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德经》是开创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之先河的一部代表著作。老子学说对中国两千多年来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先后衍生出了道家和道教,为世人注目。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介绍,《道德经》是世界上被译成外国文字最多的著作之一。
图书 | 老子到底说什么 |
内容 | 编辑推荐 老子的《道德经》是开创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之先河的一部代表著作。老子学说对中国两千多年来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先后衍生出了道家和道教,为世人注目。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介绍,《道德经》是世界上被译成外国文字最多的著作之一。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学者陈清华用轻松的随笔语言,依据原文,随心静悟,娓娓道来。作者不作哲理雕塑状,所悟所思无非常识常见,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得见老子智慧之言。并教我们如何正确认识自我,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滋生智慧,从而拥有和谐、美好的人生。 该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附有道教南宗第五世祖白玉蟾所注老子《道德经》的文字,是珍贵的学术资料。 作者汲取前人的学术成果,然后消化吸收,自成一家之言,既有学术性,又有通俗性。可供研究老子思想、对老子思想感兴趣的人以及在校大中专学生参考阅读。 目录 老子其人其事 《道德经》的意译与感悟 体道章第一 养身章第二 安民章第三 无源章第四 虚用章第五 成象章第六 韬光章第七 易性章第八 运夷章第九 能为章第十 无用章第十一 检欲章第十二 厌耻章第十三 赞玄章第十四 显德章第十五 归根章第十六 淳风章第十七 俗薄章第十八 还淳章第十九 异俗章第二十 虚心章第二十一 益谦章第二十二 虚无章第二十三 苦恩章第二十四 象元章第二十五 重德章第二十六 巧用章第二十七 反朴章第二十八 无为章第二十九 俭武章第三十 偃武章第三十一 圣德章第三十二 辨德章第三十三 任成章第三十四 仁德章第三十五 微明章第三十六 为政章第三十七 论德章第三十八 法本章第三十九 去用章第四十 同异章第四十一 道化章第四十二 偏用章第四十三 立戒章第四十四 洪德章第四十五 俭欲章第四十六 鉴遂章第四十七 忘知章第四十八 任德章第四十九 贵生章第五十 养德章第五十一 归元章第五十二 益证章第五十三 修观章第五十四 玄符章第五十五 玄德章第五十六 淳化章第五十七 顺化章第五十八 守道章第五十九 居位章第六十 谦德章第六十一 为道章第六十二 恩始章第六十三 守微章第六十四 淳德章第六十五 后己章第六十六 三宝章第六十七 配天章第六十八 玄用章第六十九 知难章第七十 知病章第七十一 爱己章第七十二 任为章第七十三 制惑章第七十四 贪损章第七十五 戒强章第七十六 天道章第七十七 信任章第七十八 任契章第七十九 独立章第八十 显质章第八十一 后记 试读章节 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界历来说法不一。一说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在东周帝国的首都洛阳担任“守藏室之史”(等同于今天的国家图书馆馆长)。但也有其他说法。 按司马迁《史记·老子列传》记载,先秦的老子就有三个,一位是楚苦县的李耳,一位是楚人老莱子,还有一位是周太史儋。孔子这样形容老子:“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网,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矢曾。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而上天。吾今见老子,其犹龙邪!”在孔子眼中,老子就像一条龙,难以捉摸,“合而成体,散而成章,乘云气养乎阴阳。” 从司马迁的记述中看,他是倾向于第一位老子李耳的。他说:“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日:‘子将隐矣,疆为我着术。’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老子到底活了多少年?也是个谜。有说800年,有说900年,也有人说老子是不死的。传说他的母亲有一次看见空中大流星飞过后就怀了身孕。由于是上界的神灵之气出现在李家,所以老子生下后姓了凡人的李氏。有人说,老子生于开天辟地之前,是天的精灵神魄,自然就是神灵了;又有人说,老子的母亲怀了他72年才剖开左腋生下了他,一出生就是白发苍苍,所以才名叫老子。也有人说,老子的母亲碰巧是在李树下生了老子,老子一出生就能说话,指着李树说:“就用它作我的姓吧。”还有人说,老子在上三皇时是玄中法师,下三皇时是金阙帝君,伏羲氏时是郁华子,神农氏时是九灵老子,祝融时是广寿子,黄帝时是广成子,颛顼时是赤精子,帝喾时是禄图子,尧时是务成子,舜时为尹寿子,夏禹时是真行子,殷商时是锡则子,周文王时是文邑先生。还有一种说法,说老子是文王的守藏史。这些传说在各种书籍中都有记载,但都不是出自经书或正式传记中,没有什么依据。《道德经》的作者之所以被称为“老子”,大概首先是因为他年老,长寿。当然,《老子》一书是否为老子所作,历来有争论。 有一次,我翻杂书看,翻到我爱人的一本物理学方面的专业书——《走进非规则》。这本书的序言很有哲学味道,是一个美国人写的。在序的开头,这样说:也许人们感悟或认识自然具有准周期的同时性。人类的历史中总有某些人,往往在几乎同一时期感悟、认识自然的某些共同问题。