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收藏(精)/冯玮瑜亲历收藏系列
内容
试读章节

2015年9月,适逢故宫博物院90周年院庆,故宫国宝频频亮相,专题展览惊喜连连,尤以“石渠宝笈特展”名动中外。欲睹国宝风采,至少需要6个小时的排队等待,纵使烈日炎炎,观众仍热情不减,可谓盛况空前。

为此,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与故宫博物院联合举办“故宫博物院‘石渠宝笈特展’嘉德贵宾专场”活动,邀请中国嘉德的贵宾参观。展览当天只对嘉德贵宾开放,谢绝旁人,让嘉

德贵宾免却烈日下排队等待之苦。承蒙中国嘉德邀请,我也荣幸地加入贵宾之列“到此一游”,可尽情近距离畅览“石渠宝笈特展”及《清明上河图》。不但如此,在参观完特展后,故宫博物院娄玮副院长专请著名古书画收藏家朱绍良老师和我等共六人一起在故宫用膳。

(一)

午宴过后,见尚有时间,我马上赶去首都博物馆,参观其年度重要展览——“盛世风华·大清康熙御窑瓷”大展。康熙盛世,珍品名器固然不少,不过最为吸引我的,却是一个郎窑红釉小梅瓶(由故宫博物院借展首都博物馆)。梅瓶以独立展柜重点展示,是本场大展仅有的几件独立展柜展示的重器之一。可见首都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都认为该器是本场展览的亮点。

所谓“郎窑”,是指清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江西巡抚郎廷极督理景德镇窑务时所烧造的瓷器。其中以仿宣德红釉而烧造的高温红釉“郎窑红”最为著名。“郎窑红”釉色深艳,似初凝

牛血一般猩红,虽是仿宣德宝石红釉,但又仿中有创,特色鲜明。郎窑红瓷器深受人们的珍爱是有充分理由的,除了其釉色鲜艳悦目外,烧造困难、成品率低也是主要原因。郎窑红釉是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生坯挂釉,入窑经l300℃以上高温在还原气氛中一次烧成。郎窑红的烧制对窑室气氛、温度等技术指标要求极高,烧造难度极大,成品相当不易,常常是百里挑一。

当时民间有“若要穷,烧郎红”的说法,可见烧制郎窑红之不易!

郎窑瓷器,以模仿明宣德、明成化官窑而得名,而仿宣主要是鲜红釉,其鲜红色泽较宣德鲜红釉更为鲜艳凝厚,清澈透亮,釉面开片具有强烈的玻璃光泽。郎窑红常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说。所谓“郎不流”是指釉面垂流不过足,足根与红釉处整洁,器身越往下,红色越浓艳,近足处的釉层最厚,有些瓷器呈黑红色。这是由于高温熔融状态下的釉层垂流所致,口沿处釉层变薄垂流,露白色胎骨,成“脱口”为“灯草边”。郎窑红器底呈米汤色或浅绿色,俗称“米汤底”“苹果绿”。郎窑红釉瓷器造型有瓶、盘、碗、盒、炉、觚、洗、水盂等,一般都不署款。

郎窑最早的文字记录出现是刊刻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刘廷玑所著《在园杂志》一书:“近复郎窑为贵,紫垣中丞公开府西江时所造也。仿古暗合,与真无二,此摹成宣,釉水颜色,橘皮鬃眼,款字酷肖,极难辨认。”故宫博物院这件郎窑红釉梅瓶,色如牛血猩红,器如美人端然。我的眼睛瞬间定格于它,久久不能离开。作为一个喜爱单色釉瓷器的收藏者,乍见此瓶,那一瞬间的惊艳感觉,绝不亚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绕着展柜四方,转了一圈又一圈,脚走得慢,心跳得快,生怕遗漏一个细节,少记一个特征。

我要把它们都印到脑里,毕竟这是标准器。心想有朝一日,能藏一器若此,不亦快哉!

