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新译新注彩插本)》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著《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的合称。本书的三位传主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而创建至伟的人物,他们的人生丰富多彩,他们的作品精深宏博,他们的影响历经世代而不衰。罗曼·罗兰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有着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他们在扰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尽苦难与颠踬而不改初衷的心路历程,凸现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从而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阕“英雄交响曲”。
图书 | 名人传(新译新注彩插本)(精)/国民阅读经典 |
内容 | 编辑推荐 《名人传(新译新注彩插本)》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著《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的合称。本书的三位传主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而创建至伟的人物,他们的人生丰富多彩,他们的作品精深宏博,他们的影响历经世代而不衰。罗曼·罗兰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有着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他们在扰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尽苦难与颠踬而不改初衷的心路历程,凸现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从而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阕“英雄交响曲”。 内容推荐 《名人传(新译新注彩插本)》,又称《巨人三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曼·罗兰传世名作之一,它包括《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米开朗基罗传》三部“英雄传记”,是世界传记文学作品中的典范之作。 这本《名人传(新译新注彩插本)》是“国民阅读经典”系列之一。 目录 序 贝多芬传 米开朗琪罗传 引言 米开朗琪罗 上篇 搏斗 一 力 二 力的崩溃 三 绝望 下篇 放弃 一 爱 二 信念 三 孤独 尾声 死亡 这就是他神圣的痛苦生涯 托尔斯泰传 刚刚逝去的光芒 《童年》 《高加索纪事》 《哥萨克》 《塞瓦斯托波尔纪事》 《三死者》 《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忏悔录》和宗教狂乱 社会危机:《我们应该怎么办?》 《艺术论》 《民间故事集》、《黑暗的势力》、《伊万·伊里奇之死》和《克莱采奏鸣曲》 《复活》 托尔斯泰的社会观 他的面目确定了 战斗结束了 试读章节 在悲伤的深渊中,贝多芬依然歌颂着“欢乐”。 这是他一生追求的目标。1793年在波恩时,贝多芬就有了这个想法。他一辈子都想谱写“欢乐”,用来为某一部伟大作品华丽作结。这样的颂歌,应采取怎样的形式?应放在哪一部作品中?贝多芬一直举棋不定。即使在创作《第九交响曲》时,他仍然拿不定主意,直到最后一刻还想把《欢乐颂》挪到第十或第十一交响曲中去。值得注意的是,“贝九”的原题,并非所谓的《合唱交响曲》,而是《以欢乐颂为结尾的合唱交响曲》——事实上,它却本可以有,而且差点儿有了另一种结局。1823年7月,贝多芬还在考虑放一段器乐作为“终曲”,后来却用在作品第132号的四重奏里。车尔尼和松莱特纳甚至很肯定地说,演出(1824年5月)以后,他还没有放弃这个想法。 将合唱引入交响乐,技术上的困难极大,这在贝多芬的草稿本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他不断做实验,想用别的方式在作品的其他段落中引进“人声”。在“柔板”第二主题的草稿本上,他写道:“在这里切人合唱也许比较稳妥。”然而,他下不了决心放弃恪尽职守的乐队。他说:“音乐灵感来的时候,我听见的总是乐器演奏的声音,而不是人声。”因此,他总是把引入人声的时刻尽量延后,甚至让器乐先行;这不光体现在终曲的宣叙调上。,连《欢乐颂》的主题都做了同样处理。 这些犹豫和延迟,应该有进一步的解释——它们实有更深刻的原因。这个久在忧患中煎熬的不幸男子,一向渴望讴歌“欢乐”的胜境,但他不断陷入情感纠葛和郁郁寡欢的漩涡,这项工作才会年复一年,一拖再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日,才终于得偿所愿。