例如,由我们这一时代上溯到大约2500年前,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德谟克里特与中国古代的老子(李耳)几乎同时认识到物质的结构性和制约的协调性,而上升到哲学的认识论。但稍后的中国孔子和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可以说几乎同时形成了思维或观念的转换时代,即构建了归一的规则化。只是由于老子的学说在中国影响巨大,其威望之高,在当时的诸子百家中,也被列为首席大学者,而有老子之称。在当时的诸多学者中,惟有老子没有被称为“李”子。即使后来对东方文化有很大影响的孔丘,也只被称为孔夫子。 按照这位美国学者的说法,老子是当时的首席大学者。老子被誉为道家的宗师,道教的教主。其实,,道家的“巨擘”,不止老子一人,也有人说庄子才是宗师。记得我在南怀瑾老先生的书中看到过这样的话(大意):有人开玩笑说,道家有三代人物,老子、儿子——倪子、孙子。当然,老子、儿子、孙子三代的说法,不过是说笑,是游戏之言,他们并没有血缘的祖孙父子关系。 P1-2 序言 《老子》之言,不过五干,然其语多超尘,玄妙难解,晦涩不明,个知所言。后世之人,附会文饰者甚多。有的把老子看成阴谋家、权术家,有的把老子看成养生家。本书作者、学者陈清华用轻松的随笔语言,依据原文,随心静悟,娓娓道来。作者不作哲理雕塑状,所悟所思无非常识常见,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得见老子智慧之言。并教我们如何正确认识自我,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滋生智慧,从而拥有和谐、美好的人生。 该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附有道教南宗第五世祖白玉蟾所注老子《道德经》的文字,是珍贵的学术资料。 作者汲取前人的学术成果,然后消化吸收,自成一家之言,既有学术性,又有通俗性。可供研究老子思想、对老子思想感兴趣的人以及在校大中专学生参考阅读。 后记 继出版了《孔子为什么这样红》、《庄子为什么这样跩》之后,终于写完了这本关于老子的书。和前几本书不同的是,这一本我用了更多的学术例子,不敢自称学术随笔,勉强可以算做思想随笔吧。当然,我尽可能地写得深入浅出。 写作过程之辛苦,唯有自己知道。首先感谢崇文书局和编辑王重阳先生,没有崇文书局的厚爱,没有王先生的鼓励与支持,我可能早就半途而废了;其次感谢我的岳父、岳母,没有他们不辞辛苦、尽心竭力、全心全意地照顾我的孩子,我也不可能有时间完成这本书;还有我的太太,她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担负起了大部分家务,没有她的鞭策和批评,我恐怕也不能坚持;当然,还要感谢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和鼓励我的单位领导和各位同事,还有那些一直支持我的网友和读者朋友…… 好了,不说了,否则就成大会上的发言稿了,多没意思。 最好的话其实都在心里,无须说出口。 少说话,多做事,这对大家都好。我个人的生活态度再简单不过了,只要能安静地看书,什么样的工作都能承受。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书的原文部分,基本采用中华书局的《老子》(饶尚宽译注,2009年3月北京第8次印刷),在此对中华书局和饶尚宽先生表示感谢。 陈清华 2009年6月25目 于海南省气象局品书斋 书评(媒体评论) 《道德经》(又称《老子》)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长期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从这部书问世的春秋战国之交起,一直到现在约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中,它有过数以千计的注释者。除了最著名的河上公、王弼之外,竟然也可以发现好几位皇帝的名字:梁武帝、唐玄宗、宋徽宗、明太祖、清世宗等。由于唐朝的皇帝自认是该书作者老子的后裔,它还有过被当作“红宝书”收藏并阅读的时代:这部书也有着不同的面孔,既是哲学的宝典,又是宗教的圣典:它是被翻译成外国文字种类最多的中文书籍:甚至在20世纪的出土文献中,它现身的次数也是最多的,从敦煌卷子、马王堆帛书到郭店竹简,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这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书昵,其主旨和精神何在?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王博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老子到底说什么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清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崇文书局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031798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0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80 |
出版时间 | 2010-07-01 |
首版时间 | 2010-07-01 |
印刷时间 | 2010-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9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223.15 |
丛书名 | |
印张 | 13.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北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