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京剧谭门(卷1一代宗师谭鑫培)(精)
内容
试读章节

谭门幸事

仲春时节,风清雨润,整个江城润湿在迷蒙的雨丝里。

临近八埠街头的谭家,夜半三更,漆黑如墨。突然!天地间一片霞光,谭宅内院里屋间传来接生婆响亮的报喜声。“生了!生了!是个儿子哎!”守伴在堂候妻待产的谭志道,忽从打盹中惊醒,耳旁传来声声令人振奋的婴儿啼哭。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农历丁未三月初九,一个让中国戏曲史熠熠生辉的日子,京剧一代宗师——谭鑫培,降生在繁华的武昌城里。

江南三月,草木中兴,花香盈城,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谭家打破了往日的清静,鞭炮声彻夜齐鸣!清晨,登门道贺的人群不绝如缕,欣喜晋升为爷爷的谭成奎,那双恭敬还礼的手一直高抬,无暇放下。

谭鑫培的父亲——谭志道,38岁成家,在十九世纪中叶的华夏大地,实属罕见的晚婚。39岁开枝散叶,诞下一棵中兴谭家香火的晚春独苗!莫大的惊喜无与伦比。一个新生命的降临,经历了太久的孕育与煎熬。生命传承,家国振兴,一切都在于人。有人就有希望,有人就有世界,有人就有未来……

孙子一出生,爷爷谭成奎就开始忙着谋划九朝之庆,特别是置办酒席的地点。他想移城回乡,在谭左湾老屋举行,以此热络乡里、光耀祖宗。他感恩那块养育了谭家世代儿孙的凤凰宝地,还有那风靡四里八乡的五栋连体走马转楼。宽敞的屋宇,足以容纳市绅乡民共贺喜事与共同庆祝;雕梁画栋的装饰,可给稀客们以豪华的观瞻和艺术享受。虽说不免有些劳师动众,但这样的稀罕,人生能得几回?值得!谭成奎在武昌城里算得上响当当的一号人物,但与回乡时每每被人仰止的那种荣耀相比,却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那份与乡亲们共享的谭门愿望与祝福令其心潮澎湃。于是,他坚定了回乡办酒的方案,并想好了说服内人和儿子接受的理由。

令谭成奎没想到的是,当他第一次试探着提出为孙子回乡办酒的打算时,儿子谭志道未假思索就爽口应承,这使他打算和盘托出的满腹理由一泄而空。他不由得瞪大双眼望着儿子,既有些惊讶又有一丝欣慰。他感受到父子间从未有过的契合,这才是我谭成奎的儿子嘛!谭家父子之间因为迥异的事业观与人生观,长期冲突的纠结,顷刻间化为乌有。

谭志道打心里清楚,从小就没少让父亲为他操心,无论为家、为业,他都不遂父亲所愿。虽说言语上他尽量控制,但内心的自我主张不改,依然我行我素。通常是父亲说父亲的,儿子做儿子的,谭成奎拿他这个独生子一点办法都没有。这回孙子出世,谭志道正想趁此温暖一下久经严寒的父子亲情,对于父亲九朝乡庆的提议,让他暗揣一分内心的窃喜。虽说父母已从谭左湾迁居武昌城内二十年之久,但自己除了唱戏回城之外,十之八九常居故里,在城里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极少。他的戏班、他的戏友、儿时的玩伴,还有一分隐秘于婚前的甜蜜之爱,都在乡间故里。因此,父亲回乡给孙子办酒的想法与他不谋而合。

三月初九晚上,谭宅里屋,一阵呱呱的婴儿啼哭,使守候在外堂的谭家父子心花怒放。只听产婆扯着嗓子恭贺谭家喜得贵子时,谭志道不由自主地一跳老高,双手一拍,抬脚就朝里屋奔去,不觉被内扣的房门挡住,不好意思地回头冲着父亲傻笑。待产婆收拾与交代好一切出门时,谭成奎特封了一分厚赏,连声不迭地道谢,双手将产婆扶送出大门。P3-5

作者简介
陈本豪,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武汉作协团委员,江夏区文联驻会副。区政协常委,区政协文史委副主任,无党派民主人士。自20世纪末开始文学创作,作品尤以散文见长,兼写诗歌、评论、小说、寓言、报告文学等。作品曾在《芳草》《长江文艺》《读者》《散文》等30多家省市和重量刊物发表两百余万字。多篇散文入编《长江文艺60年散文卷》《2003年中国年度很好散文》《2005年中国精短美文100篇》《读者十年精华文丛》《散文海外版》《南方文鉴》《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等多种靠前外名家经典文集。已出版《沃野》《秋声》两本散文集、《与教育约定今生》一本长篇报告文学集。曾荣获2006年武汉拥有突出贡献作家奖、小说《长尾巴的小姑娘》获《中国作家》二等奖。在建国六十周年时,入编湖北百位名家展系列。
书评(媒体评论)

