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世界国名的故事/名称文化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目前,全世界共有190多个独立的国家,它们都各有自己的名字,使之与其它国家区别开来。国名既承载着各国的历史、传统等文化信息,也传递着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所创造出来的文明信息。本书介绍了世界上上百个国家名字的故事。趣味无穷的国名知识,既可以激发我们探索各个民族、各个国家文明史的必趣,又可以拓展我们的知识视野,增强我们的理解力,客观对待其他民族的文化传统,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

内容推荐

国名既承载着各国的历史、传统等文化信息,也传递着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所创造出来的文明信息。

国名来源与含义极为丰富,也相当复杂。各国国名,或历史悠久,传承不变;或随政局变化,屡有更改。有的国名体现了本国的民族文化传统,有的则是外来殖民者所强加。国名含义既有富含文化寓意的,也有源自趣闻传说的,更有为殖民者随意取之,甚至是误会所致的。

我们透过国名或国号的变动表象,可以追寻各国政治文明演进的历史轨迹,加深对全球化和多元文化背景下文明差异的认识。趣味无穷的国名知识,既可以激发我们探索各个民族、各个国家文明史的必趣,又可以拓展我们的知识视野,增强我们的理解力,客观对待其他民族的文化传统。

目录

序言1

太阳升起的地方

 ——亚洲1

 日出之国:日本国名由来/3

 蒙古国名史话/7

 朝鲜和韩国国名来历/9

 南方越人之国越南/13

 占族人的住地:柬埔寨/16

 万象之邦:老挝国名起源/18

 黄袍佛国:泰国国名由来/21

 狮子岛:新加坡国名由来/23

 菲力浦王子之地:菲律宾/26

 印度河流域的国度:印度/28

 山上人的国家:阿富汗/32

 纯洁的土地:巴基斯坦/35

 黄麻之国:孟加拉国名由来/38

 自由人的土地:哈萨克斯坦/40

 阿拉伯福地:沙特阿拉伯/43

 两河流域之间:伊拉克/47

 高贵与光明之地:伊朗/50

 与神角力的人:以色列/53

 腓力斯丁人之地:巴勒斯坦国/56

 勇敢的火鸡:土耳其国名史话/5g

 附录:其他亚洲国家国名来历/63

以东方公主命名的

大陆:欧洲65

 欧洲锯木场:瑞典/68

 琥珀之乡:波罗的海三国/70

 划独木舟的人:俄罗斯/74

 杂色多彩之岛:英国/78

 人民的国家:德国/82

 东欧平原:波兰/85

 捷克和斯洛伐克国名史话/88

 东方王国:奥地利国名由来/91

 自由的国度:法国/94

 森林之地:荷兰国名史话/99

 野兔之国:西班牙国名由来/102

 温暖的港湾:葡萄牙/105

 海尔维希亚联邦:瑞士/108

 从罗马来的人之国:罗马尼亚/111

 小牛生长的乐园:意大利/114

 海伦人的住地:希腊/117

 附录:其他欧洲国家国名来历/120

没有寒冷的地方:

非洲123

 尼罗河的赠礼:埃及/126

 白人居住之地:利比亚/129

 光明女神之国:突尼斯/131

 沙漠之狐:阿尔及利亚/133

 日落之乡:摩洛哥国名由来/135

 皇帝驻骅地:马里国名由来/137

 黑人之国:毛里塔尼亚/140

 黑人土地:几内亚国名由来/142

 黄金之国:加纳国名史话/144

 赤道黑人土地:赤道几内亚/146

 黑人之国:苏丹国名由来/148

 非洲中央之地:中非/151

 阳光普照之地:埃塞俄比亚/152

 奶牛或山羊之国:索马里/155

 溪流汇合的黑人土地:坦桑尼亚/157

 巨大的河流:赞比亚/160

 鸵鸟:肯尼亚国名趣谈/162

 光明到来之地:莫桑比克/164

 马尔伽什人之地马达加斯加/166

 印度洋上的钥匙:毛里求斯/169

 遥远的干燥平地:纳米比亚/171

 石头之家:津巴布韦/173

 彩虹国度:南非国名史话/175

 附录:其他非洲国家国名来历/178

南方大洋中的陆地:

大洋洲181

 未知的南方大陆:澳大利亚/183

 白云的故乡:新西兰/186

 最大的岛:斐济国名由来/189

 平安与和平之地:所罗门群岛/191

 圣地与神岛.汤加国名史话/195

 附录其他大洋洲国家国名来历/196

最幸运的“新大陆”:

