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在线革命(网络空间的权利表达与正义实现)/互联网与社会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我们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公民记者”、网络舆论的崛起,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垄断格局,世界不再是单声道——众声喧哗、“声声”不息从此将成为常态。未来的互联网可能存在两种不断博弈、竞争的力量。一股是集结了大公司、企业、媒体巨头的传统势力,另一股是由积极民众、草根组织和无政府主义者等组成的开放的、扁平化的网络阵地。然而,当互联网为这两股力量提供空间之时,最根本的“人”也从“现实的”、“有限的”主体变成了“网络化”、“虚拟化”的代码之后,他们会发生怎样的转变?例如,他们将如何认识自己?如何看待权利及其实现?如何建构网上全新的“自我”,以及会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在线革命(网络空间的权利表达与正义实现)》试图阐释“网络空间的个体认同和公民表达”究竟是如何展开的。本书由杨吉、张解放著。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作为权利表达的网络舆论

 第一节 “华南虎”风波:众声喧哗下的理性表达

虎、虎、华南虎!

“正龙拍虎”的失败与“网络民意”的胜利

 第二节 中国网络舆论的兴起

“孙志刚事件”的标本意义

“如果没有网络……”

网络问政:风生水起

2003年:爆发的“沉默的大多数”

 第三节 权利如何表达:主体、机制与运行

问题的提出

“看不见的人群”是谁:网络舆论能否真正代表民意?

网络舆论的形成

 第四节 网络讨论的“阿喀琉斯之踵”

网络讨论的“想象之中”与“预料之外”

“匿名”的绊脚石

“平等性”的真相

男女有别与话语方式

第二章 互联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第一节公私分野

两种自由的理路

汉娜·阿伦特的理想状态

哈贝马斯的承继与发扬

公私再审视

 第二节 网络如何公共?

否定性批判

网络空间与公共精神之契台

 第三节 媒体形态与种类

后吉布森时代的网络空间

Web 2.0形态下的网络应用

它们改变了什么?

第三章 网络公民社会的崛起

 第一节 公民意识的觉醒与网上的自我

从网民到网络公民

权利之源及其展开

呈现和认同之辨

 第二节 网络公共事件全解析

践行民主诉求新策略

网络舆情的发生逻辑

异化与消解

 第三节 网络公共领域的建构

原则的提出

保持开放与平等

鼓励对话与慎议

营造归属与融合

第四章 网络空间的规制及其实践

 第一节 铁笼抑或乌托邦

科技的反扑

互联网的自由与秩序之争

三个故事文本

 第二节 规制架构

控制是一连串的事

何人在规制?

如何规制?

规制的三个主题

 第三节 中国网络规制现状评析

必要的交代

规制现状

开放代码对现有规制的限制

第四节 规制的前景与出路

来自美国模式的启发

政策建议与立法完善

赫胥黎们没有意识到的

第五章 在线革命——互联网改变中国?

 第一节 自由表达的障碍与伏击

别了,谷歌!来了,“网络特区”?

“实名”之惑

网络整风

 第二节 网络监督的失范与规范

监督缺陷的“三重门”

完善网络监督及其政府应对

 第三节 结语:中国网络“舆论场”的愿景与未来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在线革命(网络空间的权利表达与正义实现)/互联网与社会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吉//张解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2319634
开本 16开
页数 2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3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图书小类
重量 0.3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206.2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68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3: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