P3-6

作者简介
冯玮瑜,有名收藏家,中华传统文化靠前行组委会秘书长,广州市当代艺术研究院理事长,雅昌艺术网专栏作家、自得堂主人。2017年6月3日,大型记录片《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第三季)在江苏卫视和英国广播公司(BBC)同时首播。这是2016年11月,英国广播公司和江苏电视总台对冯玮瑜进行追踪拍摄的一段真实记录。冯玮瑜近年的艺术活动有:2016年5月,应中国嘉德邀请,在北京举办“皇家气象——明清御窑黄釉器特展”和“明清景德镇御窑黄釉瓷器鉴赏”讲座。这是中国大陆私人藏家抢先发售序列化、系统化收藏和展出明清御窑黄釉瓷器。2015年9月,与中国嘉德合作在北京举办石湾陶塑的专题展览,弘扬推广岭南文化。2014年1月,受邀在广东省博物馆举办“自得堂藏陶”展览,为广东省博物馆的抢先发售石湾陶塑个人收藏展。此外,冯玮瑜长期从事推动岭南文化的工作,协办“中华传统文化靠前行”;延揽名家开办“融熙文化大讲堂”;邀请上海龙美术馆到广州举办“龙美术馆两宋稀世书画藏品特展”;组织收藏界很好专家学者开讲“优选艺术品高峰论坛”。
书评(媒体评论)

万捷,全国政协委员、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发起人、副理事长

冯玮瑜是雅昌艺术网的专栏作家,每次发表文章都吸引大量读者,用她亲身经历的故事来解读收藏与理财。她所写的故事纵横收藏、理财、历史、文化,引人入胜,给人启迪,《冯玮瑜亲历收藏系列》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是一本值得大家阅读的好书。

许戈辉,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

其实,每一个人天生都是收藏家,都有一双善于发现价值的眼睛。如何擦亮你的发现之眼,探寻生活中的艺术与价值?这正是《冯玮瑜亲历收藏系列》要解答的主旨。

徐家荣,《理财》杂志社社长、总编辑

《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收藏》重新定义了收藏,将其作为一种高端理财方式。目前,房地产市场调控越来越严格,股市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收藏市场正在回暖,或许会成为跑赢通胀的一条捷径。

徐景权,深圳市前海金融创新促进会秘书长、《新金融》杂志总编辑

冯玮瑜老师以细腻的文笔真实再现了她与10件藏品相知相爱的心路历程。在她与众多业内顶尖人士的鉴赏过程中,传授收藏鉴赏知识。她致力于将艺术品打造成消费品,提升普罗大众的生活水平。

郑磊博士,香港CMBl资产管理公司执行董事

从中国(CHINA)和瓷器(china)就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渊源。中国瓷器文化博大精深,冯玮瑜老师以细腻的文笔真实再现了她与10件藏品相知相爱的心路历程。同时,她还邀请众多业内顶尖人士在鉴赏这些藏品的过程中,传授收藏鉴赏知识。

宋三江,深圳久久益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每件国宝瓷器蕴藏着一段传奇动人的故事,无不散发着浓浓的文化气息,令投资人收藏家无不觉得开卷有益。

毛丹平,“Forfune&You,财富智慧你的魅力与幸福”课程创办者、高端理财畅销书《金钱与命运》作者

《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收藏》作者冯玮瑜是BBC录制《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第三季)》纪录片时,邀请的第一位中国大陆收藏家。本书文字雅致婉转,阅读时就好像聆听作者把自己的亲身收藏经历娓娓道来,又可以学到许多理财和收藏专业知识。

后记

本书即将付梓了。此书能够出版发行,首先要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如果不是处身这个伟大的时代,就没有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在我一个小女子身上,根本就不会发生那么多与瓷器的聚合故事。

没有国家的强盛,哪有个人发展的空间?哪谈得上什么艺术?哪谈得上什么收藏?