美洲197

 枫叶之国:加拿大国名由来/200

 山姆大叔.美国国名史话/203

 阿兹特克族战神:墨西哥/206

 森林茂密的土地:危地马拉/209

 鱼米之乡:巴拿马国名史话/211

 岛屿和浅滩:巴哈马/213

 加勒比海的绿色鳄鱼:古巴/216

 小威尼斯:委内瑞拉/218

 哥伦布之地:哥伦比亚/221

 玉米起源地:秘鲁国名由来/223

 红木:巴西国名由来/226

 世界的边缘:智利国名史话/229

 白银之国:阿根廷国名由来/232

 附录:其他美洲国家国名来历/235

试读章节

蒙古国名史话

蒙古是蒙古国(The State of Mongolia)的简称,位于亚洲中部的内陆,北与俄罗斯为邻,东、南、西三面与中国交界,面积约为156.7万平方公里,人口275万(2004年),首都乌兰巴托(Ulanbator)。

蒙古既是国家名称也是民族名称。蒙古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而蒙古族却是一古老的民族。关于蒙古名称的起源,众说纷纭。有的说源于山名,是“银”的意思;有的说源自居住在蒙古高原一部落的分支,意为“孱弱”和“淳朴”;又有的说是因成吉思汗“剿定诸国故日蒙,取居中驭外之义故日古”。还有的认为是“永恒的河”,或为“长生(或永恒)的部族之意”;还有人认为是“勇悍无畏”的含义,等等。

不管“蒙古”一词的含义是什么,它的同音异译名称在唐代中国已经出现,见之于《旧唐书》,这也是关于蒙古族名的最早记载。《旧唐书·北狄传》在叙述室韦时写道“其河源出突厥东北界俱伦泊,屈曲东流,经西室韦界,又东经大室韦界,又东经蒙兀室韦之北。”根据波斯史家拉施特著作《史集》所载,蒙古的最初读音是“Mtlinku”,同蒙兀音一致。可见,唐朝时蒙古是我国北方民族室韦诸部落中的一个,即为室韦人的一支,居住在今额尔古纳河的上游。这个部落在《新唐书》中称为“蒙瓦”,《宋史》中则有“蒙古”之称,而《辽史》中称其为“萌古”,金人称之为“蒙兀”,或称“萌骨”;此外,散见于宋、辽、金时的汉籍文献中的名称,还有“萌古”、“朦骨”、“蒙古里”、“萌古斯”、“萌古子”、“盲骨子”、“萌骨”等几十种,它们都是“蒙古”的同名异译。直接以蒙古一词称之始的,见于无名氏《炀王江上录》,这是女真人对蒙古人的称呼。

唐朝末年,蒙兀所属的北狄室韦诸部落之一的塔塔儿部逐渐强大起来,并形成以塔塔儿部为核心的部落联盟。“塔塔儿”,由于中原人称之为“鞑靼”,所以这些室韦部落也自称“鞑靼”。这一名称往往与蒙古等同,南宋“边吏因以蒙鞑称之”,显然来源于“蒙兀”与“鞑靼”的结合。随着蒙兀部强大并统一室韦诸部,1206年各部落贵族在斡难河畔举行忽里台(大朝会),铁木真被奉为“大汗”,上尊号称“成吉思汗”,国号为大蒙古国。至忽必烈元朝时,“鞑靼”一词遂由“蒙古”取而代之,蒙古也由部落名称变为民族称呼。

统一的蒙古谱写了亚洲绝大部分以及中东欧历史的新篇章。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多次西征,凭借强势迅猛的骑兵和血腥的征服,改变了世界上这块最大大陆的格局。在13世纪上半叶的几十年时间里,被称为“上帝之鞭”的蒙古人的铁蹄扫荡了大部分欧亚大陆,甚至也踏上了非洲、东南亚以及朝鲜半岛、日本的土地,建立了历史上最庞大的帝国。虽然这个帝国不久即分崩离析,但其余响至今犹在。

