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笔端下的精彩--把名字凝固在丹青艺术上的人/好故事可以这样读
内容
编辑推荐

孙晨编著的《笔端下的精彩--把名字凝固在丹青艺术上的人》将选取古今中外二十名书法、绘画及音乐领域中的艺术大师,如中国古代书法至尊王羲之,信手拈来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他本人也有着“书圣”的美誉;西方艺术大师达芬奇不仅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而且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每一章节将用三千字左右的文字来讲述一个人物,与读者分享他们成长中的一些或脍炙人口或不为人知的故事,同时也将展示艺术大师如何练就的人生历程,在他们勤学苦练的磨砺中汲取青少年成长所需要的忍受寂寞的毅力、执着和坚强的精神。

内容推荐

《笔端下的精彩--把名字凝固在丹青艺术上的人》介绍了古今中外多位著名军事家如孙武、岳飞、成吉思汗、拿破仑、戴高乐等的成长经历、卓越战绩和军事成就,通过他们的故事,增强青少年对军事史的认知和了解,塑造坚强的毅力、不屈的品格,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塑造健全的品格。

《笔端下的精彩--把名字凝固在丹青艺术上的人》由孙晨编著。

目录

书法史上的一座高峰——张芝/001

笔端出神入化——王羲之/005

超越是一种态度——王献之/010

痴人真性情——顾恺之/016

书名流传海内外——欧阳询/022

癫狂出神品——张旭/025

吴带当风——吴道子/030

忠肝义胆的书法大家——颜真卿/036

醉僧的狂草——怀素/042

德行与书法兼修——柳公权/047

千百年来唯此一人的艺术全才——苏东坡/053

痴傻癫狂书写传奇——米芾/059

只恨生于帝王家——赵佶/065

创作出不朽画作的人——张择端/071

荣与辱的纠结——赵孟頫/075

天妒英才——唐伯虎/08l

孔曰成仁、孟日取义——文徵明/087

难得糊涂——郑板桥/093

有志无所谓年高——齐白石/099

为了中华美术事业的崛起——徐悲鸿/105

神奇的大千世界——张大千/111

全能的艺术奇才——达·芬奇/118

永无休止的工作——米开朗基罗/124

生前与死后都享受至尊的荣耀——拉斐尔/131

光与影的魔术之手——莫奈/137

为了艺术精益求精——列宾/144

生前不被认可,死后却荣耀后世——凡·高/151

勤勉多产的画家——毕加索/158

试读章节

书法史上的一座高峰——张芝

张芝生年不详,约卒于汉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字伯英,甘肃敦煌人,东汉最著名的草书大家,他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位书法巨匠。张芝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又创造了有别于章草的“一笔书”——“今草”,历朝历代都尊张芝为“草圣”。张芝的草书影响了整个中国书法的发展,后世的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等多位光耀千古的书法的大师,他们的书法艺术都受到了张芝的影响。

麂父无犬子

张芝出身于敦煌渊泉县(今甘肃安西县布隆吉一带)的显宦名门,他的祖父张享曾任过汉阳(今甘肃天水)太守。父亲张奂更是声名显赫,年少时就有志气,常说:“大丈夫处世,应当为国立功边疆。”张奂高大威猛,彪悍过人,力大无穷。有一年冬天,西域发生了战乱,双方僵持了几个月而不分胜负,战火纷飞,尸横遍野,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正当主帅十分犯愁,无计可施之时。当时还是无名小卒的张奂十分英勇,只身闯入敌阵,一举斩杀敌军的主帅,敌军群龙无首,只得撤退,才使得持久对阵的战争得以平息。皇帝论功行赏时,赐给张奂一万两白银和二百匹绸缎,可张奂却不想接受钱财赏赐,希望皇上能允许他的家族迁徙到弘农郡属地居住。按当时的律条规定,西域人是不得人住中原的。后来经过朝内文武百官的认真商讨,一致认为张奂功劳出众,可以破例恩准他迁入。从此,西域人张奂便成了弘农郡的一户特殊居民。张奂的母亲是大家闺秀,贤良淑德,相夫教子。张芝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

