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和谐心理诊所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为“心理诊所系列丛书”中的一本。该书从和谐精义、家庭和谐、人际和谐、和谐传承四大专题出发,以生动的例证、通俗的文字阐释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新命题——和谐心理学。作品集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与可读性于一体,是一本有积极现实意义的普及读物。

内容推荐

社会进步和科学昌明的源泉,决非某些人所断言的是“斗争”;恰恰相反,是人们的“身心和谐”。那么,人们的“身心和谐”的心理过程如何?探明其间的规律并提出构筑的可操作性方法,是心理学工作者当前紧迫而又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就是笔者撰写本书的初衷。

目录

金字塔建造者之谜(代序)

一、和谐精义

提示

1.物以类聚/5

2.类聚必须和谐/7

3.人不能离群索居/9

4.“世外桃源”的味道/12

5.人性假设与和谐/14

6.博爱——和谐的灵魂/17

7.人本——和谐社会基础的“基”/19

8.公平——和谐社会基础的“础”/22

9.诚信——和谐心理基础的“基”/25

10.宽容——和谐心理基础的“础”/28

11.规范——和谐的“舵”/31

二、家庭和谐

提示

12.“家”字为什么这样写/39

13.由“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看家庭结构/41

14.“一家容不得三姓”析,/44

15.家庭职能之抚养/47

16.家庭教育之一:谁来教/49

17.家庭教育之二:要科学/51

18.家庭教育之三:忌溺爱/54

19.家庭教育之四:莫揠苗/57

20.家庭教育之五:性教育/60

21.家庭教育之六:奖与惩/63

22.家庭教育之七:敏感区/66

23.家庭职能之赡养/68

24.家庭职能之生产/70

25.家庭职能之消费/73

26.家庭职能之愉快生活/75

27.经济管理/78

28.家务管理/81

29.当个老婆喜爱的老公/83

30.当个老公喜爱的老婆/86

31.莫闯妻子的“红灯”/88

32.莫闯丈夫的“红灯”/91

33.“足球寡妇”与“越剧鳏夫”/94

34.急性子与“慢郎中”/97

35.角色隐瞒与观念裂变/99

36.请把社会身份放在家门外/101

37.纵比,莫横比/104

38.不要逼人改过/107

39.怎样治丈夫“失语症”/110

40.怎样治妻子“唠叨病”/113

41.告别抱怨/115

42.从心理学角度看夫妻吵架/118

43.得陇莫望蜀/121

44.他梦里把两岁的儿子踢进粪坑/124

45.配偶婚外恋怎么办/126

46.填平亲子代沟/129

47.填平婆媳代沟/132

48.姑嫂亲,全家和/135

三、人际和谐

提示

49.人际关系三六九/141

50.人际行为模式/144

51.人际反应类型/147

52.标准化的来龙去脉/150

53.人际吸引的相近因素/153

54.人际吸引的相似性因素/155

55.人际吸引的互补因素/157

56.人际吸引的相悦因素/159

57.光晕效应/161

58.刻板效应/163

59.首因效应/165

60.近因效应/167

61.定势效应/169

62.投射倾向/171  

63.从众倾向/174

64.三个和尚没水喝/177

65.一个和尚挑水喝/179

66.人际关系的形成/181

67.人际关系的发展/183

68.人际交往心理距离/185

69.人际交往空间距离/188

70.人际交往社会渗透/191

71.人际交往返璞归真/194

72.人际交往期望调适/196

73.人际交往位置调换/198

74.人际交往心理障碍/201

75.人际交往动态平衡/203

76.畏友面谱/205

77.密友面谱/208

78.昵友面谱/211

79.贼友面谱/214

80.男女交往和谐之道/217

81.劝说的艺术/219

82.暗示的技巧/223

83.感染的妙用/226

84.竞争与合作/228

85.两只螃蟹跑不掉/231

86.冲突与解决/233

四、和谐传承

提示

87.交往中的仪表因素/241

88.交往中的能力因素/244

89.交往中的性格品质因素/247

90.受人欢迎的人/249

91.令人讨嫌的人/252

92.弄懂“关系框子”/256

93.学会说话/259

94.“笨嘴笨舌”析/262

95.表情的运用/264

96.动作与姿势/267

97.手势与步态/270

98.学会听话/273

99.学会物化交往/276

100.交往的拜访与接待/278

101.匿怨而友其人/280

102.摆脱困境须应变/283

103.学会、幽默与诙谐/286

104.十六字助你敲开和谐大门/289

后记/291

试读章节

物以类聚

朋友,你看到羊群吗?什么叫带头羊?不妨驻足观察,你将发现如下两个有趣现象:

其一,当羊群前进时,总有一只羊走在前头。这只羊就叫“带头羊”。带头羊前进,其它的羊紧紧跟上,一只不落。前进途中,遇上沟壑,带头羊一跃而过,其它的羊跟着跃,而且动作几乎一模一样。当遇上大河或其它不可逾越的障碍,必须向后退另辟蹊径时,不管赶羊人怎么努力,施以什么绝招,想让殿后羊领头,总办不到。它们乱作一团,挤挤攘攘,待带头羊挪到队前,慢慢理顺,才能重新上路,殿后羊还是殿后。

