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文功武治宋太宗--公元976年至997年军政故实(上)/大宋帝国三百年
内容
编辑推荐

现代第一部全景式解读大宋帝国的史诗巨作用大历史眼光,解读宋朝三百年政变、杀戮、征战、信仰与文明推演的史诗!

战场杀伐,帝王权术,帷幄诡计,传奇秘闻,思想智慧……是治世方略、商战兵法、政治宝典,更是大时代的命运密码!

在金纲编著的《文功武治宋太宗——公元976年至997年军政故实(上)》中,可以看到宋太宗发展农业生产,扩大科举取士,编纂大型类书,设考课院、审官院,加强对官员的考察与选拔,进一步限制节度使权力,力图改变武人当政的局面;可以看到宋太宗对辽高粱河之战、雍熙北伐以失败告终的原由;还可以看到宋太宗及群臣从战争的现实中逐步改变了对辽策略,从战略进攻完全转为战略防御的措施。

内容推荐

金纲编著的《文功武治宋太宗——公元976年至997年军政故实(上)》为宋史研究中一部开天辟地的大作,突破了以纯研究为本,或以戏说为表的写作格局,将历史陈述与思想探索融为一体,既是一部大历史,也是一部剖析中国社会由衰及盛的思想专著。

本书既忠实于历史,考证渲染相得益彰,又评判缜密,不乏真知灼见,叙事宏大广阔,生动有趣,余味无穷,为解读历史提供了一个新范本,国内外所仅见。

目录

前言

壹 太宗践祚

 第一份诏书也即“五条意见”

 新科皇帝的名字

 避讳

 以火德王

 五丈河畔的火轮小儿

 红鸟与白兔

 诏罢河东之师

 马仁瑀大闹闻喜宴

 置酒讲解

 大宋与契丹交聘

 太平兴国

 灾害记录

 王沔读试稿

 皇上“自焚”

贰 励精图治

 赏罚“失宜”的政治败笔

 泼皮乞丐之死

 张道丰死里逃生

 转运使

 郭贽的“愚直”与德举

 藩帅移镇

 处决皇亲王继勋

 惩治贪官

 被“正法”恶官

 李飞雄大案

 画家郭忠恕

 湘阴公刘赟

 儒者的游戏

 “出将拜相”情结

 矫诏开仓

 战备粮救灾

 祖宗之法

 正本清源与拔本塞源

 安抚番族

 藩镇不得领支郡

 亲吏不得补镇将

 石守信移镇

叁 纳土归宋

 封桩库

 清源军

 留从效一战成名

 留从效“疽发背卒”

 地震

 一把锁头换来节度使大印

 两头下注

 程德玄机谋善断

 陈洪进纳土归宋

 减赋

 乔维岳平“草寇”

 王亦大梁一布衣耳

 魏王李继岌

 钱氏家训

 ”阴谋拥戴“的君主

 兄弟友爱

 范旻德政

 官方推演“国教”

 高僧德韶

 唱簿鞭背

肆 讨平北汉

 杨村军演

 冬狩之礼

 决意北伐

 藩镇旧习

 “惟有战耳”

 赵廷美不做“留守”

 太原外围攻防战

 石岭关大捷

 骁将解晖

 太原已是困兽

 剑舞吓人

 荆嗣生猛

 宋箭宋得

 洞屋

 小尉迟呼延赞

 劝降北汉主

 刘继元投降

 名将杨老令公

伍 高梁河

 太原城遭毁

 “乘胜取燕蓟”

 第一个错误

 孔守正独闯岐沟关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炮具八百尊

 第二个错误

 得胜口契丹“诱敌”

 第三个错误

 “于越”耶律休哥

 钱俶殿后

 武功郡王赵德昭

 将军之后石保兴

 赵德昭自杀

 “高梁河之战”的败因

 平戎万全阵图

 赵延进与李继隆

 满城大捷

 崔翰“马革裹尸”

 赵延进“一言兴邦”

陆 雍熙北伐

 “杨无敌”雁门大捷

 “明法科”

 耶律休哥斩杀宋将张师

 “辽主引兵还”

 “不为家贫卖宝刀”

 平塞寨“守卫战”

 远交近攻

 耶律贤之死

 风流萧燕燕

 丰州之战

 赵炅读《老子》

 贺令图主战

 大师侯莫陈利用

 窦仪的墓志铭

 赵普折服袁廓

 “荧惑圣聪”

 上中下三策

 太子宾客

 桃花犬

 宣战檄文

 克复涿州

 潘美连下四州

 断崖争锋契丹破胆

 荆嗣“以少胜多”

