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瀛海探径 |
内容 | 作者简介 汪品先是1991年当选的中科院院士,是靠前有名的深海探索科学家汪品先是1991年当选的中科院院士,是靠前有名的深海探索科学家。 目录 走向深海 向蓝色世界进军 深海研究和新世纪的地球科学 试谈中西海洋文化的比较——从郑和下西洋说起 从战略高度确定我国的海洋国策迫在眉睫 从海底观察地球——地球系统的第三个观测平台 海底之争和科技界的历史责任 深海使命——海洋经济与未来上海 人类与海洋 大洋钻探:钻到海底之下,揭开地球秘密 深海的机遇和中国的选择 创新思维 思想活跃与科学创新 选拔学术带头人不宜“拔苗助长” 寻求科学创新之路——试谈我国地球科学中的思想方法与学风问题 走向海洋之路 科研道德的文化根基 防治创新路上的流行病 当年那一叶小舟 研究,研究生,研究生导师 创新的障碍究竟在哪里——致《文汇报》编辑部的公开信 直面科学创新的文化障碍 上天 入地 下海 如何重建创新文化的自信心 汉语被挤出科学,还是科学融入汉语 “海派”文化与科技创新 治理科学界的精神环境污染 科海觅趣 戏说跨世纪 编制地球的“万年历” 破冰之旅:北冰洋今昔谈 大科学要有大视野 《十万个为什么(海洋卷)》选载 人与大海——主编的话 为什么哥伦布会把美洲当作印度 美洲真的是哥伦布发现的吗 “泰坦尼克”号的遗骸是怎样发现的 为什么要花巨额经费打捞“南海一号”沉船 瓦萨博物馆为什么出名 为什么加勒比海盗名气那么大 北欧中世纪的维京人都是海盗吗 深海真的有水怪吗 为什么深海动物长得特别大 老年 华夏山水的由来——引言 报刊掠影 科学界检讨院士制度 锲而不舍的中国海洋科学家 中国版“老人与海” 深海守望者 海洋强国,从“绿色”迈向“深蓝” 我们可以用汉语开国际会议 中国成为科技强国还缺什么 听同济大学院士公选课寻找科学表达的“幽默”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充满海洋科学家汪品先院士科学人文思考的科学哲学读本。长期担任国家海洋战略咨询工作与国际深海科研前沿的中科院院士,汪品先教授无疑是极有思想和胆略的科学大家。本书汇聚汪院士多年来有代表性的论著40多篇,分成走向深海、创新思维、科海觅趣、报刊掠影等四个部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瀛海探径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汪品先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4485111 |
开本 | 21cm |
页数 | 308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250千字 |
出版时间 | 2018-07-01 |
首版时间 | 2018-07-01 |
印刷时间 | 2018-07-01 |
正文语种 | CHI |
读者对象 | 本书适合在校大学生阅读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N02-53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45.00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