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理工学人的诗与世(精)
内容
试读章节

共产党这厢,则把注意力集中于“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这一主题。该年4月12日,在中共中央召开的高级干部会议上,毛泽东号召全党“引为借鉴”。接着,《甲申三百年祭》被印成单行本,作为当时“整风”的参考文件,下发各解放区。

半个世纪后,作为“前车之鉴”语境中的著名文本,《甲申三百年祭》的地位仍然牢固。不过,从学术角度,则出现了质疑、商榷的声音。有人认为郭沫若写作此文时,手边资料不多,因此立论多有站不住脚之处。更有人认为,《甲申三百年祭》是影射史学的集大成者,难言严谨的学术作品。2005年,人民出版社将该文发表后国共阵营的交锋文字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研究、争鸣文章汇集为《(甲申三百年祭)六十年风雨》一书,为这段公案留下了一份档案。

其实,《甲申三百年祭》在发表的当年影响之大,还可以从一个细微处可以窥见,那就是,著名植物学家胡先辅在1944年写作了两首七律诗,诗的题目也叫《甲申三百年祭》。这两首诗,收于《忏庵诗选注》(四川大学出版社),《(甲申三百年祭>六十年风雨》中没有著录。

胡先骕于1916年从美国加州伯克莱大学获得农学学士暨植物学硕士学位,1925年又于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是驰名国际的植物学家。出自这位植物学家之手的诗体《甲申三百年祭》,既有作者对1944年时局的观察,也有对其时个人机遇的感怀,因此值得关注。

诗前有序:甲申三月十九日明怀宗登万寿山自缢殉国,今岁甲申为其三百年祭,抚昔感今,辄成长句。

诗的第一首为:三百周年五甲申,痛余思痛益嚬呻。军饥民困今为亟,寇虐官邪辙又循。覆面漫追亡国咎,拊心翘望建邦新。天人消息应难喻,漆室徒伤事事屯。

第二首为:君非甚暗多炀蔽,臣尽行私少朴忠。闾左脂膏朘欲尽,朝端官府略相通。韦编殷鉴知非远,天禄周邦倘未终。莫咏黍离悲故国,还期告庙饮黄龙。

第一首,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深切忧虑。其中的“军饥民困今为亟,寇虐官邪辙又循”两句,可谓对当时军政大势的概括:经过七年抗战,中国国力日残,军需供应紧张,民生凋敝,而外来之敌日寇犹做困兽之斗,更加横暴,可叹的是,官吏贪腐之风仍然不绝。这一切,无疑都在重蹈覆辙。此处的“辙”,当然指明朝覆亡的事实。末尾两句“天人消息应难喻,漆室徒伤事事屯”中的前句,似与前举二句略有矛盾,因为既然已将事态与明末形势比附,就不该再说“难喻”。“漆室”形容危急的局势,“屯”是艰难之意,“漆室徒伤事事屯”,抒发的是作者对国事日非的悲观感受。

第二首的起始两句“君非甚暗多炀蔽,臣尽行私少朴忠”最值得注意,它们表达的是胡先骕对事态原因的看法。“炀蔽”来源于《韩非子·内储上》,喻意为佞幸擅权,蒙蔽国君。在他看来,作为当时国家领袖的蒋介石,是说得过去的,本身并不“甚暗”,但他被亲近的人蒙蔽,难免行差踏错,至于蒋介石的手下,在胡先辅看来,公忠体国者少,多是营私之徒。国是日非,这些人正是祸首。不过,诗的末尾,作者还是表达了对抗战胜利的期待之情,提醒自己不要陷入悲观情绪之中。

读到这里,自然要问:这篇诗体的《甲申三百年祭》,与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有何关系?

答案是,胡先辅的《甲申三百年祭》,应该是看了郭沫若一文之后有感而作。这不但体现在两篇诗、文的同题上,更明确的证据,来自于诗中“君非甚暗多炀蔽,臣尽行私少朴忠”这两句。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开篇中,在评价崇祯皇帝时,引用了李自成《登极诏》中的两句话:“君非甚暗,孤立而炀蔽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并说此言就是“‘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的雅化”。胡先骕学贯中西,文理兼擅,但毕竟不是明史专家,最大的可能是从郭文中读到了李白成这两句话,认同这一看法,并化人自己的诗中。

值得注意的是,胡先辅的诗,尽管名为《甲申三百年祭》,但并没有涉及任何明朝史事,更没对农民军领袖李自成进行评价,他只是借用“甲申三百年祭”这个题目而已,诗的内容则完全直指时局,弥漫着浓郁的感时伤世情绪。究其原因,固然主要是时局危殆,令人揪心,一向抱有强烈家国情怀的胡先骕不能不忧心大局,而另一方面,也与他本人当时的际遇不无关系。

……

P4-7

作者简介
章诗依,资历媒体人,供职新华社。腾讯·大家签约作者、《经济观察报·观察家》专栏作者。近年派驻香港。著有《电影撞新闻:影像中的无冕》(上海书店出版社)。
后记

