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子星与脉冲天体物理
内容
作者简介
张承民,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中国天眼FAST工程前首席科学家南仁东的科学助理。在大连理工大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在香港大学获博士学位,曾在澳大利亚、巴西、欧洲、我国台湾地区地区等学术研究机构任职并从事天文学和天体物理研究,主要涉及天体物理和广义相对论、脉冲星磁场和周期演化、中子星准周期振荡(QPO)、脉冲星射电闪烁、毫秒脉冲星和双星吸积环境、白矮星磁场演化研究,还有引力场时空性质和天体物理应用,靠前靠前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2009年以来,担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高能天体物理’’课程主讲,并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很好课程。2013年编辑出版靠前天文学联合会第290次研讨会会议文集Feeding Compact Objects, Accretion on All Scales(剑桥大学出版社)。
目录
前言
章 中子星和脉冲星的介绍
1.1 脉冲星的发现
1.2 脉冲星的特性
1.3 脉冲星的射电观测工具
1.4 爱因斯坦理论和引力波的验证
第2章 中子星模型和脉冲星的诞生
2.1 中子星的理论模型
2.2 超新星1054与蟹状星云脉冲星
2.2.1 超新星1054
2.2.2 蟹状星云脉冲星
2.3 超新星的爆发与脉冲星的诞生
2.3.1 超新星的爆发
2.3.2 脉冲星的诞生
第3章 脉冲星的观测特征及分类
3.1 脉冲星研究的里程碑
3.2 脉冲星主要波段的观测特征
3.2.1 射电脉冲星的观测
3.2.2 X射线脉冲星的观测
3.2.3 γ射线脉冲星的观测
3.3 特殊脉冲星的分类及观测性质
3.3.1 正常脉冲星
3.3.2 毫秒脉冲星
3.3.3 γ射线脉冲星
3.3.4 磁星
3.3.5 中心致密天体
3.3.6 旋转射电暂现源
3.3.7 球状星团脉冲星
3.3.8 超新星遗迹脉冲星
3.3.9 脉冲星双星
第4章 脉冲星的物理参数及其分布
4.1 脉冲星的周期和磁场的分布
4.1.1 脉冲星的周期测量及分布
4.1.2 脉冲星的磁偶极模型及磁场估计
4.1.3 脉冲星的磁场分布
4.2 脉冲星的周期演化案例
4.2.1 磁偶极辐射
4.2.2 引力波辐射
4.2.3 比较电磁与引力波两种辐射机制
4.3 中子星的质量
4.3.1 中子星的星体结构方程
4.3.2 射电脉冲双星的质量测量
4.3.3 射电脉冲双星的质量估算
4.3.4 X射线中子星的质量测量
4.3.5 X射线中子星系统的质量估算
4.4 中子星的半径
第5章 双星演化与毫秒脉冲星的形成
5.1 X射线双星及射电脉冲星双星
5.1.1 X射线双星及射电脉冲星双星简介
5.1.2 爱丁顿光度
5.1.3 洛希瓣
5.1.4 星风吸积
5.1.5 HMXB与LMXB的对比
5.1.6 HMXB的产生:密近双星的质量转移
5.2 双星中的质量变化对轨道的影响
5.2.1 质量守恒转换
5.2.2 质量损失引起的轨道变化
5.3 高质量X射线双星与中子星
5.3.1 三种星体的时标简介
5.3.2 恒星演化阶段的外层半径变化及三类密近双星的演化
5.3.3 事件B的大质量密近双星系统的演化及HMXB的形成
5.3.4 HMXB的最终演化:双中子星或黑洞
5.3.5 双星系统中等演化的区分
5.4 LMXB与毫秒脉冲星
5.4.1 共同包层演化
5.4.2 部分带有低质量伴星的大质量双星形成LMXB演化的例子
5.4.3 从LMXB过渡到毫秒脉冲星
5.4.4 X射线双星的形成
5.5 中子星磁场的衰减
5.5.1 磁场-自旋周期图中脉冲星双星的分布
5.5.2 脉冲星双星的不同参数
5.5.3 双星系统中脉冲星的演化图像
5.6 加速线上方的脉冲星双星
5.6.1 组:拥有大质量伴星的脉冲星
5.6.2 第二组:脉冲星的伴星是已演化的星体
5.7 毫秒脉冲星的B-P特性
5.7.1 MSP最小自旋周期与吸积质量的关系
5.7.2 形成毫秒脉冲星所需的最小吸积率
第6章 吸积中子星
6.1 吸积中子星的发现
6.2 X射线观测卫星的历史
6.3 吸积中子星的证认及分布
6.4 双星系统吸积过程的进一步研究
6.4.1 星风吸积
6.4.2 盘主导吸积
6.4.3 高磁化系统的吸积柱
6.4.4 低磁系统和吸积毫秒脉冲星
6.4.5 吸积中子星的阿尔文半径、磁球半径与共转半径
6.4.6 平衡周期线
6.5 吸积中子星的分类
6.5.1 低质量X射线双星
6.5.2 中等质量和高质量X射线双星
6.6 吸积中子星的磁场与回旋吸收线
6.7 Ⅰ型X射线暴
6.8 LMXB时变现象与准周期振荡
第7章 我国脉冲星的射电设备与天眼之问
7.1 我国脉冲星的观测设备
7.2 我国的射电望远镜及发展
7.3 中国天眼FAST的天问
7.3.1 天眼天问之一――宋代的客星“天机”
7.3.2 天眼天问之二――“蟹状星云”的由来
7.3.3 天眼天问之三――发现脉冲星:旋转中子星
7.3.4 天眼天问之四――发现蟹状星云脉冲星的意义
7.3.5 天眼天问之五――脉冲星名字的由来
7.3.6 天眼天问之六――脉冲星转动为何那么快?
7.3.7 天眼天问之七――客星与脉冲星回答“李约瑟难题”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彩图
内容推荐
本书分为中子星和脉冲星的介绍、中子星模型和脉冲星的诞生、脉冲星的观测特征及分类、脉冲星的物理参数及其分布、双星演化与毫秒脉冲星的形成、吸积中子星、我国脉冲星的射电设备与天眼之问七章,主要内容包括:脉冲星的发现;脉冲星的特性;脉冲星的射电观测工具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子星与脉冲天体物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承民 等
译者
编者 编者:张承民//潘元月//王德华//杨佚沿
绘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30492821
开本 24cm
页数 1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7千字
出版时间 2019-06-01
首版时间 2019-06-01
印刷时间 2019-06-01
正文语种 CHI
读者对象 天文学、天体物理学专业相关师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天文地理
图书小类
重量 286
CIP核字 2016150101
中图分类号 P145.6
丛书名
印张 9.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9
9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78.00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4: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