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历史不忍细读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将揭历史谜团,还历史真相。内容具有知识性、考证性、故事性、趣味性的特点。

本书所收文章正说历史,有些是作者的调查、考证和探索,有些是历史事件知情者、亲历者的回忆,注重通俗化与可读性,主要以大众为读者对象。阅读这本书,读者会产生犹如穿越时光隧道,走进一个熟悉而又陌生国度的新奇、惊异和刺激感。

内容推荐

“历史是一种以事实为训的哲学”。历史在发展,人们在不断地改造世界的同时,自己的认识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阅读历史,我们常常会读出几分含混、几分闪烁,也许这正是史家们的难言之隐。而那几分含混和几分闪烁中,究竟隐藏着什么真实细节和生动故事?有哪些史事被误读了呢?

本书以大众为阅读对象,所辑录的文章正说历史,注重通俗化与可读性,拒绝枯燥。将知识性、考证性、故事性、趣味性作为遴选文章的取向。阅读此书,跟随着作者的调查、考证和探索,透过那些历史事件知情者、亲历者的回忆,您犹如穿越时光隧道,走进了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国度,新奇、惊异,获得新知的刺激感不断产生,您好像感触到了历史那曾经跳动的脉搏和呼吸……

目录

事件追踪

 中国古代飞天梦:明朝万户被称为“世界航天第一人”

 回眸“闯关东”:追溯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大迁移

 席卷欧亚大陆的狂飙一蒙古西征

 唐朝“楼市”也曾崩盘,朝廷没有救市

 解密《投名状》:“刺马案”始末全记录

 发人深思:明清两场对日战争为何一胜一负

 千年名画竟然是“特工”的情报

 为始皇平反:秦始皇焚书时留有完整备份

 疯狂屠四川:张献忠的血腥记录

 残忍到极点:揭密朱元璋陪葬妃子的死法

 曹操到底玩弄了多少个美女?

 大才子纪晓岚因何成了“纵欲狂”?

 一边借款一边抓人——1910年清朝拯救股市始末

 停滞的帝国:清朝GDP占世界总额1/3

 明成祖为什么要捕捉天下尼姑?

 一个英国人眼中的秦朝后官的淫乱真相

 西安事变戏中戏:救蒋、灭蒋与逼蒋

 从云梦秦简看秦国的国有制经济

 北京如何成为明朝的政治中心

破解谜团

 百年疑案解密:光绪死于砒霜中毒

 光绪当年不肯入洞房之谜

 康熙为什么30多年不葬祖母孝庄皇太后?

 “南海一号”南宋沉船之谜

 究竟是谁埋葬了北洋水师?

 秦始皇为何因一句谎言就修建了万里长城

 为什么曹操墓与儿媳墓相连

 杨贵妃下落之谜

 袁世凯称帝前的烟幕弹

 孙中山为何要让位给袁世凯?

 宋庆龄为何不与孙中山合葬?

 中国近代史上最爱国的反动军阀

 鲁迅兄弟的“七年之痒”

 历史谜团:赤壁之战的四大悬疑

还原真相

 曹雪芹祖父竟然是康熙的密探

 诸葛亮是如何“借”来东风酌?

 千古谜案:赵匡胤被谋杀真相

 谁藏了中国的流失国宝

 《尼布楚条约》是如何签订的

 吴三桂缘何令儿媳痛苦一生

 梁武帝40年不近女色真相

 “毁灭人欲”的明朝为何盛行色情文学

 诸葛亮甘愿娶丑妻是否另有所图

 “将相和”的真相

名人新事

 李白:一生摧眉折腰事权贵

 真实黄飞鸿:武功到底有多高

 李鸿章:夹缝中的悲情英雄

 宋徽宗的另类解读

 淳于髡:怎样给领导提意见

 《满江红》遭质疑:是岳飞的杰作吗?

 妲己:千古第一恶女?

