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茅盾精选集(世纪文学经典)(精)
内容
试读章节

她冲动地想探索慧的话里的秘密,但又羞怯,不便启齿,她只呆呆地咀嚼那几句话。

慧临走时说,她正计划着找事做,如果找到了职业,也许留在上海领略知识界的风味。

一夜的大风直到天明方才收煞,接着又下起牛毛雨来,景象很是阴森。静女士拉开蚊帐向西窗看时,只见晒台上二房东太太隔夜晾着的衣服在细雨中飘荡,软弱无力,也象是夜来失眠。天空是一片灰色。街上货车木轮的辘辘的重声,从湿空气中传来,分外滞涩。

静不自觉地叹了口气,支起半个身体,惘然朝晒台看。这里露着的衣服中有一件是淡红色的女人衬衫;已经半旧了,但从它的裁制上还可看出这不过是去年的新装,并且暗示衫的主人的身分。

静的思想忽然集中在这件女衫上了。她知道这衫的主人就是二房东家称为新少奶奶的少妇。她想:这件旧红衫如果能够说话,它一定会告诉你整篇的秘密一一它的女主人生活史上最神圣,也许就是最丑恶的一页;这少妇的欢乐,失望,悲哀,总之,在她出嫁的第一年中的经验,这件旧红衫一定是目击的罢?处女的甜蜜的梦做完时,那不可避免的平凡就从你头顶罩下来,直把你压成粉碎。你不得不舍弃一切的理想,停止一切的幻想,让步到不承认有你自己的存在。你无助地暴露在男性的本能的压迫下,只好取消了你的庄严圣洁。处女的理想,和少妇的现实,总是矛盾的;二房东家的少妇,虽然静未尝与之接谈,但也是这么一个温柔,怯弱,幽悒的人儿,该不是例外罢?

静忽然掉下眼泪来。是同情于这个不相识的少妇呢,还是照例的女性的多愁善感,连她自己也不明白。

但这些可厌的思想,很无赖地把她缠缚定了,却是事实。她憎恨这些恶毒思想的无端袭来。她颇自讶:为什么自己失了常态,会想到这些事上。她又归咎于夜来失眠,以至精神烦闷。最后,她又自己宽慰道:这多半是前天慧女士那番古怪闪烁的话引起来的。实在不假,自从慧来访问那天起,静女士心上常若有件事难以解决,她几次拿起书来看,但茫茫地看了几页,便又把书抛开。她本来就不多说话,现在更少说。周围的人们的举动,也在她眼中显出异样来。昨日她在课堂上和抱素说了一句“天气真是烦闷”,猛听得身后一阵笑声,而抱素也怪样地对她微笑。她觉得这都是不怀好意的,是侮辱。

“男子都是坏人!他们接近我们,都不是存了好心!”

慧的话又在耳边响起来。她叹了一口气,无力地让身体滑了下去。正在那时,她仿佛见有一个人头在晒台上一伸,对她房内窥视。她象见了鬼似的,猛将身上的夹被向头面一蒙,同时下意识地想道:“西窗的上半截一定也得赶快用白布遮起来!”

但是这斗然的虚惊却把静从灰色的思潮里拉出来,而多时的兴奋也发生了疲乏,竟意外地又睡着了。

这一天,静没有到学校去。

下午,静接到慧写来的一封信。

静妹:昨日和你谈的计划,全失败了;三方面都已拒绝!

咳!我想不到找事如此困难。我的大哥对我说:“多少西洋

留学生一一学士,硕士,博士,回国后也找不到事呢。象你

那样只吃过两年外国饭的,虽然懂得几句外国话,只好到洋

行里做个跑楼;然而洋行里也不用女跑楼!”

我不怪大哥的话没理,我只怪他为什么我找不到事他

反倒自喜幸而料着似的。嫂嫂的话尤其难受,她劝大哥说:

“慧妹本来何必定要找事做,有你哥哥在,还怕少吃一口苦

粥饭么。”我听了这话,比尖刀刺心还痛呢!