13世纪60年代以后,蒙古帝国分化为金帐汗国(也称钦察汗国,东起也儿的石河,西到斡罗思,南起巴尔喀什湖、里海、黑海,北到北极圈附近)、伊儿汗国(东起阿姆河,西迄小亚细亚,北接金帐汗国,南至印度洋)、窝阔台汗国(以塔尔巴哈台为中心的阿尔泰山地区)、察合台汗国(阿姆河以东的中亚西亚、谢米列契和今天的新疆天山南北)和入主中原的元帝国。但是,元朝皇帝名义上仍然是蒙古大汗的继承者。一般而论,占人口极少数的外族统治有两种命运,一种是被当地民族同化,另一种是其政权被推翻,而蒙古人并未能改变这样的命运。14世纪中叶以前,四大汗国皆被当地的民族文化同化,入主中原的忽必烈后裔又回到了其先民游牧的蒙古高原。

回到草原的蒙古各部,除了达延汗时期外,一直因内讧而陷于长期的割据状态,分成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并与明朝形成北南对峙局面。1636年,漠南蒙古49旗王公尊奉清太宗皇太极为可汗。皇太极旋即设立了蒙古承政(俗称蒙古衙门),负责处理蒙古事务。1638年,漠北蒙古与清朝建立臣属关系,清太宗又把蒙古承政改为理藩院。到18世纪80年代葛尔丹被击败时,清王朝已经征服了整个蒙古。从区划上看,清朝把整个蒙古分为外藩蒙古和内属蒙古两部分,外藩蒙古又分为外札萨克蒙古和内札萨克蒙古,约相当于后来常说的外蒙古和内蒙古,皆受理藩院管辖。

19世纪,晚清遭遇了前所未有内外交困。在西方列强武力进攻和威慑面前,大清帝国屡挫屡退,而急欲东扩的沙俄也在北疆趁火打劫,并相继占领外兴安岭和黑龙江下游地区,以及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甚至还把外蒙古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从最初的哥萨克骑兵,到露骨实施侵略的戈洛文、穆拉约维夫,再到实施兼并蒙藏汉之全部东方的巴德玛耶夫商业公司,沙俄侵略晚清之内、外蒙古时可谓不择手段,它怂恿、策动蒙古王公分裂,并向它投靠。1911年,外蒙古僧侣上层和贵族王公请求沙俄支持保护,俄军进驻库伦(今乌兰巴托)。当年12月1日,库伦活佛哲布尊丹巴宣布外蒙古“独立”,建立“蒙古国”政府。随即,沙俄又向南进军,意欲占领内蒙古,但被击败。1915年6月,“蒙古国”宣布取消“独立”,改称“自治”。1921年7月,在苏联红军的帮助下,苏赫巴托和乔巴山领导蒙古人民义勇军进占库伦,宣布建立“君主立宪”的人民革命政府。1924年,“蒙古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布成立。1945年2月,英、美、苏三国首脑雅尔塔会议规定,“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并以此作为苏联红军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之一。1946年1月5日,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但在苏联霸权主义者的控制下,独立后的蒙古无论政治、经济还是军事、外交,都成为苏联的附庸,甚至还放弃自己的文字,转而用以俄文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苏联解体以后,1992年2月改名称为“蒙古国”。

P7-9

序言

人类来自于自然界,从属于自然界。人类文明自产生之日起,其发展过程即呈现出复杂性、多元性的趋势,从而造成这样一个结果,就是多姿多彩的自然环境和各具特色的社会环境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客观世界。既然人类从属于自然界,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就必然地受到生物多样性规律的支配,因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各文明之间的差异性。人类文明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文化发展的多元性,这种特征体现在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历史进程中,而且反映在每个国家的称号或名字上。

人类是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创遣者。人有人名,国有国号。我们作为个体的每个人,自己的名字通常是由父母及其他长辈赋予的。而所谓的“国号”或“国名”,即指国家的称号或名字。从简单的现象上看,国号或国名只是一个名称而已,其实不然,因为在每一个国号或国名之中,无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子。国名既承载着各国的历史、传统等文化信息,也传递着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所创造出来的文明信息。一般说来,古人的命名仪式较为庄重,而今天给新生儿命名的过程要简单得多。相比之下,国家的命名则有所不同,尤其从古代延续下来的那些历史悠久的国家,它们的名过程称由来、起源往往带有随意性、偶然性的特点。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延续至今的国名,它们的命名似乎缺少古人命名的那种郑重其事,多与一些民间传说或趣闻故事相联系。

进入文明时代以后,国家作为一种政治实体,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和各种利益集团均在其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政权的更迭,那些取得了统治权力的政治集团,通常会对原来的国名加以变更,使之更符合自己的愿望。所以,与相对稳定的人名不同的是,国号或国名实际上经常处于变动之中。