 田重进下蔚州

 田太尉候神仙夜降

柒 岐沟关·君子馆

 “持重缓行”

 耶律休哥断宋师粮道

 再奔涿州

 米信上当

 再弃涿州

 新城之战

 岐沟关大雨

 大将李继宣

 “京观”

 将帅不和

 嫉妒与谤书

 边地大迁徙

 杨业孤军奋战

 “困兽斗”

 治史与想象力

 名将向拱

捌 代州之役

 “吃货”张齐贤

 契丹“射鬼箭”

 宋师间谍

 耶律休哥计擒贺令图

 伤心君子馆

 马知节有备无患

 厢兵“一以当百”

 无耻之徒卢汉赟

 “时未至、势未成”

 唐河之战

 耶律休哥大败

 备边之策

 临时镇守者

 “黑面大王”尹继伦

 子河汊大捷

 折御卿之死

 何承矩雄州退敌

试读章节

宣战檄文

雍熙三年(986)正月到二月,宋师做出了部署:拟分三路向燕蓟挺进。

东路,以曹彬为幽州道行营前军马步水陆都部署,崔彦进为副都部署。这一路又有米信一部。米信被任命为西北道都部署,杜彦圭为副都部署。两路同属于东路,受曹彬节制,率宋师出雄州,兵锋直指幽州。

中路,以田重进为定州路(治所在今河北定县)都部署,出飞狐(今属河北涞源),也向幽州开进。

西路,以潘美为云州(今山西大同)、应州(今山西应县)、朔州(今山西朔县)等州都部署,杨业为副都部署,率部出雁门。按战略意图,此一路,有大纵深自北向南包抄幽州的动向。

宋师雄壮,三路大军总兵力在二十万以上,各种攻城器械都已经准备妥当,大军比太宗第一次“乘胜取燕蓟”还要威武。

宋太宗在雍熙二年(985)十二月,车驾至大名(今属河北邯郸)。转年,雍熙三年(986)正月,为太宗一朝规模最大的战事“雍熙北伐”,还给幽州北境吏民,下了一份诏谕,几乎就相当于一篇宣战檄文,文辞之犀利,不减《骆宾王讨武曌檄》。《宋会要辑稿》收录了这一篇诏谕:

朕祗膺景命,光宅中区。右蜀全吴,尽在提封之内;东渐西被,咸归覆育之中。常令万物以由庚,每耻一夫之不获。睠此北燕之地,本为中国之民,晋汉以来,戎夷窃据,迨今不复,垂五十年。国家化被华夷,恩覃动植,岂可使幽燕奥壤,犹为被发之乡,冠带遗民,尚杂茹毛之俗!爰兴师律,以正封疆。拯溺救焚,聿从于民望;执讯获丑,即震于皇威。凡尔众多,宜体此意。今遣行营前军都总管曹彬、副总管崔彦进等,推锋直进,振旅长驱。朕当续御戎车,亲临寇境,径指西楼之地,尽焚老上之庭。灌爝火之微,宁劳巨浸;折春螽之股,岂待隆车。应大军入界,百姓倍加安抚,不得误有伤杀及发掘坟墓、焚烧庐舍、斩伐桑枣、虏掠人畜,犯者并当处斩。应收复城邑文武官吏,皆依旧任,候平幽州日,别加擢用。若有识机知变、因事建功,以节度、防御、团练、刺史州降者,即以本任授之,仍加优赏。军镇、城邑亦如之。乡县户民候平定日,除二税外,无名科率,并当除放。凡在众庶,当体朕怀。

朕顺应天命,而光复中原。原来的蜀国、吴越,而今都在大宋疆域之内;东渐于海,西至于山,都归皇风覆载化育之中。大宋常常令万物得由其道,往往以一人没有获得恩典而耻辱。眷念北燕之地,本为中原之民,只不过在后晋后汉之际,被戎夷窃据,到今天没有收复,已近五十年。但大宋国家教化及于中原与夷族,恩典及于动物植物,岂可以让幽燕之地,还作为不开化的土地,让原来中原的文明遗民,还在忍受茹毛饮血的习俗?于是大宋兴师,让封疆之内都享受风习之正。拯救水火,顺从民望;抓捕丑类,振奋皇威。你们这些吏民,要体会朕的本意。现在朕派遣曹彬、崔彦进等,推进兵锋,长驱直入;朕也会驾驭兵车,后续抵达敌寇之境,直指西楼之地,尽焚老上宫廷。浇灭微小的火苗,其实都用不到劳烦巨量的流水,折断春虫的腿爪,也用不到使用巨大的战车。宋师大军入境,会对百姓倍加安抚,不得误有杀伤,也不许发掘坟墓、焚烧房屋、斩伐树木、掳掠人畜。凡有犯此者,并当处斩。所有收复的城邑,其中的文武官吏,一仍其旧;等到平定幽州之后,还要另外提拔任用。如果有人能认识到机会,知道有所权变,并做到某类益于宋师之事而建功,譬如,以节度、防御、团练、刺史之州而归附投诚者,当即以本州授官,并加优赏。其他军镇、城邑也是如此。乡县之民,等到平定之日,除了正常的夏秋二税之外,所有的无名之税,一律蠲免。朕这一番话,所有的吏民,都要体会,知道我的心思。