四海一人谭鑫培,声名廿纪轰如雷。

——梁启超

集众家之特长,成一人之绝艺,自皮黄以来,谭氏一人而已。

——陈彦衡《旧剧丛谈》

“我不是梅派,我是谭派”,“谭鑫培的名字,代表了中国戏曲表演体系”。

——梅兰芳

目录

序言 谭元寿

1 汉上源流

 谭门幸事

 九朝之庆

 米业与捕快

 逆训中追梦

 定向与发展

 含泪别故土

2 天津岁月

 北漂路上

 风尘卖艺

 抵达天津

 入科深造

 智闯侯府

 粥班正气

 进京前夜

3 挺进都城

 南城戏苑

 被踏离京

 夜奔激将法

 护院捉贼

 北京戏界的年前年后

 城乡之间

4 三庆前后

 拜师大老板

 《同光十三绝》

 倒仓跑帘外

 失符遇劫

 三胜意外收鑫培

 初演老生《战北原》

 长庚病托新班主

5 皇宫艺海

 第一次进宫

 五天德和大戏楼

 宴客李莲英

 夜宿总管府

 无常西太后

 戏场误卯

 伶界恩遇第一人

6 红墙内外

 南府精忠庙

 那相下跪

 中西文化观

 晚清的政局与戏曲

 京剧之外

 红豆馆主学戏

 大家之家

7 艺德佛心

 戒台寺进香

 谭梅合演((汾河湾》

 设计前推杨小楼

 善心德艺

 又进戒台寺

 兰芳眼中的谭大王

8 成名上海

 神秘的女人

 提前辞沪返京

 两异戏园

 与牛相同台

 《盗魂铃》风波

 第六次赴上海

 七张半唱片

9 一派风流

 使命与担当

 锐意改革的典范

 第一部无声电影

 红花与绿叶

 乡音犹在

 琴声悠远

 谭派的创律与发展

10 霜露无声

 叔岩用心观谭戏

 虔诚以进

 春阳友会

 精妙绝伦的刀法

 谭余渊源

 总统府禁戏

参考文献

序言

江夏籍作家陈本豪先生,历经十余年采集创作,《京剧谭门》第一卷,适逢“一代宗师谭鑫培诞辰1 70周年”之际荣誉出版,深表祝贺!

谭鑫培的祖父谭成奎,童年习武,后入公门,因破案神速,屡破积案要案,享有“快手神捕”的美誉。其父亲谭志道系汉戏名票,擅长老生和老旦表演艺术,年轻时就唱响武昌城及临近省市,曾与早期在汉的余三胜和多位汉剧名家同台演出。他宽广洪亮的嗓音可声传数里,享有“谭叫天”的雅号,最终成为戏剧界老旦第一人。

谭鑫培出生武昌八埠街,根系江夏流芳谭左湾,鲜嫩的足迹烙印了古老的江城土地。谭左湾,一块神奇的凤凰宝地;谭氏家族,经营一门独有的米业生意——打贩挑。写不完的民俗古风,道不尽的趣闻轶事……其据可考,其闻可信,其情可感。《京剧谭门》中字字有声处处动人,那些鲜活的往昔拾遗,填补了众多文本中北京谭家故土根系的空缺,实为难得。

1853年,为避战火与灾祸,六岁的谭鑫培随父离汉北上,一步步走上艰难而光辉的戏曲之路。他登台于天津,艺成于北平,成名于上海,唱响于皇宫,开创中国京剧的第一个门派,营造了“天下无派不谭”的千秋气象,为京剧成为国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谭鑫培自幼酷爱戏曲,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又先后拜师程长庚和余三胜,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在中国戏曲史上实属罕见。他采百家之长,文武昆乱不挡,将中国戏曲引上一条由唱到演的宽阔之路,实现了由听众到观众的华丽转身。谭鑫培融智慧和胆略于一身,敢于身先士卒锐意创新,一改高声大嗓的传统老生唱法,独辟韵昧派先河,使戏曲演唱艺术得到破茧的蝶变。他不忘童稚记忆中的家乡情结,成功地将母语融入戏曲唱腔,使湖广音中州韵成为京剧艺术的典范。《秦琼卖马》中的一句经典唱词,风靡北平的街头巷尾,一时之间“国家兴亡谁管得,满城争说叫天儿”。