不是我个人有什么超人能力,而是我身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之中,我生逢其时而已。

本文中所叙述的故事,都是我的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艺术与收藏,其实完全可以融入我们的生活当中,你可以感受到除了柴米油盐外,生活还可以过得更加惬意舒坦。艺术和收藏,正好满足我们内心深处的精神需求。人生苦短,在有限的生命里,因为有了艺术、有了收藏,我们的生活就更加精彩。

感谢在我收藏过程中给我指点和大力帮助的耿宝昌、吕成龙、葛师科、胡妍妍、吴欢、温伟文、黄少棠、林业强、郭学雷、曹建文、金立言、阎焰、曾志芬、李佳、李宝平、于大明、王晶、刘砀、朱绍良、卢庆新、刘尚勇、刘越、杨国辛、范勃、曾波强、张志、王竹、徐瀚平、项立平、连怀恩、陈良玲、唐唏殷、谢忻熹、张迪、温华强、郑里、周俊、李伯延、文玮等老师(排名不分先后),还有所有支持和帮助过我的朋友,因为有你们的见爱和提携,我的收藏之路才可以不走弯路。

本书能够出版,还要多谢中资海派董事长黄河先生。如果没有黄河先生的多次鼓励,我的涂鸦之作只是自我沉吟,自娱自乐,不会出版发行,与广大读者一起分享。

感谢为本书作序或写推荐语的吴欢、吕成龙、万捷、许戈辉、徐家荣、徐景权、郑磊、宋三江、毛丹平等老师(排名不分先后)。谢谢您们的热心推荐。

还要感谢总编辑桂林老师、责任编辑罗丹、特约编辑乔明邦、美术编辑王雪和器物摄影曹勇先生。因为由交稿到出版,时间非常紧迫,桂总、罗丹、王雪和乔先生加班加点,校对、核对资料、版式设计等无不呕心沥血,勤恳认真地做好编辑出版工作。

还要谢谢中资海派公司的努力,中资海派是以出版经济管理类书籍为主,这次毅然决然出版这本既属于艺术收藏类又属于社科、经济类别的书籍,而且抽调该社的精英负责编辑、版面设计等工作,感谢中资海派的勇气和厚爱。

再次深深地感谢广大读者,希望拙作能让你们喜欢,并敬请多提宝贵意见。

《冯玮瑜亲历收藏系列》的第二本已在编辑过程中,很快又能与读者再见面,希望你们能够继续喜欢,你们的喜欢是我写作的动力。

冯玮瑜

2017年1月2日

目录

第1章 前世今生:一件清康熙郎窑红釉梅瓶入藏记

 玮瑜谈收藏与理财:从熟悉、易于了解领域入手进行收藏理财

第2章 飞龙在天:一件元青花龙纹玉壶春瓶入藏记

 玮瑜谈收藏与理财:建立目标,关注市场,等待机会,果断出手

第3章 桃花泛绿:一件清康熙豇豆红釉镗锣洗入藏记

 玮瑜谈收藏与理财:流传有序是艺术品收藏的信心保证

第4章 雨过天青:一件清雍正仿汝釉尊入藏记

 玮瑜谈收藏与理财:知识和眼光决定了回报率

第5章 大道至简:一件北宋定窑刻花双鱼纹碗入藏记

 玮瑜谈收藏与理财:相信常识,秉持定力,不迷信故事

第6章 知白守黑:一件宋代建窑兔毫盏入藏记

 玮瑜谈收藏与理财:低吸高抛的投资原则同样适用于收藏理财

第7章 郎窑私器:一对清康熙郎窑青花过枝翠竹丹凤纹斗笠杯入藏记

 玮瑜谈收藏与理财:收藏需要投入资金,回报也令财富增长

第8章 胭脂如醉:一件清雍正胭脂红釉杯入藏记

 玮瑜谈收藏与理财:稀缺性与回报率是正相关的

第9章 西风东渐:一件清雍正黑地洋彩缠枝花卉纹盘入藏记

 玮瑜谈收藏与理财:长期持有是艺术品投资成功的保证

第10章 疑是玉人来:一对清雍正白釉暗刻葵花杯及杯托入藏记

 玮瑜谈收藏与理财:带着一双审美的眼睛来收藏

后记

序言

优雅大方的玮瑜

吴欢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历史文化)首席专家

著名书画家(著名剧作家吴祖光、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的儿子)

