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边走边看/郁金香书系
内容
试读章节

神奇而曼妙的国土

土耳其游记

土耳其共和国成立于1923年10月29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战败,有六百多年历史的奥斯曼帝国内乱不止,已是被列强宰割濒死的病人。这时,被称为土耳其国父的穆斯塔法凯末尔领导革命成功,创建独立的土耳其共和国,并出任共和国第一任总统,从此改变了土耳其人的命运。

我们中旅旅行团一行十七人抵达土耳其时,正值土耳其国庆期间,大街小巷到处悬挂凯末尔的巨幅画像。土耳其红色的国旗与画像并列,国旗上一轮新月抱五星,是伊斯兰教象征。这里随处可以感受土耳其国民对凯末尔的拥戴。凯末尔领导革命胜利后建立共和制国体,将首都由奥斯曼帝国时期的伊斯坦布尔,迁往位于土耳其中部的安卡拉,在国民百分之九十九为穆斯林的国家实行政教分离、采用拉丁字母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基本国策对土耳其发生了深远影响。当地导游、土耳其小伙子哈桑说,凯末尔是一位博览群书的将军,因此他能在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下,对国家独立后长治久安有明智的选择。

如果说,土耳其的亚洲部分安纳托利亚地区与在马尔马拉海峡的欧洲部分,拥有五千多年的人类文明,是一部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历史巨著;那么,我们的土耳其之旅可谓只掀开巨著一角,但其中错综复杂、五彩斑斓的内容已让我们惊叹不止。

第一站 卡帕多基亚

乘土耳其T20航班从北京首都机场起飞,经过十小时飞行,当地时间早4:59抵达土耳其历史名城伊斯坦布尔。出了海关,再搭乘土耳其国内航班飞行一小时,从土耳其西部沿海地区抵达安纳托利亚中部高原的卡帕多基亚。数亿年前,当地埃尔吉耶斯火山爆发,火山喷出的岩浆逐渐堆积,四百多米厚的火山灰构成卡帕多基亚独特的地质结构。熔岩高处受风雨侵蚀,变成像蘑菇似的岩石群;低处是灰蒙蒙一片,几乎见不到绿色。火山灰形成的表层硬壳下面不是土壤,而是松散的火山灰,不适于植被生长。我在这儿见到一种像沙棘似的灌木,枝头结满鲜红的小果子,路旁一簇一簇,色彩绚丽。

旅游巴士把我们送到格雷梅露天博物馆,随着参观人流,我们走进一个又一个建在凝灰岩上的洞穴。它们实际上是基督徒避难所,但又只能被称作洞穴。山上没有土,依山开凿的山洞和层层叠叠的布局,有点儿像我国北方窑洞,却远远比不上窑洞舒适。如果一定要拿窑洞和这儿的洞穴相比,那可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洞穴四壁全都是坚硬冰冷的岩石,周围寸草不生,连一扇木制门窗都没有,简直让人无法想象这里曾经是传教士生活过的地方。公元4世纪前后,基督徒为躲避迫害来到这里,在洞穴的墙壁和顶部留下精美的壁画和耶稣画像。洞穴有上下多层,分为饭厅、忏悔室、讲经室等。据说,耶稣的门徒曾来这里布道,当时一定有不少听讲的信徒。我们在露天博物馆入口处被告知,一面山岩上的洞穴是男信徒宿舍,另一面山岩上的洞穴是女信徒宿舍。

看着四下灰突突的山岩,我问导游哈桑,当时传教士在如此不毛之地吃什么?哈桑说,周围农民接济他们。农民中有些人是信徒,自不必说,他们会给传教者食物,但也有些人不是信徒。不是信徒却接济传教者,大概出于对这些坚守信仰人的同情,或对受迫害者的怜悯吧?这是我给出的答案。时光流逝,沧海桑田,如今这里的人大都信仰伊斯兰教,但没有谁去破坏那些基督教传教士的壁画,毁坏见证他们信仰的洞穴。作为坚守信仰者生活的遗迹,格雷梅洞穴被不同教派的人保存下来,供后人浏览、瞻仰。参观者来自世界各地,其中一定也有基督徒,在亚洲伊斯兰文明土地上凭吊、考察自己的先人,对于人类彼此相通的宗教情感,人们在此地一定有更深领悟。