 “另类”奇才:东方朔那些事儿

 “护国”名妓赛金花的波澜人生

 金圣叹:从“问题学生”到“问题人士”

 玄奘弟子辩机与李世民女儿的地下情

 新好男人:唐中宗李显

个人隐私

 探密女皇“后宫”:武则天男宠知多少

 名妓李师师的“二奶”风月政治学

 换妻如换衣:刘备私生活秘史

 夏姬秘史:一个倾倒众生的人间尤物

 隋炀帝死后,老婆的“战俘生活”

 太平公主的丧夫之痛

 李白与杨贵妃到底是啥关系

 美女宰相“上官婉儿”石榴裙下的极致风流

 古时男人们在青楼里都在干些什么?

 李白是“倒插门”吗?

 两凤拥一龙:影响中国历史的“一夜情”

 康有为晚年的异国黄昏恋

 黄金荣、杜月笙:曾为女明星明争暗斗

后记

试读章节

中国古代飞天梦:明朝万户被称为“世界航天第一人”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鲁班就开始削竹制鸟,上天后可以三天三夜不下来……

据记载,人类第一次有记录的“登月计划”来自中国明朝的官吏万户,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万户山”……

据记载,火箭故乡中国的康熙皇帝曾送给俄国沙皇两箱古代火箭……

中华民族在人类发展史上曾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中国最早发明的古代火箭,便是现代火箭的雏形。随着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中华民族漫步太空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标志着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关键技术的国家。

1957年12月24日,一辆从莫斯科出发的专列抵达北京。车上除102名苏联火箭技术人员外,还有一份前苏联“还给”中国的厚礼——两发P-1近程地地导弹。据史书记载,火箭故乡中国的康熙皇帝曾送给俄国沙皇两箱古代火箭;200年后,前苏联又将两枚现代火箭送给了中国……

回望中国人的飞天路,从上古神话传说的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到600多年前人类第一个尝试飞天梦想的明朝士大夫万户,再到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人又七度飞天,七度凯旋,时间标注着中国腾飞的足迹,书写着中国航天科技的自豪、中华民族的荣耀。每一次壮丽腾飞,托起的都是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

织梦者:中国古代对太空的向往

中国自古以来就不断地对宇宙进行研究:一方面用科学方法测量天体运行,制成历法;另一方面因为无法知道天空的奥秘,许多反映这种思想的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一直流传下来,成为人们喜闻乐道的民间传说。

太空的奥秘,在古代是无从窥探的。但人们不断地产生许多玄想、提出许多疑问。古代的思想家庄子写了一篇《逍遥游》,他描绘太空是“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他知道天是“其远而无所至极”,所以他玄想有一条大鱼(鲲)变为大鸟(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可以高飞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而抵达“天池”。

这虽然是寓言,正是他对太空的想象。文学家屈原曾说:“登九天兮抚彗星”(《大司命》),“援北斗兮酌桂浆”(《少司命》)。最突出的是他所写的《天问》,对于宇宙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他说:“斡维焉系,天极焉加?九天之际,安放安属?天何所杳,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自明及晦,所行几里?……何阖而晦,何开而明?……”

他对于日月星辰的安排、岁时昼夜的运转、天体各星座和地球的关系,都提出很具体的疑问。这些疑问,正是人们的疑问,他自己不能解答,当时别人也不能解答,因此他只能把遨游太空作为幻想,作为梦游。他说:“昔余梦登天兮,魂中道而无杭”,“欲释阶而登天兮,犹有曩之态也”(《九章》),又说:“载营魄而登霞兮,掩浮云而上征”(《远游》),说明他对太空的向往。

本来,最早的《易经》就说:“天险不可升”;汉朝人赵君卿作《周髀算经》以圆规率测天的时候,也引周公的话:“夫天不可阶而升也。”古诗人曾说“难于上青天”,俗话常说“比登天还难”。自古以来,对于天、对于宇宙,虽然想知道它,但无法知道。在文学家的笔下常常把它写成神话,描绘成“太虚幻境”。

