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瓦尔登湖/无障碍阅读系列
内容
试读章节

有的人埋入土墙中,有些人追求稳妥,会存进银行。积攒这些钱本来是用在生病时或者灾祸时,但却不幸在积攒钱财的过程中将自己弄病了。

有时我会思考,为什么我们会这么轻浮草率?就像黑人奴隶制的实行,我们竟然能让其他人做我们的奴隶,全国上下,心狠手辣的奴隶主无处不在。南方来的监工虽毒辣,但有幸遇到也实属不易,要是不幸受北方的奴隶主看管则更为艰难;当然,最糟糕的却是你就是那呼来喝去的奴隶主!看那些路上日夜兼程向市场赶去的车队,再看看那些马夫,在他们的身上能看到哪怕是一点点神性的光辉吗?对他来说,最要紧的事莫过于喂马。和赶车赚到的钱相比,他自己的命运又算得上什么?他不是正在为富甲一方的乡绅老爷赶车吗?他能多伟大,多神圣?终日畏畏缩缩、蝇营狗苟(像苍蝇那样飞来飞去,像狗那样苟且偷生,形容人不顾廉耻,到处钻营),存在感缥缈;每日里畏惧的不是自己缺乏上进心,不能向圣人靠拢,而是恐惧会被自己的欲望所困。他们的看法算不得举足轻重的大事,真正重要的是你对自己的看法。你怎么看待自己,对自己有什么期许,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或是影响到你的命运。思想上的自我解放谈何容易,哪怕是在西印度群岛上,怕是连威尔伯福斯(英国国会下议院议员,支持废奴制)也会束手无策。在那片土地上,妇女们织着梳妆用的软垫,直至老去的那一天,也不敢多去想想自己的命运何去何从!时间若可以被蹉跎,那又有什么可以称得上永恒?

大部分人活得绝望而不思反抗。所谓的逆来顺受不过是绝望的另一种面孔。从绝望的都市踏进绝望的乡村,你不得不以鼠类和貂类般的勇气来武装自己。即便在人类图以自娱自乐的游戏中,那绝望的气息依旧无处不在。辛苦的工作后才能得到的娱乐既不会使人愉悦,也不会使人快乐。不做令人绝望的事才是大智慧。

如果我们使用教理问答的方式来解释人生的目标是什么,生命的必需是什么,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那么我们会发现,大家费尽心思,取的却都是中庸之道,宁可活得雷同,也不愿相信其实还有其他的选择。不过总有一些人能看得更远,众人皆醉我独醒。他们比谁都清楚,太阳每天照常升起,没有什么可以阻挡,而你,随时可以放下偏见。古人的至理名言,若无凭据可依,则不可尽信。现如今人云亦云的“真理”,很可能将来会变得滑稽可笑。区区一缕头脑风暴搅起来的青烟,竟被当作可以播撒甘露的祥云。老人们划下的“禁区”,你大可以做一尝试,证明自己的能力。老人自然有旧的一套风俗,青年人无须固守,而应当树立自己的风俗。老人或许都想不起来给火添些燃料好保护火种,而新人却已经往壶底加了把干柴。年轻人甚至可以以鸟飞行的速度环游全球。换作老人,怕是会要了他们的命。老人未必有资格做年轻人的导师,有些人只是徒增了年龄,岁月从他们那儿拿走的比给予他们的多得多。此话一出,不禁有人怀疑,人活一世,哪怕是最强的智者,真的从生活中学到了什么吗?老人根本没办法给年轻人什么实际性的忠告,他们的经验毕竟还是片面的,活了一辈子不过就是场悲剧,跌倒与失败的痕迹在人生的道路上处处可见,他们也无法否认。他们还总是会将当时的失败归咎于那时候自己“太年轻”。我活了三十个年头,却从未从长辈那里听到过什么有益或者哪怕只是热忱的建议,一个字都没有。他们什么都不曾传授给我,或者说,他们根本没有什么可传授的。生命就是一场盛大而未知的冒险,我不曾尝试过的事物并不意味着我的长辈们就有所体会。我视为珍宝的某段经历,一定是我的导师们不曾告诉过我的事情。

有个农夫这么对我说过:“你不能老是吃素,时间久了对你的骨头不好。”他每天都按照自己的理念,虔诚地补充对骨头好的营养元素。拉着犁头在田地里斩风破浪的耕牛就是因为吃素才有一身好骨头和力气。犁地的时候农夫就跟在牛后面,对牛说着话。(P18-19)