谭鑫培六下上海,使京派和海派戏曲艺术有机地融合,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戏曲艺术的全面发展,获得了“伶界大王”的国民加冕。他勇于破冰,担当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的拍摄主角,创造了中国戏曲演员主演电影的历史。谭鑫培打破世俗偏见,接受法国人乐邦生的请求,灌注了七张半唱片,成为京剧戏曲教育的稀世宝典。他能戏数百出,是为关汉卿、汤显祖之后的一代戏曲宗师,经他创作与改编的谭派经典剧目,至今被戏剧界宗法为经典。梅兰芳曾说过“谭鑫培的名字代表了中国戏曲表演体系”,他对戏曲贡献卓越,足可誉为东方的莎土比亚。

谭鑫培自小受母亲信仰佛教的熏陶,他逢地访庙,进寺烧香,每年都去戒台寺静修,常与方丈彻夜交流,至情深处皆忘日月轮转。佛教与戏曲,一为苍生从善于修,一为万民寓教于乐,佛域伶界,禅意艺理,两归一统,既无上下之分,更无雅俗之别。他们深信伶人的卑贱地位不是历史的选择,终究会有翻身的一天。谭鑫培将深奥的佛学原理融入到高雅的艺术表演之中,使谭派京剧抵达出神入化之境,成为华夏文明的瑰宝。

谭鑫培善恶分明,艺德传家。他的演出所得丰厚,却不忘节俭持家,留德不留财,是谭家不变的古训。他爱戏爱才又爱家,是一位备受众生膜拜的戏曲艺术宗师。谭鑫培从不吝啬救灾义演,大笔捐赠慈善事业,每遇寺庙修缮甘愿倾囊相授。他虽风光于皇宫舞台之上,深得太后青睐,却不惧个人安危,暗助维新变革。他乐为黎元洪就任深情演出,却不愿上演袁世凯的《新安天会》。他率先登台为义贞女校试演新戏,却被军阀江朝宗武装逼演《洪洋洞》,乃至血溅高台,铸就了千古绝唱!

《京剧谭门》后续三卷,定于201 8年底前相继出版,其内容分别介绍继谭志道和谭鑫培之后谭门历代,传承与发扬一门艺术的罕世传奇与生活点滴:铁肩担承、继往开来的谭小培,将谭派艺术推向崭新顶峰的须生泰斗谭富英,被国人传唱不衰的经典样板谭元寿,备受观众喜爱和拥戴的名家老生谭孝曾,肩负发展重任和未来希望的青年英才谭正岩……笔者力争在后三卷中,将以温暖生动的写生,务求带给所有关怀者全真的解读。

一位本土作家,深具家乡情结,满怀对国粹艺术的虔敬崇尚之心,走进历史,走进京剧,走进谭派,由衷地书写一部让无声的汉字散发出生命芳香的力作,让人兀感意外又实在意料之中。作者以智慧和良知,在正本清源中写人写事,既尊重历史事实,又充分展开文学描写,作品耐读耐品且回昧悠长。因身在谭门,纵有万般感慨和赞叹,亦无须过从溢美,唯有诚荐高明的读者打开书页,濯足字里行间,沐浴大师光泽,重温艺术经典,获取无边的惊叹与快感,是为序。

内容推荐

陈本豪编著的《京剧谭门(卷1一代宗师谭鑫培)(精)》介绍了,京剧一代宗师谭鑫培出生于武汉江夏,学艺于天津,唱红于古都,成名于上海。谭鑫培以毕生的心血和精力,全面地继承和发展了民族传统的戏曲艺术,从他开始,老生艺术进一步规范化、体系化了,基本确立了京剧的格局;他在60余年的演艺生活中,上至宫廷王府,下至乡镇村野,风靡当时中国各种样式的舞台,赢得了各种层次观众的喜爱。他创造的谭派艺术多方面地代表了我国戏曲的传统风范,使京剧逐渐趋入精美的境界,是流传最广、对后世影响最大、枝叶最为繁茂的一个艺术流派。行内有“无腔不学谭”之说,在京剧历史上,谭派始终被认定为老生行当中的主流派,谭鑫培也被公认为一代宗师。

编辑推荐

谭鑫培可以说是中国戏曲史上的第一个伶界大王和第一个京剧大王,梁起超为其著诗“四海一人谭鑫培,声名廿纪轰如雷”,梅兰芳常对人说“我不是梅派,我是谭派”,“谭鑫培的名字,代表了中国戏曲表演体系”。陈本豪编著的《京剧谭门(卷1一代宗师谭鑫培)(精)》详细介绍了谭鑫培的生平和演艺经历,可以说也是一部精彩的京剧史。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京剧谭门(卷1一代宗师谭鑫培)(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本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174549
开本 16开
页数 446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90
出版时间 2017-04
首版时间 2017-04
印刷时间 2017-04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822
CIP核字 2017048896
中图分类号 K825.78
丛书名
印张 2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6
170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120.00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5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