党化》

 第四节 “三民主义教育宗旨”之实质及特征

 一、“三民主义教育宗旨”之实质

 二、“三民主义教育宗旨”之特征

结语

一、话语权之流转必然导致教育宗旨之流变

二、官、民话语权之强弱与“公共领域”相关

三、民主之社会方能形成官、民话语权之互动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话语与权力(中国近现代教育宗旨的话语分析)/教育史学研究新视野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但昭彬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860043
开本 16开
页数 3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3
出版时间 2008-10-01
首版时间 2008-10-01
印刷时间 2008-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529
丛书名
印张 2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42
171
2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4:2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