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宇宙之谜(世界未解之谜全记录)/探索者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真相娓娓道来,秘密层层揭开,全方位展示历史悬疑,零距离接触神秘真实故事!

为了满足广大读者对自然、宇宙和人类的种种好奇心。提升这种求知欲,激发青少年对人类未解知识之谜的关注之心,对未来科学问题的探索之志,以及看到更多、更新、更有趣味和更有价值的“科学探索”,编辑出版了《探索者丛书》(8分册)。该丛书每分册都有新内容、新发现,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诱惑力,能够满足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本书为其中一册,对令人大感兴趣又深觉茫然的许多宇宙现象作了旧谜新解、新谜细说,能开人眼界,启人心智。

内容推荐

人类对茫茫宇宙的探索,不断有新发现。从而产生新谜团。宇宙之谜,难以穷尽,深奥无比。本书对令人大感兴趣又深觉茫然的许多宇宙现象作了旧谜新解、新谜细说,能开人眼界,启人心智。

目录

令人吃惊的太空信号/1

柯伊伯峭壁/3

美天文学家发现奇特星系/4

“勇气号”登陆火星/5

“勇气号”成功登陆火星19步/11

火星表面温度一15℃-5℃之间/18

宇宙的诞生/20

宇宙的大小/28

宇宙的样子/33

宇宙的中心/44

宇宙的命运/46

未来人类的舞台/48

太阳的杰作/52

行踪难觅的水星/61

浓云密布的金星/66

并不“火”的火星/73

行星之王——木星/86

土星不“土”/90

遥远的三大行星/98

地球——人类的母亲/112

地球的守护神——月球/164

不甘寂寞的“小字辈”——彗星、流星、小行星/174

火星上曾是一片汪洋/202

月亮曾是地球的一部分/203

宇宙之最/208

“吞食”恒星和行星的宇宙怪物/2u

宇宙的最终归宿/213

恒星之谜/215

太阳起源之谜/222

太阳正在熄灭吗/225

太阳的寿命/229

木星未来的太阳/231

木星的生命之谜/239

月球起源之谜/241

神秘的月球|246

月球上的惊人发现/249

彗星之谜/258

怪星之谜/260

星系星云之谜/264

透视黑洞/270

小行星经常撞击大行星吗/273

星系撞击大奇观/275

毁灭的星球/280

地球三大谜团/288

地球的伤痕/298

陨星坠落会伤人吗/301

陨石灾难/304

地球会同彗星“亲吻”吗/306

100年内地球将与彗星相撞/309

小行星闯大祸/314

试读章节

宇宙的诞生

人们常常怀着不解之谜,问:宇宙是永远不变的吗?宇宙有多大?宇宙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宇宙中的物质是怎么来的?等等。

人类当第一次把眼睛投向天空时,他就想知道这浩瀚无垠2的天空以及那闪闪发光的星星是怎样产生的。所以,各个民族,各个时代都有种种关于宇宙形成的传说。不过那都是建立在想象和幻想基础上的。今天,虽然科学技术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关于宇宙的成因,仍处在假说阶段。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这么几种假说。

到目前为止,许多科学家倾向于“宇宙大爆炸”的假说。这一观点是由加莫夫和弗里德曼提出来的。这一假说认为,大约在200亿年以前,构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天体的物质都集中在一起,密度极高,温度高达100多亿摄氏度,被称为原始火球。这个时期的天空中,没有恒星和星系,只是充满了辐射。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原始火球发生了大爆炸,组成火球的物质飞散到四面八方,高温的物质冷却起来,密度也开始降低。在爆炸两秒钟之后,在100亿摄氏度高温下产生了质子和中子,在随后的自由中子衰变的11分钟之内,形成了重元素的原子核。大约又过了10000年,产生了氢原子和氦原子。在这10000年的时间里,散落在空间的物质便开始了局部的联合,星云、星系的恒星,就是由这些物质凝聚而成的。在星云的发展中,大部分气体变成了星体,其中一部分因受到星体引力的作用,变成了星际介质。

1929年,哈勃对24个星系进行了全面的观测和深入的研究。他发现这些星系的谱线,都存在明显的红移。根据物理学中的多普勒效应,这些星系在朝远离我们的方向奔去,即所谓退行。而且,哈勃发现这些星系退行的速度与它们的距离成正比。所以说,离我们越远的星系,其退行速度越大。这种观测事实证明宇宙在膨胀着。那么,宇宙从什么时候开始膨胀?已膨胀多久了?根据哈勃常数H=150千米/(秒·千万光年),这个意义是:距离我们1000万光年的天体,其退行的速度为每秒150千米。从而计算出宇宙的年龄为200亿年。也就是说,这个膨胀着的宇宙已存在200亿年了。

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中的四大发明之一的微波背景辐射认为,星空背景普遍存在着3K微波背景辐射,这种辐射在天空中是各向同性的。这似乎是当年热大爆炸后遗留下的余热。从某种意义上,这也是支持了大爆炸宇宙学的观点。但是,热大爆炸宇宙学也有些根本性问题没解决。如大爆炸前的宇宙是什么样?大爆炸是怎么引起的?宇宙的膨胀未来是什么格局?

