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庄子人性论(精)/陈鼓应著作集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收入了《开放的心灵与审美的心境——〈庄子〉内篇的**》、《庄子论人性的真与美》、《庄子论情:无情、任情与安情》、《〈庄子〉抒情传统在后代的回响》、《心通道境:心灵的内修与审美空间的外移——〈庄子〉外杂篇的**》等论文,以及《〈庄子〉“心”、“性”、“情”三字出处索引》一个附录,深入解析了庄子人性论中的情性观,描述了哲学目前自然人性论的主线脉络,揭示了庄子在道情、天情的统摄下,关照现实人生的“任其性命之情”与“安其性命之情”的理论走向。 作者简介 陈鼓应,1935年出生于福建长汀,1949年随父母赴台,1956-1963年先后就读于台湾地区大学哲学系及哲学研究所,师从有名哲学家方东美、殷海光。1973年,因参与台大校园内的保钓运动,发表时论,被当局解聘,引发了长达两年左右的有名的“台大哲学系事件”。1979年离台赴美,1984年到北京大学任职。1997年,台湾地区大学为其平反,他又回到台大任教,直至退休。2010年起,受聘为北京大学哲学系“人文讲座教授”。 陈鼓应是享誉靠前的道家文化学者。他撰写的《老子注译及评介》、《庄子今注今译》已行销四十余年,成为人们研习老庄的经典读本。他提出了《易传》哲学思想属于道家的观点,一反两千年来《易传》思想属于儒家的旧说;他主张的“中国哲学道家主干说”,影响日益广泛。此次出版的“陈鼓应著作集”系列,是他学术作品的一次集中呈现。 目录 序 开放的心灵与审美的心境——《庄子》内篇的** 前言:《孟》、《庄》**的特点——道德心与审美心 一、《逍遥游》:“游心于无穷” 二、《齐物论》:“以明”与“道通” 三、《养生主》:由技入道的艺术活动 四、《德充符》:主体的审美心境 五、“心斋”与“坐忘”——“唯道集虚”与“心通道境” 结语 心通道境:心灵的内修与审美空间的外移——《庄子》外杂篇的** 一、外杂篇与内篇人性论中有关**的异同 二、“明礼义而陋知人心”——儒道的对话与对立 三、“心养”与“守一”——心灵的内修 四、“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审美空间的外移 庄子论人性的真与美 前言 一、以道德论为根基的性命说 二、由“道之真”及“法天贵真”论人性之真 三、“性修反德”的修持工夫与境界 四、天地之美与好美的本性 小结 庄子论情:无情、任情与安情 一、“性情不离”观在人性论史上的重大意义 二、《庄子》内篇中“情”的多层次意涵——道情、天情与人情 三、无情说——道似无情却有情 四、任情与安情说 《庄子》抒情传统在后代的回响 一、《庄子》“双回向”的论“情”序幕 二、魏晋之际显题化的重“情”思潮 三、北宋新学、蜀学的“性情一体”观 结语 附录《庄子》“心”、“性”、“情”三字出处索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庄子人性论(精)/陈鼓应著作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鼓应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111918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71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20 |
出版时间 | 2017-01 |
首版时间 | 2017-01 |
印刷时间 | 201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94 |
CIP核字 | 2016142189 |
中图分类号 | B223.55 |
丛书名 | |
印张 | 5.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55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4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