玮瑜做事认真,做人大气,处事大方得体。

作用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具体举措,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批准,2016年12月,“中华传统文化澳门行”在澳门回归17周年纪念日隆重开幕,作为组委会秘书长的玮瑜,与“中华传统文化澳门行”总统筹温伟文先生一起由与展览场地、搭建公司、广告公司、公关公司等各方的谈判,到展位规划方案、展品摆设方案、展览期间的各项活动方案,再到走访各级政府部门、澳门政府相关部门、协助展品的报关出关、统筹嘉宾接待方案……看她忙得不可开交,而她总是笑意盈盈的,好像有总用不完的精力,她带领着组委会高效地工作。我作为组委会总顾问,与玮瑜工作上接触较多,亲眼见证了她专业的素养、负责的态度、敬业的精神,且极具决断力和执行力。“中华传统文化澳门行”能够成功举办,玮瑜功不可没。在她的努力下,本次展览还举办了十多场学术论坛、讲座,吸引了数百家国内、国际权威媒体的争相报道,进一步加强了国与国间、地区与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再一次向世人宣扬了光辉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

她是把做地产的节奏和风格用来做文化事业,做得风风火火,有声有色。

玮瑜乐于助人,热心公益,对于文化事业是为善不甘人后,早在2014年1月22日,玮瑜就个人捐款40万元给广东省博物馆事业发展基金会,以个人绵力去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当时的报纸电视都有广泛报道。而且我还知道,玮瑜对于一些文化团体、一些学术活动时有捐资赞助,只是这些不为大众所知而已。

今天,她把自己的收藏故事与读者分享,让我们了解到艺术界、收藏界有那么多趣事,让我们如身临其境般窥见精彩无比的收藏世界,也看到一个成功的收藏家是如何进行收藏的。成功非侥幸,不是光有钱就能成为收藏家,玮瑜在收藏领域所获得的成功,与她的眼界、决断和细心是分不开的。

知道她事业成功,还真没想到她的文笔是那么流畅,细腻的情感洋溢于字里行间,行云流水,如诗如歌,读她的文章,是一种享受。

希望她的系列丛书能更快、更多地与读者见面。

内容推荐

在《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收藏》这本书中,作者冯玮瑜真实还原了苏富比、佳士得、中国嘉德等全球顶级拍卖行的34场拍卖会,落槌声犹绕耳畔;收录了130多幅美图,超短视距感受10件宫廷藏品的肌肤纹理之美;讲述了一段段藏释离合故事,婉转流淌在字里行间。

同时,冯玮瑜首次分享了她一直遵守、使她长期立于不败之地的三条金律。这三条金律来自于数百次买卖实战和国内外数十位顶尖专家建言。

1、精品意识

2、品相完美

3、流传有序

这不只是一次见识精美艺术品、领略收藏文化的机缘,也是管窥藏品交易内幕、概览艺术品投资的良机,更是“燃灯人”引领你洞悉隐藏在艺术品买卖中的个人、家族及企业财富传承密码,探索艺术品消费蓝海的掘金海图。

编辑推荐

冯玮瑜著的这本《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收藏》是一部艺术品金融与品味经济学完美融合的通心之作,是一盏点燃高净值人士资产配置的指路明灯,是引领个人、家族、企业财富增值之道。

书中,一段段悲欢离合的散聚故事,一个个波云诡谲、跌宕起伏的拍场风云……一个美女藏家的浅呤低唱,一个当代“曲水流觞”般的学者与藏家的交往故事……——为您一一呈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收藏(精)/冯玮瑜亲历收藏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冯玮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方出版传媒集团
商品编码(ISBN) 9787218117355
开本 16开
页数 228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58
出版时间 2017-7-6
首版时间 2017-07
印刷时间 2017-07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图书小类
重量 668
CIP核字 2017091811
中图分类号 K876.32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37
18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68.00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1:5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