第二种是“宇宙永恒”假说。这种假说认为,宇宙并不是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动荡不定,自从开天辟地以来,宇宙中的星体、星体密度以及它们的空间运动都处在一种稳定状态,这就是宇宙永恒假说。这种假说是英国天文学家霍伊尔、邦迪和戈尔特等人提出来的。霍伊尔把宇宙中的物质分成以下几大类:恒星、小行星、陨石、宇宙尘埃、星云、射电源、脉冲星、类星体、星际介质等,认为这些物质在大尺度范围内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就是说,一些星体在某处湮灭了,在另一处一定会有新的星体产生。宇宙只是在局部发生变化,在整体范围内则是稳定的。

第三种是“宇宙层次”假说。这种假说是法国天文学家沃库勒等人提出来的。他们认为宇宙的结构是分层次的,如恒星是一个层次,恒星集合组成星系是一个层次,许多星系结合在一起组成星系团是一个层次,一些星系团组成超星系团又是一个层次。

综合起来看,以上种种假说虽然说明了模式的部分道理,但还是缺乏概括性,还有继续探讨的必要。

1.大爆炸说

我们的宇宙有起源吗?如果有起源,它来自哪里呢?

早在1927年,比利时天文学家勒梅特就指出,宇宙在早期应该处于非常稠密的状态。1932年,勒梅特进一步提出,宇宙起源于被称为“原始原子”的爆炸。1948年,美国科学家伽莫夫、阿尔弗、赫尔曼提出了“热大爆炸宇宙学”,认为宇宙开始于“原始火球”的一次巨大爆炸,在这个过程中,碎片不断在空间中自身膨胀。

伽莫夫等人建立这一理论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说明宇宙中元素的起源的。因此他们将宇宙膨胀和元素形成联系起来,提出了元素的大爆炸形成理论。按照这一理论,宇宙大爆炸初期生成的氦丰度为30%,而由恒星内部核合成的氦丰度只有3%~5%。其余的氦丰度只能来自宇宙大爆炸的核合成,从而证实了热大爆炸宇宙学的理论预言。

热大爆炸宇宙学认为,宇宙膨胀是按“绝热”的方式进行的,宇宙是从热到冷演变的。在宇宙早期,辐射和物质的密度都很高,光子经过很短的路程就会被物质吸收或散射,然后物质再发射出光子,辐射和物质频繁地相互作用。宇宙对辐射是不透明的,达到热平衡状态,辐射符合黑体辐射的规律。当宇宙温度下降到大约3000K时,质子与电子结合成氢原子,对辐射的连续吸收大大减少,物质跟辐射几乎不再相互作用了,宇宙对辐射变得透明,光子可以在空间自由地穿行。宇宙的热辐射主要是可见光和红外线。时至今日,由于宇宙膨胀带来的红移,使温度为3000K的宇宙辐射的最大强度移到微波波段,称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阿尔弗等人计算出与微波背景辐射相对应的温度为5K左右。1965年,美国科学家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在7.35厘米波长上,接收到了各方向的来自宇宙的微波噪音,噪声的信号强度等效于温度为3.5K的黑体辐射。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有力地支持了热爆炸宇宙模型。因此,大爆炸宇宙学得到大多数科学家的认同。

2.无中生有

1948年后期,英国科学家邦迪·戈尔德和霍伊尔建立了一种模型,这一模型建立在完全宇宙学原理之上,即除了宇宙是均匀的、各向同性的假设之外,还增加了宇宙不随时间变化的假设。在这种宇宙模型中,宇宙是无限的,没有开端也没有终结,而且一直保持同样的状态。无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观测者看到的宇宙总是相同的。这种宇宙模型中,宇宙起源的问题是不存在的。面对宇宙膨胀的事实,怎样能使宇宙的状态不变呢?邦迪等人认为,宇宙中不断产生新的物质,其产生率和因宇宙膨胀造成的密度减小度相等,从而使宇宙物质密度保持恒定,不随时间变化。这种模型叫做稳恒态宇宙模型。

新的物质是从哪里产生的呢?他们主张,新的物质并不是由能量转化而来,而是从虚无中产生的,这也等于承认能量也是从虚无中产生的。按照稳恒态宇宙模型,每立方米的空间体积内,每109年产生一个氢原子。这个数值太小了,无法由观测验证,此外它也违背了一些普遍适用的守恒规律,如物质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等。从观测角度看,类星体的空间分布表明,过去的类星体比现在多得多,而稳恒宇宙模型主张类星体的数目任何时候都一样,这和观测事实不符。此外,这个模型也难以解释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3.暴胀字宙学

由于大爆炸宇宙学得到观测事实,如星系红移或宇宙膨胀,3K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以及氘和氦的丰度的证实,因此已被大多数科学家承认,称为标准宇宙模型。

