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难得是相逢/郁金香书系
内容
试读章节

怀念父亲的挚友盛澄华先生

盛澄华先生是父亲辛笛在清华大学外文系读书时的好友,他俩是同龄人。二〇一二年父亲和澄华伯伯一起迎来他们的百岁诞辰。在这样的日子里,让我更加怀念这位具有浪漫情怀、才华横溢的父执。在我们家,他也是父亲最经常提到的名字,有关他的个性和轶事,我们少年时代就耳熟能详,常会引起我们的兴趣。六十年代初我到北京去旅游,遵照父亲的嘱咐去拜访澄华伯伯。他很热情,关切地问起父亲的情况,让我感到亲切的是,不仅因为他家和我家一样有许多书,他悉心研究的法国大作家纪德的全集整齐地排列在书橱里,更是因为亲眼看到了这位父亲在家常挂念的才子挚友。只是发现我见到的他已无父亲描述中那种当年的潇洒倜傥了,岁月在他的身上留下了消瘦衰弱的痕迹。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澄华伯伯离世二十多年后,晚年的父亲还惦念着好友的儿子们,希望了解他们的情况。信寄到他们的母亲韩惠连教授工作的外交学院,没想到被退回,也就失去了和他们的联系,父亲不无惆怅。尽管父亲与澄华伯伯是好朋友,但在他们夫妻离异这一变故中,父亲始终同情的是惠连姨,对好友颇有微辞。他常会感叹她真不容易,这样一位职业女性独自把五个儿子抚养培育成人,并坚持出色的教学工作。在父亲去世一年以后,二〇〇五年通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魏东君,我又与他们联系上了,父亲和澄华伯伯在天之灵知道了一定都会很高兴。我把为父亲写的传记《智慧是用水写成的辛笛传》寄给了当时九十三岁的惠连姨和盛氏兄弟,不久收到惠连姨的来信和寄赠的回忆录《轻舟已过万重山》,使我对澄华伯伯当年的留学生涯、在国外与父亲及其他友人的交往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另外还读到友人提及澄华的文字有杨绛姨的《我们仨》、四十年代风靡一时的长篇小说《风萧萧》作者、后去香港的作家徐讦先生的《盛澄华》,以及澄华的学生唐祈、李升恒等先生的追忆文章等,也让我多侧面地了解、认识了澄华伯伯的一生。

盛澄华是浙江萧山人,生于一九一二年,父亲比他略小几个月。大学时代他俩加上同班同学孙晋三常在一起切磋学问,是最要好的朋友,在校园里有三剑客之美称。孙晋三出身于牧师家庭,英文极好,盛澄华第二外语法文学得好,最早在美国人温德教授的课上闻得纪德大名,以后喜读纪德的作品,在大学读书期间就已开始关注这位法国现代作家,并撰写介绍文章。父亲幼年读私塾,中文功底扎实,尽管自十岁起学英文,但对两位好友的外语能力仍很推崇。

他们都爱好文学,课余大量读书。当时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大学生们爱读的作品,澄华读后激动不已,更是身体力行,加入了模仿维特的行列,身穿黄背心,脚蹬长统靴,这样的装束在大学里成为一道可观的风景。更有一些失恋的男生,仿佛也经历了维特式的感情波折,为此寻死觅活。所以在父亲眼里澄华是位浪漫才子,他有反叛的个性,在家事中也可见一斑。暑假期间他回老家萧山,他家在当地很富有,也颇有名。当他得知家族中发生的一些丑事后,怒不可遏,拿起墨笔,在雪白的粉墙上连写一串黑色大字和惊叹号:无耻!无耻!无耻!然后把笔一扔,打道回校。

P3-5

目录

小序

第一辑

怀念父亲的挚友盛澄华先生

杜运燮的朦胧诗

我是沉寂的洪钟

悼念袁可嘉先生

智量师

从《恋人书简》再版想到的

九〇后的桃源人

访丁景唐先生

小屋餐厅的诗吟

读王果近作所想起的

第二辑

许国何须惜此身

纪念徐森玉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逝世四十周年

爱书岂是为身谋

记徐森玉、徐伯郊、王辛笛两代三人与郑振铎的交往

辛笛与《大公报》七十年因缘

怀思

纪念父亲辛笛百年诞辰

忆父亲与大学诗社

重读四叔辛谷的诗

第三辑

《静水流深》自序

《智慧是用水写成的辛笛传》后记

《听水吟集》后记

《记忆辛笛》编后记

《何止为诗痴辛笛》后记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辛笛卷》编后记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杭约赫、陈敬容、唐祈、唐浞卷》编后记