古代人民虽然不能了解天体的情况,但在这个愿望之下,把它构成许多故事或传说。这些神话性的故事,尽管内容不同,而向往窥探宇宙奥秘的愿望,却是一样。古籍中这类记载很多。如晋朝王嘉的《拾遗记》说:“尧登位三十年,有巨槎浮于西海,槎上有光,夜明昼灭,海人望其光乍大乍小,若星月之出入。槎常浮绕四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复始,名目贯月槎,亦谓挂星槎。”

这便是乘槎泛天河故事的起始,也可以说这是古代对于宇宙飞船的想象。又晋人张华《博物志》和宗懔《荆梦岁时记》分别记载天河中有牛郎织女,指的是银河系中的牵牛星和织女星,后来演化成为小说,编成戏剧。很显然,这是把天文学上的知识,演变成为民间故事。唐人牛峤的《灵怪集》叙述太原人郭翰遇织女,织女告诉他天上的情形:“人间观之,只见是星,其中自有宫室居处,群仙皆游观焉。”一年后织女与郭翰分离,郭翰寄以诗曰:“人世将天上,由来不可期。”

这是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发展。虽然是神话,而织女说的“人间观之,只见是星”,已说明古人的想象力。因为无从知道星球上的事物,所以只能以人间的一切来想象。幻想总是美妙的,旧时代的实际生活总是痛苦的,于是人们又把太空作为天府,认为是神仙世界,寄托了种种幻想。

古人虽然不能了解太空的情形,又经常看见“天陨石”的现象,有些人就担心有天塌地陷的危险,即古语所说的“杞人忧天”。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记王秀才在嵩山遇一工人,对他说“月势如丸,其影则日烁其间也,常有八万三千户修之”。这虽然是一段神话,也说明了古人的天文知识,即日球和月球的关系:肯定月球比日球小,月球的光亮是由日球而来,都值得注意,是带有科学性的神话。

虽然古人不能深切地认识宇宙,但远在公元2世纪的汉朝,张衡就创造了“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这是最早的测天仪器。自从这位杰出的天文历数家制造出测天仪器以后,人们便进一步认识了天体,初步了解了星际的运行。以后又出了许多天文家历数家,对天文历象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实践者:明朝人勇敢的航天壮举

航天是中国人古已有之的梦想,只是苦于没有交通工具,数百年间这个梦想一直停靠在无数人的心里无法出海。明朝时,情况大为改变,当时国内的兵器工业取得了重大进步,尤其是“火箭”技术的提高,使一个名叫万户的人最终将这个千百年的梦想付诸行动,成为世界航天史上的第一人。

明朝火箭技术领先世界南宋之后的元朝时期,蒙古统治者醉心于帝国广阔的领土和巨大的财富,对火箭的技术几乎没有作出任何贡献。直到朱元璋揭竿而起,驱逐元朝,火箭原地踏步的情况才大有改善。经过数代人的研究,明朝的火箭在发射形式上大为丰富,总的来说包括以下三类:

一、简单架式发射,待发的火箭为1至5枚,如神机箭(3发)、龙架箭(单发)。

二、简式发射,小型的待发箭同样为1至5枚,如小竹筒箭(单发)、单飞神火箭(单发)、五虎出穴箭(5发)等;大型的为并列筒式,待发箭有数十枚,如“平旷步战随地滚”,有7个箭筒并列排开,两端有轮,火力强大。

三、箱式发射,可以一次射出20至100枚火箭,用于对付密集阵型的敌人。发射箱为木结构,以一次性齐射为主,内部有前后两块带孔挡板,用于确定火箭在箱中的位置,平时用盖子盖上防潮,战时打开盖子点燃引线就可发射,火力猛又易于储藏,因此逐渐成了主要的火箭发射方式。主要品种有一窝蜂(32发)、群鹰逐兔箭(25发)、长蛇破敌箭(30发)、百虎齐奔箭(100发)、四十九矢飞廉箭(49发)。

