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华茶道探微
内容
内容推荐
华旭著的《中华茶道探微》把茶道放在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中审视其哲学源头与精神取向,分析茶道的技法、心法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哪些精神感受和基本价值,论述了茶道在发展过程中与中国传统思想的紧密联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区分不同茶类所体现的中华文化的美学感受。在这样的语境下,作者还用两条线展开比较,一是与中华文化的其他门类(如书画篆刻美食)进行类比,以凸显中华茶道与中华文化的同一性;二是与西方文化从哲学层面到技术层面进行对比,以显示中华茶道与外国茶道的差异。
作者简介
华旭,1969年生,祖籍浙江渚暨,现居广州。
广涉文史哲,爱好诗词、书法、篆刻、收藏等。
已出版《田黄学概论》《格律诗三十六讲》。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论文入选全国第十八届、第十九届、第二十届、第二十一届中华诗词研讨会。
篆刻入选中华诗词学会成立二十周年当代诗词书画展,榄菊杯广东省首届篆刻展。
另有部分文章散见于靠前各级杂志刊物。
目录
  
\t上编 探微中华茶道



\t第一章 中华茶道与传统文化之渊源



\t第一节 传统文化的模式与特征



\t第二节 品饮技法与传统文化模式之契合



\t第三节 茶道核心思想与传统文化之契合



\t第四节 中华茶道与儒释道之间的关系



\t第二章 茶道中的“天人合一”



\t第一节 天性



\t第二节 地理



\t第三节 品种



\t第四节 加工



\t第五节 冲泡与品鉴



\t第三章 细说冲泡技法



\t第一节 选茶



\t第二节 水鉴



\t第三节 择器



\t一、泡茶器



\t二、品饮器



\t三、炉器



\t四、煮水器



\t五、贮茶器



\t六、贮水器



\t第四节 冲泡要义



\t第五节 茶为媒,与自然、与对方的对话



\t第四章 口感体系之梳理与构建



\t第一节 建立口感品系体系的必要



\t第二节 中正平和类



\t第三节 柔和类



\t第四节 生拙类



\t第五节 另类



\t下编 中华茶道史料钩沉与分析



\t第五章 唐及唐以前之茶况



\t第一节 史料钩沉



\t第二节 分析解读唐及唐以前之茶况



\t第六章 宋之茶道



\t第一节 主要史料钩沉



\t第二节 分析解读宋之茶道



\t第七章 明清之茶道



\t第一节 主要史料钩沉



\t第二节 分析解读明清之茶道



\t第八章 近现代之巨变



\t第一节 分析解读近现代茶道之变局



\t第二节 传统茶道的近现代化初探



\t附录



\t品鉴录(六十一则)



\t六闲居主人茶咏



\t参考资料



\t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华茶道探微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华旭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568637
开本 16开
页数 2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千字
出版时间 2018-05-01
首版时间 2018-05-01
印刷时间 2018-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S971.21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9:55:53