就文明古老的中国而论,自2000年前的汉代起,诸多由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常被人们称为“中国”。但是,从未有任何一个封建王朝把“中国”作为自己的国名,而是以夏、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等作为正式国号。虽然我们说不清,古代中国究竟留下了多少国号,但可以肯定的是,作为国名简称的“中国”二字,直到建立“中华民国”建立时才正式出现。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依然把“中国”作为自己的简称。

目前,全世界共有190多个独立的国家,它们都各有自己的名字,使之与其它国家区别开来。作为国家在对外交往中正式使用的称号,国名或国号的作用与意义,远超出人们的一般理解。其实,不仅各国名称的由来是千奇百怪,其含义也是形形色色,这里择其要列举如下:

第一,与地理方位有关的国名。如日本因其位于东半球,作为国名的含义为“日出之国”、“太阳升起的地方”;奥地利最早是查理大帝在多瑙河谷地区建立的东部边区,因而在德语中意即“东方王国”;东帝汶位于努沙登加拉群岛最东边,而印尼语“帝汶”就是“东方”之意;不丹国名出自梵文,意为“西藏的边陲”;也门是“右边”的意思,即站在麦加,面向东方,也门即在其右;摩洛哥国名源于阿拉伯语“马格里布”的转音,意为“遥远的西方”、“日落之乡”。此外,南非、中非、中国更是以方位确定国名的典型。

第二,与大海相联系的国名。印度尼西亚国名由希腊文“水”(indos)和“岛”(neSos)两个字组成,意思是“海岛之国”;葡萄牙国名来源于它的第二大城市波尔图,意即“温暖的港湾”;阿尔及利亚国名在阿拉伯语中有“群岛”的意思,指被沙漠包围的绿洲;新西兰国名来源于荷兰语,可以解释为“新的海中陆地”;科特迪瓦国名来自法语,是对“象牙海岸”的译音;在阿拉伯语中,巴林国名的的含义为“两个海”。伯利兹国名源于法语词汇“灯塔”、“航标”,巴哈马国名的西班牙语意为“浅滩”,马尔代夫的梵文含义是“岛屿”,塞浦路斯的希腊语意为“产铜之岛”。

第三,源于河流、湖泊、山川、太阳等自然因素的国名。如伊拉克位于水网密布的两河流域,波斯语形象地称其为“血管”;印度国名来源于孕育着南亚次大陆文明的印度河,在梵文中表示“江河”、“海洋”。其它以河流命名的国家还有刚果、扎伊尔、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尼日尔、冈比亚、赞比亚、加蓬、约旦、巴拉圭、乌拉圭等,而国名起源于湖泊名的国家则有坦桑尼亚、乍得、马拉维等。立陶宛国名来自民族名,意思是“多雨水的国家”。洪都拉斯国名的西班牙语意为“深水”、“无底深渊”,科摩罗的阿拉伯语意为“月亮”,朝鲜国名取“朝日鲜明”之义,智利国名在印加语中指“寒冷的地方”,埃塞俄比亚在古希腊语中指“被太阳晒黑的人聚居的地方”,阿塞拜疆在阿拉伯语中可以解释为“火的国家”。

第四,来源于境内动植物名称的国名。巴西国名来自葡萄牙语,因境内生产特有的名贵木材而得名;秘鲁国名源于印第安语,意为“粮仓”、“玉米秆”;西班牙国名来自腓尼基语,意为“野兔国”;新加坡的国名与首都名相同,语义为“狮子岛”;索马里国名源于索马里语,意为“奶牛或山羊的乳汁”;巴拿马国名来自印第安语,意思是“鱼乡”、“渔村”;喀麦隆国名源于葡萄牙语,意为“大龙虾”;意大利国名为希腊语化形式,意指“牧羊场”或“小牛生长的乐园”。还有,肯尼亚在班图语中意为“鸵鸟”,马里在曼丁哥语中意为“河马”,塞拉利昂在葡萄牙语中意为“狮子山”,文莱国名在马来语中意指“芒果”。