“文理兼擅的理工学人”这一系列,选题最初来自于《胡先辅先生年谱长编》。

当时,出于对胡先骕命运及思想的兴趣,读了一些关于他的书,包括《长编》。其中记载,1961年,胡先骕的朋友、同为生物学家的秉志将龙榆生介绍给他,目的应该是通过二人的诗词唱和、交流,给晚年寂寞的胡先骕带来一点快乐。胡、龙结识后,果然联系热络。在1965年一封给龙的信中,胡先骕列举了一批旧学功底深厚的科学家的名字,包括能诗者,其中有秉志、任鸿隽、杨钟健、翁文灏、欧阳翥等人。但这份名单,只是胡先骕顺手写的,未能囊括这一类科学家,比如他自己在信中就说,不知道苏步青也能诗,并请龙帮助联系苏。

这份名单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兴趣。以前只看到过苏步青、华罗庚写的诗,却没想到科学家中能诗者的队伍这么盛大,遂生出一窥全豹的念头。由于胡先骕所列名单中,留下诗作结集的人并不多,我遂把搜索的范围扩大,而最终出现这本书中的符合“文理兼擅的理工学人”这一范畴的群体,与胡先骕所开列名单的面貌已迥不相同。

在搜索、写作过程中,我把选择标准细化为两条:一是这些理工学人基本都留学于欧美名校。全书23人,除吴寿彭一人外,皆符合这一标准。设定这一标准的理由是:经过欧风美雨洗礼的人,犹能诚挚于故国的传统文化,在我看来,更为可贵也更具奇情;二是习惯用诗来记录生活、表达感情,而不是偶一为之者。因为只有将诗与生活、生命融为一体的人,才有作为诗人去观察的价值。本书介绍的23位理工学人,诗艺虽有高下,但在符合这两条标准上没有分别。

写作本书,给予我的教益与享受,要远远大于现在呈现出来的这些文字。这些理工学人,身当文化巨变、政权鼎革之际,他们曾经在时代的巨流中游弋,时代更在他们身上留下刮痕、烙印。他们是各学科的奠基人、翘楚,无不抱有爱国济世情怀,但粗糙、仓促的时代只给了少数人以机会。尽管如此,其人格、才华无不令人景仰。对我而言,对每一个人的发现、搜集资料,及至最后的动笔写作,都是一个备受启迪、熏陶的过程。我为吾国曾产生如许多的优秀人物而倍感骄傲。

然而,必须说明的是,限于材料,我只能给书中的每位人物勾勒一帧剪影,因此这本小书只是一本介绍性质的文字,更深入、系统的研究,有待来日的高明之士。

这本小书成于香江一隅,是我香港岁月的雪泥鸿爪,同时也凝结着许多扶持与合作的回忆。搜集材料、写作成文的过程中,妻子分担了许多工作;《经济观察报》观察家版与腾讯·大家栏目曾慷慨地提供版面,以“章诗依”署名刊发了书中的大部分内容。而读者即时的反馈与鼓励,使我更坚定了这一劳作的意义与价值。所有这一切,都化成了香江时光的美好记忆。

张修智

2016年5月于香港

11月修改于北京

目录

胡先骕的《甲申三百年祭》

周太玄:枕上春涛催梦苦

杨钟健:“四十、五十而无闻焉!”

梁希:江山如此岂徒然

彭桓武:天殷嘱我重斯文

秉志:山村息影倏惊秋

石声汉:愿负手,蓬门看夕照·

顾兆勋:清风明月做吾媒

唐稚松:秦灰中有世稀才

翁文灏:“实则衷心创痛,非可言喻”

翁文灏诗忆“蝉鸣之士”

陈士骅:寒飙日夜扫乾坤

胡秀英:“百草婆婆”的打油诗

阚家蓂:天涯倦客终须托

顾毓琇:春灯照梦到家山

丁文江:生当马革裹君尸

黄万里:好鸟百花丛里舞

钱宝琮:桃根造孽能伤李

童寓:“梓人”的诗篇

吴寿彭:“稀有金属”的愤怒

郑桐荪:海水原难用斗量

王绶琯:在牛棚里仰望星空

欧阳翥:落英如海耀残阳

后记

内容推荐

提起有诗才的理工学人,以往只知道苏步青。其实,民国以降,富诗才的理工学人可谓星汉灿烂,且要么为学科奠基人,要么是个中翘楚。尤为值得一说的是,其中的绝大多数人,命运颠沛、曲折,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缩影。章诗依著的《理工学人的诗与世(精)》集中书写了二十余位雅爱吟咏的理工学人,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基本上都曾留学于欧美名校,并且多为各自所在专业领域里的佼佼者,但同时,都诚挚于中国传统文化;此外,除个别为大众所知外,多鲜为人知。

编辑推荐

章诗依著的《理工学人的诗与世(精)》介绍的23位理工学人,这些理工学人,身当文化巨变、政权鼎革之际,他们曾经在时代的巨流中游弋,时代更在他们身上留下刮痕、烙印。且他们都习惯用诗来记录生活、表达感情,作者认为只有将诗与生活、生命融为一体的人,才有作为诗人去观察的价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理工学人的诗与世(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章诗依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814019
开本 32开
页数 265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7-01
首版时间 2017-01
印刷时间 201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330
CIP核字 2016325593
中图分类号 K826.1
丛书名
印张 8.3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190
135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4:5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