无论是射程还是杀伤力,明朝的火箭技术都是世界领先的。当时的神火飞鸦、火龙出水和飞空击贼震天雷炮三种新产品独具匠心。宋朝火箭的战斗部是铁制的箭镞,杀伤力小,功能单一;神火飞鸦和飞空击贼震天雷炮的战斗部为爆炸型,并且加入铁片瓷片等破片来加大对人员的杀伤效果。火龙出水的战斗部则是纵火燃烧型的,在海战中可以焚毁敌舰。其次是推进用的火箭,以并列的火箭来增加推力火龙出水更是采用了两级火箭,射程极远,在对日作战中曾经大显其威,让丰臣秀吉的倭兵们吃尽了苦头。

万户:世界航天第一人美国火箭学家赫伯特·S.基姆(Herbert s.Zim)在1945年出版的《火箭和喷气发动机》(Rockets andJets)一书中提到:“约当14世纪之末,有一位中国的官吏叫万户,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装上47枚当时可能买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捆绑在椅子的前边,两只手各拿一个大风筝。然后叫他的仆人同时点燃47枚大火箭,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前推动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

……

P2-5

后记

历史,ilstory,源于拉丁文Ioropld,它的本意是通过对目击者的证词进行调查,以了解事实的真相。所以,历史学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去收集证词,而是通过探索,去寻求真理。古希腊时代,一位名叫戴奥尼西的历史学家给历史学下了非常准确的定义:“历史是一种以事实为训的哲学。”历史在发展,人们随着新的改造世界的活动,自己的认识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历史学家的职责不但是对历史真相孜孜不倦的追寻,而且是对历史不断地作出新的解释。阅读历史,我们常常会读出几分含混和闪烁,这也许正是史学家们的难言之隐,因而有些史事是被误读的,而那几分的含混和闪烁中,隐藏着的往往正是真实的细节和生动的故事。

央视《百家讲坛》节目的成功,催生了一股读史风潮,这股读史风潮席卷书市。而针对当时影视、文学作品戏说历史成风的现状,中华书局推出“正说”系列,解密历史真相,从此开始一股全民“读史热”,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高潮。《百家论坛》作为一本应运而生,面向历史爱好者,在通俗解读的基础上,正说历史,“揭历史谜团,还历史真相”,使人们能在轻松的阅读中解读历史,启迪智慧的杂志,自创刊以来,得到了众多读者的极大关注与支持。在“2008第八届北京图书节”上,成为读者抢购的书刊。

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我们以“破解谜团、还原真相”为主要内容,将知识性、考证性、故事性、趣味性作为遴选文章的取向,将《百家论坛》部分文章整理、归类、辑结成书出版,以便于阅读、收藏和研究。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您了解灿烂中华的文史传承,引领您去走入历史与文化的更深处。

培根的名言说“历史使人明智”,司马迁说研究历史可以“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补敝起废”,正是这样,当你在现实中遇到什么事情没办法下决断时,可以去翻翻历史书,也许会有类似例子可供借鉴。

本书所收文章正说历史,有些是作者的调查、考证和探索,有些是历史事件知情者、亲历者的回忆,注重通俗化与可读性,主要以大众为读者对象。阅读这本书,读者会产生犹如穿越时光隧道,走进一个熟悉而又陌生国度的新奇、惊异和刺激感。

为了更广泛地遴选精品,编辑组参阅了大量的相关书刊,由于时间仓促,无法一一与版权人取得联系,及时汇出稿费和寄出样书。相关事宜,可致函bjlt0707@126.com与我们联系。

《历史不忍细读》编辑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历史不忍细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百家论坛编辑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293064
开本 16开
页数 3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09-04-01
首版时间 2009-04-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9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7
166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8:2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