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骨髓细胞与组织病理诊断学 |
内容 | 内容推荐 全书分五部分37章。部分为诊断学总的发展轮廓,共2章。在"历史回顾"一章中,系统介绍了血液骨髓细胞形态学和组织病理学及其相关诊断技术与疾病关系的发展史,可以让我们明白先辈们走过的路,有益于我们对专业深度的了解和拓展;在"现状与展望"一章中,以我们倡导的实验室"二十字"诊断理念(紧贴临床、形态为本、整合诊断、满意临床、学术提升)为核心,对形态学以及现代诊断技术对形态学的影响与互补整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剖析。第二部分为诊断学基础,共3章。在"临床基础"一章中,以作者的经验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血液病诊断中重要的一些临床特征;在密切相关的"其他学科基础"一章中,对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与形态学以及相互影响的关系做了概括性阐述;在"造血细胞和淋巴组织的病理生理"一章中,以我们的实践方法,特别对细胞形态学中不易理清的骨髓和淋巴组织造血与不同淋巴瘤类型之间的定位关系由浅入深、化繁为简进行梳理。第三部分为细胞和组织形态学,共9章,对"原始细胞和血细胞的界定与共识"、"粒系细胞形态学"、"红系细胞形态学"、"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形态学"、"单核巨噬细胞形态学"、"淋系细胞形态学"、"少见及特殊细胞形态学"、"胞质突起与离体形态学"和"骨髓组织形态学"结合文献介绍我们形态学方面的一些创新性和原创性认知。第四部分为诊断技术与管理,共7章。以科学的态度,对形态学检查各种诊断方法的长处和不足进行评价,尤其是对我们倡导的"四片联检"整合诊断模式进行总结;并从适用性和规范性角度,详细介绍"标本采集与病况了解"、"标本运送、查对、染色与质控"、"骨髓涂片检查"、"骨髓印片与血片检查"和"骨髓切片检查",以及"骨髓检查质量管理"中的一些新理念与经验。第五部分为疾病篇,共17章。以2017修订第四版WHO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为主线,从新理念和贴切实用的角度,包括我们从1999年来对WHO分类每一次发表或修订的追踪与解读的体会以及应用经验,介绍各种类型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PDGFM/B或FGFR1重排及PCM1-JAK2形成髓系或淋系肿瘤"、"遗传易感性髓系肿瘤"、"急性原始淋巴细胞白血病"、"成熟B(T)细胞肿瘤"的临床特征、形态学基本诊断及其与其他学科技术的诊断标准。此外,对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和白细胞减少症与缺乏症、噬血细胞综合征血液骨髓疾病、血液寄生虫病、骨髓真菌感染病、苯与铅中毒性血液学异常等,也都有较为全面、实用与适用性展现。 目录 部分历史与现状 章历史回顾 节血液形态学的发展 第二节穿刺技术的创建与细胞学的腾飞 第三节(骨髓)病理学的发展 第四节细胞化学染色的发展 第五节细胞免疫学技术的发展 第六节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的发展 第七节不同信息互补的整合诊断学时代 第二章现状与 节诊断地位 第二节面对现状谋发展 第三节整合诊断学 第四节诊断学的责任与使命 第二部分诊断学基础 第三章临床基础 节特定场合下性别、年龄和职业 ……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骨髓细胞与组织病理诊断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卢兴国,叶向军,徐根波 编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1729666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738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489000 |
出版时间 | 2020-05-01 |
首版时间 | 2020-05-01 |
印刷时间 | 2020-05-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外科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R446.11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