在卡帕多基亚,我们还参观了位于地下几十米的地下城市。从一个不起眼的洞口,顺着石阶往下走到地下城入口。人口处有红、绿两色箭头,绿的指进去的路,红的指出来的路。导游一再叮嘱大家要跟紧他,跟紧我们这一伙人,里面四通八达,千万不要走岔路,迷失方向,否则专业救援也很难找到失踪者,那他下辈子可就真的变成地下市民了。地下城是在溶洞基础上由人工开凿而成,有点儿像我们的地道和人防工事,但规模要大得多。据说这个地下城遍布卡帕多基亚高耸的奇峰底部,可同时容纳五千人。我们跟随导游只走了很少一段路,已经气喘吁吁。一路上,地势弯弯曲曲,高高低低,高的地方有两三人高,低的地方几乎要匍匐前进,遇到狭窄的过道,身材苗条的人也须弓腰收腹才勉强通过。我们经过的地方有供聚会用的大厅,储存粮食的仓库,还有酒窖、水窖,马厩和畜栏,石壁上随处可见雕凿平整的灯台令人惊讶的是像磨盘似的能滚动的石门,放在几处狭窄通道附近,如果关上这些安放在关键部位的石门,任凭千军万马,也难攻入这个地下城市。据考古学家考证,当地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战乱。地下城市完全是防御性的,为逃避劫难,当地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开凿,一代又一代人曾长期在里面居住。从远古时起,不知有多少人躲进这个地下城市,祈盼、等待战乱结束。

P3-7

后记

2013年初我退休,与先生约定去世界各地走一走,看一看,趁着现在身体好,腿脚还行。接下来两年,我们开始了土耳其、南非、以色列、约旦、丹麦、芬兰、瑞典、挪威和日本北海道之旅。旅行路线由东而南,自西向北,看到、听到并接触大量信息,我每天尽可能把它们记录下来,晚上回旅馆睡前加以整理,一是为锻炼自己的记忆力,二是有些事当时不明白,还要在后面旅行中继续寻找答案。于是走走停停,思来想去,就有了这些随笔和游记。

外出旅行如果没有一个好导游,就会失去许多精彩的内容。山是一样的山,水是一样的水,但它们积淀了不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当地一代又一代学者记录保存下来,经导游为我们讲解,使我们如今看山山不同,看水水更佳。这样的导游本质上是学者。我们很幸运,遇到土耳其青年导游哈桑,南非的台湾青年蔡导,大陆河北籍王导,以色列的温州青年郭导和约旦的河北姑娘穆娜,芬兰的福建青年傅导,还有日本北海道的台湾邱小姐,等等。虽说我们参加的旅行团都是由北京出团,但能遇到当地优秀导游也不容易。我曾把游记拿给朋友,请她看我写的是不是那么回事,我们分别报名参加不同旅行团,去的则是同一些国家,旅游路线相同。她看了游记说,有些地方导游没带他们去,或者去了,也没讲给他们听,感觉很遗憾。出门一次不容易,人力、财力和物力都付出不少,而且有些国家我们今生大概也只去一次,除了自己出行前做足功课,但收获如何,导游是关键。因此,我这里要感谢中国旅行社、南非天马旅行社、凯撒旅行社为我们联系当地金牌导游,游记中许多有趣的内容,都与导游解说分不开。

去南非和以色列,我俩是与我姐姐、哥嫂一家一同出行,这一大家人就是一支小小的队伍。一家人在一起,不仅抱团取暖,互相照应,还能集思广益,像在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看52只大象过马路,就是我嫂子和她4岁的小外孙数出来的。耶路撒冷是世界三大宗教发源地,但三大宗教对于我们都很陌生,参观后回到旅馆,我哥哥组织大家讨论基督教世界和基督教的关系,使我脑海中形成一个大致脉络。旅行结束回北京,出门在外的见闻、感受,连同发生的许多笑话,都还是全家人议论不完的话题。我把这些话题用游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供旅行者参考,也为家人提供一分乐趣。就让那些秀丽而魁伟的山山水水、丰赡而奇妙的历史故事陪伴我们的生活,直到永远。