但是,这个学说也有些难以解决的困难,如(1)奇3点问题。即原始火球的温度和密度均为无限大,这是物理学中很难接受的。(2)均匀性问题。观测表明,微波背景辐射之间应当是有联系的,但大爆炸将宇宙各部分迅猛撕裂开,不允许有这种联系。(3)平直性问题。标准宇宙模型认为宇宙空间曲率可能有正、负、零三种,但各种测量宇宙物质平均密度的方法,所得出的值均接近于临界密度,即宇宙空间曲率很小,接近于零。这是偶然的吗?为什么会这样呢?(4)磁单极子问题。标准宇宙模型中大统一理论认为,应当产生的磁单极子非常多,但我们并没有探测到任何磁单极子。(5)小尺度不均匀性问题。即星系形成及星系的非均匀分布问题。

1979年~1981年,美国科学家古思、温伯格和威尔茨克三人提出暴胀宇宙学理论。这个学说认为,在大爆炸后不到10—35秒的瞬间,宇宙迅速膨胀,故称为暴胀。暴胀持续了10—32秒,但在此非常短的时刻内,宇宙的体积却以指数式增大了1043倍!

在暴胀宇宙模型中用以描述时空的场,既不是磁场或引力场,也不是描述物质的场,而是用具有类似真空性质的所谓希格斯场。希格斯场能够产生不稳定性,这些不稳定性触发时空猛烈迅速膨胀。如果认为大爆炸以前宇宙就是希格斯场的形式,就可能避开奇点问题。其次,在暴胀宇宙模型中,膨胀很快,但具有相互联系的范围迅速变大,从而解决了均匀性问题。第三,暴胀宇宙模型中的宇宙比标准模型中的宇宙要大得多,因而看上去要平直得多,从而解释了为什么宇宙是平直的问题。第四,大统一理论认为磁单极子是在“对称相”转变为“非对称相”的过程中产生的,产生的数量与相转变速度成正比例,暴胀宇宙模型中相转变比较缓慢,因而磁单极子也较少。第五,这种学说认为引力强度在宇宙暴胀过程中不是恒量,引力强度变化方式与宇宙膨胀的速率有关,并导致宇宙膨胀速率减慢。当暴胀阶段终了,宇宙过渡到今天所见到的平缓的膨胀状态,物质分布不均匀现象便产生了。这为解决小尺度上不均匀性指明了方向。

P20-27

序言

为了满足广大读者对自然、宇宙和人类的种种好奇心。提升这种求知欲,激发青少年对人类未解知识之谜的关注之心,对未来科学问题的探索之志,以及看到更多、更新、更有趣味和更有价值的“科学探索”,我们编辑出版了《探索者丛书》(8分册)。该丛书每分册都有新内容、新发现,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诱惑力,能够满足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地球悬案之谜》——古往今来,这个美丽的、神秘的星球上有着无数令人费解、不可思议、林林总总的神秘现象,可谓层出不穷。有的科学家有所解释;有的科学家也难以说明。本书把这类神秘自然现象中最异惊人的、最鲜为人知的介绍给广大读者,让大家先睹为快。

《史前地球文明之谜》——在人类文明中,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古今奇事,也有人们深感茫然的异常现象。除了人类文明,还有地下文明、水下文明和地球之外的文明。本书对异常神秘的种种文明之谜,或作最初新介绍,或描述最深奥妙,让读者领略其魅力,思索人类这个美丽的星球外,是否存在某种生命现象。

《千年古墓之谜》——在一切人类未解之谜及科学探索中,古墓问题也许最充满神秘色彩,最能激发人的种种想象和猜测。因此,本书将千古名人墓葬诸多谜团娓娓道来,以飨读者。

《人体超自然现象之谜》——人们知道的神秘奇特人物并不够多,甚至根本不知道还有更加神秘、奇特的人物。对人们知之不多或尚未了解的人类神秘现象,本书作有详说细解。

《追踪外星人之谜》——关于外星人问题,最近又有一些新报道、新见解。科学家们甚至很有信心地断言:25年之内地球人将与外星人取得联系。本书对这一切均有详细介绍。并披露大量的新悬案,叙说鲜为人知的新发现。

《追踪UFO之谜》——UFO现象始终与外星人问题是分不开的。关于外星人早已有所报道,当然UFO现象也是如此。所以,本书对UFO极为神秘的方方面面有了新说法、新解释,令人惊异,引人入胜。

《神奇动植物之谜》——动植物的神奇往往使人们大开眼界而惊叹不已,也使人大惑不解而拍案叫绝。本书将人们还不大了解的一些神奇动植物,以及人们只熟知其状却并不晓得动植物的神奇“功夫”,作出极富趣味性的讲述。

《宇宙之谜》——人类对茫茫宇宙的探索,不断有新发现。从而产生新谜团。宇宙之谜,难以穷尽,深奥无比。本书对令人大感兴趣又深觉茫然的许多宇宙现象作了旧谜新解、新谜细说,能开人眼界,启人心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宇宙之谜(世界未解之谜全记录)/探索者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8015089
开本 64开
页数 315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153
出版时间 2007-03-01
首版时间 2007-03-01
印刷时间 2008-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天文地理
图书小类
重量 0.1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P159-49
丛书名
印张 5
印次 3
出版地 内蒙古
145
10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0:3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