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是秦朝统一中国之后,首个建立完整的国家社会秩序的朝代,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奠基时期,也是我国,汉民族形成的重要时期。
让我们一起撩开岁月的尘烟,让时光倒转至大泽乡起义的那一刻。再踏着时光的脚步前行,顺流而下,对两汉400余年的历史作一番游历……
图书 | 一口气读完大汉史 |
内容 | 编辑推荐 汉朝是秦朝统一中国之后,首个建立完整的国家社会秩序的朝代,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奠基时期,也是我国,汉民族形成的重要时期。 让我们一起撩开岁月的尘烟,让时光倒转至大泽乡起义的那一刻。再踏着时光的脚步前行,顺流而下,对两汉400余年的历史作一番游历…… 内容推荐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建立完整的国家社会秩序的朝代,也是我国汉民族形成的重要时期…… 经历了150多年的太平盛世之后,西汉王朝何以日薄西山;在明章之治后,东汉缘何逐渐走向了尽头…… 四个世纪的起起落落…… 400多年的风风雨雨…… 目录 引言 1. 官逼民反,大泽乡起义 2. 项梁举事 3. 沛县起义 4. 巨鹿之战 5. 鸿 门 宴 6. 楚汉相争 7. 大汉开国 8. 张良运筹帷幄 9. 刘邦除英布 10. 陈平妙计迭出 11. 韩信决胜千里 12. 游击将军彭越 13. 吕后干政 14. 萧规曹随 15. 治世良臣 16. 文景之治 17. 雄才大略汉武帝 18. 刀马所至皆汉土 19. 轮台罪己 20. 霍光辅政 21. 霍光立宣帝 22. 霍氏族灭 23. 宣帝中兴 24. 始走下坡路 25. 成帝难成事 26. 小荷才露尖尖角 27. 太平皇帝“且须后” 28. 沽名钓誉“安汉公” 29. 王莽篡汉 30. “复古”新政失败 31. 丧心病狂终自毙 32. 东汉开国 33. 军阀鏖战急 34. 柳暗花明又一村 35. 永平之世 36. 外戚势力抬头 37. 外戚专权重演 38. 你方唱罢我登场 39. 夺宫之变 40. 内外交困无人解 41. 跋扈将军 42. 宦官肆虐 43. 暗无天日 44. 黄巾起义 45. 董卓乱权 46. 东汉灭亡 试读章节 1. 官逼民反,大泽乡起义 秋蓬飘秋甸,寒藻泛寒池。 风条振风响,霜叶断霜枝。 ——(南北朝)范云《赠俊公道人》 秦始皇扫平战国诸侯、统一中国之后,继续耀武扬威,横征暴敛,大兴土木,修万里长城、建阿房宫、造骊山墓,累得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在秦政府的高压统治下,表面上天下太平,实际上却是暗流涌动、险象环生。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农历七月,朝廷大举征兵去戍守渔阳(今北京市密云西南),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地方政府根据戍边任务征发了900名农民前往屯边,派出两位军官押着农民们一路风尘,日夜兼程赶往渔阳。不料,队伍走到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时,遭遇连天大雨,洪水淹没了道路,没法通行,被迫滞留下来。而按照秦朝的法律,凡所征戍边兵丁,不按时到达指定地点者,要一律处斩。 眼见大难临头,队伍里一个名叫陈胜的农民私下里跟一位名叫吴广的人商量说:“此地距离渔阳还有千里之遥,怎么也赶不上限期了,难道我们就白白地去送死吗?如今逃亡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反正都是个死,还不如起来造反,大干一场,就是死了也比送死强。” 陈胜(?~公元前208)是阳城的贫苦雇农,从小就给地主做长工,深受压迫,饱受盘剥,心里“怅恨久之”,逐渐产生了反抗社会、推翻现实的想法,立志要干出大事业来。有一天,在田边休息时,他对长工伙伴们说:“苟富贵,无相忘。”长工们哄堂大笑,反问道:“你一个耕田的雇工,哪来的富贵啊?”陈胜愤然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应征出发前,陈胜因为精明能干被押送他们的军官任命为戍卒屯长。上路后,结识了另一位戍卒屯长,阳夏(今河南太康县)农民吴广,两人同命相怜,结为好友。 为了鼓动大家一起造反,陈胜、吴广秘密谋划,决定利用人们迷信鬼神的心理,用朱砂在一块白绸条上面写下“陈胜王”三个大字,塞进一条鱼肚子里。而后,设计诱使戍卒伙夫把鱼买回来做菜,剖开鱼腹,见到丹书,令大家万分惊讶,议论纷纷。到了半夜,吴广又偷偷地跑到营地外的一座破庙里,点起篝火,学狐狸嚎叫,高喊:“大楚兴,陈胜王。”戍卒们从睡梦中惊醒,惶恐不安,不禁对陈胜心生敬畏。 天亮后,吴广故意跑去激怒押解的军官,说:“反正误了期,还是让大家散伙回家吧。”军官大怒,拿起军棍责打吴广,还拔出宝剑来威吓他。吴广夺过剑来,刺死一个军官。陈胜也冲进去,杀了另一个军官。 随后,陈胜、吴广召集戍卒们,动员说:“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即便侥幸不斩,死在边关的也是十之六七。大丈夫不能白白去送死,死也要死得有个名堂。王侯将相难道是父母遗传的吗?!” 戍卒们身陷绝地、走投无路,纷纷响应说:“我们愿意听从您的号令!” 于是,戍卒们揭竿而起,诈称公子扶苏、楚将项燕,设坛盟誓,以被杀军官之头致祭。陈胜称将军,吴广为都尉,蜂拥攻占大泽乡,由此爆发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起义军从大泽乡出发,很快攻占了蕲县(今安徽宿县东南),不到一个月又连克铚县(今安徽宿县西)、酂县(今河南永城西)、苦县(今河南柘城县北)、谯县(今安徽襄县)等地,进而北至陈县(今河南淮阳)。陈县在周朝和春秋时期,曾是陈国的都城,战国后期又曾是楚国的国都。秦灭六国后,把陈县定为郡治,地位相当重要,拿下陈县对秦是一个重大打击。 