其二,羊群的进食,一般都是集体进食,很少有个别进食的现象。

羊如此,其它动物呢?有动物学者对鸡做了实验,也很有趣。在一窝雏鸡中任意捉一只,隔离起来,喂以米食,让它悠闲自在。谁知,这只失群的雏鸡,怎么也不肯进食,老是“叽叽、叽叽”地呜叫不停,而且惊慌地四窜。当让它回到鸡群时,瞧!它连奔带飞,欣喜若狂地直往鸡群里钻。

实验有力地说明:动物是群聚的。人类就利用动物这种群聚性,进行围猎和饲养,来为人类服务。

其实,群聚性何限于动物,一切生物和非生物,只要我们加以考察,都可以发现其群聚现象,所谓“物以类聚”。

是的,类聚是物的普遍性,凡物必类聚。是吗?

且看非生物。天上的云,或乌或白,总是一朵朵、一团团地凝聚在一块;地上的水,或汇成湖海,或汇成江河,总是连成整体;地下的矿床,连石油、天然气亦不例外,总是一片一片,所以我们只要找到一星点,就可以顺藤摸瓜,获得一大片。

再看植物,群聚亦十分显然。我们只要进原始森林漫游一番,便一目了然。白桦林、红松林、绿杨林,就连稀有树种如红菠萝、水曲柳、暴马树等,也是一簇簇地连片成林,只是大与小而已。众树共生的树林是罕见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换句话说,凡物为什么会类聚?

相传,释迦牟尼在一次布道会上问他的弟子们:“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一滴水”,论分量只能以毫克计,论体积也是微乎其微,怎么能不干涸呢?弟子们面面相觑,谁也回答不出来。释迦牟尼说:“把它放进海洋。”

哦!原来如此。滴水汇进海洋,与海洋融为一体,便获得了永生。

这就是著名的万物“共生效应”。

谜底出来了:万物类聚是其生存所必须,聚则存,散则亡。P5-6

序言

金字塔建造者之谜

“金字塔的建造者,不是奴隶,而是一批欢快的自由人!”这是1560年,瑞士钟表匠塔·布克游历埃及金字塔时作出的预言。

2003年,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宣布,通过对吉萨附近六百处墓葬的发掘考证,金字塔是由当地具有自由身份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建造的,而非三十万奴隶所建造。

在400年前,一个钟表匠为什么一眼就看出,金字塔是自由人建造的呢?埃及国家博物馆馆长多玛斯研究发现塔-布克是从钟表的制造,预知那个结果的。

塔·布克原是法国的一名天主教信徒。1536年,因反对罗马教廷被捕。入狱后,他被安排制作钟表。他发现无论狱方采取什么手段,都不能使他制作出日误差低于十分之一秒的钟表。可是,他在自己的作坊里,却能使钟表的日误差低于百分之一秒。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多玛斯在塔·布克的资料中发现了这样两段话:

一个钟表匠在不满和愤懑中,要想圆满地完成制作钟表的1200道工序,是不可能的;要精确地磨锉出一块表所需要的254个零件,更是比登天还难。金字塔这么大的工程,各个环节被衔接得那么天衣无缝,建造者必定是一批怀有虔诚之心的自由人。真难想象,有一群有懈怠行为和对抗思想的人,能让金字塔的巨石之间结合得连一片刀片都插不进去。

由此可见,在过分指导和严格监督的地方,别指望有奇迹发生。因为,人的能力惟有在身心和谐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到最佳水平。

故事,形象地揭示这样一个真理:社会进步和科学昌明的源泉,决非某些人所断言的是“斗争”;恰恰相反,是人们的“身心和谐”。

那么,人们的“身心和谐”的心理过程如何?探明其间的规律并提出构筑的可操作性方法,是心理学工作者当前紧迫而又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就是笔者撰写本书的初衷。

后记

改革开放之后,三大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在神州大地上空前蓬勃发展。那时,笔者就萌生撰写和谐心理探索文章之念。今天,付诸实践,颇有点“还债”之感,一鼓作气,下笔如有神,恨不得一天一夜就了却心愿。

人们总喜欢把写作喻为爬格子,一格复一格,精神抖擞,分秒必争,终于爬完最后一格,如释重负,悠哉幸哉。三杯两盏,松弛神经,一觉醒来,骨架散尽,疲软如棉,怎么也不愿起床。这,犹若登山,拾级而上,浑身是劲,可登上巅峰,寻处平坦地坐下休息,却遭遇疲劳轰炸,怎么也不愿再站起来,继续前进。

强制休息,奔腾的思维平息之后,再细读全稿,那种悠哉幸哉的自我欣慰,一下就掉进爪哇国的无底坑,觉得不甚如意,却又很难说清症结之所在,一派“亚健康”的体验。这里,只有祈求读者们的不吝指教。

作者写于洗布山

二00五年十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和谐心理诊所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仁发//汤建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46429
开本 32开
页数 2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01
14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6: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