然而,欢乐中带着怎样的伟力啊! 欢乐的主题即将首次出现时,乐声戛然而止,突如其来的静寂给引入的歌声带来了一种神秘、崇高的气氛。没错,这个主题宛若神明。欢乐从天而降,挟裹在超自然的宁静氛围之中,用轻柔的气息抚慰创伤,潜入正在疗伤的心灵,让诸般伤痛化为柔情。正如贝多芬的一位朋友所说:“见到他温柔的眼睛,有种想哭的冲动。”主题过渡到人声时,最先听到的是肃穆而略显压抑的低音。渐渐的,欢乐灌注了全身,不啻一场征服,一场对苦痛的宣战。然后是进行曲的节奏、浩浩荡荡的军队、浓烈而激越男高音;在沸腾的乐章里,我们仿佛听到贝多芬的气息,听到他呼吸的节奏和受到感应的呼喊,仿佛在谱写这部作品时,他如中魔咒,在野地里疯跑,像年迈的李尔王身处八方风雨的中心。战争的酣畅之后,继之以宗教般的如醉如痴,然后是诸神的狂欢,爱情的呓语。人类奋发蹈厉,向天空伸出双臂,发出洪钟般的呼号,飞奔而去,将“欢乐”紧紧揽在心头。 巨人的杰作征服了庸俗的耳朵。长时间淫浸在罗西尼和意大利歌剧之中的维也纳,一时间被震撼了。当时的贝多芬备受屈辱,心灰意冷之余,正打算去伦敦,在那里演奏《第九交响曲》。1809年的场景再次重演,几位贵族朋友修书挽留,劝他不要离开祖国。他们说:“我们知道,发自内心的信仰激发了您的感情,在您刚完成的圣乐中表达得淋漓尽致。超自然的光芒穿透您的灵魂,照亮了您的大作。我们也知道,您伟大的交响乐花冠上,又添了一朵不朽的灵葩……您近年的沉默,让所有关注您的人伤心不已。一种外国音乐千方百计地想在我们的土地上扎根,德意志的艺术却渐被遗忘,而像您这样的天才,凌驾于世间群彦之上,却始终不发出自己的声音,这让我们情何以堪……尽管世风日下,民族却期待着您以一人之力造就新的生活,编织新的桂冠,让‘真’与‘美’重新成为主流……但愿即将到来的春天因您的才气怒放出双倍的花朵,为我们,也为全世界!”这封慷慨陈词的信,证明贝多芬在德意志精英中拥有艺术和道德的双重威望。崇拜者们赞颂他的天才,每当念及贝氏,想到的第一个词既非科学,也非艺术,而是信仰。 贝多芬被这些言辞打动,留了下来。1824年5月7日,《D调弥撒曲》和《第九交响曲》在维也纳首演,结果大获成功,反响之热烈,好像暴动一样。贝多芬一出场,便掀起五次汹涌的掌声;照这个礼仪之邦的习惯,皇族出场也不过是鼓掌三次罢了。最后,竟然不得不出动警察才控制住场面。交响乐听得人热血沸腾,如入疯癫,许多人流下了眼泪。音乐会结束后,贝多芬激动地晕了过去,被大家抬到了辛德勒家;他迷迷糊糊,和衣躺下,整整一夜直到第二天上午,不吃也不喝。 然而胜利是短暂的,贝多芬没有获得任何实际的好处。音乐会毫无盈利,生活窘迫如故,他依然贫穷、多病、孤独——不过,他成了胜利者。——他战胜了人类的平庸,战胜了自己的命运,战胜了自己的痛苦。 P32-35 序言 在二十一世纪的当代中国,国民的阅读生活中最迫切的事情是什么?我们的回答是:阅读经典! 在承担着国民基础知识体系构建的中国基础教育被功利和应试扭曲了的今天,我们要阅读经典;当数字化、网络化带来的“信息爆炸”占领人们的头脑、占用人们的时间时,我们要阅读经典;当中华民族迈向和平崛起、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时,我们更要阅读经典。 经典是我们知识体系的根基,是精神世界的家园,是走向未来的起点。这就是我们编选这套《国民阅读经典》丛书的缘起,也因此决定了这套丛书的几个特点: 首先,入选的经典是指古今中外人文社科领域的名著。世界的眼光、历史的观点和中国的根基,是我们编选这套丛书的三个基本的立足点。 第二,入选的经典,不是指某时某地某一专业领域之内的重要著作,而是指历经岁月的淘洗、汇聚人类最重要的精神创造和知识积累的基础名著,都是人人应读、必读和常读的名著。我们从中精选出一百部,分辑出版。 第三,入选的经典,我们坚持优中选优的原则,尽量选择最好的版本,选择最好的注本或译本。 我们真诚地希望,这套经典丛书能够进入你的生活,相伴你的左右。 中华书局编辑部 二○一二年四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名人传(新译新注彩插本)(精)/国民阅读经典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法)罗曼·罗兰 |
译者 | 孙凯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109600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47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260 |
出版时间 | 2013-11-01 |
首版时间 | 2013-11-01 |
印刷时间 | 2013-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18 |
CIP核字 | 2013207209 |
中图分类号 | K811 |
丛书名 | |
印张 | 1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7 |
宽 | 155 |
高 | 2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0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