“径指西楼之地,尽焚老上之庭”,是比“惟有战耳”“乘胜取幽蓟”还要狠的一句话。“西楼”是契丹首都,“老上”是过去匈奴的一个可汗,汉文帝时曾经入侵中原,兵锋一度到达甘南陕北。诏谕将契丹比作匈奴,大有“犁庭扫穴”之壮。这是大宋非常“豪迈”的一次舒张。

但对手似乎从未有过被吓倒的案例,相反,越是在恐惧中,越是动用智慧与能量自我保全,并伺机反扑。人会擂起喜庆的鼓声。夜色深时,司务挥舞起一面旗帜,一波一波,渐次传递到绵延几十里的大营,此起彼伏地传来一声声呼喊,这是夜寝的口令。这一幕,令人遥想起唐人《塞下曲》的意境:“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P225-227

序言

虚爵

宋太宗赵炅,不喜欢饮酒,不像他二哥太祖赵匡胤。但他偶尔饮酒,也往往尽兴。史上记录他三场酒事,颇见真性情。

雍熙元年(984)正月,元宵节。首都汴梁,人们在大街小巷,各色灯火之下游逛。丝绢或彩纸扎制的灯笼,争奇斗艳。叫卖声此起彼伏,很热闹。太宗登上宫城南门丹凤楼赏灯,站在这里几乎可以看到半个东京城。几年没有打仗了,看着这般和平景象,太宗来了情致,对随从的宰辅们说:

“国家承续五代十国多年战乱之后,现在终于海宇平安,京师繁盛。真值得欣慰。朕平时很少饮酒,今晚与爱卿们同乐,应一醉方休。”

说罢,一杯一杯又一杯,每一杯饮完,便“虚爵以示群臣”。“虚爵”就是“空杯”;“以示群臣”就是将空杯展示给群臣看。

这个动作与今天北方人的豪饮没有两样。熟悉北方饮酒习俗的都知道,某人饮干之后,往往将空杯倒过来给人看,并不忘加上一句:“我干啦!”天津人饮酒干杯,往往还要说:“我先干了,先干为敬(净)。”感到这个时刻的太宗赵炅,有一种河南人特有的豁达和亲近。我仿佛听到他操着洛阳口音对宰辅们说:“俺这个酒干味,恁那个酒咋不见动睐?”

“朕亦大醉,漫不复省”

太宗朝有一个猛将,名孔守正,战功不俗,所以太宗很喜欢他。

有一次,孔守正在北苑陪同太宗吃酒。此时他已经做到了殿前都虞候,这是负责警备监察的武职。同座也很多武将,渐渐就喝高了,于是开始在御座前各自争功,互不服气,一时间脸红脖子粗。史称“忿争失仪”,愤怒地争吵失去了端敬的礼仪。那时“礼仪”乃是天下大事,朝廷官员,皇上又在跟前,岂可如此无礼!有侍臣看不下去了,于是主张将这几位争论者请到有关部门去推问,治罪。酒局中,我想象太宗该挥挥手,带着醉态,没有答应。

第二天,孔守正和武将们酒都醒了,知道昨晚犯了纪律,于是来到殿廷请罪。太宗很随意地说道:“朕亦大醉,漫不复省。”昨晚那事儿?我也喝高了,啥都不记得了!于是这事就过去了。

君臣一醉

太宗晚年,与名相寇准商议,定下襄王赵元侃也即后来的宋真宗为太子,并做了一场太子就职仪式。这对帝国权力变更是一个重要安排,在选举制度尚未到来之前,帝国的太子制度就是一种规则。晚唐以后,已经罕见预立太子的秩序规定,皇权大位成为人人都想追逐的肥鹿,因此,邦国不宁,杀机四伏。太宗此际立太子,是恢复古制,百余年来的第一次。

士庶知道此事,等到太子出门,人人都争着来看,纷纷夸赞赵元侃。这事传到太宗耳朵里,他忽然有了“老小孩”般的撒娇,很不高兴。召寇准说:“人心都向着太子了,这要把朕放在哪里啊?”