P6-7

作者简介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嘉兴人,现代作家及文学评论家。党员,曾任文化部长。1928年发表首部小说《蚀》,开始了文学创作之路,1927年至1937年是其文学创作的高峰期,中篇小说《路》《三人行》和长篇小说《子夜》都是此间完成的。除了中长篇小说之外,茅盾还写有《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等很好短篇小说,以及大量杂文,文艺评论和作家研究专论等。
目录

茅盾创作道路

长篇小说

 幻灭

 动摇

 追求

中短篇小说

 诗与散文

 林家铺子

 春蚕

 创作要目

序言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省桐乡县乌镇人。革命文学家和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茅盾出生于一个世代书香门第,父亲沈永锡是一位医生,是当时的“维新派”人物,注重自然科学,希望儿子将来学“实业”。由于父亲早逝,茅盾是在母亲的一手教育下成长的。中学时代的茅盾便积极地投身到辛亥革命浪潮中去,但革命并没有给人们带来希望,茅盾在反对新学监“整顿”校风的学潮中被嘉兴府中学斥退后转入杭州的安定中学。1913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预科三年期满后,由于家境窘迫,茅盾于1916年8月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工作,并开始翻译、编纂中外书籍,在《学生杂志》《学灯》等刊物上发表文章。

五四运动时期,茅盾便以新文学运动的积极拥护者和参加者的姿态为之呐喊助威,他在1920年初就发表了《现在文学家的责任是什么?》和《新旧文学平议之评议》等论文,较早地大力提倡“文学为人生”的艺术主张。1921年“文学研究会”的成立以及它所倡导的文学主张,与作为中坚力量的茅盾关系密切。同年,茅盾接手了《小说月报》的主编工作,使得这个刊物成为“文学研究会”作家进行新文学创作、向封建文学进攻的坚固阵地。这一时期,茅盾写了一大批文学论文,阐述和完善“为人生的艺术”的观念。

茅盾是最早从事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革命知识分子之一。1920年他参加了上海马克思主义小组的活动,1921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批党员,参与了党的筹建工作,并积极地投身子党所领导的社会斗争。1924年茅盾参加了党所创办的上海大学的教学工作,培养了一大批革命干部和知识青年。1925年茅盾直接参加了五卅运动,写下了许多杂文,鞭挞反动派,讴歌勇于斗争的战士。1926年初茅盾离沪赴粤,参加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开始他在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任秘书。“中山舰事件”爆发后,茅盾回到上海任国民通讯社主编。年底北伐军攻克武汉后抵武昌,先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教官,后调《民国日报》任主笔,兼任武汉中山大学文学院教授。从1925年到1927年,茅盾一直处在革命运动的旋涡中心,他接触了大量的人和事,这一段丰富的政治生活,为他以后的小说创作提供了素材。

1927年的四一二政变,给中国许许多多思想上没有足够准备的革命知识分子带来了精神上的沉重打击。不可否认,茅盾正是在血与火的斗争中经历了几番痛苦的精神斗争后,在一种极为痛苦的矛盾心境中转入创作活动的。7月,汪精卫在武汉举行反共会议,茅盾从武汉转去南昌,结果在牯岭受阻,直至8月才回到上海。在此期间,茅盾完成了三部曲《蚀》。

……

《风景谈》是一幅充满着勃勃生机的生活图画,它反映出延安人民革命生活的风貌,讴歌了革命战士的博大的胸怀。它不仅仅是对黄土高原雄伟壮观的景物的抒写,而且是对一种新生活的向往和赞美,是对延安精神的崇高景仰。它是对眼前那种“使得河水也似在笑”的大生产革命热情的讴歌,是对创造着第二自然的“弥漫着生命力的人”的顶礼膜拜。作品要表现的是:“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

