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理论与史学(第4辑) |
内容 | 作者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室,杨艳秋主编,汉族,四川彭县人。200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主要从事史学理论及史学史、明清史研究。出版专著《明代史学探研》(人民出版社2005年),发表《朱国祯〈皇明史概〉考析》(《南开大学学报》1999年期)、《刘知几〈史通〉与明代史学》(《史学史研究》2002年第4期)、《明代边粮制度沿革试探》(《文史》第51辑)等论文十余篇。 目录 论史的启示 邹兆辰 师生厚谊甲骨情:郭沫若与金祖同 周文玖 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神话传说和古史料价值的阐发――吕振羽前期的中国传统史学研究三题 徐国利 《历史研究》复刊问题考辨 项浩男 规范与科学:实证史学的历史主义 郑先兴 《隋书》的修撰、流传与整理 吴玉贵 孟彦弘 揭过还是继续?――“唐宋变革”论的演变与现状述评 李成燕 《节序同风录》中的“邪”――对时令风俗的思想史分析 解扬 朝鲜时代两班主要宗族人才地域分布格局差异性比较研究初探――以京畿地区、岭南地区为例 姚诗聪 使命意识和创新精神――林甘泉《孔子与20世纪中国》一书的启示 陈其泰 明清史研究星空中的一颗恒星:徐泓教授的明清史研究学与思 何孝荣 从一个新视角呈现晚清史学的“多重变奏”――评刘开军著《晚清史学批评研究》 江湄 考镜源流 阐精抉微――黄兆强《章学诚研究述评(1920-1985)》评介 姜胜利 张笑龙 新时代一流的中国通史著作――评卜宪群主编《中国通史》 方新圆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前沿报告(2016年7月-2017年6月) 高希中 内容推荐 本书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注重史学理论,着眼于中国历史的重大学术问题,提倡学术争鸣,以繁荣和推动历史科学的健康发展。本书主要刊载史学理论、中国历史研究、历史文献学领域内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主要栏目(内容)如下: (一)史学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历史学理论方面的学术论文。 (二)中国史学史。包括中国传统史学、中国现代史学的建立与发展,以及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发展的研究。 (三)历史文献学研究。 (四)中国古代史研究专题。 (五)史学评论。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指导下所进行的有关学术问题的争鸣,以及中国历史学领域内相关前沿问题的讨论。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理论与史学(第4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室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338394 |
开本 | |
页数 | 28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5千字 |
出版时间 | 2016-12-01 |
首版时间 | 2016-12-01 |
印刷时间 |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史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0-53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
宽 | |
高 | 24cm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