作者简介
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作家、哲学家,超验主义代表人物,废奴主义及自然主义者。毕业于哈佛大学,曾协助爱默生编辑评论季刊《日晷》。写有许多政论,反对美国与墨西哥的战争,一生支持废奴运动,其思想深受爱默生影响,提倡回归本心,亲近自然。梭罗才华横溢,一生共创作了二十多部品质的散文集,被称为自然随笔的创始者,其文简练有力,朴实自然,富有思想性,在美国19世纪散文中独树一帜。代表作《瓦尔登湖》在美国文学中被认可为受读者欢迎的非虚构作品。
目录

名师导读

要点提示

瓦尔登湖

 论经济

 我生活的地方,我为何生活

 阅读

 声音

 独居

 来客

 豆田

 村庄

 湖

 贝克农场

 更高级的法则

 与兽为邻

 木屋御寒

 昔日的居民与冬天的来客

 冬天的动物

 冬天的湖

 春

结语

考点延展

思考提高

序言

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美国作家、哲学家、自然主义者及超验主义代表人物,著有《瓦尔登湖》《康科德及梅里马克河上的一周》《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马萨诸塞的奴隶制度》等多部作品,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当推《瓦尔登湖》。《瓦尔登湖》以其自然恬静的笔触、深刻的文学内涵著称于世,在美国19世纪文学中独树一帜,被认为是超验主义的经典作品。

梭罗1817年生于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1833年进入哈佛大学学习,1837年毕业后就职于其兄长管理的一所私立学校。

1842年,梭罗的兄长因病去世,此后,他辞去了学校的工作,专心于写作事业,曾先后出版《马萨诸塞州自然史》《步向瓦修赛特》《冬日的散步》等著作。

1843年,梭罗受邀担任爱默生子女的家庭教师,在此期间,梭罗与爱默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深得爱默生的赏识。梭罗在思想理念等方面深受爱默生影响,他的超验主义实践就来源于爱默生的鼓励与支持。

梭罗醉心于对自然界中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的研究,于1845年隐居在距离康科德城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在两年零两个月的隐居生活中,梭罗亲自动手建造木屋以供居住,并在木屋旁开荒种地,努力实现自给自足,并最大限度地亲近自然、体验简朴宁静的生活。梭罗的经典著作《瓦尔登湖》就是他隐居生活的真实再现。

1847年至1848年,梭罗离开瓦尔登湖,借住于爱默生家,专注研究自然史,在此期间出版了作品《克特登与缅因森林》。

1849年至1861年间,梭罗始终处于居无定所的生活状态,其间,他多次游历了鳕鱼角、缅因森林等美国及加拿大部分地区,并将游历过程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一一记录。这一时期,梭罗先后发表、出版了《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马萨诸塞的奴隶制度》《奇松库克》《远足》《缅因森林》《鳕鱼角》等作品。

1862年,梭罗停下脚步,整理写作生涯早期的文章和演讲稿,5月6日,病逝于康科德镇。

梭罗生前极力推崇废除奴隶制度,并著有文章抨击奴隶制度的不合理性,他的《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是美国民主主义进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梭罗一生提倡亲近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简单质朴的生活中找回本心。梭罗的研究及他推崇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在其生前并未得到社会的认可。所幸,时代并未埋没这位伟大的作家、哲学家、自然主义者,他的盛名、《瓦尔登湖》的深刻文化内涵,在其去世后广为流传,梭罗被尊称为“自然随笔的创始者”,《瓦尔登湖》则是美国文学中公认的最受读者欢迎的非虚构作品。  内容简介

梭罗于1845年3月来到距离康科德城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动手搭建了一座十英尺宽、十五英尺长的小木屋。7月4日,梭罗住进了他的小木屋,此后长达两年零两个月的时间里,梭罗开始了一段传世的自给自足的独居生活。在瓦尔登湖畔,他耕田、种豆、捕鱼、招待志同道合的朋友。((瓦尔登湖》这一散文集正是对梭罗隐居生活的记录与再现,梭罗通过日常琐碎的生活和独居时的所思所想传递着一种信念:朴素、真实、清醒、自然的生活方式才是生命存在的本来面貌。

《瓦尔登湖》分为《论经济》《我生活的地方,我为何生活》《阅读》《声音》《独居》《来客》《豆田》《村庄》《湖》《贝克农场》《更高级的法则》《与兽为邻》《木屋御寒》《昔日的居民与冬天的来客》《冬天的动物》《冬天的湖》《春》《结语》,共十八篇。梭罗用质朴简单的笔触,从生活小事落脚,以散文的方式,详细描写了隐居生活的点滴,小到种瓜种豆、与兽为邻,大到人的天性、自然的法则,梭罗以不温不火、淡泊宁静的语言,带领读者踟蹰于瓦尔登湖畔,亲近自然,直视内心,探索生命与自然的诸多法则。