《白杨礼赞》也是一篇借景抒情,具有浓郁象征色彩的作品。它蕴藏着诗样的情愫,使一个客观对应物在精湛的艺术描写中赋有人格化了的生命力,洋溢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作品将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得浑然一体,以细腻描写白杨树的外形来隐喻革命者的形象,用许多局部的细节描写组成了一组组象征性的意象群,而最后又以“画龙点睛”的笔法“点化”出作品的象征对应物,从而使题意异常鲜明豁亮。

1939年至1944年,茅盾创作了长篇小说《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中篇小说《走上岗位》,短篇小说集《委屈》《耶稣之死》,散文集《见闻杂记》《时间的记录》《劫后拾遗》《归途杂拾》等。《腐蚀》旨在暴露国民党法西斯的特务统治的黑暗,作品以1940年至1941年的重庆为背景,通过主人公赵惠明的生活经历和复杂的心灵历程,抨击了国民党特务组织推行内战,破坏抗日的丑恶行径,同时讴歌了小昭、K和萍以及以《新华日报》为代表的进步正义力量。

抗战胜利后,茅盾受了朋友们的鼓励,于1945年写了剧本《清明前后》。剧本揭露了国民党统治的危机,反映民主运动的高涨。然而这部作品因存在着明显的概念化倾向,艺术上就显得比较粗糙。

新中国成立以后,茅盾担任文化部长。他停止了文学创作,主要文学活动是撰写大量的文学评论,奖掖和扶持文学新人。1979年11月在全国第四次文代会上,茅盾当选为中国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81年3月27日,茅盾病逝于北京。

内容推荐

由茅盾著的《茅盾精选集(世纪文学经典)(精)》收入茅盾的“蚀”三部曲和中篇代表作《春蚕》《林家铺子》等。

《蚀》是茅盾小说的处女作,它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以后,很快就引起了巨大反响。这是一部反映动荡年代里知识分子真实心态的深刻之作,其中对革命知识分子心灵世界的描摹是当时的许多作品所不能企及的。它由三个系列中篇组成:《幻灭》《动摇》《追求》,各自独立成篇,又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整个作品是以大革命前后一群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生活经历和心灵历程为题材,深刻地揭示了革命营垒中林林总总的矛盾和在动荡斗争中的阶级分化。

《林家铺子》写于1932年6月18日,它叙述的是“一?二八”前后江南某小镇林家杂货小店倒闭过程的故事。小说以林老板的挣扎与破产为情节主线,以林小姐婚姻纠葛为副线,两者交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有起有伏,分层铺开,又收放自如,首尾照应。作品以林老板与黑麻子、卜局长之间的冲突为主要矛盾,又以若干小事件作为多头线索,展开纷繁的细节描写,使得情节发展有张有弛,有徐有疾,有主有次,而在纷繁复杂中又显得井然有序,无懈可击。

《春蚕》通过描写20世纪30年代中日淞沪战役前后,江南农村蚕农老通宝一家的养蚕“丰收成灾”的悲惨事实,形象地揭示出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给中国农民带来的民族灾难;展示了中国商业资本家和官僚阶级由于转嫁危机与农民阶级形成的尖锐矛盾;同时勾勒了两代中国农民不同的思想与行为,预示着他们所走的不同道路

编辑推荐

1.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一页,他以大量写实主义风格的创作,丰厚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为后来的文学发展提供了典范和启示。读中国文学,不能不读茅盾的作品。

2.茅盾的小说也是一幅长长时代画卷,记录时代脉搏、描摹世态风情、展示人性复杂,在时代的印记上带着不过时、不落伍、不浮夸的因子,值得几代国人品读、揣摩。

3.本书是茅盾小说作品的精选集,一本书,囊括一个作家的创作脉络和创作精华。

《茅盾精选集(世纪文学经典)(精)》由茅盾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茅盾精选集(世纪文学经典)(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茅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240769
开本 32开
页数 377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30
出版时间 2016-08
首版时间 2016-08
印刷时间 2016-08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484
CIP核字 2016014068
中图分类号 I246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2
150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36.00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3:5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