董之林

2016年1月21日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土耳其

神奇而曼妙的国土

土耳其游记

相遇在历史谜踪

也谈《我的名字叫红》

盛世危言

读丹布朗小说《地狱》

南非

南非行

以约翰内斯堡、布隆方丹和开普敦为中心

读南非作家J.M.库切的小说《耻》

昨天,还在梦回萦系中

读南非作家曼迪拉蓝加小说

《魅影魂踪》

以色列

道一声平安以色列

记以色列、约旦之旅

另类引力

关于以色列女作家柯利尔津萨贝尔的小说《另类戒指》

北欧四国:丹麦、芬兰、瑞典、挪威

维京人的前世今生

北欧四国旅行有感

重现小说的魅力

读瑞典作家斯蒂格拉森的千禧年三部曲

日本

梦里乡愁

北海道的冬天

平常心看家国事

 后记

序言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每当夕阳西沉的时候,我总是在这里盼望你,天空中虽然飘着雨,我依然等待你的归期。这是上世纪80年代台湾歌手齐秦演唱的流行歌曲,原本表现恋人相思之苦,却意外对应了大陆青年一心要出国闯世界的梦想,哪怕其中有各种无奈,也依然向往未曾经历过的精彩。

但80年代对于50后这代人并不轻松,有返城、就业、婚姻和家庭的种种压力。早已过了而立之年的我又重返学校,经历各式各样考试,倍感精疲力竭。看朋友们出国的出国,留学的留学,我只有羡慕,与那份精彩失之交臂。等到退休,终于有机会出国看看,圆几十年前一个旧梦,却没成想,如今要去的国家竟然不是最初特别想去的,像土耳其、南非、以色列、约旦、芬兰、挪威和日本,都是我以前不太了解的国家。

用文学陌生化效应来解释这种选择,似乎有一定道理。欧美思想文化几十年来盛行文坛,连同美式炸鸡、星巴克咖啡、好莱坞影视娱乐也遍及都市日常生活,一种较为肤浅的自由民主价值观成为不容置疑的判断是非标准。而好莱坞大片之外,一些反映域外生活的文学作品却格外吸引了我。那些生动的人物故事就像骑上了女巫的扫把,极大僭越了被各种流行观念框定的版图。像这样一些小说,描写南非种族隔离制度被推翻、后革命时代经历的《耻》;表现特拉维夫日常生活的《另类戒指》;追溯奥斯曼帝国宫廷绘画史的《我的名字叫红》;与欧亚大陆历史密切相关的《地狱》;反映冷战负面遗产的千禧年三部曲之一《龙文身的女孩》;还有展示日本传统与现代彼此缠绕的散文随笔集《平常心看日本》;等等。翻阅这些作品,对于长期从事中国当代小说史研究和写作的我来说,有一种试图逃离主流宏大叙事的天然认同感,写书评其实就是记下我当时的一些体会。

看小说与选择旅游目的地互为因果,因此我把游记和有关书评放在一起,取名为《边走边看》。其中一些书评写于旅行之前,游记中想法虽有变化,但我对书评观点未加改动,为让读者看到比较真实的认识过程。有的书评写于旅行之后,旅行更激发我阅读的热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小说好看,对认识一个国家也不可或缺,那些人情掌故散发着生命气息,无论如何是地图册和历史年表等正襟危坐的知识都远远无法给你的。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是古人的求知方式,也是一种自我修养的途径。有书籍引路又身临其境,使旅行者不仅看到他乡异地的人事,也看到与异域历史和人性相关的自己,看到吾国吾民的他者镜鉴。还有一些在旅行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书籍,我引用时尽量注明出处,来不及单独撰文,而且有些材料只在旅游手册或导游说明书上,难以注明更详尽出处,这也是让我遗憾的地方。好在当前旅游业发达,读书旅行已成为不少人的生活方式。因此,我大概无须担心如何补救,惟愿这本小书能抛砖引玉,为大家今后出行提供一些线索。

董之林

2016年1月20日

内容推荐

《边走边看》作者董之林把近年在土耳其、南非、以色列、北欧四国(丹麦、芬兰、瑞典和挪威)旅行的经历加以梳理,配合百余张图片,使人文地理知识在作者切身体验中发挥别具魅力的展现。另外,作者还发挥其文学评论之所长,每一篇游记佐以一两篇对该国文学作品的评论文字,这些独具慧眼的书评,使读者更形象生动地感受这些国家的文化精神状态。

编辑推荐

《边走边看》是一本当代学者的阅读旅行笔记。作者董之林把近年在土耳其、南非、以色列、北欧四国(丹麦、芬兰、瑞典和挪威)旅行的经历加以梳理,配合百余张图片,呈现出各具特质的历史文化内容。书后辅以一两篇书评,使读者更形象生动地感受这些国家的文化精神状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边走边看/郁金香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董之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5130786
开本 32开
页数 28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7-02-01
首版时间 2017-02
印刷时间 2017-02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12
CIP核字 2016324412
中图分类号 I267.4
丛书名
印张 9.3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03
131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1:5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