寇准却再拜称贺道:“这是社稷之福啊!”

寇准一向不特别会说话,说话就冲人,但关于立太子这事,他每次答对,都非常得体,且有效。士庶称赏太子,他不说是太宗之福,也不说是太子之福,而说是“社稷之福”,这就是“价值制衡”,让正道行在权力分配中。太宗听后也觉得有理,于是高兴起来。进入后宫,宫中人也都来庆贺。

太宗想想也是,大宋有了合适人选,大好事。就出来再次约见寇准,俩人对饮,史称“极醉而罢”,俩人都喝高了。

太宗赵炅,有“孩子气”,三场酒事可以略见一斑。

孩子气

太宗喜欢读书,儒家经典外,他也喜欢“读老”。

有一次,他读了《老子》,很有感慨,就对近臣说:“伯阳五千言,读之甚有益,治身、治国并在其内。至云‘善者吾亦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此言善恶无不包容。治身、治国者其术如是。若每事不能容纳,则何以治天下哉!”

……

日本君主国的“世系”经验证明:国体,不影响文明之展开。据此,我也愿意逻辑地推断:大宋帝国的“世系”如果也能持续,同样不会影响文明之展开。中国圣贤,并不比日本圣贤笨。

考与太祖、太宗大略同时在位的日本君主有村上天皇、冷泉天皇、圆融天皇、花山天皇、一条天皇五人。

村上帝,有干一番事业的雄心,但始终未能自主掌握权力,一直被藤原家族控制,国内又有多场叛乱,造成财政紧张。

冷泉帝,几乎是在宫廷政变中被迫让位,他也懒得执政。藤原家族的“独裁”让国家备受苦难。

圆融帝,不过是个孩子,藤原家族在摄政中,又开始家族内部的“绞肉”斗争。日本,家国不宁。

花山帝,诗人,才子,“和歌”写得不错。但他“践祚”当天,看中一个侍奉他的宫女,居然当着众大臣的面在御座上与宫女做爱,于是诸臣纷纷向他进献美女。以后的岁月,他的荒淫,难言。最后他被藤原家族连哄带骗,稀里糊涂地让位、出家。

一条帝,好学,人品也不错,写《源氏物语》的紫式部就是那时人。但一条帝几乎无权,国家权力都在道隆、道长兄弟与藤原家族手中。

但就是这类帝系人物下的日本邦国,千年之后,有能力,并有运气,演绎为福泽渝吉“脱亚入欧”之变革思想。经明治天皇、大正天皇、昭和天皇,几代人的时间,成长为现代邦国。比较来看,以大宋帝国太祖、太宗的仁慈睿智,好学深思,开放襟怀,其帝王谱系下的邦国,至少也应有不下于日本帝国的更好前途。我知道历史不可以假设。我想说的是,那种动辄将中国“落后”推诿于“帝制皇权”或“封建专制传统”的说法,不是真判断。

帝国,需要在演绎中生长新的可能性,但需要一粒“道种”,那就是“天下为公”。“道种”在,吾土文明就不会省略“元亨利贞”之吉相。自尧舜以来,这一粒“道种”,往往“或跃在渊”,但“无咎”。它的生命机缘,不是被决定的,而是按照“存在”的方向自我呈现的。天心如何“呈现”,那是神的事。人要做的只是小心翼翼地护持这一粒“道种”,带着希望,等待,并劳作。

宋太宗赵炅,倡“法当原情”“以民为心”;名相张齐贤,认为“法贵有常”“政尚清净”。我欣赏这些意见。它们是“天下为公”的法治之花、民生之花。越是理解法理精神,理解作为政治哲学的保守主义,就越能理解大宋帝国的领袖、精英,他们的近代性甚至现代性。

宋太宗赵炅,他的时代,留下了无数故实。了解这些故实,可以知道十世纪的帝国领袖和士大夫精英团队,在中国文明的展开中,事实上,也在世界文明的展开中,尽力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文功武治宋太宗--公元976年至997年军政故实(上)/大宋帝国三百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金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979793
开本 16开
页数 3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9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538
CIP核字 2014292267
中图分类号 K244.09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9
166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3:2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