如痴如醉的刻苦学习

张芝自幼就十分喜好书法,一旦拿起笔就像着了魔一样,不闻世事。父亲为了方便他练习书法,特地找人在家中屋前池边造了石桌、石凳。那个时候还没有发明造纸术,书卷都用的是竹木简,富贵人家用绢帛代纸,由于官府垄断教育,平常百姓家也就用不上这些学习用具。张芝算是幸运,出生官宦人家,可以用绢帛写字。他刻苦学习书法,每天都先在绢帛上练写书法,待写满之后,便顺手在池边漂洗,干了之后再写,就这样反复利用。后来为了节省,他还会将家人不穿的衣服拿来书写。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有一天,他发现绢帛笔砚刚放到池水里就马上染成黑色,更别说洗干净了。他才意识到,这一池清水早已变成了一池墨水,而这时,张芝的书法已经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淡泊名利,潜心书法艺木

张芝不仅书法写得好,且为人有操节讲原则,虽然他出身官宦之家,但却没有纨绔之气。他勤奋好学,博学多才,气质非凡。他声名远播,朝廷也十分重视他这个国家有用之才,多次征召他入朝为官,但他却屡次都婉言谢绝,甘做布衣,一心一意地研究书法艺术。他这种不恋高官厚禄、洁身自爱的思想境界,受人钦佩,故又有“张有道”之称。

张芝还是一位制造毛笔的专家,在他多年潜心研究书法的同时,他还注意到毛笔的毛质、长短、形状、粗细都对写书法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他根据书写不同的字体制作不同形制的毛笔。张芝的书法作品如有神助,这跟他书写时注重选用不同的毛笔有关。

张芝刻苦学习书艺以至到了一种如醉如痴的境地。当时的人珍爱他的墨宝甚至到了“寸纸不遗”的地步。张芝正是凭着淡泊名利、苦苦求索的精神,方才攀上了中国书法艺术的高峰。

笔端出神入化一王羲之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号澹斋,东晋著名的书法家。他出身于东晋时期的名门望族,唐朝诗人刘禹锡曾写过“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句中提到的王氏之族便是王羲之的家族。曾官至右军将军,所以世人也称其为王右军。

王羲之擅长书法,真、草、隶、行各体皆精,被后世尊为“书圣”,他的代表作《兰亭序》也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王羲之五六岁的时候,就拜晋代著名书法家卫夫人为老师学习书法。他勤奋好学,书法进步很快。七岁的时候,他的书法在当地就小有名气了,深受一些书法前辈的喜爱。十一岁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父亲珍藏的一本关于书法的理论书籍《笔说》,便认认真真地读了起来。父亲发现后,担心他年纪尚小,不能够领略书中的精髓,可见到王羲之的认真执着,便放心让他去读。小小年纪的王羲之并没有让父亲失望。他刻苦研读这本书,按照书中的方法去练习。过了一段时间后,较之以前所写,的确大有长进。卫夫人见状也非常吃惊,便对人说:“这孩子一定是读过了《笔说》,最近看他的书法,已有了成熟稳重的风格。长此以往,将来必成大器,也会超过我的书法成就。”王羲之并没有因为老师的夸奖而骄傲自大,仍然每天勤学苦练。他喜欢坐在池塘边练字,练完就在池塘水里洗笔洗砚,天长日久竞将一池水都洗成了黑色,这就是我们今天在绍兴人们所看到的传说中的那个墨池。

王羲之练习书法非常刻苦,连走路、吃饭的时间都不放过,甚至达到了忘情的程度。有时候走在路上,身边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画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一次,他练字竞忘了吃饭,家人把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馒头送到书房里,他却专心致志地看着字帖,头也不抬,心里仍在琢磨字的写法,信手拿起馒头蘸着墨就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直到家人发现时,他已是满嘴乌黑了。

就这样,王羲之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勤学苦练,练就了扎实的书法功底。这为他后来信手挥就天下第一行书奠定了扎实的书法艺术基础。

天台之山,遇师学艺

有这样一则传说故事,王羲之曾经路过天台山,被神奇秀丽的天台山风景深深吸引,流连忘返,便在山上住了下来。他尽情欣赏奇峰怪石、日出云海,从大自然的风光之中得到艺术上的启迪。P1-6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笔端下的精彩--把名字凝固在丹青艺术上的人/好故事可以这样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643793
开本 32开
页数 16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3-08-01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194
CIP核字 2013047245
中图分类号 K815.72-49
丛书名
印张 5.2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09
141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8:2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