这时,各地百姓早已对秦王朝的暴政满腔怨恨,于是闻风而动,纷纷“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杀了官吏响应起义,暴动队伍也随之迅速发展壮大。义军很快就拥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千余人,步兵数万人。 占领陈县后,陈胜召集当地的父老乡绅议事。大家都说:“陈将军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随即称王,国号“张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 建立政权之后,陈胜确定了“主力西征,偏师略地”,推翻秦王朝的总体战略。他分兵三路,任命吴广为假王(副王),率领起义军主力西击荥阳,取道函谷关,直捣秦都咸阳;“令铚人宋留将兵定南阳,入武关”,迂回进攻关中;封昔日好友武臣为将军,邵骚为护军,张耳、陈馀为左右校尉,拨给步兵三千人,分别北渡黄河,进攻原赵国地区(今山西北部、河北西南部),向南攻取九江郡,深入淮南地区,进攻广陵(今江苏扬州市北)、魏国旧地(今河南东北部接连山西西南部),攻取长江下游、黄河以南大梁(今河南开封)等地区。一时间,反秦的烈火燃遍了大江南北。 荥阳是秦朝在东方的战略要地,附近有贮粮基地敖仓。秦朝以李斯之子李由为三川守,死守敖仓。吴广率主力军久攻荥阳不下,进退两难,形成僵持状态。 同年(秦二世二年)冬,陈胜另以周文为将军,蔡赐为上柱国,取道函谷关,进攻关中。周文一路收兵,至函谷关,战车已有千乘,兵数十万人。函谷关地处崤山之口,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周文竟然一举越过了函谷关,进至咸阳附近的戏(今陕西临潼东),秦都城告急。 P1-4 序言 汉朝是秦朝统一中国之后,首个建立完整的国家社会秩序的朝代,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奠基时期,也是我国,汉民族形成的重要时期。 从公元前202至公元220年,汉朝历经400余年之久。在总结和吸收秦朝统治经验及教训的基础上,汉朝开创了许多重要制度。为此后历朝历代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汉朝分西汉和东汉,前期汉朝定都长安,又称西汉、前汉;后期定都洛阳,又称东汉、后汉。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国号“汉”,史称“西汉”。西汉是中国第一个强盛稳固的朝代,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 从开国到“文景之治”,经历近70年的休养生息,至汉武帝登基,汉朝逐步进入最强盛的时期。就在这一时期,“汉族”成为中华民族的自称。此时,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人民安乐,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然而,这种繁荣景象未能维持很久。 从公元前48年起。西汉王朝开始走下坡路。到汉哀帝上台时,汉王朝几乎丧尽了民心。汉哀帝去世之时,只留下一个残破的江山。最终也被王莽夺去。 王莽的“新”王朝只存活了15年,便在赤眉军、绿林军等农民起义的战火中灭亡。 公元25年,刘氏后人刘秀再度称帝,建都洛阳。因洛阳在长安之东,史称为“东汉”。 东汉开国后,光武帝极力加强皇权。但是,除汉章帝继续强化中央集权外,后代帝王多昏庸懦弱,以致朝政混乱,政治日渐腐朽。 自汉章帝以后,外戚干政已是常态。往往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每次权力交接,都伴随着大规模的杀戮和混乱,严重削弱了东汉王朝的实力。而外戚控制的小皇帝长大后,为了夺回皇权就依靠宦官势力,宦官参政后又拉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宦官时代。宦官与外戚的权力斗争延绵不断,而宦官与士大夫之间的斗争更是血腥而惨烈。待士大夫们反击,全诛宦官之时,东汉王朝也走到了尽头。在东汉中央集权日渐削弱之际,地方豪强势力奋起自保。纷纷起兵割据自立,在军阀混战之中,东汉王朝最终谢幕。 让人欣慰的是,历史的色彩从来都不单调:蔡伦改进造纸术;张衡发明浑天仪、地动仪;张仲景、华佗的医学成就:司马迁著《史记》,班固作《汉书》。这些令世人赞叹的璀璨成就,无形中给这段悲壮的历史画卷增添几笔靓色。 斗转星移,往事已越千年。 让我们一起撩开岁月的尘烟,让时光倒转至大泽乡起义的那一刻。再踏着时光的脚步前行,顺流而下,对两汉400余年的历史作一番游历…… 孙秀玲 北京长阳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一口气读完大汉史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孙秀玲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24920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7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84 |
出版时间 | 2010-08-01 |
首版时间 | 2010-08-01 |
印刷时间 | 2010-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3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34.09 |
丛书名 | |
印张 | 1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9 |
宽 | 159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