第五,源于城市名、省名、州名、洲名的国名。科威特是一名四用,即国名、首都名、省名、省会名,意为“小城堡”。卢森堡、摩纳哥等国名均与首都同名,前者在古德语中指“山丘小城堡”,后者起源于古希腊人殖民地,原意是“僧侣”。希腊国名源于伊庇鲁斯的同名希腊州,以后成为整个希腊世界的通称;荷兰国名来自低地国家的荷兰省,日耳曼语意为“森林之地”;瑞士国名来自施维茨州名,在古高德语中意指“焚烧”。美国国名起源于美洲,它的全称是The Unil;ed States of America(USA),有时简称为United Slates(US),其中America为一词两译,即“亚美利加”指整个美洲,而“美利坚”仅指北美地区的美国;澳大利亚国名的拉丁文原意为“未知的南方大陆”,后来成为“澳洲”的通称。

第六,与民族名、家族名、人名或神等有关的国名。所罗门群岛名称源于《旧约全书》记载的所罗门王。阿富汗因国内主要民族而得名,其古波斯语意为“山上人”;波兰国名源于民族名,指“波兰人居住的地方”;罗马尼亚国名来自罗马尼亚族,意即“从罗马来的人的国家”;巴勒斯坦国名源于古代海上民族,希腊语称为“腓力斯人丁之地”;德意志名称来自古德语,意指“人民的国家”;越族(京族)在越南占主导地位,国名含义即是“南方的越人国家”;沙特阿拉伯因统治家族沙特而得名,“沙特”意为“幸福”。哥伦比亚国名来自发现“新大陆”的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毛里求斯国名来自莫里斯王子。菲律宾国名来自西班牙王储菲利浦,这是以外国人名作为国名的唯一亚洲国家。在希伯来中,以色列的含义是“与神角力的人”。在拉丁语中,梵蒂冈意为“先知之地”。

第七,寓意为自由、勇敢等意义的国名。法国(法兰西)名称源于日耳曼人的法兰克部落,意为“自由人”;土耳其国名源于蒙古语,意为“勇敢的”、“强有力的”;比利时国名来源于古此利其人,在克尔特语中意为“勇敢”、“尚武”;蒙古既是国家名称也是民族名称,其含义是“勇敢”、“朴素”;哈萨克斯坦在突厥语中指“哈萨克的国家”或“自由之民生活的地方”。厄立特里亚国名由希腊文演变而来,意为“红色”,但其古称“耶迪里·杰额兹”就含有“自由人之地”的意思。

第八,误会中而来的国名。西方殖民者登陆之初,几内亚土著人以为是魔鬼来临,就大声叫喊起采“几内亚!几内亚!”西方人便把几内亚误用为当地的称呼。马达加斯国名由来是因葡萄牙人的错误所致,他们把它误为摩加迪沙王国。其实,美国国名中也有误会的成份。哥伦布发现美洲后却始终误认为印度,而后来又被误用为“亚美利加”。这样一误再误,美洲的名字就延用了下来。此外,还有错误的拼音和错误的读法,如加拿大国名的含义是“村落”、“棚屋”,是因法国探险家雅克-卡蒂尔的误会所致。

总而言之,国名来源与含义极为丰富,也相当复杂,但又非常有趣。透过国名或国号的变动表象,我们可以追寻各国政治文明演进的历史轨迹,加深对全球化和多元文化背景下文明差异的认识。趣味无穷的国名知识,既可以激发我们探索各个民族、各个国家文明史的兴趣,又可以拓展我们的知识视野,增强我们的理解力,从而客观对待其他民族的文化传统,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如果广大读者能从本书中有所收获,那将是我们的最大欣慰。

本书由姜守明教授主编,下列人员参加了具体的编写工作:姜守明(南京师范大学)、周婕(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刘启鹏(哈尔滨学院)、张烁(南京师范大学)、贾雯(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刘婕(南京师范大学)、曾金海(南京师范大学)、杨玲(南京大学)、徐梦瑶(南京大学)、还星(南京大学)、吕桂霞(聊城大学)、张宁(南京晓庄学院)、巫婴非(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全书由主编负责统稿,由副主编刘启鹏负责图片的搜集、整理。

我们在本书付梓之际,衷心地感谢傅光中先生、秦超先生的热忱帮助,衷心地感谢山东画报出版社的大力支持。由于时间与知识所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姜守明

2007年3月6日于金陵月光书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世界国名的故事/名称文化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姜守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134770
开本 16开
页数 2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5
出版时间 2007-05-01
首版时间 2007-05-01
印刷时间 2007-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图书小类
重量 0.3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1-49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2
出版地 山东
229
151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3:5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