创作背景

梭罗于1845年至1847年隐居于瓦尔登湖畔,并创作了《瓦尔登湖》。由于众多的历史原因,美国人民的国家意识在这一时期强烈爆发,政治上的相对独立大大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19世纪中叶,美国的文学艺术渐渐脱离了英国文学的垄断,并逐渐走向成熟,文人们纷纷转而探求属于自己国家的文学风格和特点。

与此同时,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正在逐步显露,农业社会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工业社会慢慢崭露头角。人们疯狂掠夺自然资源,通过占有资源不断地创造物质财富,在物质方面的欲望得到极大满足后,又开始寻求精神上的满足。由于工业革命的影响,美国社会出现了两点互相矛盾的后果:自然资源被疯狂地破坏;生产效率提高以后,人们担心生活质量、生命价值是否能同步提升。在这一大的历史、经济、文学背景下,超验主义的应运而生正是人们探求、思索的产物。

超验主义既从属于哲学,又从属于文学。它强调本真、自然、简单、舒适的生活方式,崇尚人可以超越经验和科学,直接获得真理。超验主义诞生后,迅速成为美国历史上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并席卷美国各地,而爱默生正是超验主义的先驱者,众所周知,梭罗深受爱默生的影响。正是在如此复杂的历史背景及人为推动下,梭罗积极寻求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生活方式——隐居于瓦尔登湖畔,并创作了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超验主义的典型代表作——《瓦尔登湖》。作品影响  《瓦尔登湖》出版于1854年,出版后却并未引起时人的注意,直至梭罗去世,《瓦尔登湖》才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在文学家、自然主义者的推崇下,它的文学地位逐步提高。乔治·艾略特就曾评论《瓦尔登湖》说:这是美国文学中无可争议的传世作品,百年来长销不衰的心灵圣经,超凡入圣的好书。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瓦尔登湖》已经成为美国文学中纯洁天堂的同义词。

《瓦尔登湖》能在近乎两百年后的今天大放异彩,这与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人类追求宁静恬淡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另外,《瓦尔登湖》也契合了当世提倡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内容推荐

梭罗于1845年3月来到距离康科德城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动手搭建了一座十英尺宽、十五英尺长的小木屋。7月4日,梭罗住进了他的小木屋,此后长达两年零两个月的时间里,梭罗开始了一段传世的自给自足的独居生活。在瓦尔登湖畔,他耕田、种豆、捕鱼、招待志同道合的朋友。《瓦尔登湖》这一散文集正是对梭罗隐居生活的记录与再现,梭罗通过日常琐碎的生活和独居时的所思所想传递着一种信念:朴素、真实、清醒、自然的生活方式才是生命存在的本来面貌。

亨利·戴维·梭罗著,姚树译的《瓦尔登湖/无障碍阅读系列》分为《论经济》《我生活的地方,我为何生活》《阅读》《声音》《独居》《来客》《豆田》《村庄》《湖》《贝克农场》《更高级的法则》《与兽为邻》《木屋御寒》《昔日的居民与冬天的来客》《冬天的动物》《冬天的湖》《春》《结语》,共十八篇。梭罗用质朴简单的笔触,从生活小事落脚,以散文的方式,详细描写了隐居生活的点滴,小到种瓜种豆、与兽为邻,大到人的天性、自然的法则,梭罗以不温不火、淡泊宁静的语言,带领读者踟蹰于瓦尔登湖畔,亲近自然,直视内心,探索生命与自然的诸多法则。

编辑推荐

梭罗积极寻求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生活方式——隐居于瓦尔登湖畔,并创作了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超验主义的典型代表作——《瓦尔登湖》。如今,本书已经成为美国文学中纯洁天堂的同义词。

亨利·戴维·梭罗著,姚树译的《瓦尔登湖/无障碍阅读系列》能在近乎两百年后的今天大放异彩,这与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人类追求宁静恬淡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另外,《瓦尔登湖》也契合了当世提倡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瓦尔登湖/无障碍阅读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亨利·戴维·梭罗
译者 姚树君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8753400
开本 16开
页数 27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9
出版时间 2017-05
首版时间 2017-05
印刷时间 2017-05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70
CIP核字 2016291776
中图分类号 I712.64
丛书名
印张 17.7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26
15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5:3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