哈若蕙《一片冰心》跋

跋:麦田和湿地的守望者

读汤朔梅诗集《湿地的太阳》

第四辑

中国叶赛宁研究述评

屠格涅夫与《父与子》和《父与子》与巴金

九叶诗人群体形成原因初探

序言

王圣思父亲王辛笛先生健在时是南京《开卷》的作者和读者,而我也一直是《开卷》的读者,曾经也为这份刊物写过一些文字。父亲最后一本散文集《梦馀随笔》就是《开卷文丛》执行主编董宁文先生联系落实的。在病床上父亲拿到刚出版的新书时,脸上露出了微笑,那是自我们母亲病逝后几乎难得一见的笑容。而在父亲的追悼会上,我们赠送给前来悼念的读者们的也正是这本书,仿佛是诗人父亲送给读者的最后一曲天鹅之歌。

二〇一六年新年伊始,承宁文先生约稿,希望能将我近年来撰写父亲及其友人的文章收录为十万字的集子,我没有立刻答应下来,因为没有把握,不知是否写有那么多的字数。在二〇一〇年我已与小姐姐圣珊合作出版过一本《何止为诗痴辛笛》,似乎已把往年所写的文章大多收入其中了。尽管这五年来也写了一些父亲与外公、父亲与友人过往历史的相关文字,但从未考虑过再次结集。当找出这些文字细数之后发现,竟然也有十余万字,若再做些增减,完成宁文的约稿应无问题。文集题目源自父亲赠送旅美诗人张错(振翱)先生的诗句人生难得是相逢,为简明扼要定为《难得是相逢》。立意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很幸运出生在这样一个和睦温馨且充满了浓浓文化和文学氛围的家庭,与父母、与外公(徐森玉)、与大舅(徐伯郊)、与四叔(辛谷)等亲人相逢;也因此有幸能与父亲的友人们(郑振铎、巴金、罗洪、盛澄华、袁可嘉、杜运燮等)及其作品相逢;人生难得是相逢,从我自己来说,恢复高考后,我得以与我的大学良师(王智量)和同学(哈若蕙、汤朔梅)相逢,与我在大学时所喜爱的研究对象(俄罗斯文学家屠格涅夫、叶赛宁及中国九叶诗人们)相逢所有这些都给予我情感上的滋养、精神上的熏陶和灵魂上的启迪,均可称得上是此生难得的相逢。

全书分四辑。第一辑以写父亲的友人为主,其中有我与他们接触的经历,以及我阅读他们诗作后的感悟分析。第二辑主要是关于父亲及亲人长辈们的纪念文字。第三辑是为我所撰写及编辑的书籍和文集所作的自序、后记和编后记,还有为同学著作所写的跋文。第四辑是关于俄国文学与中国及九叶诗派的研究论文。每一辑并未完全按时间顺序排列,而是依据内容来安排。自忖无论文章长短,都是我有感而发的用心之作,有的是我的亲身经历,有的凭借史料而作,有的是思考的结晶,三者或各有侧重,或交织在一起。现在我怀着敬畏之心将此书呈现给读者,期盼与大家分享写作和阅读的心得。

感谢学生王芳在繁忙的教课之余为我校读文稿,并建议取此书名;感谢兄姐圣群和圣珊为我的书稿寻找选配照片而忙碌;更要感谢宁文先生给予的机会和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为出版此书所花费的宝贵精力。

二〇一六年二月于西南一隅

内容推荐

《难得是相逢》作者为著名诗人、翻译家王辛笛的女儿王圣思,分为四个部分,主要围绕其父亲王辛笛的书、翻译以及与盛澄华、郑振铎、徐森玉、徐伯郊等人的交游情况,也有作者所写的书评及其他。作者文笔清新,所述史实独家,情感丰富,叙述优美。

编辑推荐

《难得是相逢》分四辑。第一辑以写父亲的友人为主,其中有作者王圣思与他们接触的经历,以及作者阅读他们诗作后的感悟分析。第二辑主要是关于父亲及亲人长辈们的纪念文字。第三辑是为作者所撰写及编辑的书籍和文集所作的自序、后记和编后记,还有为同学著作所写的跋文。第四辑是关于俄国文学与中国及九叶诗派的研究论文。每一辑并未完全按时间顺序排列,而是依据内容来安排。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难得是相逢/郁金香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圣思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5130748
开本 32开
页数 3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8
出版时间 2017-02-01
首版时间 2017-02
印刷时间 2017-02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40
CIP核字 2016325676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03
131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3: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